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屋村

(廣東省東莞市寮步鎮下轄村)

鎖定
劉屋村,位於寮步鎮西南部,距鎮政府約4.8千米。相鄰自然村有良邊葉屋村、良邊遊屋村、良邊上圍村,始建於清朝。曾用名“式好圍”。
中文名
劉屋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東省東莞市寮步鎮
地理位置
寮步鎮西南部
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屬東莞縣京山司。民國時期,屬寮步第三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屬第五區寮新鄉;1953年,屬第三區良邊鄉;1957年3月,屬寮步鄉良邊小鄉;1957年3月—1958年8月,屬寮步大鄉良邊小鄉;1958年9月,屬寮步人民公社良邊生產大隊;1983年,屬寮步區良邊鄉;1987年,屬東莞市寮步鎮良邊管理區;1998年,屬寮步鎮良邊行政村。
世居村民為劉姓。2015年末,户籍人口476人,其中男性239人,女性237人;80歲以上12人,最年長者91歲(男)。外來暫住人口786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約500人。村民為漢族,廣府民系,使用粵方言東莞寮步話。
傳統農業以種植柑橘、甘蔗、水稻、花生、番薯、芋頭、杧果、龍眼為主。20世紀90年代後,隨着工業化的推進,傳統農業逐漸衰退。2015年,村集體收入來源以工業廠房出租、商業出租為主,有廠房5間,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年租金收入152.5萬元,固定資產2023.1萬元,淨資產1096.5萬元。
傳統節慶食品有糖環、油角仔、紅團、鬆糕、米餅等。
村中有1棵樹齡214年的木棉樹(三級古樹)和1棵樹齡114年的細葉榕(三級古樹)。
省道莞樟公路,縣道石大路,鄉道世和路、翠香路經過該村。20世紀70年代通電話,80年代村道實現水泥硬底化、通自來水,90年代通互聯網。村中有籃球場1個,健身路徑1條,老人活動中心(劉屋四和堂)1間。
村內有廣府傳統民居26座,佔地面積1300平方米,保存完好,部分作出租屋。村中有3口古井,仍可使用。
劉屋村有2座宗祠。金組祠堂,佔地面積100平方米,磚木結構,二進佈局。興隆劉宗祠,重修於2015年,佔地面積88平方米,青磚、琉璃瓦建築。
該村代表性人物:
劉楊輝(1945—),曾任寮步鎮鎮長、寮步鎮黨委書記、東莞市國税局局長、廣東省國家税務局副巡視員兼東莞市國税局局長(副廳級)。
香元村,位於寮步鎮東部,距鎮政府約2千米。由良邊胡屋村分支出來而形成。地處丘陵地帶。相鄰自然村有遊屋村、葉屋村。始建於元朝。因大量種植莞香樹而取名香元村,曾用名香園村。
明朝至清初,屬東莞縣文順鄉;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屬京山司。民國時期,屬寮步鄉第三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屬第五區寮新鄉;1953年,屬第三區良邊鄉;1957年3月,屬寮步鄉良邊小鄉;1957年3月—1958年8月,屬寮步大鄉良邊小鄉;1958年9月,屬寮步人民公社良邊生產大隊;1983年,屬寮步區良邊鄉;1987年,屬東莞市寮步鎮良邊管理區;1998年,屬寮步鎮良邊行政村。
世居村民為胡、遊姓。胡姓先祖於元朝從肇慶遷至良邊胡屋村,明初再分支至當地。
2015年末,户籍人口278人,其中男性139人,女性139人;80歲以上5人,最年長者82歲(1男1女)。外來暫住人口507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約1000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9人,主要分佈在加拿大。村民為漢族,廣府民系,使用粵方言東莞寮步話。
傳統農業以種植柑橘、甘蔗、水稻、花生、番薯、芋頭、杧果、龍眼為主。20世紀90年代後,隨着工業化的推進,傳統農業逐漸衰退。2015年,村集體收入來源以工業廠房出租、商業出租為主,有廠房1間,建築面積0.4萬平方米,年租金收入162萬元,固定資產769萬元,淨資產497萬元。村民收入來源為農業生產、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村集體經濟分紅等。
傳統節慶食品有糖環、油角仔、紅團、鬆糕、米餅等。
省道莞樟公路,縣道石大路,鄉道金興路、翠香路經過該村。20世紀70年代通電話,80年代通電,90年代通自來水、村道實現水泥硬底化,90年代末通互聯網。村中有幼兒園1所,籃球場、村民活動中心各1個,健身路徑1條。
村內有廣府傳統民居3座,佔地面積150平方米,保存良好,現無人居住。
村中有宗祠3座。廣達胡公祠,始建年代不詳,重修於1987年,佔地面積160平方米,青磚紅瓦、磚混結構、兩進佈局,2015年仍作宗祠使用。見大胡公祠,始建年代不詳,重修於1997年,佔地面積120平方米,青磚紅瓦、磚混結構、兩進佈局,2015年仍作宗祠使用。贊榮胡公祠,始建年代不詳,重修於1997年,佔地面積30平方米,青磚紅瓦、磚混結構,2015年仍作宗祠使用。有楹聯“肇慶分支南遷立北社;端溪衍派廣達在香園”,書寫年代不詳,存於廣達胡公祠。
香元村於2007年參與制定《良邊村村規民約》。
村裏於每年農曆九月初八,組織約30名男丁到東坑鎮田江祭祖。
該村的胡平穩(1918—1947),惠東寶人民護鄉團戰士,1947年冬在東莞縣東坑沙井坑戰鬥中犧牲。 [1] 
參考資料
  • 1.    劉屋村  .東莞地情資料數據庫[引用日期2022-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