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易斯·卡羅爾

鎖定
劉易斯·卡羅爾(Lewis Carroll,1832年1月27日—1898年1月14日),本名查爾斯·路特維奇·道奇森(Charles Lutwidge Dodgson),英國著名作家、數學家、邏輯學家、聖公會牧師、攝影家。 [4]  他以兩部小説作品聞名:《愛麗絲漫遊奇境記》及《鏡中世界》。 [2] 
1832年1月27日,劉易斯·卡羅爾出生於英國。1846年到1850年,就讀於拉格比公學。1850年到1855年,就讀於牛津大學基督教會學院。1855年,成為基督學院數學講師。1856年,結識了日後成為他的著名作品裏主人公的原型的女孩——愛麗絲·利德爾。1861年,成為基督教執事。1865年,出版《愛麗絲漫遊奇境記》。1871年,出版《鏡中世界》。1879年,出版《歐幾里得和他的新對手》。1881年,從基督學院數學系退休。1898年1月14日,劉易斯·卡羅爾在吉爾福德逝世。 [1-2] 
卡羅爾是與安徒生、格林兄弟齊名的世界頂尖兒童文學大師。他的作品充滿怪誕、奇幻的現代童話風格,被譽為荒誕文學的最高成就。《愛麗絲夢遊仙境》奠定了卡羅爾現代童話之父的地位,其一改傳統童話殺戮和血腥的風格,堪稱為跨時代的里程碑。 [12]  [19]  卡羅爾在數學方面也有較大成就,他在牛津大學教了近三十年的書,出版了大量的數學論著《行列式、歐幾里德與當代的對手》《數學奇蹟》和《符號邏輯》等,現在都成為英國數學方面的寶貴文化遺產。 [5] 
中文名
查爾斯·路特維奇·道奇森
外文名
Charles Lutwidge Dodgson
別    名
劉易斯·卡羅爾(Lewis Carroll)(筆名)
國    籍
英國
出生地
英國柴郡達斯伯裏
出生日期
1832年1月27日
逝世日期
1898年1月14日
畢業院校
牛津大學
職    業
作家、數學家、邏輯學家、聖公會牧師、攝影家
代表作品
愛麗絲漫遊仙境
鏡中世界
主要成就
英國著名作家、數學家
“愛麗絲之父”
逝世地
英國薩里郡吉爾福德
身    高
1.8 m

