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鎖定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又稱食物中毒)是由於食用了被該菌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該菌的食品後出現的急性、亞急性疾病。副溶血性弧菌是常見的食物中毒病原菌,在細菌性食物中毒中佔有相當大的比率,臨牀上以胃腸道症狀,如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及水樣便等為主要症狀。該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具有暴發起病(同一時間、同一區域、相同或相似症狀、同一污染食物)、潛伏期短(數小時至數天)、有一定季節性(多夏秋季)等細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見特點。
外文名
vibrio parahaemolytious food poisoning
別    名
食物中毒
就診科室
內科
多發羣體
青壯年
常見病因
由於食用了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該菌的食品所致
常見症狀
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及水樣便等
中文名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病因

副溶血性弧菌又稱致病性嗜鹽菌。廣泛生存於近岸海水和魚貝類食物中,温熱地帶較多。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為海產品,以墨魚、魷魚、蝦、貝類最多見,其次為鹽漬食品和肉類、家禽和鹹菜。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多發於夏秋季的7~9月,沿海地區多發。人羣普遍易感,但以青壯年為主。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臨牀表現

1.潛伏期
一般14~20小時,短者為3~5小時,長者可達40小時。
2.臨牀表現
急性起病,主要表現為上腹部陣發性絞痛、腹瀉、嘔吐,洗肉水樣便,有時膿血便,腹瀉每日5~6次,體温一般為37.7~39.5℃。重症者可出現脱水、意識不清、血壓下降等。
3.病程
一般為2~4天,恢復期較短,愈後多良好。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檢查

從可疑食物及患者吐瀉物中分離出相同的病菌。血中白細胞計數及中性粒細胞常增高,糞便鏡檢可見白細胞或膿細胞,伴有紅細胞,部分患者可見巨噬細胞。血清凝集試驗中毒初期較高,一般為1:40~1:320。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診斷

根據病史和臨牀表現即可初步診斷,結合細菌學檢驗可確診。
1.病史
夏秋季節,有進食海產品、鹹菜或被海產品污染的熟食品史。
2.臨牀表現
病急,潛伏期短,上腹部脹肚、陣發性絞痛,並伴噁心、嘔吐。
3.實驗室診斷:細菌學、血清學檢驗。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鑑別診斷

本病應與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產腸毒素性大腸桿菌類、沙門氏菌食物中毒,急性菌痢和霍亂等鑑別。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治療

1.一般處理
卧牀,適當口服補液鹽,靜脈輸液以糾正水及電解質失衡。
2.抗菌藥物治療
輕症患者一般不需抗菌藥物,重者可給予慶大黴素、阿米卡星、諾氟沙星等。
3.對症治療
腹痛者可適當給予鎮痛藥;休克患者,除補充血容量、糾正酸中毒,可酌情使用血管活性藥。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預防

1.加強衞生宣傳教育,提高飲食衞生;
2.不生食海鮮;
3.根據“副溶血性弧菌”詞條,此種菌對酸、熱敏感,注意海鮮是否乾淨、新鮮,食前應用淡水反覆沖洗,吃時煮熟煮透,再加適量食醋;
4.生熟食品分開存放,裝海產品的器具及接觸海產品的手應洗淨擦乾再接觸其他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