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德榮

(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院士、智能控制專家)

鎖定
劉德榮,1963年1月出生于吉林白城,智能控制專家,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講席教授、博士生導師。 [3]  [8]  [22] 
劉德榮於1982年獲得華東工學院機械電子工程系工學學士學位;1982年—1984年任北方工業公司國營向陽儀表廠技術員;1987年獲得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工學碩士學位;1987年—1990年任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無線電電子學部助教;1993年獲得美國聖母大學電氣工程系博士學位;1993年—1995年任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研發中心研究助理;1999年任教於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1999年—2002年任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助理教授;2002年—2006年任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終身職副教授;2006年任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終身職正教授;2008年—2009年任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010年—2016年任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複雜系統管理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副主任;2015年—2016年任北京科技大學自動化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鋼鐵流程先進控制重點實驗室主任;2017年—2022年任廣東工業大學自動化學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2021年當選為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院士;2022年任南方科技大學講席教授、博士生導師。 [3] 
劉德榮主要從事智能控制、非線性系統控制、自適應動態規劃和神經網絡的理論與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22] 
中文名
劉德榮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63年1月
畢業院校
聖母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具有飽和非線性動態系統的分析與設計》
代表作品
《遞歸神經網絡的定性分析與綜合》
《模糊建模與模糊控制》
《強化學習與近似動態規劃》
主要成就
2021年當選為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院士
籍    貫
吉林白城
教學職稱
教授

劉德榮人物經歷

1963年1月,劉德榮出生于吉林白城。 [8] 
1978年—1982年,就讀於華東工學院(現南京理工大學)機械電子工程系,畢業後獲得工學學士學位。
1982年—1984年,任北方工業公司國營向陽儀表廠技術員。
1984年—1987年,就讀於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畢業後獲得獲工學碩士學位。
1987年—1990年,任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無線電電子學部助教。
1990年—1993年,就讀於美國聖母大學電氣工程系,畢業後獲得博士學位。
1993年—1995年,任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研發中心研究助理。
1999年,任教於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
1999年—2002年,任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助理教授。
2002年—2006年,任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終身職副教授。
2006年,任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終身職正教授。
2008年,獲得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海外傑出青年合作研究基金”資助。 [8] 
2008年—2009年,任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2015年—2016年,任北京科技大學自動化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鋼鐵流程先進控制重點實驗室主任。
2017年—2022年,任廣東工業大學自動化學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
2021年,當選為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院士。
2022年,任南方科技大學講席教授、博士生導師。 [3] 

