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愛華

(江西師範大學教授)

鎖定
劉愛華,男,漢族,民俗學博士 [1]  ,江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教授 [2] 碩士生導師 [3]  。江西師範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主任,江西師範大學-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基地常務副主任。 [4] 
中文名
劉愛華 [5]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地
江西南昌
畢業院校
北京師範大學
職    業
大學教師
學位/學歷
博士/博士研究生 [6] 
專業領域
民俗學

劉愛華人物經歷

江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文化產業管理系(2011-)。
南京大學應用經濟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 [7]  出站(2017)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民俗學博士(2008-2011)。
江西中醫學院學生工作處(2007-2008)。
華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中國近現代史碩士 [8]  (2004-2007)。
2023年3月,劉愛華當選為江西省民間文藝家協會第七屆理事會副主席 [48]  [47] 

劉愛華研究方向

民俗學、非物質文化遺產學、民藝學、文化經濟學 [1] 

劉愛華科研項目

1.劉愛華(主持):“古筆文獻稽考及制筆技藝傳承研究”(資助編號:19VJX161),2019年國家社科基金冷門“絕學”與國別史等專項課題。 [9] 
2.劉愛華(主持):“鄉村文化振興背景下傳統村落民俗傳承機制創新研究” (資助編號:2019T120564), 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第12批特別資助項目 [10] 
3.劉愛華(主持,已結題):“‘非遺’視域下的毛筆製作技藝生產性保護研究”(資助編號:2015M571724),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第57批面上資助項目 [11] 
4.劉愛華(主持):“江西氣派:海昏侯國遺址品牌化運作機制研究”(資助編號:2019KY16),2019年江西省博士後科研項目擇優資助項目 [12] 
5.劉愛華(主持,已結題):“江西文化產業品牌培育與發展研究”(批准號:JC1404),2014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項目 [13] 
6.劉愛華(主持,已結題):“毛穎之技:江西文港毛筆製作技藝傳承與創意開發研究”(項目編號:15YS19),2015年度江西省社科規劃項目 [14] 
7.劉愛華(主持,已結題):“進賢縣文港鎮周坊村歷史與文化研究”(項目編號:16CS05),2017年度江西省社科規劃“村史館”專項課題 [15] 
8.劉愛華(主持):“城鄉融合發展背景下中華傳統節俗傳承利用研究”(項目編號:YG2018247),2018年江西省文化藝術科學規劃項目 [16] 

劉愛華主要論文

1.劉愛華:《“新禮”與舊俗的對峙:民國時期廢歷運動宣傳策略的誤區及其闡釋》,《民俗研究》2020年第5期 [17] 
2.劉愛華、吳峯:《符號、消費與遺產建構:鄉村振興戰略下海昏侯國遺址旅遊業態發展探究》,《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2019年第1期 [18] 
3.劉愛華:《經濟新常態下中部地區文化產業品牌培育策略研究——以江西省為例》,顧江主編《文化產業研究(第20輯)》南京大學出版社2018年12月 [19] 
4.劉愛華、俞玲:《科技變革語境下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重構——中國毛筆製作中心的民俗圖譜勾勒》,《長白學刊》2017年第6期 [20] 
5.劉愛華:《城鎮化語境下的“鄉愁”安放與民俗文化保護》,《民俗研究》2016年第6期 [21]  ,人大複印報刊資料《文化研究》2017年第3期全文轉載,中國社會科學網全文轉載 [22]  ,並在四川省社會科學院主辦Contemporary SocialSciences雜誌(2018年第3期)以英文形式重刊 [23] 
6.劉愛華:《文化產業視域下海昏文化的傳承、傳播與創意開發》,顧江主編《文化產業研究(第14輯)》,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11月 [24] 
7.劉愛華:《符號價值視野下毛筆製作技藝的保護傳承與創意開發》,胡惠林、陳昕主編《中國文化產業評論(第23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11月 [25] 
8.劉愛華:《創意時代中國陶瓷首飾開發探究》,《中國陶瓷》2016年第8期 [26] 
9.劉愛華:《手工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困境闡釋及發展路徑探究——以江西文港毛筆為例》,《民間文化論壇》2016年第2期 [27] 
10.劉愛華:《新型城鎮化語境下民俗文化反哺的效能與維度》,《民俗研究》2015年第3期 [28] 
11.劉愛華:《“夢筆深藏五色豪”:中國古代夢筆傳説及其類型分析》,《民族文學研究》2015年第2期 [29] 
12.劉愛華:《工具理性視角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困境探析》,《民族藝術》2014年第5期 [30] 
13.劉愛華、艾亞瑋:《跨越“禁區”:民俗文化產業經營的實踐探索與理論闡釋》,《山西師大學報》(社科版)2013年第2期 [31] 
14.劉愛華、艾亞瑋:《半市場化筆業競爭與權力秩序重構——交換理論視角下的文港毛筆業》,《裝飾》2012年第2期 [32] 
15.劉愛華、艾亞瑋:《創意與“變臉”:創意產業中民俗主義現象闡釋》,《民俗研究》2012年第6期 [33]  ,人大複印報刊資料《文化創意產業》2013年第2期全文轉載 [34]  。收入周星、王霄冰主編《現代民俗學的視野與方向:民俗主義·本真性·公共民俗學·日常生活》(全2冊),商務印書館2018年版 [35] 
16.劉愛華、艾亞瑋:《走出“圍城”:網絡媒介下民俗文化資源觀的形成》,《青海民族研究》2012年第4期 [36] 
17.劉愛華、艾亞瑋:《被捆綁的手藝:制筆技藝的當下境遇與發展路徑探析——以文港毛筆為例》,《文化遺產》2011年第1期 [37] 
18.劉愛華、艾亞瑋:《“移植”視域中的南昌瓷板畫及其闡釋》,《民族藝術研究》2010年第2期 [38] 
19.劉愛華、艾亞瑋:《集體無意識下民族精神的迴歸與民眾狂歡——民俗學視野中的<中國紅歌會>》,《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科版) 2010年第1期 [39] 

劉愛華相關著作

1、編著《船》(中國民俗文化系列),中國社會出版社,2010年1月版、6月版 [40] 
2、編著《中華民居》(中華民俗圖文書系),農村讀物出版社,2010年6月版 [41] 
3、編著《瓷都拾遺:景德鎮瓷業習俗》(華夏文庫民俗書系),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年3月 [42] 
4、專著:《手工作坊生產與社會交換——以江西文港毛筆為個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9月 [43] 
5、執行主編:《江西文化藍皮書:江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報告(2016)》,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年12月 [44] 

劉愛華社會兼職

中國民俗學會理事 [45]  ,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 [4]  ,南昌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會員 [46]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江西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民俗文化產業研究中心研究員。 [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