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市鎮

(廣東省肇慶市廣寧縣下轄鎮)

鎖定
北市鎮,隸屬於廣東省肇慶市廣寧縣,位於廣寧縣東北部,東與清遠市清新區南衝鎮接壤,北與陽山縣楊梅鎮交界,南連江屯鎮螺崗鎮,西依赤坑鎮 [1]  轄區總面積230.24平方千米。 [4]  截至2019年末,北市鎮户籍人口有24822人。 [4] 
北市鎮古稱“扶溪”。清道光緒年間,北市屬拆石鋪第三堡域地。1983年秋,改為北市區。1987年4月,撤區建鎮。 [3]  截至2022年10月,北市鎮轄1個社區、9個行政村。 [5]  鎮人民政府駐廣寧縣S260與福安路交叉路口往東約120米。
2019年,北市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2.58億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萬元,比上年增長3%。 [6] 
中文名
北市鎮
別    名
扶溪
行政區劃代碼
441223106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東省肇慶市廣寧縣
地理位置
廣寧縣東北部
面    積
230.24 km²
下轄地區
1個社區、9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廣寧縣S260與福安路交叉路口往東約120米
電話區號
0758
郵政編碼
526333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螺殼山
車牌代碼
粵H
人    口
24822人(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

北市鎮建制沿革

北市鎮古稱“扶溪”。
清道光緒年間,北市屬拆石鋪第三堡域地。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屬揚善鄉。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先後屬二區、江屯區、紅十月公社管轄。
1961年,獨設北市公社。
1983年秋,改為北市區。
1987年4月,撤區建鎮。 [3] 

北市鎮行政區劃

截至2022年10月,北市鎮轄1個社區、9個行政村。 [5]  鎮人民政府駐廣寧縣S260與福安路交叉路口往東約120米。
北市鎮區劃詳情
扶溪社區
北市村
同文村
國光村
高橋村
石樓村
新文村
共聯村
浸米村
葵洞村

北市鎮地理環境

北市鎮位置境域

北市鎮位於廣寧縣東北部,東與清遠市清新區南衝鎮接壤,北與陽山縣楊梅鎮交界,南連江屯鎮螺崗鎮,西依赤坑鎮 [1]  轄區總面積230.24平方千米。 [4] 

北市鎮地形地貌

北市鎮地勢東面高,向西南面低延。 [3] 

北市鎮水文

古水河發源於北市,貫穿全境,流入綏江,主要河流有扶溪河,源於轄內的烏坂村委會,流經新文、新樓、石屋、高橋、國光、永福、北市等村,向西流8千米至赤坑鎮花山扶落口注入古水河。 [3] 

北市鎮人口

2015年,北市鎮總人口2.35萬人,總户數7244户,其中農業户6264户2.2萬人,非農業户980户1492人。
截至2019年末,北市鎮户籍人口有24822人。 [4] 
截止2020年11月1日,北市鎮常住人口13363人。 [11] 

北市鎮經濟

北市鎮綜述

2014年,北市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2.34億元,比上年增長17.59%;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82元,增長27%。實現農業總產值1.76億元,增長7.32%。
2019年,北市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2.58億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萬元,比上年增長3%。 [6] 

北市鎮農業

2014年,北市鎮實現農業總產值1.76億元,增長7.32%,種植業以種植水稻、薯類、沙糖桔為主。糧食播種面積1.74萬畝,糧食總產量5650噸,增長6%。水稻種植面積1.3萬畝,稻穀總產量4561噸,增長5%。反季節蔬菜種植面積8.6公頃,沙糖桔種植面積315畝。完成造林490畝,生產木材2.12萬立方米。飼養山羊1050頭,生豬存欄量7699頭,凼仔養魚216噸。
2019年,北市鎮種植業以糧食、蔬菜、沙糖桔、茶葉為主,全鎮糧食播種面積1206.67公頃,糧食總產量0.8萬噸,其中水稻種植面積933.33公頃,產量0.5萬噸,薯類種植面積180公頃,產量0.2萬噸;蔬菜種植面積533.33公頃,總產量1.4萬噸;沙糖桔種植面積173.33公頃,產量600噸。肉豬年出欄1.3萬頭,豬肉產量900噸;肉用羊年出欄0.24萬隻,羊肉產量40噸;活家禽年出欄30萬羽,家禽肉產量400噸;水產養殖總產量680噸。 [6] 

北市鎮工業

2014年,北市鎮有工業企業36家。
2019年末,北市鎮轄區有工業企業21家。 [6] 

北市鎮商業

2014年,北市鎮有集貿市場1個,建築面積3100平方米,大小商鋪392間,從業人員1228人,每月逢公曆1、4、7日為圩期,主要經營農產品、日常生活用品、家電產品和飯店等。全年社會消費商品銷售總額1.73億元,年成交額2850萬元。
2019年,北市鎮有集貿市場1個,建築面積3100平方米,大小商鋪450間,從業人員1362人,主要經營農產品、日常生活用品、家電產品和飯店等。全年社會消費商品銷售總額2.68億元。 [6] 

北市鎮金融

截至2014年末,北市鎮國税完成入縣庫83.6萬元,地税入縣庫141.5萬元。鎮內有廣寧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北市分社和營業所2家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9840萬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8360萬元,各項貸款餘額1120萬元,分別增長5.2%和5.6%。
截至2019年末,北市鎮兩税入庫246萬元,完成縣下達的國税、地税入庫任務100.21%。鎮內有2家金融機構,存款餘額1.63億元(對私存款1.42億元),貸款餘額658萬元;1家銀行儲蓄餘額規模1.3億元,貸款120萬元。 [6] 

