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昌航空大學

鎖定
南昌航空大學(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位於江西省南昌市,是一所以工為主,工、理、文、管、經、法、教、藝等學科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是江西省人民政府與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高校,江西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具有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資格。
學校肇始於1952年創辦的漢口航空工業學校,1953年改名為中南第一工業學校。1954年遷址南昌,1956年改名為南昌航空工業學校。1978年更名為南昌航空工業學院。1985年開始培養碩士研究生,1990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2007年更名為南昌航空大學。1999年開始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政府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
截至2024年1月,學校擁有前湖、上海路、共青城等3個校區,佔地面積3500餘畝,校舍建築面積109萬平方米,教學、科研設備總值約7.4億元,館藏資料238.3萬冊,電子圖書542.03萬冊;設有17個專業學院,4個管理型學院,以及1個獨立學院科技學院,在景德鎮設立航空製造產業學院,開設71個本科專業;擁有1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7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14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有教職工21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1600餘人;全日制在校生2.5萬餘人,其中普通本科生2.1萬餘人,研究生4200餘人,留學生240多人。 [1] 
中文名
南昌航空大學
外文名
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
簡    稱
昌航(NCHU)
創辦時間
1952年
辦學性質
公辦大學
學校類別
理工類
學校特色
江西省人民政府與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高校(2010年)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11年)
主管部門
江西省
現任領導
李德平(黨委書記)
盧超(校長) [19] 
本科專業
71個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7個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4個
博士後
科研工作站1個
院系設置
17個專業學院,4個管理型學院,1個獨立學院
校    訓
日新自強、知行合一
校    歌
《南昌航空大學校歌》
校慶日
10月9日
地    址
江西省南昌市豐和南大道696號
院校代碼
10406

南昌航空大學辦學歷史

南昌航空大學創辦初期

1951年9月17日—22日,航空工業管理局在瀋陽召開第一次航空工廠廠長會議,確定立即興辦航空教育,研究了《中級技術人員教育計劃》和《初級技術人員教育計劃》,決定創建南京、北京、哈爾濱和漢口4所航空工業專科學校,並由各航空工廠開辦技工訓練班;12月,航空工業管理局決定將武漢311廠改建為漢口航空工業專科學校,並派幹部到廠負責學校籌建工作。
1952年3月15日,學校正式啓用漢口航空工業學校印章,標誌着漢口航空工業學校正式成立;10月,第二機械工業部第四局指示,學校正式改名為漢口航空工業學校。
1953年1月30日,航空工業管理局通知學校,正式將學校從漢口遷至南昌,並指示學校立即進行籌備,派人前往南昌選擇校址;2月21日,第二機械工業部第四局決定各校更改校名,漢口航空工業學校改為武漢第六工業學校;9月17日,第二機械工業部第四局決定,各航校和技工學校啓用新的統一編號和校名,漢口航空工業學校改名為中南第一工業學校,簡稱“中南一校”。 [10] 
1954年8月,學校從武漢遷到南昌。
1955年6月,第二機械工業部決定中專學校更改校名,中南第一工業學校擬改為南昌工業學校;9月12日,第二機械工業部辦公廳通知,部屬各校從9月10日起改稱新校名,中南第一工業學校正式改稱南昌工業學校。
1956年2月,學校先後接到第二機械工業部第四局和第二機械工業部的通知和命令,將南昌工業學校改名為南昌航空工業學校;3月16日,正式啓用南昌航空工業學校新校名。
1960年2月20日,第一機械工業部發文,決定將南昌航空工業學校升格為南昌航空工業專科學校,從6月1日起正式更改校名;9月13日,第一機械工業部第四局擬將已經升為專科學校的中專重新恢復為中專或以中專部為主,試辦專科並保留專科學校校名的辦法。學校決定採取以中專部為主,試辦專科,並保留專科學校名稱的辦法。
1965年8月,南昌航空工業專科學校的名稱撤銷,學校仍稱南昌航空工業學校。

南昌航空大學文革衝擊

1966年5月3日,第三機械工業部和中共南昌市委聯合社教工作隊46人進駐學校;10日,學校的社教運動正式開始;6月,“文化大革命”開始後,“社教工作隊”改為“文化大革命工作隊”;6月9日,學校工作隊主持召開開展“文化大革命”動員大會;6月12日,學生開始“停課鬧革命”,學校正常的教學活動從此中斷;7月,學校內開始揪鬥幹部和教師。
1969年6月10日,第三機械工業部軍管會下達通知,將南昌航空工業學校改為國營贛江機械廠,代號為南昌502廠。
1971年10月,370廠南昌片改稱370廠摩托車分廠(也稱二分廠)。
1972年4月29日,第三機械工業部發出《關於恢復南昌航空工業學校的通知》,經與江西省革命委員會研究,同意在370廠南昌二分廠(原502廠)的基礎上恢復南昌航空工業學校。

南昌航空大學改革開放

1977年10月19日,第三機械工業部發文指出:根據航空工業發展的需要,擬將南昌航空工業學校改為航空高等院校,已報國務院審批,因此撤銷學校1977年秋季普通班招生計劃。
1978年4月1日,經國務院批覆,恢復和增設55所高等院校,其中南昌航空工業學校改建為“南昌航空工業學院”。5月29日,第三機械工業部轉發教育部《關於同意恢復和增設普通高等學校的通知》,正式決定增設南昌航空工業學院,以南昌航空工業學校為基礎改建。
1980年9月,學院開辦了電視大學無線電電子技術專業教學班;12月28日,經第三機械工業部批准,成立“南昌航空工業學院夜大學”。
1982年,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
1985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
1986年1月23日,學院成立青年業餘黨校。
1990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
1990年底,通過航空航天工業部的全面評監。
1998年,順利通過了教育部的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價。
1999年2月,教育部等部委下發《關於調整五個軍工總公司所屬學校管理體制的實施意見》,明確指出:南昌航空工業學院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3月16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於調整五個軍工總公司所屬學校管理體制實施意見的通知》決定,學校隸屬關係轉變為中央和江西省共建、以江西省管理為主。
2002年,開始建設前湖新校區。