劉易斯·卡羅爾人物經歷

劉易斯·卡羅爾早年生活

劉易斯·卡羅爾 劉易斯·卡羅爾
1832年1月27日,劉易斯·卡羅爾出生於英國柴郡的達斯伯裏(Daresbury in Cheshire)的舊牧師住宅,真名是查爾斯·路特維奇· 道奇森。卡羅爾是查爾斯·道奇森牧師和弗朗西斯·簡·路特維奇的長子,在11個孩子中排行第三。 [1]  [6] 
卡羅爾的童年很快樂,母親温柔耐心,父親則是孩子們的老師,教育他們要當好人。卡羅爾經常給他的七個姐妹和三個弟弟創造遊戲,以魔術和木偶戲牽線技巧為弟弟妹妹們提供娛樂,併為家庭小報寫詩和故事,其中一些與其後來出版的作品很相似,幼時的他發現了自己為兒童們提供歡笑的天賦。 [2]  [6]  雖然和兄弟姐妹在一起曾度過幸福的歲月,但是卡羅爾因為説話口齒不清,受了許多痛苦,變得膽怯內向。 [10] 
1844年,卡羅爾進入瑞吉蒙中學就讀。 [1] 
1846年到1850年,卡羅爾就讀於拉格比學校,成為拉格比公學的寄宿生。 [6]  [10] 
1850年,卡羅爾被英國牛津大學基督教會學院錄取,繼續深造。深造期間,他在科學方面特別見長 [6]  [10] 
1852年,卡羅爾憑藉數學和古典研究方面表現出色與考試成績,被提名為學生獎學金。 [17] 
1854年,卡羅爾在數學決賽中以全班第一的成績獲得第一名,並於同年12月獲得文學學士學位。次年,卡羅爾被任命為“學院碩士”和“研究員”。 [17] 
1855年,因數學成績不凡,卡羅爾被任命為基督學院的數學系講師,撰寫論文,指導學生。這個長期任職不但是對卡羅爾的學術能力的肯定,還讓他得到了一筆可觀的收入。 [2]  19世紀50年代中期,卡羅爾開始撰寫幽默故事和數學著作。 [6] 
劉易斯·卡羅爾,1857年 劉易斯·卡羅爾,1857年
1856年,卡羅爾買下了人生中的第一台照相機,此時,攝影這一新生的藝術媒介才剛剛進入公眾視野不滿二十年,從拍攝到最後沖印涉及機械、物理和化學等多方面知識和技術。不過卡羅爾很快就精通了濕版火棉膠攝影法繁複的操作——這種由弗雷德裏克·斯科特·阿徹爾(Frederick Scott Archer)在1851年發明的拍攝方法使用與最終照片同等尺寸的玻璃板,攝影師首先要在其表面塗布一層包含火棉膠、乙醚(或乙醇)、碘化鉀等藥物乳劑,然後在暗室中把板子放入硝酸銀溶液中進行鹵化反應,接下來,玻璃板通過相機曝光。這一切都需要在乳劑保持濕潤的幾分鐘時間內完成,因此並不是每一個熱切的攝影愛好者都能夠掌握這一技術。 [13] 
同年,卡羅爾把自己的前兩個名字翻譯成拉丁文,調換位置,然後再將它們翻譯成英語,最終創造出“劉易斯·卡羅爾”這個筆名。其數學著作則用真名發表。 [6] 

劉易斯·卡羅爾結識愛麗絲

1856年,卡羅爾認識了基督學院院長的女兒——4歲的愛麗絲·利德爾。他們之間開始有了密切的關係。在接下來的幾年裏,卡羅爾經常為愛麗絲和她的姐妹們創作故事。 [6]  [10] 
愛麗絲·利德爾 愛麗絲·利德爾
卡羅爾最早給利德爾家的孩子們拍照的時間是在1858年,他拍了一張現在已經頗為著名的照片,《愛麗絲·利德爾裝扮成“乞丐少女”》(Alice Liddell as “The Beggar Maid”),當時6歲的愛麗絲穿着“乞丐風格”的露肩裙子,赤着腳,背靠斑駁的牆面,她微微側身,眼神則瞟向鏡頭,似乎透露出一種不屬於她的年齡的堅定。在此後的五年間,卡羅爾還為利德爾家的孩子們拍攝了不少照片,並且常常帶孩子們外出。 [13] 
1861年,卡羅爾成為基督教執事,很少與人來往,同時發表些嚴肅、邏輯枯燥無味的著作。除了數學和攝影之外,卡羅爾惟一的愛好就是長時間獨自在牛津的鄉野散步。 [10] 
1862年7月的一個下午,卡羅爾帶着三姐妹去牛津附近的河邊遊玩,在與利德爾姐妹野餐的時候,他講述了一個小女孩掉進兔子洞的歷險故事。當時10歲的愛麗絲對於故事主角用了她的名字感到很興奮,並請求卡羅爾為她寫下這個故事。 [13] 
劉易斯·卡羅爾,1863年 劉易斯·卡羅爾,1863年
1863年6月,卡羅爾與利德爾家關係破裂,利德爾夫人燒燬了他寫給愛麗絲的一切信件,卡羅爾也從日記裏撕掉了記載這場不快的諸頁。人們曾懷疑他和兒童們,特別是愛麗絲的接觸裏存在不正常現象。這沒有什麼根據。 [8]  雖然後來他們恢復了社交,但卡羅爾再也沒有單獨帶着利德爾家的孩子們出過門。不過1864年,愛麗絲還是收到一份來自卡羅爾的禮物,《愛麗絲地下歷險記》(Alices Adventures Under Ground)的裝訂手稿,這正是兩年之前卡羅爾在河邊給孩子們講的故事,也是《愛麗絲漫遊奇境記》的前身。 [13] 

