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前原一誠

鎖定
前原一誠(まえばら いっせい(1834年4月28日—1876年12月3日)),日本長州藩士。本名一誠。通稱八十郎、彥太郎。倒幕運動志士,明治維新後作為萩之亂的首謀而被斬首。位階贈從四位(大正5年(1916年)4月11日)。維新十傑之一。
本    名
前原 一誠
別    名
八十郎
彥太郎
所處時代
江户時代末期,明治時代
民族族羣
大和
出生地
長州藩
出生日期
1834年
逝世日期
1876年
主要成就
倒幕運動、萩之亂

前原一誠個人事蹟

天保5年(1834年),前原一誠出生於長門國土原村(今山口縣萩市),是長州藩士佐世彥七(大組47石)的長男,被過繼給前原家。前原家的遠祖是戰國武將米原綱寬(尼子十勇士之一)。
天保10年(1839年)前原一誠和擔任郡吏的父親一起搬往厚狹郡船木村居住。之後在萩學習,嘉永4年(1851年),前原一誠再次回到船木村從事陶器製造、農漁業的工作。安政4年(1857年),和久坂玄瑞高杉晉作一起進入吉田松陰松下村塾學習。吉田松陰被處死後前往長崎學習洋學,之後在長州藩的西洋學問所・博習堂學習。
文久2年(1862年)前原一誠脱藩,和久坂玄瑞等人一起籌劃謀殺直目付長井雅樂。文久3年(1863年),擔任右筆役,七卿方御用掛。之後和高杉晉作等一起在下關舉兵奪回藩內的權利,被任命為用所役右筆、干城隊頭取等職務,為倒幕活動而盡力。長州征伐中擔任小倉口的參謀心得,明治元年(1868年)的戊辰戰爭中,參加北越戰爭,作為參謀在會津戰線的長崗城攻略戰等中表現活躍。明治3年(1870年),因戰功獲賞典祿600石。
明治維新後擔任越後府判事(次官)、參議。大村益次郎死後兼任兵部大輔,因為參加工作的很少,船越衞為兵部政務停滯而感慨。此外,前原一誠因為反對大村益次郎的「國民皆兵」的路線(徵兵令)和木户孝允對立。
之後因為被支持徵兵制的山縣有朋趕下台,回到故鄉萩市。前原一誠不滿新政府的種種政策,在明治9年(1876年),和奧平謙輔一起在故鄉聯絡各地的不平士族,發動萩之亂。他在聽聞了熊本城下神風連舉兵的事件後,以舊藩校明倫館為據點召集同志。因計劃10月26日夾擊山口縣廳,所以派出使者鼓動德山的同志一同舉兵。10月28日,以前原一誠為領袖的殉國軍舉兵,但因為襲擊縣廳的計劃被政府一方事前察覺,欲向天皇直訴己見的前原一誠改計劃為東上山陰道。但由於惡劣的天候,不得不返回萩市,在萩市殉國軍與政府軍發生巷戰,使山口縣縣令關口隆吉敗走。在巷戰中松下村塾的塾長玉木文之進(吉田松陰之叔)的養子玉木正誼(乃木希典之弟)戰死。 [1] 
之後,前原一誠將軍隊委託給小倉信一,自己與奧平謙輔等7名殉國軍幹部單獨行動。小倉信一等人在萩市遭到三浦梧樓少將率領廣島鎮台軍和軍艦孟春號的攻擊,至11月6日被政府軍徹底鎮壓。而前原一誠與奧平謙輔等7名幹部在登上了前往東京的船舶,從萩港出港,但因為惡劣的天候,不得不停泊在宇龍港(今出雲市內),11月5日被島根縣縣令佐藤信寬等人逮捕。12月3日,政府宣佈了萩之亂參與者的判決,首謀者前原一誠、奧平謙輔即日被斬首。前原一誠死時享年43歲。
他的辭世詩為:「吾今國の為に死す、死すとも君恩に背かず。人事通塞あり、乾坤我が魂を吊さん。」。戲句為:「これまではいかい御苦労からだどの よびだしの聲まつむしや秋の風」。
墓所在山口縣萩市土原的弘法寺。根據遺言沒有戒名。 [2] 

前原一誠影視形象

  • 花神- 1977年、演:江原正士
  • 幕末青春グラフィティ Ronin 坂本竜馬- 1986年、演:石田純一
  • 炎の如く・吉田松陰- 1991年、演:吉田次昭
  • 花燃ゆ- 2015年、演:佐藤隆太
參考資料
  • 1.    中嶋 繁雄 .『明治の事件史―日本人の本當の姿が見えてくる!』:青春出版社〈青春文庫〉,2004年3月20日:47頁
  • 2.    海原徹房.『松下村塾の明治維新 : 近代日本を支えた人びと』:ミネルヴァ書,1999年:22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