南昌航空大學跨越發展

2007年3月16日,教育部下發《關於同意南昌航空工業學院更名為南昌航空大學的通知》;4月2日,江西省人民政府正式批覆,同意學校更名為南昌航空大學;12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孫剛和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副主任陳求發分別代表雙方共同簽署《江西省人民政府與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共建南昌航空大學(國防科學技術學院)協議書》。
2008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
2009年,獲批博士學位立項建設預測單位。
2010年,獲批設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0月19日,江西省人民政府與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十二五”共建南昌航空大學協議書籤字儀式在北京舉行;12月2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與南昌航空大學融合式發展合作框架協議簽字儀式舉行,海軍機關,海軍裝備研究院、海軍院校和基層部隊等10餘個單位的負責人與學校共同簽約。
2011年,成為具備接受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培養資質院校之一。 [17] 
2017年12月,入選江西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13] 
2022年1月,入選首批全國急救教育試點學校名單 [18]  10月21日,南昌航空大學在大學生活動中心舉行航空宇航學部成立大會。 [21] 
2023年12月4日,南昌航空大學孝彭書院揭牌。 [28] 
校門 校門

南昌航空大學辦學條件

南昌航空大學院系專業

截至2024年1月,學校設有17個專業學院,4個管理型學院,以及1個獨立學院科技學院,在景德鎮設立航空製造產業學院,開設71個本科專業。 [1]  [20] 
南昌航空大學院系專業一覽表
學院
專業名稱
學位授予‎門類
金屬材料工程
工學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
工學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工學
複合材料與工程
工學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工學
應用化學
理學
材料化學
理學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
工學
環境工程
工學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工學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工學
焊接技術與工程
工學
飛行器製造工程
工學
電子封裝技術
工學
機械電子工程
工學
智能製造工程
工學
增材製造工程
工學
教育技術學
工學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工學
電子信息工程
工學
通信工程
工學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工學
自動化
工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工學
網絡工程
工學
人工智能
工學
英語
文學
德語
文學
法語
文學
飛行器設計與工程
工學
飛行器動力工程
工學
數學與應用數學
理學
信息與計算科學
理學
金融數學
經濟學
測控技術與儀器
工學
電子科學與技術
工學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工學
生物醫學工程
工學
經濟學
經濟學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管理學
工商管理
管理學
市場營銷
管理學
會計學
管理學
工業工程
工學
電子商務
管理學
體育教育
教育學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
教育學
土木工程
工學
交通工程
工學
工程管理
管理學
智慧建築與建造
工學
工業設計
工學
動畫
藝術學
視覺傳達設計
藝術學
環境設計
藝術學
產品設計
藝術學
服裝與服飾設計
藝術學
工藝美術
藝術學
-
-
法學
法學
社會工作
法學
新聞學
文學
公共事業管理
管理學
播音與主持藝術
藝術學
廣播電視編導
藝術學
南昌航空大學航音學院
音樂學
藝術學
舞蹈學
藝術學
表演
藝術學
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
藝術學
飛行技術
工學
飛行器製造工程(航空維修工程與技術方向)
工學
飛行器適航技術
工學
軟件工程
工學
物聯網工程
工學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工學
英語
文學
工商管理
管理學
會計學
管理學
環境工程
工學
網絡工程
工學
電子信息工程
工學 [26] 