劉易斯·卡羅爾出版作品

約翰·坦尼爾為劉易斯·卡羅爾的“瘋狂茶會”一章繪製的插圖 約翰·坦尼爾為劉易斯·卡羅爾的“瘋狂茶會”一章繪製的插圖
1862年,卡羅爾把故事寫了出來取名為《愛麗絲地下歷險記》並親自畫上插圖。朋友們説服他,這個故事值得發表,他接受了大家的看法。經過一些修改後,這部作品於1865年以《愛麗絲漫遊奇境》(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的名字出版,約翰·坦尼爾爵士為其配插圖。 [6]  [10] 
由於《愛麗絲漫遊奇境》大受歡迎,受到鼓舞的卡羅爾寫了第二冊——《愛麗絲鏡中奇遇記》(Through the Looking-Glass,1871)。 [1]  這本書以卡羅爾和利德爾家孩子玩國際象棋的經歷為基礎,還加入了一些認識他們之前所寫的材料。例如,(胡話詩)《炸脖渥》的第一節就寫於1855年。與當時大多數兒童作品不同,《愛麗絲漫遊奇境》和《愛麗絲鏡中奇遇記》沒有試圖傳達顯而易見的道德教條,也不包含一些評論家曾經堅稱存在的東西——與宗教或政治有關的隱藏含義。它們只是輕鬆愉快的冒險故事,講述了一個頭腦清醒、身體健康的普通小女孩如何應對成人世界的“現實”。這些故事之所以讓大人小孩都為之着迷,是因為愛麗絲能對荒謬的語言和行為作出機智的反應。 [6] 
1876年,卡羅爾又出版了一首有趣的長詩《獵蛇鯊記》(The Hunting of the Snark),這些作品成就了卡羅爾的文學名聲。 [13] 
1879年,卡羅爾出版學術數學專書《歐幾里得和他的新對手》(Euclid and His Modern Rivals)。 [1] 
1880年7月之後卡羅爾再未用自己的相機拍攝。其原因眾説紛紜,但琳賽·史密斯在《攝影漫記》中指出,卡羅爾並沒有“放棄”攝影,他或許不親自拍攝,但還是常常從其他攝影師手中尋求、購買照片,或者直接委託他人為自己拍攝。與此同時,在生命的最後幾年,他還積極地投入到“愛麗絲”系列故事的舞台劇製作之中,這些為兒童所寫的故事,最終由兒童在舞台上表演出來。或許可以説,卡羅爾在攝影和劇院之間找到了複雜的相似性,這種相似性便是夢境成真。 [13] 

劉易斯·卡羅爾退休生活

1881年,卡羅爾從牛津基督學院數學系退休, [1]  專門從事寫作。他寫了很多詩歌和幾部新的兒童文學作品。 [8] 
期間卡羅爾寫了希望再現愛麗絲幻想故事的作品《希爾葳與布魯諾》(Sylvie and Bruno,1889,1893)及《希爾葳與布魯諾故事結束》(Sylvie and Bruno Concluded,1898)等。 [8] 
1886年,卡羅爾出版《愛麗絲的地底冒險》 ( Alice' Adventures Underground)原稿。 [1] 
1888年,卡羅爾發明了一種他認為必不可少的東西——“仙境郵票收納夾”。這個收納夾的外形就是一個簡易的摺疊錢包,裏面有幾個小口袋,上面分別標記着從半便士到一先令的不同郵票面值。卡羅爾認為有了這個“仙境郵票收納夾”,他就永遠不會再碰到短缺某一個面值的郵票的情況了。 [7] 
1898年1月14日,在一次突發疾病後,卡羅爾在吉爾福德的姐妹家中逝世,終年66歲,遺體被安葬在吉爾福德的山公墓。 [1]  [20] 

