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美林地馴鹿

鎖定
北美林地馴鹿(學名:Rangifer tatandus caribou)是馴鹿的亞種之一。行動敏捷,顏色為灰色或棕色,其肩高約1米多。 雌雄鹿都有鹿角。鹿角扁平,有點像麋鹿的角。體格矮而粗壯,善游泳,以各種植物為食。主要棲息在加拿大的森林之中。總是成羣結隊,每年夏季和冬季都要遷移。由於北冰洋附近地區氣温持續升高,導致阿拉斯加大陸降雪量增加。進入冬季,厚厚的雪層將苔蘚埋藏在了深處,每天,飢餓的林地馴鹿都要在雪地上挖出數十個深坑,才能夠找到足夠維持生存的食物。分佈區域要比其他任何有蹄動物都更靠近北方,野生林地馴鹿是瀕危物種。
外文名
Migratory woodland caribou
別    名
遷移林地馴鹿,美國林地馴鹿,艾肯斯湖林地馴鹿,拉布拉多馴鹿
中文學名
北美林地馴鹿
拉丁學名
Rangifer tatandus caribou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哺乳綱
偶蹄目
鹿科
馴鹿屬
馴鹿
命名者及年代
Gmelin, 1788

北美林地馴鹿外形特徵

北美林地馴鹿
北美林地馴鹿(18張)
北美林地馴鹿其肩高0.7~1.4米。 體重在135~180千克,是4種北美馴鹿中體型最大的。眼窩凹陷,有顏面腺;有足腺;無膽囊。胃4室,反芻。牙齒32~34枚。腿細長,善奔跑。雌雄鹿都有鹿角。鹿角扁平,有點像麋鹿的角,長角分枝繁複,有時超過30叉,角的生長與脱落受腦下垂體和睾丸激素的影響。過了繁殖季節,角便自下面毛口處脱落,第二年又從額骨上面的1對梗節上面的毛口處生出,初長出的角叫,外面包着皮膚,有毛,有血管大量供血,分杈;隨着角的長大,供血即逐漸減少,外皮遂乾枯脱落。1~2歲生出的初角幾乎是直的,以後角的分杈逐年增多,到成年後定型。有角種類的雌鹿如無角亦不具獠牙狀上犬齒。雄鹿大於雌鹿。毛色冬深夏淺,幼鹿有白色斑點。尾巴極短。 [1] 
蹄子寬大,裂開呈展開狀,形狀就像雪靴,每一個蹄子上面都有兩個長長的腳趾,被稱作懸蹄(dewclaws),懸蹄發達,會更好地支撐北美馴鹿在雪地上行走。因為北美馴鹿的毛髮很長,一直蓋過蹄子,所以它的蹄子能得到極好地保護。北美馴鹿身上有種特殊的腺體,可以分泌一種油膩的物質,這種物質可以幫助保護蹄子周圍的毛髮不受冰雪的傷害。
馴鹿的身體上覆蓋着輕盈但極為抗寒冷的毛皮。不同亞種、性別的毛色在不同的季節有顯著不同,雄性北美林地馴鹿顏色為灰色或棕色,在夏季時的皮毛是深棕褐色,花色中白色一般出現在腹部、頸部和蹄子以上部位。 [2] 

北美林地馴鹿棲息環境

棲息於寒帶森林、高山苔原、成熟針葉林區、荒漠、灌叢和沼澤。除了10月至1月,最愛在沼澤區活動,可一直持續到2月中旬,隨着季節變化,積雪的厚度和硬度了限制覓食,馴鹿會遷移到更有利的環境,去成熟的針葉林高地,特別是岩石山脊與北美短葉松Pinus banksiana)林區。 [3] 

北美林地馴鹿生活習性

北美林地馴鹿是典型的草食性動物,以各種植物為食,吃草、樹皮、嫩枝和幼樹苗。善游泳。北美林地馴鹿具遷徙性,每年冬季成羣的北美林地馴鹿從林地遷往高原凍土地帶尋覓食物。它們要在冰雪地上走上好幾百英里。北美馴鹿還用蹄子挖食物吃。林地馴鹿生活的區域相對其他亞種較大,因為環境貧瘠,所以在森林和貧瘠之地之間會大羣移動尋覓食物。在冬季的飲食主要是地衣,無雪的季節品種多樣化,包括草本植物和葱鬱的灌木。 [3] 

北美林地馴鹿分佈範圍

北美林地馴鹿分佈圖 北美林地馴鹿分佈圖 [4]
分佈於加拿大最北部及毗鄰的美國部分地區的寒帶森林,從紐芬蘭及拉布拉多省西部和南部到華盛頓。從阿拉斯加到紐芬蘭的北方森林區。在安大略省北部的森林,馴鹿以孤立的小羣出現;在沿哈得遜灣的海岸苔原,則低密度地廣泛分散在整個森林。馴鹿在安大略省林地大約有21,000頭,其中5000頭屬於森林中居住的生態型。 [3] 

北美林地馴鹿繁殖方式

繁殖形態為胎生,每次產出幼仔需時4-6個月。剛出生的馴鹿生長速度很快。母鹿一般在冬季懷胎,在春季遷移的途中生育。幼仔生下兩三天後,就可以跟着母鹿趕路,一個星期之後,它們的速度就能像父母一樣快,每小時可以遷移48公里。 [5] 

北美林地馴鹿種羣現狀

北美林地馴鹿具遷徙性,每年冬季它們從林地遷往高原凍土地帶。北美林地馴鹿貌似家族龐大,前途似乎一片光明,但從局部地區的情況來看,其命運並不樂觀。在愛德華王子島,北美林地馴鹿1873年就滅絕了;在新不倫瑞克和新斯科舍,北美林地馴鹿滅絕的時間大約在1920年以後;在勞論斯河流域,北美林地馴鹿已被加拿大瀕危野生動物保護委員會考慮列為瀕危動物。 [6] 

北美林地馴鹿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ver 3.1——低危(LC)。 [6] 
注:北美林地馴鹿圖片網址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