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英

(許昌市魏都區五一路辦事處光明社區居民)

鎖定
劉英,女,1960年1月生,河南省許昌市魏都區五一路辦事處光明社區居民,退休前任許昌市文化街小學校醫。

劉英人物事蹟

劉英有一個“特殊”的家庭,她的丈夫李雲志,是由養父養母帶大的,其生父生母在離婚後又各自成家,並生育了子女,所以除了自己的父母外,劉英還要贍養三對公公婆婆。此外,這個大家庭裏面還有8個兄弟姐妹、7個妯娌。1984年,劉英與丈夫李雲志結婚時,起初丈夫並沒有把身世告訴劉英,結婚兩年後,劉英才逐漸瞭解,但讓李雲志想不到的是,劉英竟然主動提出要跟李雲志的親生父母認親,分擔照顧老人的責任。劉英像丈夫那樣,稱丈夫的養父為“爸”,稱他生父為“叔”,稱他生母為“嬸”。公公婆婆去世後,他們對生父、繼母的稱呼由“叔”“嬸”改為“爸”“媽”。
李雲志的生母再婚後膝下共有4個孩子,當劉英主動提出以後經常來往,以便照顧夫婦倆晚年時,起初被老人婉言謝絕,她説:“雲志5歲的時候過繼給了李家,兩家再牽扯怕引起矛盾。”劉英多次提出請求,老人歉疚地對她説:“雲志從小沒跟着我,現在我們年紀大了,不願再給你們添麻煩。”劉英含着眼淚説:“您是雲志的親媽,也是我的親婆婆,我們倆有義務、有責任贍養您。再説,我和雲志都是學醫的,懂得醫學和護理知識,照顧你們更方便。”老人聽了她的話,感動得流下了眼淚。從此,劉英的鑰匙串上增添了一把承載着信賴和親情的房門鑰匙。
無論是親公婆、養公婆還是繼公婆,劉英都同樣看待。逢年過節以及每位老人過生日,她都記在心裏,買衣服、送蛋糕、給零花錢,召集異姓的兄妹、妯娌陪老人吃團圓飯。她以長媳的身份忙前忙後,從無怨言。在她的影響下,8個不同姓氏卻血脈相連的兄妹情同手足,7個妯娌親如姐妹,互相關心照顧,比着孝敬長輩。家裏經常召開民主生活會,成功一起分享,困難協商解決,家庭成員之間從沒紅過臉,感情與日俱增,家庭氛圍變得越來越融洽。
30年來,劉英把大部分業餘時間用在照顧3對年邁的公婆身上,很少有時間回孃家。年逾古稀的父母理解女兒,對她説:“不要怕苦、怕累,你要當個好兒媳,説話、辦事不能丟孃家的臉。”養公公88歲癱瘓在牀那年,她每天為公公端屎端尿,喂藥餵飯,下班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給公公按摩、擦洗身體,養公公90歲安詳離世。剛料理完養公公的後事,原本腿有殘疾的養婆婆又患心臟病、老年痴呆。整天躺在牀上,大小便不能自理,劉英就不厭其煩地給她清洗。有時遇到婆婆便秘,她就用手一點一點地往外掏。俗話説:牀前沒有百日孝,可劉英牀前伺候養婆婆整整17年。在婆婆生命的最後十天裏,由於靜脈點滴已輸不進去,劉英只好把營養液吸進針管,再一點一點滴入婆婆口中,養婆婆活到98歲才離開人世。現在,兩個80多歲的婆婆,她仍在一如既往地侍奉着。
奉先思孝,處下思恭。在孝老愛親的路上,劉英深深地體會到:尊老愛幼,互敬互愛是和睦家庭的基礎,是幸福家庭的源泉。
她説:“文明是社會的底色,家庭是社會的細胞。能夠當選全國文明家庭,既是一種榮譽,更是一種激勵。”

劉英人物榮譽

2016年,劉英家庭被全國婦聯評為國家級“五好家庭”,同年被中央文明辦授予首屆“全國文明家庭”榮譽稱號。2016年12月,劉英赴北京參加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表彰大會,並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劉英的事蹟先後被中央電視台、央廣網、光明網、《河南日報》等多家中央、省級媒體重點報道。
榮登2019年10月“中國好人榜”。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