劉易斯·卡羅爾個人生活

家庭
劉易斯·卡羅爾是查爾斯·道奇森牧師和弗朗西斯·簡·路特維奇的長子,在11個孩子中排行第三。 [6] 
社交
劉易斯·卡羅爾同拉斐爾前派的重要創始人中的畫家約翰·埃弗裏特·米萊斯但丁·加百利·羅塞蒂均為摯友。 [4] 
“洛麗塔”情結
從1856年開始,卡羅爾就因攝影愛好而結識了基督堂學院的院長亨利·利德爾家中的幾個小姑娘,從此開啓了他與利德爾小姐妹的友情之旅,那一年排行老二的愛麗絲年僅4歲。小女孩愛麗絲與卡羅爾創作兩部“遊記”密切相關,她在特定意義上成為卡羅爾遊歷“地下奇境”和“鏡中世界”的引導者,成為激發卡羅爾心靈激情的“女神繆斯”。正是這種發自內心肺腑的“洛麗塔”情結推動卡羅爾創作出兩部傑出的童話小説。與此同時,現實生活中的小女孩愛麗絲通過卡羅爾的童話敍事成為永恆童年的象徵。恰如作者在其童話小説的扉頁題詩中所言,兩部“愛麗絲”小説是作者奉獻給兒童,奉獻給人類童年的“愛的禮物。”在卡羅爾的有生之年,與天真可愛的小女孩的交往和友誼成為他最重要的精神力量。這種力量推動着卡羅爾通過講述故事來獲得寬慰與滿足。 [18] 

劉易斯·卡羅爾主要作品

類別
作品名稱
兒童讀物
愛麗絲漫遊奇境》(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1865)
愛麗絲鏡中奇遇記》(Through the Looking-Glass,1871)
《愛麗絲的地底冒險》(Alice' Adventures Underground,1886)原稿
《假髮中的黃蜂:[後者]的“被壓制”情節》(The Wasp in the Wig: A “Suppressed” Episode [of the latter] ,1977)
詩歌
《幻影和其他詩歌》(Phantasmagoria and Other Poems,1869)
《史耐克的狩獵》,又譯《獵蛇鯊記》《尋找斯納克》(The Hunting of the Snark,1876)
《押韻?和原因?》(Rhyme? and Reason?1883)
《詩集》(The Collected Verse,1929)
數學著作
《平面代數幾何教學大綱》(A Syllabus of Plane Algebraical Geometry,1860)
《歐幾里得和他的現代對手》(Euclid and His Modern Rivals,1879)
《庫里奧薩·數學》(Curiosa Mathematica,1888-93)
《符號邏輯》(Symbolic Logic),第一部分(1896),與第二部分(1977)一起出版,由威廉·W·巴特利三世編輯。
小説
《希爾葳與布魯諾》(Sylvie and Bruno,1889,1893)及《希爾葳與布魯諾故事結束》(Sylvie and Bruno Concluded,1898)



(參考資料: [1]  [17] 

