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英

(湖北京山籍革命烈士)

鎖定
劉英(1881—1921年),原名光銘,字丹書,亦作聃述。辛亥時期著名革命黨人。1881年出生於湖北省京山永隆河劉家榨。父親劉大美為清代監生,富甲一方。劉英從小勤學,夙有大志,自幼喜讀文天祥《正氣歌》與岳飛《滿江紅》。 [1] 
本    名
劉英
別    名
光銘
丹書
聃述
所處時代
清末民初
出生地
湖北省京山永隆河劉家榨
出生日期
1881年
逝世日期
1921年
主要作品
《統帥學》《作戰綱要》《夜行軍》等
主要成就
參加辛亥革命
發動領導永漋河起義
國    籍
中國

劉英人物介紹

劉英(1881—1921)原名光銘,字丹書、聃述,湖北京山永漋鎮劉家榨人。孫中山盟友、辛亥時期著名革命黨人。家資富有,自幼勤學。1905年留學日本,入明治大學攻讀政治經濟。後結識孫中山,立志推翻滿清帝制,轉士官學校學習軍事,加入同盟會。在東京參與發起成立共進會。1911年10月12日,以劉英、劉鐵為首的革命黨人發動領導永漋河起義,旗開得勝。英率領起義軍轉戰漢水流域、襄河上游,與武昌首義相呼應,震撼清朝統治,聲援了武昌新生的革命政權,給革命黨人以巨大鼓舞。南北和議後,英回武昌,黎元洪聘為高等顧問。同盟會湖北支部成立,任支部長,當選為國會眾議院議員;授陸軍少將。
1913年,劉英聯繫舊部討袁,遭通緝,再渡日本,參加孫中山組織的中華革命黨。次年,奉孫中山之命回鄂,組織策動二次討袁。護法事起,隨孫中山南下,參加非常國會,任大元帥府參議。荊襄獨立,任靖國第四軍司令,又受鄂西軍總司令藍天蔚委為襄河招討使,轉戰鄂西、川東一帶,頗為辛勞。1921年,英奔母喪回籍過漢口,寓法租界。時鄂人驅逐鄂督王佔元運動正烈,英號召舊部參加,被叛徒告密,王佔元賄通法國領事,予以逮捕。9月5日,劉英在武昌閲馬場遇害。廣州革命政府舉行隆重追悼會;孫中山親筆逾示:“一俟大局底定,舉行公葬。”著有《統帥學》《作戰綱要》《夜行軍》等。
京山市人民政府為紀念辛亥先烈,在烈士公園建有劉英遺冢和劉英亭,供後人瞻仰。 [3] 

劉英人物生平

出生於地主兼商業資本家家庭。幼時跟隨宿儒讀書,參加過縣學考試。
1905年,偕弟劉鐵赴日,入明治大學學習政治經濟。
1906年加入同盟會。
1907年參加共進會。
1908年歸國,在武漢協同孫武等人設立機關多處,後回到京山,廣事聯絡,被共進會預定為軍政府鄂軍副都督。
1911年9月,赴武漢參加文學社、共進會聯合會議,共謀起義。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他於12日在京山永隆河起兵響應。13日進攻天門,殺知縣榮浚。
1912年南北議和後,歷任湖北軍政府顧問、湖北官書局局長、同盟會湖北支部長及國會眾議院議員。
1913年參加“二次革命”,失敗後流亡日本,加入中華革命黨。
1914年受孫中山之命回鄂,任湖北第三軍區司令,後發動討袁起義。護法運動興起後,隨孫中山南下,
1917年任大元帥府參議。荊襄獨立,任靖國軍第四軍司令、湖北靖國軍第三梯團司令,後被藍天蔚委以襄河招討使轉戰鄂西、川東一帶。
1921年母喪回籍,途經漢口,時鄂人正進行驅王(佔元)運動,他號召舊部為助;未及行動,即為王佔元偵知,王賄賂法國駐漢領事,將劉在漢口法租界逮捕,引渡至武昌。9月5日劉被殺害於武昌閲馬場。
1985年,京山縣政府將劉英墓從永隆河其老家遷移至縣城東烈士公園內,並在墓旁修建劉英、劉鐵亭,立碑鐫刻其生平事蹟,供遊人瞻仰憑弔。 [1] 
1986年2月17日,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追認為烈士。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