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大鴻

鎖定
劉大鴻,1962年出生,青島人。1978年考入山東藝術學院美術系油畫專業。
中文名
劉大鴻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62年
畢業院校
浙江美術學院
職    業
畫家
主要成就
1989年作品《驚蟄》參加第六屆全國美術展覽
出生地
青島
代表作品
《四季

劉大鴻人物經歷

劉大鴻 劉大鴻
1981年考入浙江美術學院油畫系第一工作室,1984年在趙無極大師繪畫學習班學習,1985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任教於上海師範大學美術系。1989年作品《驚蟄》參加第六屆全國美術展覽,1990年完成作品《老三篇》;1991年末作品《四季》完成;1992年作品《猴年》、《第九套廣播體操圖解》完成,並在香港舉辦個人畫展。

劉大鴻社會評價

現在的學校就是刑場
劉大鴻 劉大鴻 [1]
作為九十年代的政治波普風格的代言人之一,劉大鴻的作品習慣性地顛覆舊有政治符號,展現歷史的荒謬和無奈。有人將其稱為中國的政治魔幻大師。他説,我只以自己的想象和記憶來講述一代人的歷史。同時,作為體制內的高校教師,劉大鴻依然有自己獨特的思考。數月前,他出版了自己的美術教材——做老師,他做得像藝術家一樣“不安靜”。劉大鴻他可以“私設公堂”,卻無法判決乍看他九十年代初的畫,往往會讓人想起波希的《伊甸園》、《人間樂園》和《地獄》三部曲。伊甸園遙遠而怪異,享樂的人生陽光燦爛,肉體橫陳,物慾橫流,哪怕是地獄,折磨和摧殘中仍然給人以潛伏的快感。細看之下,才能發現劉大鴻深藏不露的冷靜。他將伊甸園、墮落的現世和罪與罰的末日彷彿廢墟中暴露出的鋼筋一般扭曲盤結在一起,看他的畫,可以聽到快樂在劇烈地喘息,罪惡的慾望伸出手來抓你進去,但他卻是那個旁觀者,拒絕參與狂歡。劉大鴻的圖中有很多乳房和大腿,但是,至少在畫中,他不是一個情慾強烈的人,因為慾望是內心的,他的畫面和角度卻不是內省的,性是他的符號,他關注的其實是人羣,人羣的行為,人羣的思考或不思考。《暮春》中捏着自己的乳頭的女孩子,跟盧浮宮裏那幅《浴室裏的尕卜蕾耶和她的姐姐》中同樣捏着乳頭的女孩,除了服裝(或沒有服裝)之外,還有更大的區別。他的人物幾乎都沒有面貌,是他的符號,那些盪漾的肉體,或扭曲或伸展,總是陳腐的,女人沒有柔美的線條,是被生活和目光反覆磋磨過的堆砌的肉。看不到青春,看不到激情,看到的是對生命活力的貪婪攝取和絕望追求。
在跟評論家高士明的對話中,他這樣回憶自己的成長:“滿天都是大字報、漫畫,......街上警察隨便抓個小偷就演講,跟演二人轉一樣......家裏幾個人結合起來就上街頭去宣講,組成毛澤東思想宣傳隊......老太太扭着秧歌就出去了,踮着小腳化着妝,打扮成各種各樣的人......”超現實的場景天天發生,現實與戲劇、真實和幻境難以區分,從那樣一個時代走過來的劉大鴻覺得一個忠實於現實的藝術家最超現實,最魔幻。
劉大鴻喜歡文字遊戲,善於“舊瓶裝新酒”,將特定時代下的特定概念和相關理解跟現實人生重新組合,在荒誕中揭露人生、歷史和政治的本質。他“克隆”了王式廓當年的著名畫作《血衣》,卻將其中農民高舉血衣揭露控訴地主的場面偷樑換柱,變成了工人階級批鬥劉少奇。朋友請他畫南京長江大橋,他將作品命名為《南京長槍大橋》(2007),一字之差,揭示了那個時代這個建築作為國家和政權向世界炫耀和昭示威力的實質。
當然他也有輕鬆的時刻,在為電影《姨媽的後現代生活》做宣傳海報時,他將周潤發畫得小巧玲瓏,卻把斯琴高娃畫得格外高大——因為她的名字是“高娃”,這樣的由語言字面意義生髮的搞笑,無疑很配合姨媽的“後現代”。
劉大鴻屬於上個世紀最後那一批浪漫主義者和理想主義者。80年代中期的浙江美院(今中國美院),空氣中散發着純粹精神追求的迷人氣息。藝術是生命的全部。當劉大鴻隨後來到深圳,他被巨大的物質消費場面震驚了。他創作了《仲秋》,在酒桶之巔,芸芸眾生包括蛤蟆狸貓,都在瘋狂饕餮。讓人不由地聯想到宮崎駿的動畫片《千與千尋》的開場情景。在1989年創作這幅畫的時候,劉大鴻顯然還沒有看到這部十二年後獲得了柏林金熊獎的影片,因為,在他的畫中,只有墮落,卻沒有那個純潔堅定的小姑娘的拯救。