劉德榮主要成就

劉德榮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劉德榮的研究領域包括智能控制理論及應用;自適應動態規劃與強化學習;複雜工業系統建模與控制;計算智能;智能信息處理等。 [3] 
劉德榮研究飽和非線性系統,從事非線性系統穩定性方面的研究工作,解決了飽和非線性作用下系統的穩定性問題,給出了正定矩陣用來構造Lyapunov函數的充要條件;在神經網絡方面,開創了遞歸神經網絡的稀疏結構研究工作並將成果應用於聯想記憶和細胞神經網絡,解決了遞歸神經網絡的稀疏設計問題,提出細胞神經網絡的綜合設計方法,以及遞歸神經網絡的魯棒分析方法和設計算法;1999年起,與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合作,完成了神經網絡和自適應動態規劃方法在汽車發動機控制方面的實際應用工作;另從事自適應動態規劃理論和應用研究工作。 [10] 
  • 學術論著
據2023年3月南方科技大學教師主頁網站顯示,自1992年以來,劉德榮已出版了13本書(7本專著、5本編著等)和6卷Springer LNCS/LNAI文集,270多篇SCI期刊論文,280多篇國際會議論文;在Clarivate Web of Science數據庫裏面總引用15321次,H-index為72;在Google Scholar裏面總引用22550次,H-index為83 [10]  ;其主要著作有《具有飽和非線性動態系統的分析與設計》《遞歸神經網絡的定性分析與綜合》《動態系統的穩定性與控制及其應用》《計算智能進展:理論與應用》《模糊建模與模糊控制》《神經網絡進展:ISNN2007》《連續、不連續以及離散動態系統的穩定性》《網絡控制系統:理論及應用》《混沌控制:抑制、同步以及混沌化》《神經網絡進展:ISNN2011》《腦啓發認知系統進展:BICS2012》《自適應動態規劃-控制算法與穩定性》《強化學習與近似動態規劃》《腦啓發認知系統進展:BICS2013》《智能控制與信息處理前沿》等。 [21] 
刊發時間
論文名稱
期刊名稱
1996年
Robustness analysis and design of a class of neural networks with sparse interconnecting structure
《神經計算學(Neurocomputing)》
2002年
N-bit parity neural networks: New solutions based on linear programming
《神經計算學(Neurocomputing)》
2005年
Identification of motifs with insertions and deletions in protein sequences using self-organizing neural networks
《神經網絡(Neural Networks)》
2013年
An iterative adaptive dynamic programming algorithm for optimal control of unknown discrete-time nonlinear systems with constrained inputs
《信息科學(Information Sciences)》
2013年
Neural-network-based zero-sum game for discrete-time nonlinear systems via iterative adaptive dynamic programming algorithm
《神經計算學(Neurocomputing)》
2016年
Value iteration adaptive dynamic programming for optimal control of discrete-time nonlinear systems
《IEEE控制論彙刊(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
2018年
Residential energy scheduling for variable weather solar energy based on adaptive dynamic programming
《自動化學報(IEEE/CCA 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
2020年
Event-triggered decentralized tracking control of modular reconfigurable robots through adaptive dynamic programming
《IEEE工業電子學彙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2021年
Particle swarm optimized neural networks based local tracking control scheme of unknown nonlinear interconnected systems
《神經網絡(Neural Networks)》
2021年
Policy iteration Q-learning for data-based two-player zero-sum game of linear discrete-time systems
《IEEE控制論彙刊(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
2022年
Event-triggered integral reinforcement learning for nonzero-sum games with asymmetric input saturation
《神經網絡(Neural Networks)》
參考資料 [3] 
  • 科研獎勵
時間
獎勵名稱
授予單位
2015年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23] 
2017年
中國自動化學會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8] 
2018年
Andrew P. Sage最佳彙刊論文獎 [8] 
IEEE系統、人類和控制論協會(SMC)
2018年
傑出論文獎 [8] 
《IEEE神經網絡與學習系統彙刊》
2019年
錢學森論文獎 [8] 
《自動化學報(IEEE/CCA 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
  • 發明專利
專利名稱
專利號
發明人
變換爐的控制方法
ZL201210310212.0
劉德榮、魏慶來、黃玉柱、趙冬斌
一種變換爐系統的爐温自學習控制方法
ZL201310728066.8
劉德榮、魏慶來、李超、徐延才
一種煤氣化爐系統的爐温自學習控制方法
Z 201310516852.1
劉德榮、魏慶來、徐延才
一種智能微電網雙電池電能協同優化方法
ZL201310695793.9
劉德榮、魏慶來、徐延才
一種帶有儲能設備的智能微電網電能優化控制方法
ZL201410271465.0
劉德榮、魏慶來、石光
一種智能微電網分佈式儲能設備控制優化方法
ZL201410440567.0
劉德榮、魏慶來、石光
一種基於神經網絡的辦公建築房間分類方法
ZL201410828012.3
劉德榮、石光、魏慶來、劉禹、關強
辦公建築能耗管理方法
ZL201510504486.7
劉德榮、石光、魏慶來
基於可變誤差的非線性系統自適應最優控制方法
ZL 202010240156.2
劉德榮、魏慶來、林漢權、李超
煤氣化爐的控制方法
ZL201210291386.7
趙冬斌、王濱、劉德榮、魏慶來、朱圓恆、蘇永生
基於數據的Q函數自適應動態規劃方法
ZL201310036976.X
趙冬斌、朱圓恆、劉德榮
基於監督式強化學習的最優控制方法
ZL201310232043.8
趙冬斌、王濱、劉德榮
一種基於稀疏強化學習的傳感器網絡優化方法
ZL201310739109.2
趙冬斌、張震、劉德榮
基於Q學習的智能樓宇温度控制方法
ZL201610221709.3
魏慶來、李本凱、劉德榮
參考資料 [10] 
  • 知識產權
軟件名稱
證書號
設計人
煤氣化爐系統爐温的數據驅動自學習最優控制軟件V1.0
2013SR137894 [24] 
魏慶來、李超、馬宏文、徐延才、劉德榮
智能微電網雙電池電能協同優化軟件V1.0
2013SR106479 [24] 
劉德榮、魏慶來、徐延才
帶有可再生能源和儲能設備的智能微電網電能自學習優化與控制軟件V1.0
2013R11S163658 [24] 
魏慶來、劉德榮、石光
帶有儲能設備的智能微電網電能雙迭代Q學習優化軟件V1.0
2014SR045504 [25] 
魏慶來、石光、劉德榮
離散非線性系統的策略迭代自適應動態規劃算法軟件V.10
2014SR091654 [25] 
魏慶來、劉德榮、林漢權
離散非線性系統的廣義策略迭代自適應動態規劃算法軟件V.10
2014SR091654 [25] 
魏慶來、劉德榮、林漢權
智能微電網儲能設備分佈式控制優化軟件V1.0
2014SR133566 [25] 
魏慶來、石光、劉德榮
  • 承擔項目
時間
項目名稱
項目來源
2008年—2010年
智能控制理論
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
2010年—2012年
基於自適應動態規劃的多控制器非線性系統零和博弈控制
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
2011年—2014年
基於數據的非線性控制系統分析與設計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點項目
2013年—2016年
基於數據的智能電網電能供需自適應優化匹配與調控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面上項目
2013年—2017年
複雜系統平行控制基礎理論及典型應用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點項目
2016年—2020年
面向建築羣的分佈式能源系統一體化建模與優化調度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點項目
參考資料 [1] 
  • 學術交流
截至2023年2月,劉德榮已在30多個國際會議上做過大會報告和邀請報告。 [14] 
時間
學術活動名稱
舉辦地
2009年12月
首屆全國社會計算會議 [30] 
北京
2009年12月
首屆全國平行管理會議 [30] 
北京
2009年12月
首屆全國平行控制會議 [30] 
北京
2012年7月
第九屆國際神經網絡研討會 [29] 
瀋陽
2012年7月
第五屆腦啓發認知系統國際會議 [29] 
瀋陽
2013年6月
第四屆智能控制與信息處理國際會議 [28] 
北京
2013年6月
第六屆腦啓發認知系統國際會議 [28] 
北京
2014年7月
IEEE世界計算智能大會(IEEE WCCI 2014) [27] 
北京
2017年7月
第20屆國際自動控制聯合會世界大會 [26] 
法國
2021年11月
第六屆機器人與自動化工程國際會議 [11] 
廣州
2022年11月
中國自動化大會 [13] 
廈門

