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武當

(甘肅省平川區水泉鎮境內寺廟)

鎖定
北武當,始建於西漢,自古即有“迭烈攬勝”之説,為“平川八景”之一,是平川區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是平川區民族宗教事務辦批准的道教活動場所,也是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道教協會所在地。 [7] 
位於甘肅省平川區水泉鎮黃灣中村,其建築主要分佈在南山和北山,其中最大的建築是真武大殿。
中文名
北武當
地理位置
位於甘肅省平川區水泉鎮黃灣中村
亦    名
迭烈寺 [1] 

北武當歷史沿革

始建於西漢太初年間時期(公元前102年),是鶉陰渡口旁建的玄武廟。 [7] 
唐敬德西征青海曾在此處的古絲綢之路鸇陰古渡口渡黃河,整修廟宇,時稱“真武神廟” [4]  [1] 
西夏光定12年(1222年)更名為迭烈遜(意為芨芨草灘),在迭烈遜建莎橋,在橋頭修迭烈遜堡駐兵。 [3-4] 
明洪武三年(1370年)設巡檢司戍防。 [3] 
明正統二年(1437年)置靖虜衞,迭烈遜巡檢司歸靖虜衞管轄,靖虜衞指揮使房貴整葺修建北武當神宇三楹 [3]  [1] 
明成化十年(1474年)巡檢司廢除後,“傍置空心樓一座,以資觀望,今廢,其上建廟,名北武當,有碑記。明嘉靖年間固原遊擊黃時值巡邊至此,特輸俸金,悉力改建。 [1] 
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固原指揮使黃時值戍邊於此,隨續修建“獻殿三楹,之稍南城內建廟宇以居天師、文昌二神,以前建大門,外樹坊牌,匾日:“真武神廟”,廟前西偏建靈官祠,廟後西向又建本境城隍之祠”西。 [4]  [6] 
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鎮守總兵曹世忠復修對北武當宙宇進行大規模建設,將真武大殿建在高台空心樓旁。 [4] 
清代,靖遠境內有真武祖師廟七宇,迭烈遜為最大。 [7] 
清同治年間,幾被焚燒殆盡。 [7] 
經民國九年的大地震之後,仍具規模。 [1] 
文革時,北武當都遭到嚴重破壞,大量石碑、畫卷、金屬雕像等文物遺失,許多廟宇被毀。 [4] 
20世紀50年代和80年代都有添建。 [4] 
21世紀初,部分遺失的文物己收回,廟宇又得到初步修護。 [4] 
2006年,北武當道觀管理委員會對祖師大殿所在高台再一次進行修建。 [2] 
2017年,平川區投資1.3億元打造北武當真武文化風景旅遊區,總面積約5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北武當道教寺廟羣、福壽山佛教寺廟羣、太和島高端休閒度假村、元屯溝石林觀賞區、綿沙灣黃河巖畫羣、玉碗黃河濕地6個景區。 [5] 

北武當寺院佈局

北武當建築以中間天然山溝分南山和北山兩部分,廟宇建築主要分佈在北山和南山。北山像一座趴着的大烏龜,眼睛盯着黃河對岸的塔兒山;南面的山形像蛇首。龜蛇形成的靈獸被稱為傳統文化中的四大神獸之一玄武。 [2]  [6-7] 

北武當北山

北山又分高台和平地兩部分建築,北山下坤域門台前兩側是明代鎮水石獅,門院東側是山神廟,西側是土地廟;上七十二台階至二天門,兩側是真君殿和法王殿;再上三十六台階進門洞至高台祖師大殿廟院,門洞兩側是鐘樓和鼓樓。真武大殿坐北面南,東側是財神股,西側是娘娘殿。北山平地上建有城隍殿、龍王殿、眼光殿、辦公用房等。 [6-7] 

北武當南山

南山山下是五龍殿等廟宇,五龍殿也叫捧聖宮。五龍殿仿北京故宮保和殿式樣,尺寸略小。由五龍殿院南上28台階達八角亭,八角亭再上108級台階達天壇。天壇仿北京天壇,名清界殿,清界殿外形三層,寓天地人三界。內有數層神仙畫像,上為四大教主:東方太上老君,南方觀音菩薩,西方如來佛祖,北方無量祖師;中為上八仙,下為中八仙,再下為護法大神。 [6-7] 

北武當主要景點

北武當山門

門樓上有一匾,上書“真武神廟”.高台高約3丈,寬約10丈,南北長約17丈,四周內以大石條卯榫交錯鑲砌,外以明代大青磚白灰米漿砌之,材料工藝,與明時長城等建築毫無二致。 [2] 

北武當鎮水神獅

鎮水神獅,東雄西雌,高六尺以上,系明代文物 [4]  。雌獅前爪弄小獅,另一小獅在背上嬉戲,造型威猛生動,小獅活潑逗人。 [2]  [6] 

北武當五龍殿

北武當山腳下,偏南有一平台,上建五龍殿。五龍殿仿北京故宮保和殿式樣,尺寸略小。 [6] 

北武當天壇

天壇亦仿北京天壇,是為清界殿,清界殿共分二層,寓天地人三界。 [6] 