這是典型的劉大鴻的畫,在其中你可以看到一個人內心的迷惑和猶豫:他找不到救世主。他展示和呈現,除此之外卻無計可施。著名文藝評論家朱朱説劉的畫是“對中國20世紀下半葉以來的政治與社會現實進行的特立獨行的調查取證”,彷彿一部“新中國的編年史......他編寫的卷宗厚得嚇人,異想天開地塞進了無數古往今來的奇聞軼事,但了結案件時卻甚是潦草,並不給出正面的判詞,於是,這處私立法庭,弔詭性地成為了‘一處道德審判被懸置的疆域’。”
他有洞察的力量,卻無法超脱和自我救贖。他可以“私設公堂”卻無法判決。這大概也是為什麼當他在畫布上可以自由而獨立地肆意嘲諷和攻擊荒誕的現實和人生的同時,卻可以在一個能讓人身心疲憊的體制內一直待下來的根本原因。
“良師益友荒”甚於四川災難
在做藝術家之外,劉大鴻也是一個施教者。1985年畢業之後,他就一直在上海師範大學做教師。
從前在美院讀書的時候,他是好學生,班長,每天早上會給老師恭敬地沏一壺茶,但是,正如他的導師鄭勝天所言,劉大鴻“看似平淡謙和、循矩落俗,其實並不那麼天真無邪。”他畢業創作的題目叫做《滿園春色關不住》,畫了一羣年輕人,倒過頭來從褲襠下面看世界,他自己覺得不過是反映了“年輕人的活潑和生機,雖然有點調皮”,但學校領導卻明顯不同意這樣的不符合當時提倡的“四有新人”的表達方式,結果引起軒然大波,直到那時在國內文化界影響巨大的《美術》雜誌對此進行了調查和報道,劉大鴻和他的同學們,包括耿建翌魏光慶等人才順利過關,拿到畢業證書。
輪到自己做教師了,劉大鴻也做得不“安靜”。當人們都在大談創作的個性和自由的時候,他卻開始重新提倡雙百方針、藝術為人民服務、開門辦學等所謂“革命教育理念”。當然,他再一次借題發揮了。
他相信藝術應該“為人民服務”,因為藝術應該是大眾的,公共的,能夠跟芸芸眾生產生共鳴的,他也欣賞那些幾個人的小圈子,孤芳自賞,也是一種文化,但他寧願自己和自己的學生的作品,可以在某種意義上“普渡眾生”,以自己的思考和表達觸動更多的心靈。他主張老師和學生之間,學生與社會之間,打破隔閡和界限。劉大鴻自認是一個入世的人,他把光怪陸離的現實人生看做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在他自己的作品中可以看到鮮明的時代痕跡,在反映香港迴歸的作品《蝶戀花》中,身穿睡袍的毛澤東周圍,簇擁着新任港姐、肥肥、查爾斯、戴安娜、肚皮舞女郎、白毛女。
在指導學生時,他最愛的,在某種程度上莫過於“命題創作”。他不相信純粹的個性,他認為自由需要付出嚴酷的代價,藝術是戴着枷鎖進行的舞蹈。沒有經歷過嚴格的思維和藝術的訓練,難以達到準確而藝術地表達思想的自由境界。
於是,他和同事創辦了“雙百工作室”,從1992年開始,做了一系列有創意也不少爭議的題目。他從莫干山路上的東廊畫廊搞來了百面“文革”時期的老鏡子,讓歷屆學生在其上創作《新鏡花緣》,又做了《新上海百多圖》,勾勒上海的人生百態。
2006年,他的學生的論文因為“不合格式”,曾遭到校領導的“集體槍斃”。但他依然故我,接着推出了一本不合“格式”的“課本”:《劉大鴻圖畫課本》,其中根據他的作品以“紅歷”編年,展示革命成功六十年來的中國歷史和生活。在每一“課”的後面,附有中心思想、關鍵詞、思考題和作業。他以自己的方式開闊學生的思路,理解藝術的本質。
他説:如果你們找不到人肯為你脱衣服,那麼就説明你們的關係還沒到位,説明你沒有“良友”,因為,沒有人信任你。解釋動因時劉大鴻説,教書如教子,他“深感學生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少朋友更沒有好朋友,‘良師益友荒’甚於四川災難,以畫會友便是我的藥方之一;並以此與學生互動,這也是職業病吧!”
在我們這個時代,敢於和能夠獨立思考和真實表達,是最寶貴的品質,做劉大鴻的學生,得以與這些自由而無畏的靈魂相逢,是幸運的。