南昌航空大學師資力量

截至2024年1月,學校有教職工21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1600餘人;具有博士和碩士學位專任教師佔專任教師總數的92%;國家級、省部級等各級各類高層次人才共計400餘人次;有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本科教學團隊24個。 [1] 
類別
名單
國家級教學團隊
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教學團隊
兩院院士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羅勝聯、李金恆、羅旭彪
國家百千萬人才
羅旭彪、鄒建平、謝宇、陳玉華
中科院百人計劃
彭曉
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
羅旭彪、鄒建平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
萬光逵、王薇薇、葉文豐、任吉林、何興道、餘金龍、吳天麟、吳純素、吳獻清、張仁甫、張維、李康平、蘇達義、陳益平、杜楠、尚保忠、林再學、周世健、柯黎明、聶秋根、高益慶、郭傑忠、龔濤、舒堅、魯世強、黎明、冀殿英、熊建新、劉曉波、羅旭彪、李金恆、陳震、謝宇、鄒建平、彭曉
全國優秀教師
許德豐、李康平、魯世強、黎明、冀殿英
全國模範教師
李康平、謝宇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
羅旭彪、塗新滿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熊建新
江西省主要學科學術與技術帶頭人
羅勝聯、黎明、陳震、羅旭彪、鄒建平、謝宇、萬生鵬、秦國華、李金恆
井岡學者
柯黎明、温珍海、曾桂生、馮良清、郭莉、江五貴
青年井岡學者
代威力、楊麗霞、塗新滿、黃軍同、敖波、陳玉華、趙剛要、蓋杉、薛名山、李可心、徐雪峯、劉大海、胡曉安、張聰炫、史久林、陳昊、邵鵬輝、舒長江、吳美鳳、楊偉、徐吉林
江西省教學名師
丁麗軍、萬光逵、艾雲龍、任吉林、許瑛、陳煥明、況新華、李康平、楊加明、易青、周力、柯黎明、饒國賓、饒厚增、舒堅、曾接賢、魏立安
江西省百千萬人才
王雲、王細洋、盧超、平飛、艾雲龍、劉衞東、劉曉波、劉琳嵐、堯軍平、許瑛、何興道、餘歡、李明俊、李康平、肖華鋒、陳樂平、陳益平、陳震、嚴青松、周世健、林翠、柯黎明、羅旭彪、羅軍明、賀紅林、秦國華、儲珺 舒堅、董永全、謝奉軍、魯世強、熊邦書、黎明、顏流水、魏立安、張桂梅、高立偉、郭傑忠、陳玉華、塗新滿、宋凱、李金恆、鄒建平、伏燕軍、曾桂生、萬生鵬、史久林、馮良清、宋仁杰、代威力、薛名山、聶平平、羅嗣海、呂輝、冷璐、符祥、楊麗霞、葉志國、徐雪峯
江西省學科帶頭人
丁麗軍、王雲、王琦、王細洋、王俊奇、王高潮、代冀陽、平飛、劉衞東、劉琳嵐、堯軍平、鄔冠華、邢麗、許瑛 許麗芹、陳敏、陳震、陳益平、陳煥明、杜楠、何興道、李勤、李明俊、李康平、肖華鋒、餘歡、張吉雄、張桂梅、周賢良、羅明、羅旭彪、賀紅林、柯黎明、饒國賓、趙晴、秦國華、秦菊波、唐星華、郭傑忠、儲珺、魯世強 舒堅、舒遠仲、謝奉軍、曾接賢、廖聲豐、熊建新、黎明、顏流水
江西省骨幹教師
萬生鵬、萬濤 馬銀平、方平、毛崎波、王有遠、王克魯、王應民、付躍文、馮長傑、馮立、盧百平、盧超、艾雲龍、龍文元、伏燕軍、劉光明、劉冰泉、劉芝平、劉曉波、劉崇波、江五貴、江淑園、嚴青松、嚴盈富、吳少林、吳天麟、吳偉、吳錦武、宋軍、宋凱、張少欽、張國光、張建國、張勝、李軍華、李多生、李志農、李其申、李建萍 楊小芹、楊國為、楊海軍、肖靈機、肖慧榮、邱天、鄒文棟、鄒建平、陳玉華、陳慶軍、陳素華、周建萍、林翠、羅軍明、鄭華盛、鍾菊芳、塗新滿 賈偉強、郭小和、郭正華、郭莉、高昱、梁紅波、董永全、董洪波、謝友寶、謝宇 謝洪陽、魯宇明、雍青、雷金波、熊申英、熊邦書、熊震宇、蔡克中
江西省文化藝術學科帶頭人
李勤、熊建新
江西省高校哲學社科領軍人才
李康平、郭傑忠 [6] 

南昌航空大學學科建設

  • 學科體系
截至2024年1月,學校具有17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14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擁有環境科學與工程、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和儀器科學與技術三個江西省一流學科,5個國防特色學科。 [1] 
類別
名稱
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
馬克思主義理論(0305)、外國語言文學(0502)、數學(0701)、化學(0703)、機械工程(0802)、光學工程(0803)、儀器科學與技術(0804)、材料科學與工程(0805)、信息與通信工程(0810)、控制科學與工程(0811)、計算機科學與技術(0812)、土木工程(0814)、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0825)、環境科學與工程(0830)、軟件工程(0835)、管理科學與工程(1201)、設計學(1305)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
電子信息(0854)、機械(0855)、材料與化工(0856)、資源與環境(0857)、能源動力(0858)、土木水利(0859)、交通運輸(0861)、工程管理(1256)、翻譯(0551)、藝術(1351)、公共管理(1252)、法律(0351) [22] 
江西省一流學科
環境科學與工程、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儀器科學與技術 [3] 
國防特色學科
精確成形與連接技術、構件質量檢測與控制、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光電子與激光技術、軍用關鍵材料 [22] 
  • 學科評估
學校材料科學、工程學、化學等3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學科排名前6‰。 [1] 
前湖校區田徑場 前湖校區田徑場

