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加入WTO與中國新聞傳播業

鎖定
《加入WTO與中國新聞傳播業》是2005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丁柏銓。
書    名
加入WTO與中國新聞傳播業
作    者
丁柏銓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 
出版時間
2005年3月1日
頁    數
598 頁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801904867
字    數
437000
版    次
1
紙 張
膠版紙

加入WTO與中國新聞傳播業內容介紹

課題組成員對多位著名專家學者進行了深度訪談,對一批具有在不同國度接觸新聞傳媒的受眾進行了結構性訪談,在部分省市做了問卷調查。並展開了個案研究,在掌握大量鮮活材料的基礎上進行了深入的學理分析。(3)注重比較研究。
本著體現出如下特色:(1)進行多種學科交叉研究。研究中體現了新聞學、傳播學、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法學等學科的交融,達到了相當的深度。(2)將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相結合。

加入WTO與中國新聞傳播業目錄

前言 1
一、關於幾個主要概念的説明 l
二、本書研究中的主要着力點 3
三、本書主要內容和結構框架 6
第一卷“人世”以後我國新聞傳播業生存環境研究
卷首語 2
第一章關於“入世”對我國新聞傳播業的影響及學界的爭論 3
第一節當代我國社會歷史進程中的一個重要時段 3
一十六大為我國的未來發展勾畫了宏偉藍圖 3
二我國“入世”以來履行承諾的情況令人滿意 5
第二節“入世”以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狀況掃描 8
一我國正在逐漸進入世界經濟發展的中心 8
二“入世”後我國經濟呈現出高增長的趨勢 9
三“入世”後我國社會運行總體情況良好 14
第三節關於“人世”對我國新聞傳播業影響之爭 16
一新聞傳播學研究者所持有的兩種基本觀點 16
二準確評價“入世”對我國新聞傳播業的影響 19
第二章“入世”以後國內相關產業的發展與新聞傳播業 30
第一節相關工業的發展使新聞傳播業增添了活力 30
一汽車工業的發展為廣播媒介振興提供了可能性 30
二彩電業的發展將為電視媒介在農村開拓廣闊天地 34
印刷機械業的發展給報紙媒介帶來利好消息 38
第二節交通業的發展拓展了新聞從業者的活動空間 41
一交通業的發展為新聞傳播業插上了“翅膀” 41
二物流配送業的發展為報紙媒介提供了便利 44
第三節信息產業與新聞傳播業的發展息息相關 47
一信息產業為新聞傳播業提供了技術平台 47
二信息產業:當代新聞傳播業的“黃金搭檔” 48
三境外力量:能夠切下信息產業多大的蛋糕 51
四新聞傳播業:與信息產業共進退的五條路徑 59
第四節文化產業的發展變化與新聞傳播業 65
一關於文化產業的界定和我國文化產業的現狀 65
二“入世”以後我國文化產業所受到的衝擊 67
三新聞傳播業在文化產業發展中的機遇和挑戰 69
第三章“入世”以後我國新聞傳播法制環境的變化 76
第一節“人世”表明我國法律將在多方面與國際接軌 76
一我國國內法與WTO規則及國際慣例的接軌 76
二WTO協議直接約束對象是成員國政府及其行為 78
第二節“人世”與我國新聞傳播法制環境變化的相關性 80
一新聞傳播法制的某些基本規範需逐步與國際接軌 80
二WTO原則對我國新聞傳播法制環境的制度性影響 82
第三節我國新聞傳播法制與WTO法律框架的差別及對策 92
一我國新聞傳播法制與WTO法律框架的差別 92
二我國新聞傳播法制建設的應對策略研究 95
第四章社會公眾觀念層面的變化與新聞傳播業 101
第一節社會公眾民主觀念的拓展與新聞傳播 102
一“入世”與我國的政治文明建設 102
二公眾民主觀念拓展與新聞知情權 106
第二節社會公眾婚戀觀念的變化與新聞傳播 112
一同性戀現象、公眾的態度與新聞傳播 112
二異性同居現象、公眾的態度與新聞傳播 117
三離婚率增加、公眾的態度與新聞傳播 120
第三節社會公眾利益觀念的變異與新聞傳播 123
一利益觀失衡是一種值得注意的異化現象 123
二新聞傳播應當重視傳播內容的道德評價 124
三新聞傳播應當注重發揮正向的道德功能 133
四新聞傳播應當避免形成負向的道德功能 136
第四節社會公眾環保觀念的現狀與新聞傳播 139
一新聞傳播應引導公眾增強環境道德意識 139
二加強自然災害報道與公眾環保觀念 140
三加強環境污染報道與公眾環保觀念 142
四加強物種瀕危報道與公眾環保觀念 143
第二卷關於“入世”對我國新聞傳播業影響的實證研究
卷首語 148
第五章對具有跨文化背景的傳媒受眾的實證研究 149
第一節調查中所採用的研究方法及主要發現 149
一研究目的、研究對象及研究方法 149
二調查過程中的主要發現及結論 151
第二節關於中外傳媒新聞業務的比較研究 156
一國外傳媒值得借鑑的報道觀念與手法 156
二與國外傳媒相比我國傳媒所具有的優勢 161
