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式廓

鎖定
王式廓(1911年6月12日—1973年5月23日),出生于山東萊州,字子容 [5]  ,油畫家、美術教育 [4]  ,其主要繪畫作品有《保衞家鄉》《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殺敵》《再上前線》《血衣》《寒鴉圖》《松樹》等,木刻作品《改造二流子》等,出版有《王式廓素描集》《王式廓畫集》《血衣》等畫冊。 [3] 
王式廓於1934年—1935年在上海美術專科學校西畫系學習;1936年,入讀於日本國立東京美術學校;1937年9月—12月,創作作品《總動員》《保衞家鄉》《殺敵》等;1938年1月—4月,創作抗戰宣傳畫《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在敵佔區的婦女》《游擊隊員》《平型關大戰》《再上前線》《保家衞國》《全民動員》《流離失所》等;1940年,創作素描稿《讀報》,創作組畫《平型關大戰》6幅,繪製小油畫《自衞軍宣誓》;1943年,創作作品《進邊區》《二流子轉變》;1948年,任華北大學文藝學院教授、研究員;1950年—1973年,歷任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教授、研究部副主任、黨委統戰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1954年,為吳運鐸圖書《把一切獻給黨》繪製封面和插圖(素描);1956年,創作插圖《渡烏江》;1961年6月,素描畫冊《血衣》出版;1969年,創作《血衣》油畫草圖;1972年10月,畫《轉戰陝北》油畫稿,重畫《毛主席和我們在一起》《井岡山會師》《發明者的夜晚》《參軍》,創作作品《轉戰陝北》《大生產》《講話》《火焰》《長征組畫》《中華兒女多奇志》;1973年5月23日,在河南逝世,享年62歲。 [3-4] 
中文名
王式廓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地
山東萊州
出生日期
1911年6月12日
逝世日期
1973年5月22日
畢業院校
日本東京美術學校
職    業
油畫家
代表作品
《保衞家鄉》《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血衣》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王式廓人物生平

