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動心忍性

鎖定
動心忍性(拼音:dòng xīn rěn xìng)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先秦孟子及其弟子《孟子·告子下》。 [1] 
動心忍性(動心:使內心驚動;忍性:使性格堅韌)指不顧外界阻力,堅持下去。聯合式結構,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 [5] 
中文名
動心忍性
拼    音
dòng xīn rěn xìng
近義詞
堅持不懈、持之以恆
反義詞
一曝十寒、淺嘗輒止、半途而廢
出 處
《孟子·告子下》
注音字母
ㄉㄨㄙˋ ㄒㄧㄣ ㄖㄣˇ ㄒㄧㄥˋ
語法結構
聯合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

動心忍性成語出處

先秦孟子及其弟子《孟子·告子下》:“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動心忍性”。 [1] 

動心忍性成語故事

孟子,名軻,字子輿,鄒國(今山東鄒城)人。是孔子之後、荀子之前的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 [3] 
有一天,孟子的學生曹交問:“人人都可以成為堯、舜那樣的人嗎?”孟子回答道:“可以。”曹交又問:“那麼,人們怎樣才能成為堯、舜那樣的人呢? [3] 
孟子先舉了一些事例,他指出:“古代聖王舜帝是從普通農事活動中成長起來的;殷代武丁時的賢相傅説是從被人僱用築牆的低下地位上提拔上來的;殷紂時的賢人膠鬲是從販賣魚、鹽的市場中被提拔起來的;齊國國相管仲是從獄官手中得到解放,被齊桓公提拔上來的;春秋時楚國隱士孫叔敖是從海邊的隱居之所被提拔出來的;百里奚被楚人捉住後,為人放牛,秦穆公聞其賢,把他贖買到秦國,舉以為相,所以等於從市場上買回來加以重用的。這些名人是艱苦奮鬥得來的,是沒有安閒平順的道路可走。上天將要把重大的使命賦予給一個人:一定先要使他的內心愁苦,勞累他的筋骨,飢餓他的身體,使他窮困貧乏,讓他經歷坎坷,總是不順利如意。用種種窘況來觸動他的靈魂,堅韌他的心性,增強他還不曾具有的應付事情的能力。” [3] 
曹交聽了孟子這一席話後,他感到歷史上有成就的人,在困難面前經得起考驗,才能鍛鍊擔當“大任”的力量和本領。 [3] 

動心忍性成語寓意

人生是一趟旅行,一路上遇到的未必都是風景。南宋詩人方岳曾經寫詩道:“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語人無二三。”成語告訴人們,人生路上難免會經歷挫敗的洗禮,不要懼怕挫敗。遭遇苦難的時候,不必抱怨,因為那是上天的考驗。只有經得起大風大浪的船,才能夠遠航。動心忍性的過程或許異常艱難與痛苦,需要極大的勇氣、智慧、毅力與決心,但是這也是對自己身心的磨鍊,是成長的必修課。哪怕經歷一千次的跌倒,也要堅強地爬起來,堅定不移的走自己的路,人們要經得起磨難,愈挫愈奮起,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中培養自己堅忍不拔的品格,因為凡是成大事者,都經歷過無數的苦難。 [2]  [4] 

動心忍性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動心忍性”指不顧外界阻力,堅持下去。聯合式結構,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 [5] 
運用示例
宋·陸游《通判夔州謝政府啓》:“動心忍性,庶幾或進於豪分;娛憂紓悲,亦當勉見於言語。” [1] 
明·趙弼《疥鬼對》:“古之賢哲,孰不病貧?苦其心志,空乏其身,動心忍性,方為志人。” [1] 
參考資料
  • 1.    王濤等編著. 中國成語大辭典 新一版·辭海版[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7.03.249
  • 2.    海浪裏的魚著. 人生三樂章[M]. 北京:團結出版社, 2019.08.244-247
  • 3.    邵勳潛編著. 優等生一定要知道的《孟子》典故[M]. 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 2012.04.21-23
  • 4.    孔喆著. 中國哲聖人物叢書 圖説孟子[M]. 濟南:山東友誼出版社, 2016.03.129
  • 5.    動心忍性  .漢典[引用日期2022-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