劉易斯·卡羅爾創作特點

劉易斯·卡羅爾主題思想

劉易斯·卡羅爾的作品中諸多荒誕滑稽的情節都是英國社會當時腐朽不公現象的影射。如《愛麗絲漫遊奇境記》中,在愛麗絲與兔子先生喝下午茶時,兔子先生詢問是否需要喝酒,但是餐桌上卻根本就沒有酒,這一橋段體現出了典型的英式幽默,而這種幽默方式的來源正是成年人可笑的虛偽。紅心女王的角色塑造同樣譏諷了英國權貴的蠻橫專權和肆意妄為,在如此荒唐的統治下,法律法規和司法體系更是形同虛設,當讀者讀到紅心女王因為餡餅被偷而大發雷霆的情節時,會立刻想到統治者的權利並沒有用於國家治理而只是服務於一己私利。和現實中英國人酷愛板球運動一樣,紅心女王同樣也樂此不疲地,但是卻用刺蝟和火烈鳥當工具,這對權利的生動刻畫很難不讓讀者試圖在現實的歷史中尋找原型。同樣,在法庭審判的過程中,國王隨口的規章制度會被篡改為最古老最重要的條款,甚至皇后還會説出“先處決,後裁決”這樣荒唐的言論,作者尖鋭的批判正引起了讀者的共鳴。 [16] 
如果説,在新的科學思想前所未有地衝擊和動搖傳統宗教思想之際;在工業革命的技術和成果導致社會功利性物質主義盛行這樣一種雙重精神危機的狀態下,童話故事對於維多利亞人應對精神危機具有重要的精神價值和意義,那麼卡羅爾的兩部“愛麗絲”小説通過童話敍事書寫童年,通過小女孩愛麗絲在奇境世界和鏡中世界的經歷革命性地拓展了傳統童話敍事的“童年的反抗”這一主題。作者將維多利亞時代的一個小女孩作為自己小説的主人公,這首先就具有革命性的時代意義。一方面,與地下世界和鏡中世界的荒謬力量相比,這個維多利亞時代的小學生代表着理性和常識;另一方面她又具有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力,而且保持着絕假存真的童心,體現出容不得任何歪理的批判精神,所以她敢於質疑地下世界和鏡中世界的荒誕邏輯和規則。一開始,愛麗絲對於身處其中的荒謬世界的種種遭遇感到非常震驚和困惑,但她沒有退縮,而是鼓起勇氣,奪路前行,執意要抵達那個難以企及的美麗花園。愛麗絲對一路上的所見所聞及親身經歷進行了判斷和反思,也表達了她發自內心的憤慨———這種憤慨的表露就是象徵意義上的童年的反抗,是主人公對於成年人讓她遵從的教訓和常規的挑戰。在地下奇境和鏡中世界裏,愛麗絲整合自我和尋求安全感的經歷也是她與強勢而荒謬的成人世界發生激烈碰撞的過程。通過愛麗絲的質疑,作者象徵地表達了激進的思想觀念,並且以幻想文學的方式對英國的政治和社會話題,包括黨派活動,司法制度,審判程序以及教育問題等進行了激進的審視。憑藉常識和批判精神,在象徵的意義上,愛麗絲敢於運用理性邏輯來駁斥荒謬的國王,並挺身反抗專斷暴虐的王后,以及在眾聲喧譁的宴會上怒掀餐桌枱布,以制止“害羣之馬”的狂鬧,表明小女孩質疑和顛覆的是所有裝腔作勢的權威和壓抑性的荒謬規則,通過狂歡化的童話敍事述説了“童年的反抗”這一訴求。 [18] 

劉易斯·卡羅爾藝術手法

劉易斯·卡羅爾的兩部“愛麗絲”小説為童話文學增添了藴涵着現代性甚至後現代性因素的敍事特徵。這兩部小説不僅在主題上是革命性的,而且在敍事藝術上也是革命性的。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具有深邃心理意義的夢幻敍事,具有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意涵的夢境敍事特徵。這種“隱喻性和多義性”的童話小説敍事手段,是對傳統童話敍事的豐富和拓展。 [14] 
在《愛麗絲鏡中世界奇遇記》中,愛麗絲進入鏡中世界本身就是一場夢境,那麼愛麗絲的夢就與紅方國王的夢交叉相遇,成為夢中之夢,鏡中之鏡。到底是愛麗絲夢見了國王,還是國王夢見了愛麗絲,這相互映照的夢境令人遐想不已。而這對孿生兄弟一模一樣,實際上也是相互映照的兩面鏡子,他們的觀點也是伯克利大主教宣揚的觀點:“世上的萬事萬物,包括我們人類,都不過是上帝心中的某種物體而已。”有學者這樣論及愛麗絲小説夢幻敍事的心理特徵,認為發生在故事裏的一切事情“都像是夢中的境遇,都是漫遊者(做夢人)的組成部分。夢幻敍事可以將人類普遍的主觀思緒和情感轉化為可視的意象。而那些想象出來的,陌生化的奇境、夢境等在人們的腦海中喚起了‘似曾相識,依稀能辨,甚至非常熟悉的’感覺。從心理分析的角度看,它們就代表着人生的境遇、衝突、恐懼、困惑、慾望、挫折、自我寬慰等等現實中存在的現象,因而具有一種絕妙的心理真實性”。 [14] 