1911年6月12日,王式廓出生于山東萊州。
1914年,過繼於二伯母王梁氏為子。
1918年—1924年,在西由鎮私塾、後進小學讀書,受其父和大舅影響,愛好繪畫與書法。
1924年—1928年,在濟南省立第九中學讀書,其繪畫才能受到圖畫教師的賞識,鼓勵他攻讀繪畫專業。
1928年—1929年11月,到哈爾濱同記商場做學徒。
1929年—1930年,在西由鎮小學任圖畫、體育、國文課教師。
1930年—1932年,在濟南愛美高中藝師科學習西畫。
1931年,參加組織愛美中學生赴南京請願,任請願團第二大隊隊長。
1932年,在北平藝術專科學校學西畫。
1933年,入讀於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師從於吳大羽李苦禪
1934年—1935年,在上海美術專科學校西畫系學習。
1936年,入讀於日本國立東京美術學校。先在預科向田邊至處學習素描,後在藤島武二畫室學習油畫。
1937年,參加“山東同鄉時事討論會”活動。七七事變後,返回中國參加抗日救亡活動;經留日同鄉會介紹到中國共產黨山東魯西北特委領導的聊城保安司令部政訓處工作,畫抗日宣傳畫;同年秋,赴日本東京留學,在東亞日語高等學校學習日語,同時在川端研究所學習素描;9月—12月,創作作品《總動員》《保衞家鄉》《殺敵》等。
1938年1月—4月,為駐武漢上海青年服務團內地工作團畫抗戰宣傳畫《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在敵佔區的婦女》《游擊隊員》《平型關大戰》《再上前線》《保家衞國》《全民動員》《人民慘遭殺害》《青年農民被捉》《流離失所》等20餘幅;4月,任職於武昌國共合作政治部3廳六處3科(即文藝處美術科),創作《台兒莊會戰》《南口大戰》《打回老家去》等宣傳畫。另參加起草黃鶴樓大壁畫《總動員》;8月,經武漢、西安八路軍辦事處介紹,有組織地徒步去延安;9月,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四大隊第十隊學習;12月,任魯迅藝術學院美術系教員、研究員,從事美術教學和創作。
1940年,參加魯迅藝術學院二週年紀念美術作品展覽會;另創作素描稿《讀報》,創作組畫《平型關大戰》6幅,繪製小油畫《自衞軍宣誓》。
1941年,創作漫畫《希特勒的戰車》。
1942年,參加魯迅藝術學院在邊區美協俱樂部主辦的“反侵略畫展”;4月,創作木刻畫《開荒》,並發表在《文藝戰線》月刊上;5月,參加延安文藝座談會;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另和美術系同志一起創辦《橋兒溝畫報》。
1943年,創作作品《進邊區》《二流子轉變》;10月,創作毛主席木刻像。
1944年,在教學工作中採取作品觀摩、展覽、現場討論、提意見等方式,實行民主教學。
1948年,任華北大學文藝學院教授、研究員。
1950年,與丁井文、顧羣共同創作大幅油畫《毛主席和斯大林》,創作素描《毛主席與任弼時》草圖。
1950年—1973年,歷任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教授、研究部副主任、黨委統戰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
1952年,為北京天安門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南昌起義》起草草圖3張;9月,到井岡山體驗生活,蒐集資料,創作油畫第一幅《井岡山會師》,於次年出版發行。
1953年2月—3月,在鞍山鋼鐵體驗生活,蒐集資料,創作作品《發明者的夜晚》;9月,出席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
1953年—1956年,任中央美術學院研究部副主任,負責組織教師進修。
1953年—1966年,參與中國人民銀行所屬五四一廠創作設計人民幣票面畫的工作,設計十元鈔票。
1954年,為吳運鐸圖書《把一切獻給黨》繪製封面和插圖(素描);4月,參加中蘇友好協會組織的文化界五一觀禮代表團赴蘇聯訪問,創作《莫斯科大學夜景》等30餘張人物和風景畫。
1954年—1955年,繼續收集創作《血衣》的素材,在土改資料和連環畫上看到“血衣”的故事,從而找到了展開畫面的一把“鑰匙”,繪製以“血衣”為中心的第二稿草圖,繪製了《血衣》創作性習作雙目失明的老媽媽、青年婦女、持地契的老農等多幅。
1955年,帶領中央美術學院業務教師去京郊來廣營農村深入生活和寫生;作品《發明者的夜晚》發表在《美術》雜誌二月號上,並印刷單幅發行。
1956年,創作插圖《渡烏江》;5月—7月,帶領油畫系學生到河北淶水縣龍安村深入生活。去河北晉縣繼續蒐集創作《血衣》的素材。繪製《血衣》創作性習作:控訴者婦女、殘疾者拄棍老農等多幅;另為軍事博物館重新創作油畫《井岡山會師》,併為第一幅《井岡山會師》重新構圖。
1960年7月,在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三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
1961年6月,素描畫冊《血衣》出版。
1962年4月 ,《王式廓素描集》出版;8月,作品《血衣》發表在《美術》第四期。
1963年,將34幅《血衣》創作性習作贈送給中國美術館.
1964年—1965年,創作《長征組畫》草圖2幅。
1965年—1966年,借調到革命歷史博物館從事革命歷史畫創作,任歷史畫創作組業務領導及黨支部書記。
1967年—1968年,被誣告為“特務”“黑幫”等,強行“隔離審查”,備受摧殘達8個月。
1969年,創作《血衣》油畫草圖。
1970年—1972年,下放到河北磁縣東陳大隊和石家莊獲鹿縣前東蓖大隊。
1972年10月,返回北京,修改《血衣》油畫稿,又畫《轉戰陝北》油畫稿,重畫《毛主席和我們在一起》《井岡山會師》《發明者的夜晚》《參軍》,創作作品《轉戰陝北》《大生產》《講話》《火焰》《長征組畫》《中華兒女多奇志》,畫《轉戰陝北》油畫草圖。
1973年4月,在河南蒐集《血衣》油畫素材;5月23日,在河南逝世,享年62歲。 [3-4] 

王式廓個人生活

  • 婚姻家庭
1939年,王式廓與吳鹹結婚,兩人育有王其智、王荻地、王延獲、王曉欣、王羣五個子女。 [1]  [4] 