三結論:新聞從業人員必須真正進入角色 162
第三節關於中西傳媒各類節目的比較研究 164
一關於中西傳媒娛樂類節目的比較研究 164
二關於中西傳媒知識類節目的比較研究 166
三關於中西傳媒文藝類節目的比較研究 167
四關於中西傳媒所刊播廣告的此較研究 168
五結論:在節目中融入本國文化的精髓 171
第六章對新聞從業人員的調查和實證分析 173
第一節調查過程中所採用的研究方法與主要發現 173
一調查過程中所採用的研究方法 173
二調查過程中的主要發現及結論 174
第二節從調查結果看“人世”對新聞傳播業的影響 177
一“入世”對我國新聞傳播業具有正面影響 177
二“入世”對我國新聞傳播業也有負面影響 181
三“入世”以後受到衝擊最大的是電視媒介 183
第三節對我國新聞傳媒優勢以及不足的分析 185
一對西方新聞傳媒優勢的分析研究 185
二對我國新聞傳媒優勢的分析研究 188
三調查對象對開放傳媒市場的看法 189
第四節關於南昌新聞從業人員的個案研究 192
一關於本次調查目的和方法的説明 192
二在本次調查中的若干主要發現 193
第七章新聞頻道開播:“入世”後央視新變化
――個案研究之一 201
第一節央視新聞頻道誕生的相關背景 201
一國外電視媒介競相發展新聞頻道 201
二我國電視媒介紛紛以新聞立台 203
三電視新聞頻道是傳媒競爭的產物 203
四央視創辦新聞頻道有着自身優勢 204
第二節央視新聞頻道的新聞傳播策略 205
一央視新聞頻道的受眾定位和風格定位 205
二央視新聞頻道的節目形態分析 208
三央視新聞頻道的播出內容分析 210
四央視新聞頻道新聞傳播方式的變化 219
第三節央視新聞頻道的經營環境和策略 223
一央視新聞頻道經營的“生態環境” 223
二央視新聞頻道的頻道經營策略 227
第四節央視新聞頻道發展前景展望 236
一央視新聞頻道存在的某些不足 236
二央視新聞頻道未來的發展路徑 237
第八章省級黨報《新華日報》的新一輪改版
――個案研究之二 241
第一節《新華日報》生存和發展的現實環境 242
一“入世”以後省級黨報所面對的宏觀環境 242
二省級黨報《新華日報》改版前的狀況分析 244
第二節採用多種手段充分發揮黨報核心競爭力 248
一對新聞傳媒核心競爭力的認識與界定 248
二充分發揮黨報核心競爭力的基本方法 251
第三節以內容為主全面展現黨報核心競爭力 255
一用拓寬報道面之法為讀者提供全方位新聞 255
二用做強主流新聞之法鎖定黨報的主流讀者 256
三用深刻的人文精神去觀照去關注社會民生 262
四用優質周到的服務凸現黨報的實用紙功能 266
五用對新聞規律的科學認識來指導新聞實踐 269
六用優化的版面體現穩重大氣靈活生動風格 272
第九章X人民廣播電台新聞和內部機制改革透視
――個案研究之三 277
第一節關於對x人民廣播電台調研的一般情況 277
一個案研究的背景及研究對象的背景 277
二個案研究過程中所採用的主要方法 279
三X人民廣播電台近年來的主要業績 282
第二節對x人民廣播電台存在問題的分析 287
一x人民廣播電台存在的某些不足 287
二對x人民廣播電台問題癥結的思考 300
第三節x人民廣播電台新一輪改革方略 302
一走頻率制與中心制互補結合的道路 302
二形成內部外部行之有效的合作機制 306
三建立科學合理的報酬分配激勵機制 310
第三卷“入世”以後我國新聞傳播業宏觀發展戰略研究
卷首語 316
第十章我國新聞傳播業的總體發展戰略(上) 317
第一節“入世”後我國新聞傳播業發展的基本立足點 317
一“入世”之初我國新聞傳播業的發展概況 317
二“入世”後我國新聞傳播業發展的三個立足點 320
第二節“入世”以後我國新聞傳播業發展的先決條件 336
一對“入世”以後我國新聞傳播業發展戰略的詮釋 336
二通過解放思想將觀念轉到適應現實的軌道上來 336
三通過調整機制對新聞傳播業實行科學管理 340
第十一章我國新聞傳播業的總體發展戰略(下) 346
第一節實行充分釋放新聞傳播業內部能量的戰略 346
一“入世”頭幾年是新聞傳播業發展的關鍵時期 346
二新聞傳播業的潛在能量尚未得到充分釋放 348
三加強保護期內新聞傳播業釋放自身能量的研究 348
第二節實行以機制和體制改革將傳媒做大做實做強的戰略 349
一某些機制不合理影響傳媒做大做實做強 349
二新聞傳媒做大做實做強與傳媒資本運作 351
三新聞傳媒做大做實做強與傳媒資源整合 352
四新聞傳媒做大做實做強與打破各種壁壘 353
第三節實行推進新聞改革和報道方式創新的戰略 355
一推進以“三貼近”為主要內容的新聞改革 355
二努力進行報道方式和新聞文體方面的創新 364
第四節實行培養高素質人才和構築人才高地的戰略 365
一增強新聞傳媒競爭力與造就優秀新聞人才 365
二培養高素質新聞人才與深化新聞教育改革 366
三新聞傳媒應擔當新聞人才繼續教育的重任 368
四優秀的傳媒領導人與充滿活力的用人機制 369
第十二章“入世”以後我國新聞傳播業管理研究 371
第一節“入世”以後我國新聞傳播業的宏觀管理 372
市場經濟體制確立後我國新聞傳播業的管理 372
二“入世”以後我國新聞傳播業管理中不變的方面 373
三“入世”前後新聞傳播業管理方面的調整 375
第二節“入世”以後我國新聞傳播業管理解析 38l
一以報業集團和報紙媒介為對象的管理解析 38l