南昌航空大學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至2024年1月,學校有21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5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28個江西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8個省級特色專業,6個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1個專業通過教育部工程教育認證,2個專業通過了住建部專業評估。入選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高校,獲批6個國家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6個江西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有國家精品課程1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1門、國家級一流課程10門;省(部)級優秀教材40部。擁有3個校企共建的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個國家級創新實踐基地,1個省級重點現代產業學院。獲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2個。擁有校外實踐(實習)基地250個,其中獲批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有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4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1] 
優勢特色專業
類別
專業名稱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焊接技術與工程、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軟件工程、飛行器動力工程、環境工程、英語、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材料化學、金屬材料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自動化、土木工程、飛行器設計與工程、飛行器製造工程、工業工程、應用化學、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商務
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飛行器動力工程
國家級特色專業
金屬材料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電子信息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軟件工程
國家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專業
焊接技術與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金屬材料工程、環境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自動化
通過工程教育認證專業
環境工程、金屬材料工程、軟件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焊接技術與工程、自動化、土木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經濟學、英語、應用化學、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材料化學、金屬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電子信息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工程、土木工程、飛行器設計與工程、飛行器製造工程、工業工程、電子商務、表演、動畫、複合材料與工程、電子封裝技術、物聯網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工程管理、工商管理、環境設計
省級一流優勢、特色專業
環境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飛行器製造工程、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焊接技術與工程、英語、應用化學
十三五:優勢專業:金屬材料工程、工業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飛行器動力工程、飛行器設計與工程、飛行器製造工程、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環境工程
特色專業:電子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
十四五:優勢專業:焊接技術與工程、軟件工程
特色專業:工業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
江西省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應用化學、新聞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材料化學、動畫、工程管理
江西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專業
金屬材料工程、環境工程、軟件工程、自動化、焊接技術與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
江西省第二輪本科專業綜合評價第一名專業
業類排名第一:電子科學與技術、飛行器設計與工程、焊接技術與工程、環境工程、工業工程、軟件工程
專業排名第一:複合材料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飛行器設計與工程、飛行器動力工程、焊接技術與工程、電子封裝技術、飛行器製造工程、環境工程、材料化學、工業工程、軟件工程、物聯網工程、飛行技術
資料來源: [24] 
精品課程一覽表
課程名稱
類別
獲批時間
水污染控制工程
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2020年
機械設計基礎
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2020年
軟件工程導論
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2020年
焊接工裝設計
國家級精品課程
2010年
理論力學
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
2010年
焊接工裝設計
省級精品課程
2009年
機械設計
省級精品課程
2009年
高級英語
省級精品課程
2009年
大學物理實驗
省級精品課程
2009年
軟件工程
省級精品課程
2009年
材料力學性能
省級精品課程
2011年
機械製造技術
省級精品課程
2011年
集成電路設計與應用
省級精品課程
2011年
數據庫原理
省級精品課程
2011年
通信系統原理
省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
2009年
環境分析化學
省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
2009年
理論力學
省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
2009年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
省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
2009年
機械製造技術
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2012年
單片機技術
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2012年
大學物理實驗
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2012年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2012年
軟件工程
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2012年
機械設計基礎
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2013年
通信系統原理
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2013年
理論力學
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2013年
合唱與指揮
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2013年
材料科學基礎
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2014年
有機化學
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2014年
機械原理
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2014年
電工電子技術
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2014年
材料力學
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2014年
生產與運作管理
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2014年
工程材料及熱加工工藝基礎
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2015年
水污染控制工程
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2015年
大學物理
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2015年
集成電路設計與應用
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2015年
效果圖表現技法
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2015年
高級英語
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2017年
材料力學
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2017年
有機化學
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2017年
電工電子技術
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2017年
理論力學
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2018年
機械設計
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2018年
線性代數
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2018年
口譯
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2018年
資料來源: [7]  [25] 
各類實踐教學示範中心一覽表
項目名稱
項目類別
批准時間
南昌航空大學——中國南方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
2013年5月
南昌航空大學——東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2012年6月
南昌航空大學——解放軍第五七一九工廠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2012年6月
南昌航空大學——中航工業江西洪都航空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2012年6月
大學物理實驗中心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2013年6月
工程訓練中心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2013年6月
環境科學與工程實驗中心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2009年7月
材料科學基礎實驗中心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2008年7月
力學實驗中心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2008年7月
網絡技術基礎實驗中心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2007年8月
電工電子實驗中心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2007年8月
基礎化學實驗中心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2007年8月
大學物理實驗中心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2006年10月
工程訓練中心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2006年10月
單片機與嵌入式系統實驗中心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2006年10月
資料來源: [8]  注:以上名單不全
  • 教學成果
截至2024年1月,學校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5項、國家級規劃教材8部、省級教學成果獎95項。 [1]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覽表
成果名稱
授獎級別
獲獎等級
獲獎時間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大思政”教學整體改革與實踐
國家級
二等獎
2009年
迴歸工程的焊接工裝設計教學改革與實踐
國家級
二等獎
2009年
軍事訓練和軍事課程的改革實踐
國家級
二等獎
1993年
堅持教學、生產緊密結合,建設金工教學實習基地
國家級
優秀獎
1989年
資料來源: [9] 
2001年以來省級教學成果獎一覽表(本科教育層次)
成果名稱
授獎級別
獲獎等級
獲獎時間
工程教學與工程訓練相結合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江西省
一等獎
2001年2月
普通高校國防教育課程重構和多媒體教學的研究與實踐
江西省
一等獎
2001年2月
鄧小平理論課教學方法改革探索
江西省
二等獎
2001年2月
《大學物理學》近現代物理教學改革探索
江西省
二等獎
2001年2月
教學方法因素優化的實踐與認識
江西省
三等獎
2001年2月
材料力學課程多媒體教學改革研究與探索
江西省
三等獎
2001年2月
工科《大學物理》課程內容和多媒體與網絡教學改革與實踐
江西省
一等獎
2003年3月
《電磁檢測》課程建設的探討
江西省
一等獎
2003年3月
一般工科院校畢業生質量跟蹤調查的研究與實踐
江西省
二等獎
2003年3月
國際商務英語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實施
江西省
二等獎
2003年3月
提高電工學教學質量的研究與實踐
江西省
三等獎
2003年3月
畢設與就業相結合的教改實踐
江西省
三等獎
2003年3月
工程數學基礎課課程建設與改革初探
江西省
三等獎
2003年3月
一般工科院校工程訓練中心的建設與實踐
江西省
一等獎
2004年11月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體系的改革研究與實踐
江西省
一等獎
2004年11月
綠色微型有機化學實驗研究與開發
江西省
二等獎
2004年11月
數控類課程改革及其CAI研究
江西省
二等獎
2004年11月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總體改革與建設研究
江西省
一等獎
2007年3月
計算機類本科生自主學習設計的多方位整合與多途徑實現
江西省
一等獎
2007年3月
電子類基礎實驗創新型實踐教學體系改革與實踐
江西省
二等獎
2007年3月
校企(所)合作培養研究生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
江西省
二等獎
2007年3月
以創新和能力培養為核心的機械原理課程教學改革
江西省
二等獎
2007年3月
航空院校“生物醫學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江西省
二等獎
2007年3月
《微機原理及應用》課程教材建設
江西省
二等獎
2007年3月
應用化學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江西省
二等獎
2007年3月
《數控加工自動編程系統設計》教學改革及CAI系統研製
江西省
二等獎
2007年3月
國防生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江西省
一等獎
2008年12月
以工程應用能力培養為核心的焊接工裝設計教學改革
江西省
一等獎
2008年12月
《電工電子技術》課程建設的研究與實踐
江西省
二等獎
2008年12月
工程訓練教學平台建設與教學改革實踐
江西省
二等獎
2008年12月
以創新和實踐能力培養為核心的機械設計實驗教學改革
江西省
二等獎
2008年12月
“3+1”校所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江西省
二等獎
2008年12月
現代電子技術課程體系的設計與建設
江西省
二等獎
2008年12月
《理論力學》課程雙語教學的研究與實踐
江西省
二等獎
2008年12月
面向產業需求的創新型軟件人才“2+X”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
江西省
一等獎
2010年12月
依託國家示範中心平台建設,促進物理實驗創新能力培養
江西省
一等獎
2010年12月
構築高水平基礎實踐教學系列平台,着力培養大學生工程實踐能力
江西省
一等獎
2010年12月
以太陽能航模項目為導引的大學生科技創新教育模式探索與實踐
江西省
一等獎
2010年12月
校企聯合實習基地的建設和“3+1”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江西省
二等獎
2010年12月
紅色資源在思政理論課教育教學中的運用研究與實踐
江西省
二等獎
2010年12月
基礎力學系列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江西省
一等獎
2013年1月
以培養卓越焊接工程師為導向的《金屬材料焊接》課程改革
江西省
一等獎
2013年1月
面向航空電子特色的《微機原理及應用》課程教學改革
江西省
二等獎
2013年1月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互動教學創新性研究與實踐
江西省
二等獎
2013年1月
市場營銷專業校內實習基地的構建與運作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江西省
二等獎
2013年1月
口譯人才培養與口譯課程建設改革的實踐探索
江西省
一等獎
2015年1月
基於多知識點融合的《射線檢測技術》課程的改革與實踐
江西省
一等獎
2015年1月
基於應用和創新能力培養的現代電子技術課程羣及實踐平台的建設
江西省
二等獎
2015年1月
萃智理論指導下的大學生創新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
江西省
一等獎
2017年5月
以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工程化人才”為導向的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改革與實踐
江西省
一等獎
2017年5月
基於創新能力培養的化學實踐教學改革與實踐
江西省
一等獎
2017年5月
第二課堂“一體化進階式”創新人才培養探索與實踐
江西省
二等獎
2017年5月
資料來源: [9] 
  • 學生成績
截至2024年1月,近五年,我校學生共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競賽獎6400餘項,其中國家級獎項2653項;在2018-2022年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競賽榜單(本科,前300)中排名全國第77位,位居省內高校第三。在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競賽七輪總榜單(本科,前300)中排名全國第99位,位列省內高校第二。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獲批江西省第二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並確定為全國“大學生KAB創業教育基地”“大學生創新創業就業服務基地”。 [1] 
校園風景