王式廓主要作品

  • 繪畫作品
創作時間
作品名稱
作品類型
組品規格
1943年
《二流子轉變》 [5] 
黑白版畫
-
1947年
《改造二流子》 [12] 
套色木刻
16.4cm×25.6cm
1953年
《黃金海岸》 [6] 
油畫
50cm×91cm
1954年
《吳咸和王羣》 [6] 
素描
12.5cm×16cm
1954年
《延荻像》 [6] 
素描
35cm×25cm
1955年
《延荻像》 [6] 
素描
51.5cm×39cm
1955年
《吳鹹像》 [6] 
素描
13cm×18.3cm
1958年
《吳鹹像》 [6] 
油畫
49cm×35cm
1958年
《毛主席在十三陵水庫勞動》 [14] 
布面油彩
76cm×114cm
1958年
《吳鹹像》 [6] 
素描
27.5cm×16.6cm
1958年
《王羣像》 [6] 
素描
-
1959年
井岡山會師 [11] 
油畫
142cmx210cm
1960年
《曉欣像》 [6] 
油畫
42cm×32cm
1960年
《陰雨中的太湖》 [6] 
油畫
20cm×29cm
1961年
《蘇州河》 [6] 
素描
39cm×54cm
1961年
《太湖》 [6] 
素描
19cm×26cm
1962年
《太湖風景》 [6] 
油畫
13cm×18.5cm
1963年
《太湖小箕山》 [6] 
油畫
13.2cm×18.5cm
1964年
《曉欣像》 [6] 
素描
51.5cm×39cm
1970年
轉戰陝北 [7] 
油畫
66cm×113cm
1972年
血衣 [10] 
油畫
100cmx150cm
1973年
《老船工》 [6] 
油畫
40cm×30cm
1973年
《吳鹹像》 [6] 
素描
39.5cm×27.5cm
1973年5月
《鞏縣老漢》 [6] 
素描
54cm×38.8cm
1973年5月
《鞏縣老農》 [6] 
素描
38.8cm×26.9cm
1973年5月
《孤苦伶仃的老人》 [6] 
油畫
39cm×27.5cm
1973年5月
《老船工》 [6] 
油畫
55cm×39cm
1973年5月
《雙人頭像》 [6] 
油畫
27.5cm×39cm

王式廓創作特點

  • 藝術理念
王式廓的作品畫面有雄渾韻律。追求形象給他的整體感受。使得他的畫有一種細處不拘謹,整體卻很強烈的藝術效果。他的作品中每一個人物都獨特且飽含故事與激情。這也貫穿在他的教育理念之中:注重整體結構和關係,突出人物的性格和經歷。 [4] 
  • 創作主題
王式廓能駕馭素描、油畫、版畫、水墨畫等多種藝術語言。 [8] 
王式廓一生堅持現實主義創作原則,主張藝術要反映現實生活,為工農兵服務、為革命戰爭和經濟建設服務。王式廓認為“對人的深刻理解是現實主義的根本問題”。這不止是一個認識方法問題,而是帶有普遍美學和社會學的意義。對人、人的命運的關注和理解,是王式廓現實主義藝術的出發點和歸宿。王式廓正是以此展開了他的現實畫卷。他畫工人、農民、戰士、幹部、英雄、領袖;男人、女人、老人、兒童、中國人、外國人……但他不斷重複的、大量的還是農民。農民──中國社會的主體,也是王式廓現實主義創作的主體。王式廓從青年時代起,就立志要表現農民,畫出他們的苦難和不平。王式廓畫的許多形象都是來自生活的直接和間接體驗,都是“深入觀察生活和人們心靈的結果。” [8] 
王式廓無意編撰一部中國現代農民運動史,但把這些畫面銜接起來,卻是一幅歷史畫卷,它反映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農民羣眾翻身解放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進程,揭示了在這場變革中農民羣眾精神面貌的變化。王式廓提出創作、構思要“先有人物形象”。同時又認為,僅僅抓住一般形象還不夠,還必須時時刻刻抓住生活中的可視的形象,因為繪畫藝術的形象是通過視覺傳達給觀眾的。王式廓重視繪畫藝術的可視性,強調畫家必須用畫家的眼睛觀察人、觀察生活、觀察一切,抓住可視的形象──可視的事,可視的人(動態和表情)。這種可視的事,可視的人往往是在瞬間展示本質特徵,具有一定的情節性。 [8] 
  • 作品《血衣》
王式廓作品《血衣》以現實主義手法再現了土地改革鬥地主的場景。畫面中,無論是雙目失明的母親、持血衣控訴的婦女、持字據的老漢、殘廢者或是青年民兵等形象,畫家都對其進行了真實的描繪,鮮明地洋溢着作者對主人翁的同情和熱愛,對這些善良農民的悲慘遭遇的不平。渾厚濃郁的色彩、奔放粗獷的線條,對人物細節的藝術處理達到了畫面真實與現實真實的統一,使人物的外在形象與內心世界渾然一體,具有強大的視覺衝擊力和心靈震撼力。 [10] 
  • 作品《井岡山會師
王式廓作品《井岡山會師》構圖巧妙,色彩鮮明。畫面中兩面揮舞的紅旗既象徵成功會師,又在視覺上將觀眾的目光凝聚到畫面中,與周圍的暗色調形成對比,使人眼前一亮。遠景中高山巍峨,更突出勝利會師的跋山涉水、來之不易。 [11] 
  • 作品《改造二流子》
王式廓套色木刻作品《改造二流子》創作於1943年,畫面中的二流子畏縮在一旁接受來自同鄉長輩和同輩們的批評和教育,而一旁的婆姨以一種不願意面對而十分傷心的樣子背朝觀眾依卧在碾盤上。畫面具有強烈的戲劇性以及動態性,作者將教育的地點選在了二流子的院子門口,給人一種真實的生活感,而二流子身邊圍繞着的勸解、教育的人們,從他們的服飾上進行區分,在這場教育改造中分別承擔了不同的角色。每個人的動作各異,有的用其家人作為例子進行勸解,有的直指二流子的不當行為,有的抱着孩子來進行教化等等。其次,作者將勸解的人羣的衣着與二流子一家的衣着進行了對比,旁邊無論老少都是穿着暖和而厚實的新衣服,而一邊的二流子一家人卻穿着補丁摞補丁的破衣爛衫,由此凸顯了二流子一家生活的困頓和恓惶。畫面中無論是勸導改造的長輩還是圍觀的羣眾,看起來個個都是緊皺眉頭,苦口婆心的樣子,表現出了他們對二流子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惋惜之情和關懷之意。同時,作者在畫面中整體營造出了一種對立的緊張氣氛。作者正是通過這樣一個畫面來表現當時生活中的一個場景 [12] 