二以廣電集團和廣電媒介為對象的管理解析 389
三從事新聞傳播活動的網絡媒體管理解析 393
第三節“入世”以後我國新聞傳播業的管理戰略 397
一制訂有前瞻性的新聞傳播業宏觀產業政策 397
二逐步改進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 399
三在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建立良性互動關係 401
第十三章“入世”以後的新聞傳播業與知識產權保護 405
第一節“入世”以後保護知識產權問題的緊迫性 405
一知識產權的概念界定及其主要特徵 405
二知識產權保護原則:WTO的重要支柱 408
第二節WTO知識產權保護的規定對我國新聞傳播業的影響 410
一WTO關於知識產權保護的一系列規定 410
二“入世”後知識產權保護問題對我國傳媒的影響 413
三新聞傳播業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面臨的嚴峻形勢 415
第三節我國對知識產權法律法規所作的修改 417
一我國對有關知識產權的法律法規的修改 417
二我國對有關著作權保護法律法規的修訂 418
三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著作權案適用法律的《解釋》 420
第四節我國傳媒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存在的問題 423
一新聞傳媒在專利權保護方面存在的問題 423
二新聞傳媒在商標權保護方面存在的問題 427
三新聞傳媒在著作權保護方面存在的問題 432
第五節知識產權保護:我國新聞傳播業的對策 445
一觀念上:努力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 445
二機制上:建立知識產權保護的制度體系 447
三運作上:用有效手段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449
第四卷“入世”以後傳媒發展和對外傳播戰略研究
卷首語 454
第十四章“入世”以後我國報業的發展戰略 455
第一節對我國報業內部三大因素的考察 455
一關於我國報業概念的基本含義 455
二“入世”以後報業生存環境總體描述 457
三對我國報業內部重要因素的考察分析 459
第二節對我國報業的外部生存環境的考察 474
一互聯網的發展與“三網合一”的趨勢 474
二報業集團上市及它所帶來的投資風險 482
第三節“入世”以後我國報業的發展戰略 490
一我國報業的資源整合與跨媒體發展 490
二報業集團的內部機制和體制改革 495
三新聞業務改革與創新:以綜合性報紙為例 497
第十五章“入世”以後我國廣播電視業的發展戰略 507
第一節“入世”與我國廣播電視業的對外開放 507
一經濟環境和社會環境對廣播電視業的影響 507
二“入世”後廣播電視業進入對外開放新階段 5ll
第二節中美廣播電視業發展模式面面觀 513
一對美國廣播電視業商業運作的考察 513
二對我國廣播電視業發展現狀的考察 516
第三節“入世”前後我國廣播電視業的重大改革 519
一“入世”前國內廣播電視業體制改革的嘗試 519
二處於現代進行時態的“網台分離”改革 523
廣播電視節目生產和節目管理的改進 527
四有關主管部門對行業法規的重新修訂 530
五對廣電集團化整合和運作的總體評價 531
第四節“入世”以後我國廣播電視業發展戰略研究 532
一關於“一筐土豆”與“聯合起來造大船” 532
二關於從重“做大”到重“做強”的轉變 533
三關於與世界廣播電視業的“接軌”問題 537
第十六章“入世”以後我國網絡業的發展戰略 542
第一節關於我國網絡業發展歷程的簡要回顧 542
一我國和世界網絡業同步發展的日程表 542
二推動我國網絡業緊跟世界潮流的力量 544
三“入世”以後我國網絡業保持良性發展態勢 547
第二節堅持和發展多點經營的盈利模式 549
一多點經營:應對市場激烈競爭的需要 549
二網絡業多點經營的具體內涵和方法 551
第三節建立多層次的網絡新聞傳播結構 554
一網絡:受眾獲取新聞信息的重要渠道 554
二“入世”後我國網絡新聞傳播機構的格局 555
第四節逐漸壯大和規範網絡記者編輯隊伍 560
一時代呼喚網絡新聞記者編輯隊伍建設 560
二網絡記者編輯隊伍的規範與建設 563
第十七章“入世”以後我國對外新聞傳播發展戰略 569
第一節我國對外新聞傳播歷史的簡要回顧 569
一我國對外新聞傳播事業發展情況考察 569
二我國廣電和網絡傳媒的對外傳播歷史 57l
三關於我國現當代對外新聞傳播的三個結論 574
第二節“入世”後加大對外新聞傳播力度的障礙分析 575
一“入世”後我國對外新聞傳播工作面臨嚴峻挑戰 575
二在加大對外新聞傳播力度方面所存在的障礙 576
三跨文化新聞傳播的障礙和障礙的排除 58l
第三節未來我國對外新聞傳播的發展戰略 584
一在認識對外新聞傳播重要性基礎上準確定位 584
二完善對外新聞傳播工作的領導和協調機制 586
三打破國際上的文化霸權和“妖魔化中國”的企圖 587
四改變分散局面以建立統一的對外新聞傳播體系 588
五積極利用海外華文傳媒力量進行對外新聞傳播 591
後記 595
補記 598

