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

鎖定
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又稱“女高師”,是民國時期高校。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七月,御史黃瑞麟奏請設立京師女子師範學堂,1912年,更名為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 [1] 
中文名
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
簡    稱
女高師 [1] 
創辦時間
1908年
地    址
北京石駙馬大街(今新文化街)鬥公府舊址 [1] 
知名校友
繆伯英
劉和珍
陶玄 [1] 

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辦學歷史

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又稱“女高師”。其前身可以追溯到清末1908年設立的京師女子師範學堂。 [1]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7月,御史黃瑞麟奏請設立京師女子師範學堂。起初,借用八角琉璃井醫學館作為臨時校舍。宣統元年,始在宣武門內石駙馬大街建築新校舍。宣統二年,新校舍竣工,該校遂遷至石駙馬大街(即現在北京新文化大街北京市魯迅中學原址)。 [1] 
1912年民國以後,遵教育部令改稱“北京女子師範學校”。 [1] 
1917年呈請改組高等師範,並於當年增設教育國文專修科一班,設立附屬中學,預備改組事宜。[1]1919年4月,經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為“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 [1] 
1923年12月26日,魯迅在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演講 1923年12月26日,魯迅在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演講 [2]
1924年5月,升格為“國立北京女子師範大學”,簡稱“女師大”。 [1] 
1925年5月,由於校長楊蔭榆的高壓管治,釀成轟動中外的“女師大風潮”。同年8月,教育總長章士釗宣佈解散女師大,由教育部派員接管。女師大部分師生在宗帽衚衕自賃校舍,堅持教學,以示抗議。8月17日教育部決定將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改組為女子大學。9月13日,國立北京女子大學正式成立。11月,在北京學界和魯迅等知識分子的支持下,教育總長章士釗被迫辭職,女師大學生覆校。12月24日,北京臨時執政段祺瑞下令國立北京女子師範大學和國立北京女子大學均繼續興辦。 [1] 
1928年,國民政府實行大學區制,將北京9所國立高等院校合併為國立北平大學,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改組為國立北平大學第二師範學院,專門招收女生;女子大學改組為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 [1] 
1929年大學區制停止實行,教育部批准北京大學、北平師範大學等高校獨立,恢復其原有稱謂,但是,北平大學第二師範學院和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等7所院校則繼續保持北平大學的合校建制。 [1] 
1931年7月,該院正式併入北平師範大學,並由此成為今日百年名校北京師範大學的源頭之一。而該校的另一支流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則於1934年7月被裁併。 [1] 

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辦學規模

清學部石駙馬大街(今新文化街)鬥公府舊址建築校舍。直到清宣統元年(1909年)建成。建築面積約4500平方米。其中教學樓建築面積4300平方米,禮堂建築面積約220平方米。這是一座由四座樓組成的校舍。

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辦學影響

根據中華教育改進社的調查數據顯示,1922年全國範圍內國人自辦高校在校女生共計665人,其中,北京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等國立高校,女生數量大多徘徊在10名左右,而女高師一校的學生數量就達236名,約佔總數的35%。其時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是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重鎮與中心。 [1] 
女高師不僅為全國各地的女子中學、師範學校輸送了大量的教師和管理人員,為緩解女子中等教育機構的師資緊缺,保障女子教育的有效運行做出了重要貢獻,還造就了一批卓越的女性精英,她們大多成為“後五四”一代女性知識分子的先鋒力量,對其時的女性解放和社會發展起過積極的推動作用。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