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屋村

(廣東省東莞市樟木頭鎮樟羅社區下轄村)

鎖定
劉屋村,位於樟木頭鎮西南部,距鎮政府0.5千米。該村坐落於山間谷地,村邊有獅子山,海拔80米;石馬河流經村東北。與塘嚇埔村、背圍村相鄰。始建於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因劉姓村民在此聚居而名劉屋村。
中文名
劉屋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東省東莞市樟木頭鎮樟羅社區
地理位置
樟木頭鎮西南部
明朝,屬東莞縣第六都。清末,屬戎廳。民國時期,屬第四區樟木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先後屬新三區樟石鄉、第七區樟羅鄉;1958年10月,屬樟木頭人民公社樟羅生產大隊;1983年,屬樟木頭區樟羅鄉;1987年,屬東莞市樟木頭鎮樟羅管理區;1998年,屬樟木頭鎮樟羅行政村;2005年,屬樟木頭鎮樟羅社區。
世居村民皆為劉姓,其先祖於宋末從福建汀州寧化縣遷至廣東興寧縣,後遷潮州惠來縣,明萬曆年間(1573—1620年)遷至當地。
2015年末,户籍人口825人,其中男性400人,女性425人;80歲以上25人,最年長者91歲(女)。外來暫住人口100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200人。村民均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東莞樟木頭話。
傳統生產經營以農業為主,種植的農作物有水稻、花生、甘蔗,以及荔枝、龍眼、黃皮、沙梨等果樹。1992年後,隨着工業化推進,傳統農業逐漸衰退。2015年末,村集體經營以廠房、商鋪、地皮出租為主,有工業廠房2幢。另外,轄區內建有3幢11層的昌盛大廈和42層高的大富豪廣場。2015年村集體收入309萬元,資產總額1593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工資性收入、房屋出租、商業經營、集體經濟分紅等。
自然資源有錫礦、花崗岩石礦。特色農產品有妃子笑荔枝、石硤龍眼、樟木頭沙梨、雞心黃皮。傳統節慶食品有米粄、清明艾粄。特色工藝品有客家麒麟。
省道莞樟西路、鄉道騰達路經過村境。1978年通電,1988年通自來水、通電話,1990年全村村道實現水泥硬底化,1997年通互聯網。村中有籃球場1個,村民活動中心1個,圖書室1間(2015年藏書4000冊)。
村內有客家傳統民居287座,始建年代不詳,總佔地面積6700平方米,用石頭砌牆腳,泥磚砌牆體,用松樹或杉樹作桁梁,上蓋瓦,多為兩進金字廊客家屋。保存基本完好,有人居住。
劉氏宗祠,始建於明朝,1995年重修。坐北朝南,三開間三進兩連廊形制,進深26米,面闊11.3米,佔地面積293.8平方米;麻石柱、柱礎、基腳、門框及塾台,門額雕“劉氏宗祠”四字,大門兩旁立花崗岩門墩石,屋頂船形正脊,灰塑花鳥麒麟圖,瓜柱柁墩抬梁結構,樑柱上雕刻吉祥雲形圖案。
獅山古廟,建於明朝,供奉文帝、武帝和魁星公、太歲、福德。村民多於清明節期間到廟裏拜祭。
2014年6月,樟羅居民委員會制訂《樟羅居民委員會村規民約》。
村裏有麒麟參門、點燈、祭祖等活動。
每年正月初一,由村麒麟隊逐户參拜家門,祈禱新的一年平安。舞麒麟,形成於清朝,每逢春節或重要場合均舉行活動。正月初一,麒麟隊按先左再右後中順序,由年長者捧錦盒帶路,到每家每户登門拜年。户主要出門放鞭炮相迎,並將紅包放在錦盒中。麒麟舞有尋青、驚青、聞青、試青、採青、吃青、吐青、吞青等情節,展示麒麟甦醒後,模仿貓狗吻腳、吻尾、互相吻頭、吻身等動作,表現其喜、怒、哀、樂等情緒。
點燈習俗,凡上年有新生男嬰的家庭,於正月初六舉辦“點燈”禮。新生男嬰的父親每天要為油燈加燈油,保證油燈不滅,直至元宵節後結燈。
每年清明節,各房族子孫都到先祖墓前祭祖,客家人稱“拜山”。每一位家中成員都於清明節前回到家中,並製作艾粄,購買紙錢、香燭等進行祭祖。
特色工藝品有客家麒麟,形成於明朝。麒麟頭裝飾布藝,用糯米漿糊製作,其餘均用老黃竹編制,製成後要擇黃道吉日,在山中開光點睛,使其有靈氣。麒麟身長5.2米、寬53釐米。麒麟頭上畫一龍二鳳及八卦圖案,並有各種吉祥飾物,頭和身寫“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八字,為“龍鳳呈祥,驅邪佑吉,安居樂業,五穀豐登,天下太平”之意。
2011年11月,劉屋村進行“舊村改造”,融入鎮中心區。
2012年9月21日,劉屋村舉行麒麟舞傳承基地揭牌儀式,這是全市唯一一個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麒麟舞傳承基地。
2016年6月,劉屋村麒麟隊以《麒麟獻瑞國泰民安》參加樟木頭鎮舉辦的2016年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麒麟舞邀請賽,獲得金獎。
2016年12月,劉屋村村民劉金星製作的“眨眼”麒麟,在全省首屆非物質文化遺產麒麟舞大賽暨麒麟頭製作技藝展上,獲得製作技藝銀獎。
2017年2月28日,來自樟木頭劉屋村麒麟隊的4只“大麒麟”表演的傳統客家麒麟舞在央視三套《羣英匯》亮相。
該村代表性人物:
劉金星(1950—),其製作的“眨眼”麒麟,在全省首屆非物質文化遺產麒麟舞大賽暨麒麟頭製作技藝展上獲得銀獎。
劉新喜(1957—),任東莞市交通警察支隊萬江大隊隊長、黨支部書記,曾參加對越自衞反擊戰,立二等功一次;獲東莞市“優秀人民警察”稱號。
劉偉團(1966—),2014年入選東莞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麒麟舞代表性傳承人。劉偉團與他的麒麟隊,2003年參加中國首屆麒麟舞大賽獲第一名;2012年獲得廣東省首屆非物質文化遺產麒麟舞大賽金獎,還參加過上海世博會“廣東周”麒麟表演等。
劉秀榮(1970—),曾任樟木頭鎮人大副主席。
劉國鋒(1971—),任東莞市公安局樟木頭分局副局長,2006年立三等功一次。
劉新偉(1973—1996),曾任樟木頭公安分局第4巡邏組組長。1996年7月在樟木頭連尾村圍捕案犯時,被歹徒殺害。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