加入WTO與中國新聞傳播業作者簡介

丁柏銓 1947年6月出生,江蘇無錫人。現為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教育部高等學校新聞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新聞教育學會常務理事、江蘇省新聞工作者協會常務理事、南京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編委,清華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復旦大學信息與傳播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1993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丁柏銓於1992年11月擔任南京大學新聞系主任。他主編有“新聞與傳播學叢書”、“中國當代實用文體寫作大系”、大型新聞學術年刊《新聞傳播論壇》(已出6輯)。丁柏銓著述頗豐,最新學術著作代表作為《通訊範文評析》(新華出版社2001年出版)、《新聞輿論引導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出版)、《新聞採訪與寫作》(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此外發表學術論文多篇。共有6項研究成果獲省部級獎。
丁柏銓曾在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十五”規劃重點項目《加入WTO後我國新聞傳播業對策研究》,江蘇省社會科學“十五”規劃重點項目《中國共產黨第三代領導集體新聞思想研究》。並先後主持過“市場經濟條件下新聞基本理論研究”研討會、“第二屆兩岸傳播媒體邁向21世紀”研討會等學術會議、全國第七次傳播學研討會。
丁柏銓曾應邀兩次赴馬來西亞考察華文報業和新聞教育;應邀參加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新聞系召開的“亞洲變遷與新聞傳播”學術研討會,宣讀題為《論新世紀新聞傳媒的競爭》的論文;應邀赴台灣朝陽科技大學參加第一屆“兩岸傳播媒體邁向21世紀”學術研討會,宣讀題為《新聞傳媒:尋求市場規律與新聞規律的契合點》的論文;應邀赴台灣中央大學參加“傳媒?社會?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宣讀題為《論新聞傳媒與社會的互動關係》的論文;應邀參加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召開的“傳媒操守”學術研討會,宣讀題為《新聞競爭與傳媒操守》的論文;應邀參加在香港舉行的“中華傳播學研討會”,宣讀題為《有效傳播:新聞傳播的出發點和歸宿》的論文。1998年11月,丁柏銓曾應新加坡《聯合早報》之邀,赴新講學半個月。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