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乃木希典

鎖定
日本陸軍大將(上將) [3] 日本軍國主義擴張政策的積極推行者。
1849年11月11日生於山口縣。早年求教於長州藩著名藩士玉木文之進。1871年於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在陸軍部隊和參謀部任職。1875年任小倉步兵第14團團長。1877年參加平息薩摩藩叛亂的西南戰爭。1878年任東京鎮台第1團團長。1886—1888年赴歐洲考察。
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期間,任步兵旅旅長,1895年晉升為師長,被派往台灣任總督。1900—1904年退役。日俄戰爭爆發後,重返軍界。1904年任第3集團軍司令官,該集團軍在奪取旅順口要塞和奉天附近的交戰中起了決定性作用。1906年任天皇的軍事參議官和學習院院長。1912年與其妻剖腹自殺,以殉明治天皇。 [15] 
中文名
乃木希典
外文名
Nogi Maresuke、のぎ まれすけ
國    籍
日本
民    族
大和民族
出生日期
1849年11月11日
畢業院校
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出生地
日本東京
代表作品
《乃木希典日記》
軍    銜
大將(上將)
配    偶
乃木靜子
死亡日期
1912年

乃木希典人物經歷

乃木希典早年經歷

乃木希典(1849-1912) ,又名源三郎,別號文藏。1849年11月11日,出生於江户麻布日窪、長州藩主毛利在江户的藩邸。其父乃木希次,是一個典型的武士。 [2] 
1858年,10歲的乃木希典隨父母迴歸長州,在長府藩的集龍館學文習武。
1864年,由英、法、美等國十七艘軍艦組成的聯合艦隊攻打下關。當時,只有16歲的乃木希典自願從軍為國效力,但因年齡尚幼未得允准。外國軍隊的進攻以及日本在交戰中的慘敗,給乃木希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一年,乃木希典到萩鎮(今山口縣)向儒者玉木文之進學習山鹿學,受到山鹿學派兵學的影響 [2]  [4] 
1866年至1868年又入長州藩萩鎮明倫館,一面習文,一面學習劍道。
1866年,幕府發動了第二次討伐長州的戰爭。在幕府與討幕派進行決戰之際,乃木希典於1867年加入了高杉晉作率領的報國隊與幕府軍作戰。
1868年戊辰戰爭時,他隨長州藩兵轉戰東北,立下了戰功。
1869年,乃木希典為學習法式操練,入伏見的親兵兵營,接受軍事訓練。

乃木希典明治天皇的忠實“親兵”

1871年春,明治政府抽調薩摩、長州、士佐三藩的步、騎、炮三個兵種近萬名藩兵,作為天皇的“親兵”,這是日本“最初的國軍性質的軍隊,不久便成為了近衞兵、近衞師團”,乃木希典從這時起便成為天皇的“親兵”。
1871年,他被任命為少佐。以後四十餘年他對天皇始終“純忠至誠”,“一意奉上”,終使他一步步地晉升為陸軍大將(上將)。
1875年,乃木希典被任命為熊本鎮台步兵第十四聯隊代理聯隊長,駐在小倉。
1876年11月,參與鎮壓日本前副軍事大臣前原一誠發動的士族叛亂。 [4] 
1877年,乃木希典作為小倉營司令官代理兼務,率領第十四聯隊參與鎮壓薩摩藩士族發動的叛亂。不久,他被晉升為陸軍中佐,並任熊本鎮台參謀。
1878年1月,30歲的乃木希典被任命為東京步兵第一聯隊長,8月26日,與鹿兒島湯池定基的女兒靜子結婚。
1885年5月21日,乃木希典晉升為少將,任熊本步兵第十一旅團長。
1886年11月30日,乃木希典同川上操六一起奉命赴德國留學。兩年後回國,先後被任命為近衞步兵第二旅團長、名古屋第五旅團長。 [5] 