南昌航空大學學校榮譽

獲得榮譽
國防教育特色學校
全國和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
全國和全省“五四紅旗團委”
全國模範職工之家
全國軍訓工作先進單位
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進集體
江西省文明單位
江西省五一勞動獎狀
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
全國高校活力團支部
全國高校職業生涯諮詢特色工作室
連續七年獲全省平安建設(綜治工作)先進單位
連續四年被評為“江西省平安校園”
“天宮開悟”航空航天科普精準教育扶貧項目獲全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金獎 [1] 
校園一角(一) 校園一角(一)

南昌航空大學學術研究

南昌航空大學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1月,學校擁有“江西省航空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1個國家級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39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研究中心)和省級重點基地。 [1] 
類別
名稱
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江西省測試技術與控制工程研究中心
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
江西省航空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1] 
省級以上學科平台
機構名稱
管理部門
“無損檢測與光電傳感技術及應用”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重金屬污染物控制與資源化”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教育部
國防科工委
江西省航空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江西省科技廳
江西省測試與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江西省科技廳
江西省快速製造技術生產力促進中心
江西省科技廳
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研究中心
江西省教育廳
江西省高校腐蝕與防護重點實驗室
江西省教育廳
江西省材料科學與工程產學研合作示範培育基地
江西省經貿委、江西省教育廳
江西省計算機與信息技術產學研合作示範培育基地
江西省經貿委、江西省教育廳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發展中心體育文化研究基地
國家體育總局
江西省科技廳
江西省金屬材料微結構調控重點實驗室
江西省科技廳
持久性污染物控制與循環利用實驗室
江西省教育廳
江西省圖像處理與模式識別重點實驗室
江西省科技廳
江西省航空製造業協同創新中心
江西省教育廳
江西省光電檢測技術工程實驗室
江西省發改委
南昌航空大學軍民融合與航空發展研究院
江西省委宣傳部
江西省航空產業發展與管理創新軟科學基地
江西省工信廳
環鄱陽湖流域污染物控制與資源化協同創新中心
江西省教育廳
“江西省公共藝術創新研究中心”江西省文化藝術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江西省文化廳
江西省重金屬污染物控制與資源化工程實驗室
江西省發改委
江西省航空構件製造技術工程實驗室
江西省發改委
江西省造紙化學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江西省科技廳
江西省無人飛行器設計與試驗工程研究中心
江西省發改委
江西省微小航空發動機重點實驗室
江西省科技廳
江西省民用無人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江西省科技廳
江西省航空材料表面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江西省發改委
江西省航空構件成形與連接重點實驗室
江西省科技廳
江西省智慧建築工程研究中心
江西省發改委
創意產業校企協同設計中心
江西省工信委
江西省光電信息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
江西省科技廳
江西省裝配式建築與智能建造重點實驗室
江西省科技廳
江西省飛行器設計與氣動仿真重點實驗室
江西省科技廳
資料來源: [22]  注:以上名單不全