劉大鴻個人年表

1981年 參加油畫作品《新媳婦》參加山東風土人情油畫展,作品首次發表於《山東畫報》。
1986年 參加創作油畫《大都市》,參加上海美術館落成紀念展,風格形成。
1987年 參加中國首屆油畫展。
1989年 參加油畫《驚蟄》參加全國七屆美展獲銅獎,後因其現實魔幻氣氛在中國美術館遭撤展。
1990年 參加油畫《仲秋》參加第三屆上海青年美術作品大展得優秀作品獎。
1993年 參加“後89中國現代藝術展”,在香港,澳洲,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重要的博物館展出,這是中國新藝術首次在國際引起重要反響的展出。參加首屆香港國際藝術博覽會,觀眾排長隊觀賞媒體廣泛報道。
1994年 參加以嘉賓身份應邀參加ART ASIA香港亞洲藝術博覽會,與香港中文大學博物館館長高美慶一起主持“中國藝術的未來走向”學術講座,展示大型三聯油畫《中環演義》。參加比利時布魯塞爾“中國油畫—從現實主義到後現代主義”展出,THEOREMES畫廊。
1995年 參加首屆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和香港藝術博覽會參加“CHINA”德國波恩現代美術館的展出,此展後在新加坡,丹麥,德國柏林等地重要美術館和博物館巡展,在歐洲引起極大反響。
1996年 參加“追昔——中國當代繪畫展”在國際上最負盛名的藝術節之一英國愛丁堡藝術節;參加上亮相併在葡萄牙等數國博物館巡迴展出。參加油畫《四季》在倫敦著名的阿爾伯特博物館展出。
1997年 參加菱形油畫《學堂》《方舟》參加首屆上海藝術博覽會,引起學院糾紛。
1999年 參加以“新生代的集體創作”為教研課題,上公開課。
2000年 舉辦第二次“新上海百多圖”學生命題畢業創作展覽,並出版畫冊。
2001年 參加著名的巴西國際藝術雙年展MERCOSUL。參加首屆成都雙年展。舉辦第三次“新上海百多圖”系列展覽,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中英文雙語版同名畫冊,舉辦此展覽在上海本校無形畫廊,香港大會堂、漢雅軒畫廊、九龍藝術公社巡迴展出。舉辦“新上海百多圖”教研課題獲校青年科研成果基金並通過校評審申報市社科基金。
2002年 參加法國政府發起、聯合各地著名畫廊,為漢城足球世界盃賽而舉行的“Mongdial”;參加主題繪畫展覽,在摩納哥,東京,漢城,台北等地巡展;參加意大利名城維洛娜市立美術館舉辦的“古典的輝煌”展覽,該展覽由著名國際權;參加威著作《ART TODAY》的作者主持(他也是《ART TOMORROW》的作者);參加韓國漢城勲寬美術館“亞細亞論壇”亞洲藝術家展;參加上海美術館“都市營造——上海國際雙年展”,為唯一架上油畫,觀者如堵;參加首屆“美術文獻”提名展,武漢,獲“美術文獻”獎。
2004年 參加“上海摩登”德國慕尼黑VILLA UCK博物館巡迴展。參加首屆“美術文獻”提名展,武漢,獲“美術文獻”獎。