乃木希典軍國主義的急先鋒

1892年,乃木希典正在櫪木縣的一個山村“隱居” ,過着所謂“田園”生活。
1894年6月,日本藉口朝鮮爆發農民起義,派兵侵入朝鮮,挑起了甲午戰爭,乃木立即結束他的“田園生活” [6]  ,被任命為少將步兵第一旅團長,駐留廣島,心癢難耐地等待着出征的命令。 [5] 
他在一首詩中殺氣騰騰地寫道:“肥馬大刀尚未酬,皇恩空浴幾春秋。鬥瓢傾盡醉餘夢,踏破支那四百州”。“踏破支那四百州”一句中的“支那”即指中國,赤裸裸地道出了乃木這個天皇豢養下的侵略分子,對中國錦繡山河和中國人民的禍心。 [5] 
1894年10月下旬,日本侵略軍開始向中國境內大舉進犯。在第一軍侵佔九連城、丹東的時候,乃木希典所在的第二軍也同時從花園口登陸,從背後向大連、旅順進犯。
乃木希典作為這支侵略軍的前衞司令官,率部向金州進犯。11月6日,日本侵略軍佔領金州,不久旅顧、瓦房店、蓋平、營口也相繼失守。
日軍所到之處,對當地居民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在寬甸,日軍“態肆焚搶”。在金州、岫巖、海城,日軍“擄掠婦女,搶奪財物” “致令老幼男女,逃竄流離,道殣相望”。 [8] 
11月下旬,乃木指揮日軍進攻旅順,於11月21日夜發起總攻,到次日午後五時攻下旅順,清軍死四千五百人,傷者無數。乃木放手讓日軍瘋狂大屠殺, “縛數華人於一處,鳴槍肆擊,復以利刃亂剁,直至體無完膚始已”。屠殺持續四天之久,旅順屍骨成山,血流成河,全城僅有三十六人倖免。《英國泰晤士報》報道:“日本攻取旅順時,戕害百姓四日,非理殺伐,甚為慘傷,中兵數羣,被執其縛,先用洋槍擊死,然後用刀支解。” 乃木是這一切暴行的罪魁禍首,成千上萬中國人的屍體和血淚鋪平了乃木希典罪惡的躋身道路。 [7] 
1895年4月5日,日本天皇以“有功”之臣將其晉升為陸軍中將,任第二師團長,不久又被任命為金州守備司令官。

乃木希典出任“台灣總督”

1896年10月14日,乃木希典任日本第三任“台灣總督”,制定了《三段警備法》,確立了“以台治台”策略。任內發生高野孟矩事件,導致“日本帝國憲法是否適用於台灣”的爭議。12月時。爆發“太魯閣事件”,日軍死傷慘重。
1898年,乃木希典對友人的信中抱怨日本統治台灣一事:“就像一位叫花子討到一匹馬,既不會騎,又會被馬踢”,認為台灣是塊燙手山芋,因此日本國會一度出現以一億日元的價格將台灣賣給中國或法國的想法,稱為“台灣賣卻論”。2月,乃木希典辭去台灣總督之職。同年10月,任新成立的第十一師團長。 [9] 

乃木希典日俄戰爭時期

1904年,乃木希典在日俄戰爭中任第三軍司令官,並晉升為陸軍大將。1904年12月5日,戰場指揮官乃木希典架着機槍逼迫士兵以“肉彈”戰術衝鋒肉搏,並派敢死隊奪取203高地(今旅順的猴(後)石山)。其間他的次子保典少尉戰死於203高地西北坡,而長子勝典中尉戰死於第二軍南山戰役的金州。
1905年1月,日軍佔領了203高地之後從山上向旅順城區和港口猛轟,停泊在港裏的俄艦全被擊毀。俄軍的城防司令也被炸死。俄軍遼東地區總司令官施特塞爾投降。3月,乃木希典參加了奉天會戰。 [9] 

乃木希典乃木希典之死

1906年,乃木希典被任命為軍事參議官。1907年,乃木因戰功而升為伯爵。
由於在旅順攻打戰中日軍死傷慘重,當時乃木希典已起自殺請罪之念,並嚮明治天皇請辭。但明治天皇不許,並任命他為學習院院長,負責教導皇孫裕仁(即後來昭和天皇)。 [9] 
1912年明治天皇大葬,乃木希典切腹自殺,其妻亦以短刀割頸自殺,為天皇殉節。 [10] 