南昌航空大學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1月,學校近年來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1項(參與),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1項,全國創新爭先獎1項,獲江西省科技進步獎、技術發明獎等政府獎勵40餘項,其中一等獎17項;獲霍英東高等院校青年科學獎1項,獲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中國航空學會等科技獎勵130餘項以及省部級社科成果獎30餘項、一等獎1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5608篇,出版論著170部,受理專利1796餘件、授權1095餘件,教材662部。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國家優秀青年基金、其他類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國家重要科技計劃項目等330餘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項,重點項目2項在內的國家級社科項目20餘項。承擔江西省科技重大專項、江西省社科重大招標項目、行業科技項目等省部級科研項目800多項。 [1] 
南昌航空大學省部級以上獲獎成果一覽表
獎勵名稱
成果名稱
獲獎等級
201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201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201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200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江西省第十四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關於開展百家企業技術創新情況的調研報告
三等獎
江西省第十四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口譯中的信息差及其調控策略
三等獎
江西省第十四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批評語篇分析視角下的新聞解讀
三等獎
江西省第十四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清代中國的物價與經濟波動
三等獎
江西省第十四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中國一元化户籍改革的社會政策協同機制研究
三等獎
江西省第十四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北洋時期抵押擔保之習慣規則和制度建構
三等獎
江西省第十四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哈佛服務利潤鏈理論及其隱義引申
三等獎
江西省第十四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治價值變遷研究
三等獎
江西省第十四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中國古代體育文化
二等獎
江西省第十四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清代常關與區域經濟研究
二等獎
江西省第十四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網上支付中的法律問題研究
二等獎
江西省第十四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馬克思主義視域下阿倫特公共性思想研究
二等獎
江西省第十四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關於文學本體論若干問題的思考
二等獎
江西省第十四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低碳經濟視角下的省域競爭研究
二等獎
江西省第十四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經典解釋與文化創新——《公羊傳》“以義解經”探微
二等獎
江西省第十四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江西省投資環境評價與優化研究
二等獎
江西省第十四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德育思想研究
一等獎
江西省科技進步獎
銅礦山酸性廢水防治及銅資源回收技術與應用
三等獎
江西省科技進步獎
選煤廠車間環境職業危害分析與控制技術
三等獎
江西省科技進步獎獎
飛行器輕合金構件低變形連接的關鍵技術、成套裝備及應用
一等獎
江西省自然科學獎
高效有機電致發光材料及器件性能研究
二等獎
江西省自然科學獎
布里淵散射激光雷達的物理基礎及其應用基礎研究
一等獎
江西省科技進步獎
基於多層安全代理的集成訪問控制系統
二等獎
江西省技術發明獎
樁土共同作用若干實現方法與工程應用研究
二等獎
江西省自然科學獎
基於圖像圖形的三維重建與識別理論和方法研究
二等獎
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市場拓展、報酬遞增與區域分工--以“義烏商圈”為例的分析
二等獎
江西省第十三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論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新特徵與核心範疇
二等獎
江西省第十三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口譯中的“變譯”方略探析
三等獎
江西省第十三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國際商務環境中的多元文化價值觀
三等獎
江西省第十三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試論農村純女户的社會支持系統的構建
三等獎
江西省第十三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公羊傳》“以義解經”的特質發微
三等獎
江西省第十三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複雜性科學的基本理念與公共行政範式的轉變
三等獎
江西省第十三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農村土地流轉中的法律要素分析
二等獎
江西省第十三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傳承航空國防精神,營造獨特與人氛圍
二等獎
江西省第十三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江西城填化與經濟增長協整關係的實證研究
二等獎
江西省第十三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輿論監督與社會進步:美國黑幕揭發運動研究
一等獎
2009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學獎
新化學生物傳感介體及傳感器、檢測理論與分析方法
二等獎
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
輕武器彈藥定型試驗評估技術研究
三等獎
2009年度中國航空學會科學技術獎
電磁參數測算及其多維數據場可視化算法的研究
三等獎
2009年度中國航空學會科學技術獎
發射光譜層析技術研究
三等獎
江西省第十三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環鄱陽湖城市羣發展戰略研究
一等獎
藝術作品《藏情繫列》
第十三屆江西省美術作品展
二等獎
藝術作品《關注教育—大樹篇》
第十三屆江西省美術作品展
二等獎
藝術作品《小憩》
第十三屆江西省美術作品展
二等獎
藝術作品《海灘七》
第十三屆江西省美術作品展
二等獎
藝術作品《城市一角》
第十三屆江西省美術作品展
二等獎
藝術作品《立式吸塵器》
第十三屆江西省美術作品展
二等獎
藝術作品《防治H1N1》
第十三屆江西省美術作品展
二等獎
藝術作品《喜悦的綻放》
第十三屆江西省美術作品展
二等獎
藝術作品《運河博物館設計》
第十三屆江西省美術作品展
二等獎
藝術作品《小憩》
第十三屆江西省美術作品展
一等獎
藝術作品《遊離》
第十三屆江西省美術作品展
一等獎
藝術作品《寂靜的草原》
第十三屆江西省美術作品展
一等獎
2008年度江西省科技進步獎
中藥沸騰造粒、片劑包衣在線檢測技術的研究
三等獎
2008年度江西省科技進步獎
基於清潔生產的節能減排技術研究與應用
三等獎
2008年度江西省科技進步獎
高温密柵雲紋測試技術及其應用
二等獎
2008年度江西省自然科學獎
多光譜發射計算機層析技術的研究
三等獎
2008年度江西省科技進步獎
高性能導電高分子的電化學合成及其表徵
三等獎
中國航空第一集團公司科技進步獎
熱雙金屬温度補償片穩定性工藝研究
三等獎
江西省科技進步獎
盛安城市消防設備遠程自動監控系統的開發研究
三等獎
江西省科技進步獎
智能便攜式多功能渦流檢測儀的研製
三等獎
江西省科技進步獎
基於軟構件和Internet技術的集團企業設備供應管理系統的開發及應用
三等獎
江西省科技進步獎
超薄高強熱軋鋼板開發及應用研究
三等獎
江西省科技進步獎
攪拌摩擦焊技術及應用
二等獎
江西省自然科學獎
遺傳算法優化設計神經網絡的研究
二等獎
江西省音樂《映山紅獎》
相約奧運(曲)
二等獎
國防科技進步獎
高温合金痕量元素PPB級分析及高温激光雲紋測量技術
三等獎
江西省第十二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工業園區企業網絡的共生模型研究
三等獎
江西省第十二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跨文化交際中言語信息差及其調控的研究
三等獎
江西省第十二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中國大學科技園發展研究
二等獎
江西省第十一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讀本
二等獎
江西省第十一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市場與政府關係的正義追求
三等獎
江西省第十一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高等學校全面質量管理的探討
三等獎
資料來源: [2] 