劉德榮人才培養

  • 講授課程
劉德榮為本科生講授“電路”“信號與系統”“通信工程”“概率論與隨機過程”“自動控制原理”“計算機網絡”“數字信號處理”“控制工程”等課程;為研究生講授“線性系統”“最優及自適應濾波”“隨機信號分析”“人工神經網絡”等課程 [21] 
  • 指導學生
據2023年3月中國科學院大學網站顯示,劉德榮已指導畢業了18名博士生(John Kiss、盧贊軍、Myron Hohil、Endre Sara、Sergio Ledesma、張毅、胡三清、蔡穎、熊曉旭、龐中宇、黃挺、金寧、王鼎、王卓、黃玉柱、張德華、馬瑩瑩、楊雄、李宏亮)和6名碩士生,現指導多名研究生(汪抒、徐延才、閻鵬飛、馬宏文、石光、李超、林漢權、林橋、劉欣亮、梁明明、李本凱)。 [21] 
  • 學術講座
時間
講座名稱
合作院校
2013年12月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Complex Systems:From Intelligent Control to Parallel Control”學術報告 [19] 
2015年3月
“智能控制中自適應動態規劃方法的新進展”學術報 [12] 
2015年12月
“自適應動態規劃與學習系統”學術報告 [18] 
2017年12月
“自適應動態規劃最新進展”學術報告 [20] 
2021年7月
“複雜非線性系統智能控制方法最新進展”學術報告 [17] 
2023年2月
“複雜非線性系統智能控制方法最新進展”學術報告 [16] 