劉易斯·卡羅爾人物影響

劉易斯·卡羅爾攝影

但丁·加百利·羅塞蒂,劉易斯·卡羅爾攝,1863年 但丁·加百利·羅塞蒂,劉易斯·卡羅爾攝,1863年
1856年接觸攝影不久後,他發現自己最喜歡的題材是小孩和名人。雖然攝影只算是卡羅爾的愛好,但一直到1880年,他在這方面花費了大量時間。他被認為是當時最優秀的攝影師之一,對現代藝術攝影師影響頗大。 [6]  從1856年到1880年,卡羅爾拍了約3000張照片,它們大致可分為兩類:一是畫意攝影,即按照維多利亞時代的流行趣味,讓人物裝扮成古典繪畫中的形象來拍照;二是人物肖像,其中女童是他最喜愛的題材。 [22] 
優美、輕柔、帶點浪漫色彩,是卡羅爾的照片尤其是那些聖潔女童肖像的特點。卡羅爾通過幻想、夢境,表現了孩子的天真和想象力。他在自己的房間或朋友的花園裏拍攝,無論裸體或着裝,姿勢都經過精心安排。這種風格與當時的時尚不太吻合,卻使人感到新鮮,一見就覺得很美。M·蘭福德在《世界攝影史話》中,對此給予了很高的評價:這些照片在今天看來,似乎很一般,但那時,大部分人像照片都很呆板、做作,所以,相比之下,卡羅爾的作品算是很新穎的了。儘管需要長時間的曝光,但他總是設法把兒童的姿態拍攝得自然些、輕鬆些,同時還非常注意畫面的構圖。 [22] 
卡羅爾的照片,100多年後被視為國寶。21世紀初,他的一部分照片被拍賣行以60萬英鎊的價格出售給一位美國收藏者。英國政府得知後,立即下令禁止這些照片離境,理由是它們曾給了卡羅爾靈感,使他完成了著名小説《愛麗絲夢遊仙境》,其中的女童肖像正是小説人物的原型。 [22] 