乃木希典歷史影響

20世紀20年代以後,日本政府加緊了侵略中國的步伐。其御用文人大肆鼓吹侵略史觀,為日本政府推行的軍事擴張政策服務。其突出的表現是,美化、甚至神化那些在對外侵略戰爭中立過“大功”的文武大員。甲午侵華的重要分子乃木希典自然榜上有名。當時集中歌頌乃木希的作品有:《乃木將軍傳》(1927年刊本)、《將軍乃木》(東京,1928)、《回顧乃木將軍》(東京菊香吟出版會,1936)等。嗣後,又將乃木尊為“軍神”。顯而易見,這是為日本全面侵華戰爭預作思想動員。 [13] 
著名歷史學家馮天瑜教授認為:今天的日本右翼將謳歌對外侵略的文化傳統推尊為“國粹”,乃木希典等外戰巨擘,均被尊為“軍神”,視為日本史上的英雄,受到頂禮膜拜。當下日本右翼美化侵略戰爭的歷史,昭顯強化軍力的訴求,並圖謀構建圍堵中國的包圍圈,其間還潛伏着一種禍心:他們的軍國主義前輩曾兩度打斷中國現代化的進程,現在中國和平崛起,氣勢不凡,今之日本右翼試圖第三度打斷中國現代化進程,使中國重新陷入弱國泥淖,供其凌辱。對此我們要保持警惕,勿入其彀。 [14] 

乃木希典歷史評價

1922年,芥川龍之介的《將軍》着力描寫了日軍敢死隊精神上的盲目、無奈和瘋狂,辛辣諷刺了日軍“持槍盜賊”的本質,矛頭直指日軍偶像、被尊為“軍神”的乃木希典。 [12] 
乃木希典
乃木希典(5張)
現代的日本史學界對其軍事能力,特別是在日俄戰爭旅順戰役中的戰役指揮,大多持否定態度。有些更激進的如司馬遼太郎乾脆就給他戴上一個“”的稱呼,戰前對乃木的肯定和吹噓,實則是鼓吹愚忠天皇的人為神話而已。然而有部分日本學者仍對其持正面評價,並不遺餘力地為其“正名"。
潘茂忠:“縱觀日俄旅順陸戰,我們看到乃木希典不研究對手設施、武器的變化,墨守成規,在選擇主攻方向、確定戰略戰術等方面都有極大的盲目性,使軍隊遭到不應有的損失。他指揮對‘旅順要塞三次總攻擊沒能佔領……反覆使用不顧前後的人海戰術’,5.9萬多人死傷。 [11] 

乃木希典人物家族

妻:乃木靜子(湯地七)
子女 [1] 
  • 長子:乃木勝典
  • 次子:乃木保典
  • 長女:乃木恆子
  • 三子:乃木直典
  • 四位兒女都沒有後代。
  • 養子:元智 [1] 
參考資料
  • 1.    根據乃木希典日記
  • 2.    中國日本史學會編,日本歷史風雲人物評傳,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11,第413頁。
  • 3.    日語為“大將”,為當時日本軍銜中的最高一級。國內有兩種譯法,有直譯為“大將”的,也有翻譯成“上將”的,因為一般在翻譯三等制軍銜中,會用上、中、少來區分。——參考張海鵬:《抗日戰爭研究 1994年 第1期》,近代史研究雜誌社,1994.02. & 徐平主編:《侵華日軍通覽 1931-1945》,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2012.03,第269頁。
  • 4.    伊文成等編,日本歷史人物傳 近現代篇,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7.01,第312頁
  • 5.    伊文成等編,日本歷史人物傳 近現代篇,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7.01,第313頁
  • 6.    中國日本史學會編,日本歷史風雲人物評傳,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11,第420頁.
  • 7.    中國日本史學會編,日本歷史風雲人物評傳,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11,第421頁。
  • 8.    伊文成等編,日本歷史人物傳 近現代篇,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7.01,第314頁
  • 9.    徐平主編;胡珺,李強副主編. 甲午戰爭·中日軍隊通覽 1894-1895[M].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2015.01. 第188頁.
  • 10.    徐平主編;胡珺,李強副主編. 甲午戰爭·中日軍隊通覽 1894-1895[M].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2015.01. 第189頁.
  • 11.    郭富純主編,滄桑歲月 旅順日俄監獄舊址陳列館建館三十週年紀念,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12,第215頁
  • 12.    日本“反戰文學”:以受害者面目出現,模糊侵略戰爭性質  .中國社會科學網[引用日期2021-08-13]
  • 13.    戚其章:中日甲午戰爭史研究的世紀回顧  .中國社會科學網[引用日期2021-08-13]
  • 14.    歷史系教授馮天瑜:日本對外侵略的文化特質  .中國社會科學網[引用日期2021-08-13]
  • 15.    羅肇鴻,王懷寧 主編.資本主義大辭典.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589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