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齊濱

鎖定
劉齊濱(1908年12月11日—1942年4月15日),原名劉府海,筆名舟子,山東省曹縣韓集鎮劉崗村人,革命烈士,魯西南抗日根據地的主要創建人之一,曾擔任魯西南專署第一任抗日專員。 [1-3] 
青年時期曾就讀於天津北洋大學工學院、北京大學中文系;抗日戰爭爆發後,發動羣眾開展抗日救國活動;1938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魯西南抗日救國總會成立,被推選為總會長;1940年7月,曹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任縣長;1942年4月15日,病故,終年34歲。 [1-2] 
本    名
劉齊濱
別    名
劉府海
舟子
出生地
山東省曹縣韓集鎮劉崗村
出生日期
1908年12月11日
逝世日期
1942年4月15日
主要作品
《梧桐樹下》《孩子的夢》《中秋之夜》《濟南之遊》
主要成就
魯西南抗日根據地的主要創建人之一

劉齊濱人物生平

劉齊濱早年生活

1908年12月11日,劉齊濱出生於曹縣韓集鎮劉崗村一個清貧的書香家庭。在良好的家教和淳樸的家風薰陶之下,劉齊濱自小努力刻苦、忠孝正直。 [2] 
在父母親良好的啓蒙教育下,劉齊濱學習刻苦,學業進步很快,在他13歲考入曹縣第一高級小學時,就能寫詩填詞。16歲考入省立第六中學後,他尤喜文學,特別崇拜魯迅,課餘時間常寫些小文章在當地報紙上發表。 [1] 
1928年,劉齊濱以考入天津北洋大學工學院預修科。由於家庭陷入了困苦的境地,他不得不中斷學業。為生活所迫,他先在濟南一家報社當編輯,後又到曹縣女子高級小學任國文教師。這期間,他以“舟子”為筆名,先後寫出《梧桐樹下》《孩子的夢》《中秋之夜》《濟南之遊》等作品,相繼發表在上海《北新》文藝雜誌上。 [1] 
1931年,劉齊濱考入北京大學文學系。 [1] 
九一八事變爆發後,劉齊濱參加了北大學生請願團,奔赴南京請求國民黨政府停止內戰、一致抗日。12月17日,請願的學生代表遭到了國民黨政府的殘酷鎮壓,劉齊濱被軍警用槍托砸傷了左胸。 [1] 
升入大三後,劉齊濱不幸染上了肺結核,1933年輟學返回家鄉。國民黨曹縣黨部想利用他在曹西北的影響,派他到三區任職。經過再三考慮,他抱着整頓三區吏治、為人民造福的美好願望,接受了委任。任職後不久他便辭去了這個職務。 [1-2] 
1933年,劉齊濱在家鄉劉崗開辦了魯西南第一所農民夜校。 [2] 
1934年春,劉齊濱被友人介紹到菏澤六中代課,年底又受聘到曹縣黃崗集縣立小學教高級語文。 [2] 

劉齊濱革命生涯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中共曹縣縣委正式成立,黨派袁復榮王石鈞等到曹縣西北一帶進行抗日救亡運動。劉齊濱與黨取得聯繫,組織夜校學生在劉崗周圍村鎮宣傳黨的政策方針,號召大家團結一致抗日。 [2] 
1937年底,劉齊濱在曹東南黃崗集一帶,以原讀書會為基礎,建立了青年救國會。在他的引導下,許多會員紛紛走上了抗日救國的道路。 [1] 
1938年3月,曹縣青年抗日救國會在曹縣東關成立,劉齊濱被選舉為會長。 [1] 
1938年8月,劉齊濱在王健民和王石鈞介紹下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魯西南抗日救國總會正式成立,劉齊濱被選舉為總會長。抗日救國總會的會員很快發展到7萬餘名,遍佈曹縣、菏澤、定陶、東明、考城等縣,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抗日力量,為後來魯西南抗日根據地的開闢打下了良好的羣眾基礎。 [2] 
1938年10月,日本侵略軍侵佔曹縣城,中共曹縣縣委轉移到曹西北活動。上級黨組織派出一批幹部到該地區工作,劉齊濱家成了黨組織和抗日干部的聯絡中心,楊得志戴曉東等許多老同志都在這裏工作、生活過。 [2] 
1940年7月,曹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劉齊濱被選為縣長。他帶領政府成員積極開展工作,很快建立了各區、鄉政府。同時,他還親自帶領羣眾,在短短的3個月內,破壞了敵人控制的公路400多公里,為開展平原游擊戰、反擊日軍“掃蕩”創造條件。 [2] 
1941年5月,劉齊濱任冀魯豫邊區第三專署第一專員。 [2] 
1942年初,因肺病嚴重發作,離職休息治療,忍着重病的折磨,在短短4個多月的時間內草擬了《關於發動羣眾開展抗災度荒的意見》《關於擁護邊鈔、打擊偽鈔、統一貨幣的宣傳提綱》《關於精兵簡政整頓機關的建議》等10多個文件,及關於以後工作的十八條意見。 [2] 
1942年4月15日,病故,終年34歲。 [2] 
劉齊濱烈士證明書 劉齊濱烈士證明書

劉齊濱親屬成員

劉齊濱的父親劉彩雲是一位鄉塾教師,母親是位農村婦女。 [2] 
劉齊濱的妻子為伊巧雲 [4]  (一説名為倪巧雲 [2]  )。

劉齊濱人物紀念

為紀念他,中共魯西南地委和專署決定,將曹縣(西北)改稱為齊濱縣。1949年8月,齊濱縣併入曹縣。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