北武當真武大殿

真武大殿主建築共四層,地平面以下有兩層,第一層是地獄各殿,第二層是天界諸神,每層面積1000餘平米。第三層是真武大殿,大殿室內高度7. 6米,真武神像高3. 6米,周公、桃花左右侍立真武前,雷震子、曹靈官侍立左右兩側,左邊諸神依次為華光元帥、温元帥、白馬元帥、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右邊諸神依次為二郎真君、嶽元帥、天猷元帥、北方多聞天王、西方廣目天王。第四層是玉皇閣,供奉的是玉皇大帝和四大教主 [7] 門口一尊高五尺四寸,徑四尺八寸,重3200斤的大鐘懸於大殿檐前東側。 [4]  真武大殿內上坐真武大帝,披髮,黑衣,仗劍,踏龜蛇,左立周公,右侍桃花,兩下是雷震子、楊二郎等六位站帥。 [6] 

北武當崑崙神鍾

北武當最神奇的還要數鍾。相傳有一年三月三廟會,正在鐘鼓齊鳴的時候,只見黃河上游漂來一口巨鍾,不敲自鳴,聲如“迭烈”“迭烈”,漂到廟前時卻盤旋不去,人們抬到鐘樓,叩擊時聲音哀切清亮,人稱“崑崙神鍾”。神鐘口徑7.2尺,上有天書,人莫能識,遺憾的是大鍊鋼鐵時被毀。1985年後重建北武當時,特鑄一尊高5尺4寸,徑4尺8寸,重3200斤的大鐘懸於真武大殿檐前東側。 [6] 

北武當戲樓

20世紀70年代用北武當娘娘廟上所拆木料建成的戲樓上,西樓兩側可看到數幅山水人物畫,其中一幅是北武當外景圖,一幅是篆書對聯:“下我靈山從正清心須要廣積陰德,進吾宮闕燃燭點香欲求孝子賢孫。”下有行書“民國十四年歲乙丑梅月書於北武當西廊之下,隴東馬子祥”。 [6] 

北武當歷史文化

北武當得名由來

北武當原名迭烈寺,古有大鐘,聲音洪亮,傳説一夏日,黃河漂來三口鐘,一鍾自唱:“迭烈……迭烈……”,羣眾將其打撈上來以後置於北武當神廟,而將此廟命為迭烈寺。 [4] 

北武當雕塑藝術

北武當的雕刻主要有石雕像、摩崖石刻、木雕以及金屬雕刻。其中石雕主要是“動物雕”、“神像雕”、“建築用料雕”以及“供奉物雕”等;摩崖石刻主要有“字刻”、“石刻”;木雕主要有“建築雕”和“神像雕”;金屬雕主要有“神像雕”、“匾額雕”等;塑像主要有“泥胎塑”和“金屬塑”等。這些雕刻藝術即有來自西域的民族風格,也帶有中原的濃厚的漢文化色彩,但是更多的則是本地長期形成的自己獨特的模式,這種模式即是大融合,又是大昇華.通過這些雕塑,我們可以透視到古代中原與西域交往的歷史,足以印證出中華民族文化是在吸收和交流中發展壯大的。 [4] 

北武當神話傳説

北武當有神獅鎮水、紅線吊狼、清水生蓮、五龍殿的五龍等民間故事流傳。 [3] 
  • 神獅鎮水
據説有一年黃河突發大水,淹沒了兩岸無數良田民宅,但漲到石獅腳下時,只見石獅同時仰天大吼三聲,噴出血來,滾滾洪流,隨即陡落數丈,留下數百畝農田作為廟產。 [6] 
  • 五龍殿傳説
北武當
北武當(14張)
關於五龍殿的五龍,按《神仙傳》的説法是這樣的:西海淨樂國,一日,善勝皇后正在御花園觀景,忽見青天閃開一道口子,眾位仙人捧出紅彤彤的太陽朝下一扔,一道金光飛到面前,變成一隻紅果子鑽進皇后肚子,皇后因此懷孕,整整14個月,到了三月三日的中午,皇后開始腹痛,只見天地猛然一亮,皇后左肋便裂開一道大口子,跳出一個又白又胖的娃娃,這就是真武太子。真武太子長大後,志在成仙昇天,於是進人武當山潛心修行,一晃42年過去。這一年的九月九日,他只覺心裏特別明,眼裏特別亮,胸中一塵不染,身軀清虛欲飛。這時候,忽然有一位絕代美女手捧金盤、玉杯,嬌滴滴地請真武用茶。真武斥責她輕浮淫蕩,那女子羞愧難當,縱身跳下萬丈懸崖。真武深悔不該逼人自盡,認為只有賠她一條性命,才不枉修行42年。於是也向下跳去,不料,突然有五龍簇擁,輕輕地托起真武,那女子也站在雲頭上含笑致意,原來她是玉清聖祖紫元君的化身。 [4]  [6] 

北武當保護措施

2010年,北武當迭烈寺遺址被白銀市平川區人民政府公佈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8] 

北武當寺院活動

北武當山廟典(廟會)較大型的每年有兩次,三月三日是玄武大帝的華誕,九月九日是玄武大帝修成正果的吉日,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北武當山恢復廟會活動以來,每年的三月三和九月九,北武當要舉辦兩次盛大的廟會香客信士和遊客更是來自五湖四海,遠處有遼寧、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山東、山西、河南、陝西、新疆、寧夏各省區市的,近處有蘭州、河西、隴東各地以及周圍縣區和本地民眾。 [4]  [7] 

北武當地理位置

北武當位於甘肅省平川區水泉鎮黃灣中村。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