南昌航空大學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南昌航空大學圖書館由圖書館分總館、分館和18個學院的專業分館組成。截至2023年1月,圖書館紙質館藏資料224萬冊,中外文期刊343種,電子期刊22.95萬種,電子圖書273.1萬冊,中外文數字資源數據庫60個,閲覽位4570座。 [1] 
2010年,南昌航空大學圖書館加入了江西省高校圖書館聯盟,可為讀者在更廣泛的資源範圍內提供原文傳遞和館際互借服務。 [23] 
  • 學術期刊
南昌航空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由南昌航空大學主辦的綜合性自然科學類學術季刊;先後被《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CJCR)》《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科技期刊數據庫(維普)》《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用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同時還是《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和《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的來源期刊,2007年被《美國化學文摘(CA)》全文收錄,2009年入選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在2007年進行的首次全省學報評估中,被評為“優良學報”。 [14] 
南昌航空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由南昌航空大學主辦的具有理論性和學術性的綜合刊物,設有政治、哲學、經濟、管理、文學、史學、法律、教育等欄目;已被眾多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收錄,如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中國科技期刊數據庫(維普)全文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期刊電子版全文收錄期刊和中國台灣華藝(airiti)電子期刊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收錄期刊;2015年3月,被評為“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 [15] 
失效分析與預防》是由江西省教育廳主管,南昌航空大學和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主辦,無損檢測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失效分析中心、中國航空學會失效分析專業分會承辦的金屬學與金屬工藝類技術刊物,主要刊登與失效分析與預防有關的學術論文;被中國國內外多家數據庫收錄,其中包括權威的檢索機構美國《劍橋科學文摘》(CSA)、美國《烏利希期刊指南》(UPD)、波蘭《哥白尼索引》(Index Copernicus)、《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等數據庫和檢索機構;是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CJCR)、中國學術期刊綜合引證報告的統計源期刊,並與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維普資訊、台灣華藝數位等網絡出版機構長期合作;在2010年江西省科技期刊評估中被評為“優秀期刊”。 [16] 
校園一角(二) 校園一角(二)

南昌航空大學合作交流

  • 校企地合作
截至2024年1月,學校與航空、航發、商飛、航天、民航、通航等企事業單位和近40個地方政府部門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每年有30%以上畢業生服務於國防軍工企事業單位和各大民航、通航、商飛公司。 [1] 
校園一角(三) 校園一角(三)
  • 國際合作
截至2024年1月,學校大力推進國際合作與交流工作,與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法國、德國、日本、韓國、俄羅斯等30個國家的70多所高校建立了穩定的校際合作關係,實現了學生互派與教師交流,其中,受國家留基委資助人數居全省前列。我校先後與英國、美國、澳大利亞、愛爾蘭等國家高校共同舉辦本科層次合作辦學項目和學分互認項目5個,目前在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和學分互認項目學生突破1600人。我校是“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培養院校,開設了航空工程、工商管理、土木工程和計算機技術等4個本科全英文授課本科專業和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電子、機械、計算機、管理科學等多個全英文授課碩士專業,現有來自摩洛哥、孟加拉、俄羅斯、土耳其、巴基斯坦等34個國家的留學生近300人。近年來學校不斷優化來華留學生培養結構,提升來華留學生培養質量,先後榮獲江西省和全國來華留學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1] 
林蔭大道 林蔭大道

