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螺殼山

鎖定
螺殼山位於廣寧縣東北部,距廣州約189公里。
由廣三高速到四會,再轉S260省道可到達。是集生態觀光與獵奇探險為一體的山嶽型風景旅遊區。
平均海拔800米,東、西、北三面有大山脈環繞,海拔落差較大,螺殼山主峯海拔1338米。 [1] 
中文名
螺殼山
地理位置
廣寧縣東北部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全天

螺殼山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據廣寧歷史記載,自明弘治十一年(1498)後,四會縣西北境(今廣寧縣東北部)的大羅山(今螺殼山)曾舉行兩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螺殼山還遺留有石屋、石灶、斷牆等,據説是當時農民起義軍集結的地方。
明朝嘉靖年間以馮天恩為首佔據扶溪(今北市、葵洞、赤坑、螺崗一帶),李汝端佔據雷鄉;梁汝忠、歐廣海佔據顧水(今古水、洲仔、木格、石咀、清桂、坑口等地),聚眾萬餘,“金堅蔓織,角奔為患”,搶劫、擄掠“拉心”,搞得民不安寧。當時官府徵募兵丁增設營疊,星羅棋佈,每年為此花費大量資財,但也無濟於事。兩廣總督都御史談愷(直隸無錫人),邊令各縣加強防範,邊請準上級,調動廣東、廣西各府官兵共七萬餘人,於嘉靖三十六年(1557)前來討伐,一舉俘斬八千六百餘人,大功告捷。提督都御史王銘、巡按御史徐仲楫,接受肇慶知府盧璘建議,為此地長治久安之計,於是年秋析四會縣永集鄉之太平、永義兩都,清泰鄉之大圃都,重山鄉之橄欖都,共三鄉四都十一圖立縣,定名“廣寧”,取其“廣泛安寧”之意。並調茂名縣知縣韋弁為廣寧縣第一任知縣。1980年6月,在廣東省地名普查工作會議上,中山大學地理系徐俊鳴曾以“廣東縣、市級地名初探”為題發表文章,其中講到廣寧一名來歷時説:廣寧縣——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建縣於鎮壓大羅山(廣寧和清遠間)人民起義之後,取其義為“廣泛安寧”之意建立廣寧縣。 [1-2] 

螺殼山自然資源

螺殼山 螺殼山
螺殼山被譽為“粵西第一山”。民謠唱:“螺殼山高,離天三尺,人過低頭,馬過貼脊”。
螺殼山氣勢磅礴,風景優美。遠觀,層巒疊嶂,雲遮霧繞,林海蒼茫;近看,飛瀑流泉,古木參天,奇石天工……四季景色迥異:陽春山花爛漫,爭奇鬥豔;盛夏濃蔭避日,涼風習習;深秋霜林如醉,漫山盡染;隆冬銀妝素裹,千樹瓊瑤。
螺殼山面積達20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百分之九十五,天然動植物種類豐富,有蟒蛇、娃娃魚、穿山甲、野豬等數十種國家保護動物;有櫻花、莎欏、三尖杉、穗花杉、紫花含笑等國家珍稀植物。
螺殼山主要景點有:奇石浴、翡翠湖、層潭映碧、六層飛瀑、陰元瀑布、人間瑤池等。
山中有清溪魚、苦筍、蕨菜、野菇等美食,盛產茶葉、蘭花、靈芝、筍乾等特產。
除了自然風光獨秀外,螺殼山還藴藏着品種繁多的動、植物,其中野生維管植物多達164個科、543個屬、1017個種。珍貴樹木有:台灣杉、桫欏、格木、普洱茶、八角蓮、紫花含笑、三尖杉、山櫻花、羊角杜鵑等。
野生動物有娃娃魚、蟒蛇、大頭龜等近200多種。 [1] 

螺殼山神話傳説

相傳仙人羅隱來到螺殼山,看到螺殼山遍佈奇形怪狀的石頭,心想把石頭化成山羊趕往古水河和綏江河交界處。一天晚上,突然傾盆大雨下個不停,引起山洪暴發,他立刻施展法術把石頭堆變成羊羣趕着沿河而下。
天亮了,看見格崗村有一孕婦在河邊洗東西,眼看滾滾的石頭頃刻之間將其淹沒,羅隱氣得往石頭上猛力一踩,往東走了,還留下一個深深的腳印。 [1] 

螺殼山經濟發展

螺殼山分佈在肇慶市國有林業總場境內,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水、電、通訊等基礎設施十分健全。林場在保護好現有山體、峽谷、溪流、瀑布羣、奇石、高山珍稀花卉苗木等的同時,在不破壞螺殼山現有生態環境和森林資源的前提下,經過精心策劃修建了一條近六公里的林蔭道,把奇石峪、翡翠湖、六層飛瀑、人間瑤池、層潭映碧等景點連成一條簡單旅遊線路。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