劉易斯·卡羅爾寫作

劉易斯·卡羅爾在愛麗絲系列作品中構建了一個荒誕幽默並且充滿想象的童話世界,無疑在當時那種新舊交替的時代背景下顯得前衞且頗具突破性,顛覆了傳統兒童文學作品中的説教風格,而影射的是更加全面更加真實的英國社會。作者的關注點不再是一味洗腦式的服從和壓抑,而是讓人們認清統治階層的愚蠢和殘暴,讓讀者隨着時而理智時而瘋癲的情節捧腹大笑又陷入沉思。無論是從成人還是從兒童的審美角度,卡羅爾的剖析都是有深度有內涵的,卡羅爾對浪漫主義和荒誕性的運用並不是為了譁眾取寵,而是具有極強的現實社會意義,真正為英國兒童文學事業帶來了貢獻、創新和突破。 [16] 
從愛爾蘭作家詹姆斯·喬伊斯的《芬尼根的守靈》裏出現的關於“道奇森”的意識流動,讀者不難看出卡羅爾的夢幻敍事對喬伊斯兩部意識流小説的影響。從整體結構上看,《尤利西斯》可稱做“布魯姆都柏林漫遊記”,它講述了主人公佈魯姆清晨離家後一整天的漫遊;而《芬尼根的守靈》則更進一步,表現的是酒館老闆葉爾委克及其家人的一夜驚夢,相比之下更加離奇怪誕。在《愛麗絲奇境漫遊記》的開端,愛麗絲跳進兔子洞後慢悠悠地往下墜落,感到孤獨的她為了打發時間便自言自語地敍説起來,這可以看做一個生活在維多利亞時代的小學生的意識流動。《尤利西斯》的主人公佈魯姆就像傳統童話故事中的主人公,在人生困境的推動下離家出走,所到之處、所見所聞無不觸發其聯想和想象,這些所想所思通過主人公的內心獨白成為流動的意識活動,演化為漫長的內心旅程。在《愛麗絲奇境漫遊記》的第九章,當假海龜含淚述説自己的身世時,他告誡愛麗絲:“決不要想象自己會成為不是別人心目中覺得你應當是的那種人你過去是什麼樣的人或者可能是什麼樣的人也可能就是別人心目中覺得你不應當是的那種人。”這樣的語言表述也帶有典型的意識流的特徵,人們可以在《尤利西斯》中讀到大量似曾相識的以內心獨白形式出現的段落。當然,人們可能會指出,在《尤利西斯》中最典型的是最後長達四十頁沒有一個標點符號的文字,表現女主人公莫莉躺在牀上處於半睡半醒的迷糊狀態:意識中回憶的閘門敞開了,往事像流水一樣湧現出來,同一個“他”一會是情人,一會又成為丈夫,一會又指某個認識的男人,一會又指明天可能會來的年輕人斯蒂芬等,把昏睡中的意識流推向高潮。 [14] 
此外,批評家注意到了兩部“愛麗絲”小説所體現的西方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文學和文化因素。在這一研究領域,羅伯特·波爾赫默斯所做的闡釋是比較全面的。他明確提出。人們可以把創造“愛麗絲”文本的卡羅爾稱為一個“無意識流動的大師。”正是他的這兩部小説“指明瞭通往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的道路”。波爾赫默斯列舉的受到卡羅爾影響的具有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文學和藝術特徵的作家和藝術家包括詹姆斯·喬伊斯弗洛伊德奧斯卡·王爾德亨利·詹姆斯弗吉尼亞·伍爾芙卡夫卡普魯斯特安託南·阿爾託納博科夫貝克特伊夫林·沃拉康博爾赫斯巴赫金加西亞·馬爾克斯,以及許多“20世紀流行文化的人物和氛圍”。 [18] 
劉易斯·卡羅爾創作的《愛麗絲漫遊奇境記》已成為傳世經典,《大英百科全書·兒童文學》認為,《愛麗絲漫遊奇境記》“把荒誕文學的藝術推到了最高水平”。趙元任先生評價《愛麗絲漫遊奇境記》是一部“哲學的和倫理學的參考書”。 [3]  20世紀20年代,趙元任把《愛麗絲漫遊奇境記》譯介給中國讀者,受到廣泛歡迎。沈從文創作的《愛麗絲中國遊記》也假託愛麗絲續集的名義反映當時社會的黑暗。卡羅爾的這兩部作品俘獲了一代又一代讀者的心,並數次被改編成影視作品,如迪士尼2010年製作的《愛麗絲漫遊仙境記》和2016年製作的《愛麗絲夢遊仙境2:鏡中奇遇記》等。 [15] 

劉易斯·卡羅爾人物評價

美國作家克里夫頓·費迪曼:“他熱愛孩子,熱愛孩子的世界,而對於夢的世界,他也是抱着同樣的熱情去探索的,雖然這種熱情少了幾分刻意,即使對象是噩夢也是如此。噩夢中充斥的內疚和恐懼,正是許多孩子生活的主題,因而也是成年人生活的主題。所有因素結合起來,讓‘愛麗絲’小説經久不衰,擁有廣大的讀者。” [9] 
南開大學博士常耀信:“卡羅爾具有豐富的想象力。他的故事的所有情節都出自他的頭腦。他的語言自然,流利,表達力強。他的文字貌似淺顯,但寓意深邃。通篇皆屬日常用語,但又有濃郁的文學味道。” [11] 
批評家羅伯特·波爾赫默斯:卡羅爾為藝術、小説和推測性思想拓展了可能性。通過創造“愛麗絲”文本,“他成為一個我們可以稱為無意識流動的大師。他指明瞭通往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的道路。” [14] 
南開大學外語學院英語系教授韋榮臣:“世界公認劉易斯·卡羅爾開創了一個新的文學派系——新穎而快樂的派系——讓生活頓時綻放出歡樂和雅緻。” [20] 