南昌航空大學文化傳統

南昌航空大學形象標識

  • 徽志
1、圖案中心為三個飛行器,表示航空院校,有鮮明的航空特徵。
2、三個飛行器表明了學校辦學校、辦學院、辦大學的三次創業。
3、三個飛行器表明了學校“和諧共進”的時代特徵,體現了南昌航空大學的辦學理念和奮鬥精神。
4、三個飛行器也寓意學校經歷了湖北漢口、江西南昌上海路、紅角洲前湖三個校區。
5、1952年為建校時間。外環上部為南昌航空大學中文名稱,下部為英文全稱。
6、圖案簡潔、明快、向上,有動感,並有層次,紀錄了學校的發展軌跡,象徵着學校的發展與騰飛。 [12] 
徽志 徽志
  • 徽章
學校徽章為教職工和學生佩戴的題有校名的長方形證章。教職工、研究生、本科生佩戴的徽章分別為紅色、綠色、藍色。
徽章 徽章
  • 校旗
學校校旗為長方形旗幟,中央印有校名,左上角配有學校徽志,背景色為標準紅,校徽圖案除了其中的飛行器為藍色外均為白色,文字為白色。 [11] 
校旗 校旗
  • 吉祥物
南昌航空大學兩個吉祥物名稱為“南南”和“航航”,吉祥物的名稱源於南昌航空大學的校名中的“南昌”和“航空”兩個關鍵詞。吉祥物頭部的設計來源於南昌航空大學校徽中心的三個飛行器,代表了學校的三個歷史發展階段。通過吉祥物設計,體現南昌航空大學的特質文化內涵,彰顯學校的航空特色。
吉祥物“南南”是以殲-8Ⅱ飛機為設計原型,“南南”的翅膀分別以殲-8Ⅱ飛機的機翼作為參照;吉祥物服飾設計以機械零件與鉚釘為元素;吉祥物身上的紅、綠、藍三色手環,分別代表全校教職工、研究生和本科生。
吉祥物“航航”是以強-5飛機為設計原型,“航航”的翅膀以強-5飛機的機翼作為參照;吉祥物服飾設計以機械零件與鉚釘為元素;吉祥物身上的紅、綠、藍三色腳環,分別代表全校教職工、研究生和本科生。 [12] 

南昌航空大學精神文化

  • 校訓
校訓:日新自強,知行合一
“日新”之義最早出自《尚書》,《易經》亦云“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後來《大學》引用《尚書》之意明確指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天地之大德曰生,人生之大德曰創。意即人道要跟着天道變,不斷追求,逐漸接近事物的內在規律。學校亦然,必須吐故納新,與時俱進,勇於探索,止於至善。“日新”即是要求受教育者有強烈之進取精神。近代教育家張伯苓先生一直主張辦教育要遵循“日新月異”的精神,並解釋道:“所謂的日新月異,不但每個人要接受新事物,而且還要能成為新事物的創始者;不但能趕上新時代,而且還要能走在時代的前列。”用今天的話來解釋,就是受教育者的時代使命,是不斷改革、不斷前進、永攀高峯,面向祖國、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奮勇走在世界發展大潮的前沿,為建設繁榮富強的偉大祖國而奮進。
“自強”一詞出自《易經》,《易經》雲:“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因此,“自強”既飽含內在涵養上的修身立德,又包含外在行為上的剛強自立;既是一種自我激勵、努力向上的精神力量,又是一種追求卓越、永爭一流的時代精神。《懷南子•修務訓》中説:“不自強而成功者,天下未之有也。”“自強”與“激情進取,志在超越”的航空精神是一致的,她告誡師生既要像浩瀚天宇那樣剛健有力、運行不止,又要像大地那樣廣袤厚實而能承載包容萬物,不斷修身、學習、努力、創新,豐富自己。
“知行合一”是明朝思想家王陽明所提。他強調人的活動是有目的、有意識的,即“致良知”,並主張“求理於吾心”,即“知行合一”。王陽明的“行”範圍很廣,包括了學、問、思、辯,這在《中庸》裏是“知”的四個側面,雖然他用主體包容了客體,將客體的獨立性、自然性和物質性否定了,但其教育思想中有許多值得學習借鑑的地方:第一,立志、勤學、改過、責善;第二是獨立的治學精神和能力;第三是循序漸進與因材施教;第四是強調身體力行。這些教育思想對今天大學生的學習有很好的借鑑意義。“知行合一”符合學校一以貫之的辦學方針和人才培養模式。1952年1月,國家航空局在籌建全國航空學校時,對包括漢口航空工業學校在內的航空學校的辦學方針確定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育為生產服務”。1954年開始,學校聘請了蘇聯專家,他們十分重視實踐性教學環節,進一步鞏固了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並逐漸建成了一個在全國頗具影響力和特色的實習基地。1998年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價專家組對學校“工程教育與工程訓練相結合”的辦學模式給予高度評價。隨着學校工、理、文、管、經、法、教等學科協調發展的多科性教學研究型航空大學的初步形成,學校進一步理順思路,確立了“理論教學與實踐訓練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更加要求遵循表裏如一,學以致用,知行合一的理念。
  • 大學精神
校風:勤奮、文明、求實、創新
教風:治學嚴謹,誨人不倦
學風:勤奮好學、實事求是
昌航哲學:循規、重人、求實
昌航精神:團結自強、拼搏向上
昌航人價值觀:奉獻不為索取,奉獻大於索取 [12] 
  • 校歌
學校校歌為集體作詞,志遠、國立作曲的《南昌航空大學校歌》。 [11] 
校歌 校歌
校歌 校歌
校歌 校歌

南昌航空大學學校領導

南昌航空大學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黨委副書記、校長
黨委常委、副校長
黨委常委、紀委書記
資料來源: [4]  [27]  [29] 

南昌航空大學歷任領導

姓名
職務
任職時間
李士弼
黨委書記
1978.09-1983.11
院長
1978.10-1980.12
院長
1980.07-1983.11
王景茂
黨委書記
1983.11-1985.10
劉榮光
院長
1983.11-1991.10
李長喜
黨委書記
1985.10-1990.09
黃懋衡
院長
1991.10-1993.02
陳立豐
院長
1993.02-1998.08
孫一先
黨委書記
1990.09-2003.05
劉高航
院長
1998.08-2003.05
黨委書記、院長
2003.06-2007.02
餘歡
校長
2007.03-2015.07
傅克剛
黨委書記
2012.07-2017.02
郭傑忠
黨委書記
2017.02-2020.04
羅勝聯
校長
2015.12-2022.05
羅嗣海
黨委書記
2020.04-2023.03
資料來源: [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