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清

(南昌大學教授)

鎖定
男,漢族,1938年06月出生,江西南昌人,教授,曾任教研室主任。1965年7月畢業於江西大學(現南昌大學)。1965年9月進入江西大學數學系任教。1995年4月晉升為南昌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教授,2005 年9月退休。 [1] 
中文名
劉清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江西南昌
出生日期
1938年06月
畢業院校
江西大學(現南昌大學)
專業方向
人工智能
職    稱
教授

劉清人物簡介

男,漢族,1938年06月出生,江西南昌人,教授,曾任教研室主任。

劉清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 人工智能,Rough集及Rough邏輯,粒計算及其推理

劉清學習簡歷

1965年7月畢業於江西大學(現南昌大學)。1965年9月進入江西大學數學系任教。1995年4月晉升為南昌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教授.2005 年9月退休。曾於1993-1994年作為高訪學者,在美國Stanford大學進行學術訪問,主要在Stanford大學計算機系N. Nelson 教授研究室從事人工智能的學習和研究,隨後在美國San Jose州立大學以及加拿大的Lakehead大學與T.Y.Lin和Y.Y.Yao教授合作從事Rough集理論學習和研究.

劉清工作經歷

曾作為副導師與北京交通大學黃厚寬教授合作為我係培養博士生,現有計算機系邱桃榮老師已博士畢業,獲得博士學位。曾參與國際Rough集學會創辦,是國際Rough集學會創辦人之一,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人工智能學會Rough 集與軟計算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中國計算機學會人工智能與模式識別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 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機器學習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國內第一個從事Rough集研究並把Rough集引入國內的學者,2003年2008年兩度榮獲國際Rough集學會最佳貢獻獎。1965年7月至1984年8月在江西大學數學系任教,1984年9月至1993年4月在江西大學計算機系任教,1993年5月至2005月8月在南昌大學計算機系任教。

劉清教育科研

劉清教授課程

《操作系統》《編譯系統》《數理邏輯》《離散數學》《人工智能》《程序設計計》《Pascal語言》《Basic語言》《C程序設計語言》

劉清論文論著

長期以來,有興趣於人工智能及其應用、Rough集、Rough邏輯、粒計算、粒邏輯及其近似推理等方面的研究,共發表了有關這方面的論文(著)100餘篇,被SCI、EI和ISTP檢索的約30篇次,由國家科技部出版基金資助出版的科學技術專著一部;,由北京科學出版社出版,編著出版了《人工智能教程》,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

劉清主要論文

1、“粒計算研究現狀及基於Rough邏輯語義的粒研究”,2008,4,EI
2、“鄰域值信息表上的鄰域邏輯”,《計算機學報》,2001,4,EI
3、“算子Rough邏輯及其歸結原理”,《計算機學報》,1998,5,EI
4、“G-邏輯及其歸結推理,計算機學報,2004,7,EI
5、“帶Rough相等關係詞的Rough邏輯系統及其推理”,《計算機學報》,2003,1,EI
6、“Rough邏輯及其在數據約簡中的應用”,《軟件學報》,,2001,3,EI
7、“基於Roug集的Rough數及入算子的邏輯價值”,《軟件學報》,1996,Vol.7(增期),
8、“粒及粒計算在邏輯推理在的應用”,計算機研究與發展,2004年4月,EI
9、“帶Rough算子的決策規則及數據挖掘中的軟計算”,《計算機研究與發展》,1999,7,EI
10、“多-Agent系統中基於Rough集的推理”,《計算機研究與發展》,2000,9,EI

劉清科研項目

三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
1、《Rough邏輯的歸結原理及歸結策略》,基金項目編號 #60173054;
2、《算子Rough邏輯及其在數據挖掘中的應用的研究》,基金項目編號 #69773001;
3、《基於時態邏輯公式演繹的程序生成系統的研究》,基金項目編號 #69083306。
4、四次獲得江西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 0311101,#691111,#9911027,90年以前得過一次軟件研究經費資助);
5、多次獲得國家基金委基金、香港王寬成教育基金以及國際學術會議資助參加國際學術會議(1998年赴華沙蔘加第1屆RSCTC’98學術會議、1999年赴日本參加第7屆RSFDGrC’99學術會議、2003年赴英參加16屆IEA/AIE2003學術會議、2004年赴瑞典參加第4屆RSCTC’98學術會議、1994年獲國際學術會議組委會資助,赴美國參加第三屆RSSC‘94國際學術會議、2006年在美國喬治州立大學舉辦的IEEE GrC2007國際學術會議、2007年在美國San Jose州立大學舉辦的IEEE GrC2007國際學術會議);
6、多次被邀為國際和國內學術會議程序委員、程序主席和會議主席等;
7、先後在香港理工學院(現香港理工大學)、中山大學、南京大學、重慶郵電學院、蘇州大學、山西大學、清華大學、陝西理工學院、上海大學、上海海事大學河南師範大學浙江師範大學、山東大學、濟南大學和山東財經學院、北京語言大學等高校以及中科院計算所作過關於Rough集理論及其應用、粒計算及其推理等方面的學術交流;
8、國家基金委基金項目通信評議專家、《計算機學報》、《軟件學報》、《計算機研究與發展》和《自動化學報》等多家刊物的稿件評審專家. 主持並開發了<<;血液粘滯綜合徵血液流變學診斷軟件>>;、《公交線網優化程序系統》、《計算機輔助針灸診療專家系統》等三個應用軟件系統,先後都通過了省級鑑定. 與國際著名教授T.Y.Lin和Y.Y.Yao多年來合作,撰寫了十餘篇有關Rough集、粒計算方面的論文,並發表於國際刊物和國際會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