劉易斯·卡羅爾後世紀念

圖書館
劉易斯·卡羅爾圖書館位於伊斯靈頓哥本哈根街和貝默頓街的拐角處。
獎項
劉易斯·卡羅爾書架獎 劉易斯·卡羅爾書架獎
劉易斯·卡羅爾書架獎從1958年到1979年每年頒發一次,授予被認為具有劉易斯·卡羅爾《愛麗絲夢遊仙境》足夠品質的書籍,使它們能夠坐在同一個書架上。 [21] 
參考資料
  • 1.    (英)劉易斯·卡羅爾著;王惠仙譯.愛麗絲漫遊奇境.北京: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6.07:177-179
  • 2.    常耀信主編. 英國文學通史 第2卷[M]. 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2011.05:第612頁
  • 3.    王玲湘.《愛麗絲漫遊奇境記》的文學價值[J].小學語文教學,2020(07):18-20.
  • 4.    中國美術館,吳為山主編. 乘物遊心 直接攝影 1839-2014[M]. 北京:中國攝影出版社, 2014.11:第36頁
  • 5.    (英)卡羅爾著;陳徵一譯. 艾麗絲漫遊奇境記 義務教育階段[M]. 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 2012.03:第159頁
  • 6.    Stan Jordin,芥子.尋找劉易斯·卡羅爾:道奇森的多面人生[J].瘋狂英語(中學版),2010(03):22-25.
  • 7.    (英)西蒙·加菲爾德著;黃瑤譯. 書信的歷史 鵝毛筆的奇幻旅行.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11:第275頁
  • 8.    常耀信主編. 英國文學通史 第2卷. 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2013.05:第613頁
  • 9.    (美)克里夫頓·費迪曼,約翰·S.梅傑著;馬駿娥譯. 壹力文庫 一生的讀書計劃. 南京:譯林出版社, 2018.02:233-234
  • 10.    (法)弗朗索瓦·泰莫利耶爾(Francois Tremolieres),(法)卡特莉娜·李特奇(Catherine Rithie)主編. 他們創造了歷史 從法國大革命到美好時期 公元1789年-1914年.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6.12:192-193
  • 11.    常耀信著. 英國文學大花園. 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7.01:163
  • 12.    (英)吉卜林等著. 全世界兒童最愛讀的經典動物故事 2. 北京:東方出版社, 2012.08:249
  • 13.    周仰. 作為攝影師的劉易斯·卡羅爾[J]. 書城, 2021(3):7.
  • 14.    丁素萍,舒偉.劉易斯·卡羅爾“愛麗絲”童話小説的敍事特徵及影響[J].名作欣賞,2012(16):51-53.
  • 15.    唐書哲. 路易斯·卡羅爾的《愛麗絲鏡中奇遇記》[J]. 新高考(英語進階,高二高三),2016(10):23-28.
  • 16.    王斯純.簡析劉易斯·卡羅爾作品中的真實性[J].青年文學家,2019(33):131.
  • 17.    Lewis Carroll | Biography, Books, Poems, Real Name, Quotes, & Facts | Britannica  .Britannica[引用日期2023-02-19]
  • 18.    舒偉.走進“闡釋奇境”:從歷史語境解讀兩部“愛麗絲”小説的深層意涵[J].社會科學研究,2014(02):198-204.
  • 19.    韓春玉,賀淑芳,宋彥璇.成長中的幻想與現實——以《愛麗絲夢遊仙境》為例[J].考試周刊,2016(50):21.
  • 20.    韋榮臣主編;範小紅分冊主編. 英語閲讀成長計劃叢書 美國學生母語課本4. 北京:中國宇航出版社, 2014.01:44
  • 21.    Book awards: Lewis Carroll Shelf Award | LibraryThing  .LibraryThing[引用日期2023-02-28]
  • 22.    夏勳南編著. 時代的肖像 世界人像攝影解讀 1[M]. 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 2011.09:第88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