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字源演變
編輯“將”是個會意兼形聲字。甲骨文的“將”字,左邊是個豎起來的桌案形狀,兩個桌腿朝左,右邊是“肉”字,代表將肉放置在桌案上面。金文的“將”,在右方“肉”字的下方又加上了兩個“手”形,表示用手拿着肉,將它放在桌上。
[4]
“將(繁體)”,從寸,醬省聲。由“爿”“月”“寸”組成:“爿”是剖成一半的竹木片,代表古代用於調兵遣將的兵符;“月”為肉,為身體,代指人;“寸”的甲骨文是手的象形,表示與手有關。“將(繁體)”為手持兵符、發號施令、帶兵打仗之人。“將”字的右邊是“月”“寸”組合“月”代指士兵、百姓等,“月”在“寸”上,表示隨時準備為國捐軀;“寸”在“月”下,寓意為將者是執掌兵權之人,身負保家衞國的大任,肩負一國百姓的安危,手握一軍士卒的性命。“寸”也表示分寸,意為尺度;“寸”又為寸心。“將”從寸,寓意為將者,要赤膽忠心,運籌帷幄,統領大局。《説文·寸部》:“將,帥也。”本義為統率、帶領士兵的人。
[5]
由本義引申為扶持、扶助,《詩·大雅·桑柔》:“天不我將。”意思是,上天不扶持我。《樂府詩集·木蘭詩》:“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將”由扶持之義引申為攜帶、帶領,如元結《賊退示官吏》:“將家就魚麥,歸老江湖邊。”“將”當副詞使用,意為就要、將要,《孟子·告子下》:“天將降大任。”“將”當介詞使用,相當於“拿”“取”,晉代幹寶《搜神記》:“將雌劍往。”拿着雌劍去。還相當於“把”“用”,清代袁枚《祭妹文》:“將身後託汝。”
[6]
將詳細釋義
編輯拼音 | 詞性 | 釋義 | 英譯 | 例句 | 例詞 |
---|---|---|---|---|---|
jiàng | 名詞 | 將領,帶兵的人。 | general | 將止不面夷。——《國語·晉語》。注:“帥也。” 是將率之事也。——《荀子·富國》。注:“猶主領也。” 軍必有將。——《呂氏春秋·執一》。注:“主也。” 將謂五官,左右虎賁、羽林、中郎將也。——《後漢書·桓帝紀》 代廉頗為將。—— 漢·劉向《列女傳》 | 將器;將弁;將仕; |
軍銜名。軍階在元帥之下,校官之上。 | high-ranking military officer | 大將;中將;少將 | |||
中國象棋中的一子,即“帥”。 | commander in chief | ||||
能手;能人。 | dab | 乒壇老將 | |||
動詞 | 統率;率領。 | command | 葛嬰將兵。——《史記·陳涉世家》 將荊州之軍。——《三國志·諸葛亮傳》 | 將御;將率;將略 | |
jiāng | 動詞 | 扶持,扶助。 | support | 天不我將。——《詩·大雅·桑柔》 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樂府詩集·木蘭詩》 為人將車。——《史記·田叔傳》。索隱:“猶御車也。” 吏謹將之。——《荀子·成相》。注:“持也。” | 將美;將引;將扶;將助 |
奉行,秉承。 | follow | 使臣將王命,豈不如賊焉?——元結《賊退示官吏》 | 將明;將命 | ||
送行。 | send | 耒者弗迎,去者弗將。——《淮南子·詮言》 | 將意;將迎;將送 | ||
攜帶。 | bring | 將家就魚麥,歸老江湖邊。——元結《賊退示官吏》 | 將雛;將帶 | ||
帶領。 | lead;guide | 將胡駿馬而歸。——《淮南子·人間訓》 | 將御;將家;將引 | ||
順從;隨從。 | be obedient to | 備物以將形。——《莊子·庚桑楚》 將自何所至。——《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 將順 | ||
供養;奉養。 | provide for | 不遑將父。——《詩·小雅·四牡》 | 將父;將幫 | ||
調養;保養。 | recuperate | 將理;將愛;將護 | |||
傳達;表達。 | express | 將誠;將意 | |||
〈方〉獸類生仔。 | bear | 錢放着也沒有用,又不能將羔。——漢典網 | |||
下象棋時攻擊對方的將或帥。 | check | 當頭炮一將 | |||
行,進。 | advance | 日就月將。——《詩·敬之》 | |||
進用,吃。 | eat | 將食 | |||
使用。 | use | 菩薩將甚兵器?——《西遊記》 | |||
副詞 | 就要;將要。 | be going to | 君將若之何?——《左傳·隱公六年》 將以實籩豆。——明·劉基《賣柑者言》 將以有為也。(這是唐朝名將南霽雲的話,見於韓愈《張中丞傳後序》。文天祥引用此語,説明自己想忍辱留生,以圖大舉。)——宋·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 將引;將然;將欲 | |
必,必定。 | certainly | 將拜君賜。——《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將有所不可。——宋· 蘇軾《教戰守》 | |||