北市鎮交通運輸

北市鎮境內有省道S260貫穿全境。 [1] 

北市鎮社會事業

北市鎮教育事業

2014年,北市鎮有初級中學1所,教職工54人,在校學生473人,完成普高送招人數69人;小學1所,教學點4個,教職工71人,在校學生1183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小學升初中入學率100%;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380人。
2019年,北市鎮有中心小學1所,教學點3個,教職工67人,在校學生1358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小學升初中入學率100%;有初級中學1所、教職工37人,在校學生509人,完成普高送招人數143人;有幼兒園4所,教職工56人,在園幼兒619人。 [6] 

北市鎮文體事業

2014年,北市鎮有文化廣場和文化中心綜合大樓,佔地總面積1180平方米,中心大樓建築總面積800平方米,內設舞台、圖書閲覽室、科技講座室、展覽廳、計算機室、文化娛樂室、舞蹈室和辦公室等。文化廣場舉辦各類活動5次,其中舉辦一場大型羣眾性七一文藝晚會。10個村(居)委會均建有體育健身場及配備健身器材,總面積1.08萬平方米,各村委會配備乒乓球枱1張,全鎮有籃球場22個。各行政村建有圖書室,總藏書3.8萬冊。

北市鎮醫療衞生

2019年,北市鎮衞生院設有門診部1個,衞生技術人員數33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助理醫師共11人,其他技術人員10人,註冊護士12人。衞生院病牀30張。年內門診量2.85萬人次、住院人次267人。各行政村衞生站數9個,村醫生9人。全鎮人口出生195人,出生性別比100:108;人口自然增長率6.30‰; 2019年領取家庭獎勵96人;參加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216人,覆蓋率90%。 [6] 

北市鎮基礎設施

2014年,北市鎮投入資金79萬元,完成高橋、同文等村道硬底化改造,總長3.3千米。完成省道260過境公路北市段工程的拆遷、設計、立項、招投標、表土清理、平整路面工作。投入資金60萬元,完成圩鎮街道扶溪西路和福安路硬底化、下水道鋪設工程,總長2.6千米。抓好農田水利建設,投入資金45萬元完成葵洞村水渠修建3.9千米,惠及三元、黃茅、格崗等村。
2019年,北市鎮完成“廁所革命”任務,共按需建設公廁7座,完成無害化衞生户廁改造67户,普及率100%。新建垃圾屋55個。 [6] 

北市鎮歷史文化

北市鎮地方方言

廣寧客家人大部分直接或間接由梅州惠州粵東一帶遷來,廣寧客家話主要集中在廣寧的北部山區鎮北市等鎮。客家人説客家話多用於與鄉鄰交流,絕大多數也是會説廣寧白話 [7] 

北市鎮人文風情

北市鎮是有名的客家之鄉,全鎮70%的人口是客家人,因此北市客家文化底藴深厚淵源。 [8]  廣寧縣北市鎮大屋村十幾座保存完整的清代客家大屋被評為全國第一批中國傳統古村落,被命名為廣東省名村。 [10] 

北市鎮擂茶文化

客家擂茶文化是漢族傳統飲食文化之一,歷史可以追溯到宋朝,而北市鎮又與清遠交界,兩地擂茶文化相融相促的底藴傳為佳話。在北市鎮內,擂茶文化早已不是客家人的專屬飲食,在歷史薰陶和環境浸染之下,許多本地羣眾都開始學習自制擂茶。 [8] 

北市鎮山獅文化

北市鎮山獅技藝源遠流長,山獅是村民之間互相來往的和諧團結的紐帶,從新居入夥、結婚喜慶到節假日互相拜訪發揮作用。 [9] 

北市鎮風景名勝

  • 文物古蹟
北市仁善裏大屋
廣寧縣北市鎮大屋(廣寧大屋村)始建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有人口288人,56户。村中有10多座磚石結構的清代客家古宅。村裏有百年的五連果、古榕樹。客家大屋建築羣造工精細,有典型的地方特色。 [2] 
仁善裏大屋始建於清末道光十四年(1834年),由當時的江姓先祖仿照原居住在北方的四合院祖宅而建造。大屋座南向北,佔地面積1645平方米,分別由多間建築物組成的一個院落。整座建築分別由殿、廂房、天井、套房、廣場、池塘等組成,大屋內外的梁、柱、檐、楣有木雕、陶塑圖案,造工精細,有典型的地方特色。
房內有一棵百齡茶花,雖飽歷百年風雨,仍枝遒根固。在仁善裏不到百米範圍內,江氏建成永安裏、福安裏幾間大屋,組成了一個客家建築羣。
  • 螺殼山
螺殼山位於廣寧縣東北部,海拔1338米,屬南嶺餘脈,被譽為“粵西第一山”。民謠唱:“螺殼山高,離天三尺,人過低頭,馬過貼脊”。
  • 花山水庫
花山水庫於1990年10月動工興建,1994年3月蓄水運行。水庫集雨面積224.5平方千米,總庫容量6300萬立方米,正常蓄水高程247米,相應庫容量5500萬立方米,死水位高程212米,有效庫容量4620萬立方米,是一座集發電、防洪、灌溉於一體的中型水庫。水庫水質清新,無任何工業污染,適合魚類養殖,建有尋鱘龍魚養殖基地。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