王式廓人物影響

  • 教學創作
王式廓作品《血衣》形成的“深入生活一索材寫生一草圖研究一畫布創作”的創作方式,對中國主題性創作和學院教學產生了影響。 [1] 

王式廓人物評價

“王式廓是中國二十世紀傑出的繪畫大師和卓越的美術教育家,他的素描在中國現代繪畫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是中國現代最優秀的藝術家之一。”(王式廓基金會評) [4] 
“王式廓畢生致力於藝術創作和藝術教育,桃李滿天下,是中國社會主義時期最傑出最著名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之一;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美術的奠基人之一,他是中國20世紀美術史重要的現實主義畫家;王式廓的一生是坎坷跌宕的一生,他與20世紀的中國革命與社會主義建設歷史同行,既為它貢獻自己的一己之力,也因它飽經風霜的考驗。王式廓的偉大在於他始終不渝地堅持現實主義的創作精神,堅守藝術的良知和人本主義情懷。(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評) [1] 
“王式廓的偉大在於他始終不渝地堅持現實主義的創作精神,堅守藝術的良知和藝術的人本主義情懷。”(畫家潘公凱評) [9] 
“王式廓是中國美術界的重要人物。”(《解放軍報》評) [13] 
“王式廓是中國著名革命現實主義畫家和人民美術教育家。”(《北京日報》評) [15] 
“王式廓是中國知名的現實主義繪畫大家,卓越的人民美術家和美術教育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具有高深造詣的優秀藝術家。”(《人民日報》評) [16] 
“王式廓在藝術上已經有了相當高的造詣。在日本學習索描的時候,在構圖和造型的能力上,特別對人體的結構造型方面的修養相當高,確實有很深的工夫。”(油畫家馮法祀評) [17] 
“王式廓不僅是偉大的,而且是神奇的,在中國、甚至世界每個博物館沒見過這麼好的作品、這麼好的農民形象。這不只是代表着中國的最高繪畫水平,而且也代表着世界的最高繪畫水平。”(中央美術學院附中院校長丁井文評) [17] 
“王式廓達到的素描的藝術高峯是很難得的,這是我們時代的驕傲,產生這樣的作品不容易。”(中央美術學院原副院長羅工柳評) [17] 
“我從來沒有看到過這樣好的索描。王式廓的素描表現力很強,人物形象的塑造大都具有強烈的階級屬性,這在同代畫家中很少見。他具有深厚的索描基礎,而素描本身也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北京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辛莽評) [17] 

王式廓後世紀念

  • 基金命名
2011年,吳鹹向中央美術學院捐贈王式廓作品200餘幅,以及200萬元人民幣,建立王式廓獎學金。以此為基礎,王式廓的後人於2016年成立王式廓基金會。 [4] 
  • 獎項命名
2016年,王式廓獎正式創辦,該獎項為30歲至45歲藝術家提供資助。 [15] 

王式廓作品保護

2023年5月,根據《國家文物局關於頒佈1911年後已故書畫等8類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單的通知》,王式廓被列入“1911年後已故書畫類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單”,其作品一律不準出境。 [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