劉德榮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97年
HarveyN. Davis傑出教學獎 [1] 
1999年
NSF教授早期事業發展獎 [8] 
2005年
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會 [8] 
2006年
大學學者獎 [8] 
2010年
中國自動化學會會士 [8] 
2013年
國際神經網絡學會會士 [8] 
國際神經網絡學會(INNS)
2013年
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 [1] 
2014年
傑出成就獎 [8] 
亞太神經網絡聯合會
2016年
國際模式識別協會會士 [8] 
2018年
Dennis Gabor終身貢獻獎 [8] 
國際神經網絡學會(INNS)
2021年
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院士 [3] 
2022年
神經網絡先驅獎 [3] 
IEEE計算智能學會

劉德榮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2005年—2008年
IEEE計算智能學會芝加哥分會主席 [1] 
2006年—2008年
IEEE計算智能學會理事 [10] 
2008年
國際神經網絡聯合會議(IJCNN 2008)程序主席 [10] 
2010年—2012年
國際神經網絡學會理事 [10] 
2010年—2015年
《IEEE神經網絡與學習系統彙刊(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主編 [10] 
2011年
中國自動化學會第九屆理事會理事、常務理事 [7] 
2011年—2012年
自動化學報第十一屆編委會委員 [9] 
2013年—2014年
《自動化學報》第十二屆編委會副主編 [9] 
2013年12月
中國自動化學會第十屆理事會理事、常務理事 [4]  [6] 
2014年
《人工智能評論(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iew)》主編 [10] 
2014年
《自動化學報(IEEE/CAA 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副主編(英文版) [10] 
2014年
IEEE國際計算智能大會(WCCI 2014)總主席
2014年—2017年
《自動化學報》第十三屆編委會副主編(國內) [9] 
2014年—2017年
國際自動控制聯合會(IFAC)理事會理事 [10] 
2015年—2017年
IEEE計算智能學會理事 [10] 
2016年
第12屆全球智能控制與自動化大會( WCICA 2016)總主席
2017年
第24屆神經信息處理國際會議(ICONIP 2017)總主席 [10] 
2017年—2019年
《自動化學報》第十四屆編委會副主編 [9] 
2018年
亞太神經網絡學會主席 [10] 
2018年12月
中國自動化學會第十一屆理事理事、常務理事 [4-5] 
2019年
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廣州分會主席 [10] 
2021年
《CAAI人工智能研究(CA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副主編(英文) [3] 
2022年—2024年
IEEE計算智能學會理事 [3] 
2023年1月
南方科技大學系統設計與智能製造學院研究生工作委員會主任 [15] 

《IEEE神經網絡與學習系統彙刊》主編 [3] 

國際自動控制聯合會(IFAC)理事 [3] 

亞太神經網絡學會主席 [3] 

《人工智能評論》主編 [3] 

劉德榮人物評價

“劉德榮是自適應動態規劃理論和應用研究領域的國際領軍人物之一。”廣東工業大學自動化學院評) [1] 
“劉德榮在非線性動態系統和遞歸神經網絡方面作出了貢獻。”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評) [12] 

劉德榮人物影響

  • 成果命名
劉德榮從事非線性系統穩定性方面的研究工作,成果被命名為“Liu-Michel”判據。 [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