2005年 參加中國杭州“寓 言——現實深處”中國當代藝術展。參加“意象武夷”——中德兩國藝術家首次面對面互動創作活動,獲“武夷山·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之苑藝術家證書”。舉辦香港漢雅軒畫廊舉辦“紅歷——二十四節氣”個展,展出近作,推出《紅歷2006》精美掛曆。幾乎與舉辦畫展開幕同時,申請成功,《圖畫課本》部分內容上新建劉大鴻網站。舉辦第五次“新上海百多圖”系列展覽,在上海高尚地塊新天地一號舉辦《新天地百圖》展覽。五十位研究生、本科生和導師參加。同時限量發行十件一套的“劉大鴻圈點新上海百多圖”磁盤.
2006年 參加意大利米蘭Miart2006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參加“青浦 黃盒子——中國空間裏的現代藝術”展覽,上海青浦;參加首屆中國當代藝術年鑑展,中華世紀壇,北京;參加“東方想象”首屆年展,中國美術館,北京;參加“海上一線——上海當代架上藝術作品邀請展”,視平線畫廊,上海;參加“長征計劃——延安藝術教育座談會”,延安;參加“意象武夷”展覽,上海美術館;參加“中國圖景——六人繪畫展”,南京四方當代美術館;參加“見證——六人繪畫展”,成都藍色空間畫廊,四川;參加“上海高校教師作品展”,海上海藝術中心,上海;參加“機會主義的秋天——限制與自由”展覽,美術文獻新空間,武漢;參加“微.妙”——海上油畫家紙上作品展,徐匯藝術館,上海;舉辦第六次“新上海百多圖”系列展覽,聯合上海東方電台和盧灣圖書館,舉辦題為“上海細節”的百多圖沙龍.著名作家陳村等“看圖説話”。同時推出國內首版《劉大鴻——今日藝術家》畫冊。舉辦“新上海百多圖”系列第七次展覽,聯合莫干山藝術區之“東廊”畫廊共同舉辦“鏡畫緣--新文革百多圖”展覽.此次展覽以雙百工作室為主體並有其他藝術愛好者參加。結果被取消。舉辦《鴻圖》個展在上海浦東張江高科技園文化藝術中心舉辦,出版同名畫冊。
2007年 參加“首屆南極雙年展”,Ushuaia,阿根廷;參加“上海藝術博覽會國際當代藝術展”,上海展覽中心。參加“集體形象”中國藝術家羣展,曼切斯特華人藝術中心,英國;參加“中國當代‘社會藝術’”展,莫斯科特列恰科夫國家美術館,俄羅斯;參加“bienalfindelmundo”首次南極藝術展,Ushuaia,阿根廷;參加“長江大橋”展覽,藝事後素現代美術館,南京;參加“金蟬脱殼——從傳統和革命中的語言拯救”展覽,四方當代美術館,南京;參加“何去何從”中國當代藝術展,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季風軒,香港;參加“新點石齋畫報”展,徐匯藝術館,上海;參加“上海藝術博覽會國際當代藝術展”,上海展覽中心;舉辦第八次雙百展覽,“新點石齋畫報——雙百工作室命題圖畫15年”展覽在徐匯藝術館展出;舉辦《新點石齋畫報》出版發行同時舉行學術研討會;舉辦所有重要作品均被國家級美術館、重要畫廊、會所機構和收藏家收藏。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