才;乃;剛剛;正。 | just | 將在 | |||
將近。 | nearly | 將五十里也。——《孟子·滕文公》 | |||
豈;難道。 | 若無然,民將能登天乎?——《國語·楚語》 | ||||
介詞 | 相當於“拿”“取”。 | by means of | 將着;將天就地;將本求利;將李代桃 | ||
相當於“把”“用”。 | 將身後託汝。——清·袁枚《祭妹文》 | 將革命進行到底 | |||
在;於。 | at | 誓將死裏求生路 | |||
連詞 | 連接意思平等的詞或詞組,表示並列關係,相當於“又”“且”。 | also | 將信將疑 | ||
如果;假若。 | if | 吾將再病。——清·袁枚《祭妹文》 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孫子》 | |||
或;抑。 | or | 將有人主張之乎?將無人主張之乎?——孟郊《上常州盧使君書》 | |||
助詞 | 用在動詞後面,表示動作、行為的趨向或進行。在現代漢語裏見於方言。 | 宮使驅將惜不得。——唐·白居易《賣炭翁》 大蟲去了一盞茶時,方才扒將起來。——《水滸傳》 | 走將出來;叫將起來;趕將上去 | ||
qiāng | 動詞 | 願;請求。用來表示禮貌上的尊敬。 | request | 將子無怒,秋以為期。——《詩·衞風》 |
將古籍解釋
編輯將説文解字
將説文解字注
帥也。
帥當作𧗿。行部曰。𧗿、將也。二字互訓。儀禮、周禮古文𧗿多作率。今文多作帥。毛詩率時農夫。韓詩作帥。説詳周禮漢讀考。帥者佩巾。漢人假為率字。率亦𧗿之假也。許造説文。當是本作將𧗿也以自伸其説。經轉寫改竄而非舊矣。後人謂將帥二字去聲與平聲之將、入聲之帥別者。古無是説也。毛詩將字故訓特多。大也、送也、行也、養也、齊也、側也、願也、請也。此等或見爾雅。或不見。皆各依文為義。亦皆就㬪韻雙聲得之。如願請是一義。將讀七羊反。故釋為請也。將讀卽羊反。故皇矣傳釋為側。釋言及楚茨傳釋為齊。齊、徐仙民周禮音蔣細反。皆雙聲也。釋言。將、齊也。郭雲。謂分齊也。引詩或肆或將。此甚明畫。或肆蒙或剝。言剝之乃陳於互也。或將蒙或烹。言烹之必劑量其水火及五味之宜。故云齊其肉也。如是乃以祝祭於祊。詩、爾雅疏皆不了。故箸之。
[2]
從寸。
醬省聲。
將康熙字典
古文:𢪇
又《公羊傳·莊三十二年》:君親無將,將而誅焉。師古注:將有其意也。
又抑然之辭。《楚辭·卜居》:寧誅鋤草茆以力耕乎,將遊大人以成名乎。
又且也。《詩·小雅》:將安將樂。
又《廣韻》:養也。《詩·小雅》:不遑將父。
又助也。《史記·司馬相如傳》:補過將美。
又送也。《詩·召南》:百兩將之。《邶風》:之子于歸,遠於將之。
又大也。《詩·小雅》:亦孔之將。《商頌》:我受命溥將。
又承也,奉也,行也。《詩·商頌》:湯孫之將。《書·胤徵》:今予以爾有眾,奉將天罰。注:將,行也。
又《增韻》:賚也,持也,與偕也。《正韻》:扶持也。《詩·小雅》:無將大車。《左傳·莊二十一年》:鄭伯將王,自圉門入。
又進也。《詩·周頌》:日就月將。
又從也,隨也。《前漢·郊祀歌》:九夷賔將。
又《詩·小雅》:鮮我方將。注:壯也。
又《楚辭·九辯》:恐餘壽之弗將。注:長也。
又《詩·大雅》:在渭之將。注:側也。
又去也。《荀子·賦論篇》:時幾將矣。注:言時事已去,不可復也。
又姓。後趙常山太守將容。
又幹將,古劒工。張揖曰:韓王劒師名,今名劒曰干將。
又《集韻》《正韻》千羊切。《韻會》七羊切。𠀤音鏘。請也,幾願辭也。《詩·衞風》:將子無怒。《小雅》:將伯助予。
又聲也。《詩·鄭風》:佩玉將將。
又嚴正貌。《詩·大雅》:應門將將。
又集也。《詩·周頌》:磬筦將將。
又《唐韻》卽諒切。《韻會》《正韻》子諒切。𠀤音醬。《廣韻》:將帥也。《增韻》:將之也。《禮·記注》:方氏曰:才足以將物而勝之之謂將,智足以帥物而先之之謂帥。
將方言集匯
編輯◎ 贛語:jiɔng1 一將,行將(hrong2jiɔng)
◎ 粵語:zoeng1 zoeng3
將字形書法
編輯將字形對比
將書寫演示
將書法欣賞
將音韻彙集
編輯字形 | 韻書 | 攝 | 聲調 | 韻目 | 字母 | 聲類 | 開合 | 等第 | 清濁 | 反切 | 擬音 |
---|---|---|---|---|---|---|---|---|---|---|---|
將 | 宕 | 平 | 陽 | 精 | 開 | 三 | 全清 | 即良切/子諒切 | tsjɑŋ | ||
宕 | 去 | 漾 | 精 | 開 | 三 | 全清 | 子亮切/即良切 | tsjɑŋ | |||
韻略 | 平 | 陽 | 資良切 | ||||||||
平 | 陽 | 七羊切 | |||||||||
去 | 漾 | 即亮切 | |||||||||
增韻 | 平 | 陽 | 千羊切 | ||||||||
平 | 陽 | 資良切 | |||||||||
平 | 唐 | 茲郎切 | |||||||||
去 | 漾 | 子亮切 | |||||||||
陰平 | 江陽 | 精 | 全清 | tsiaŋ | |||||||
去聲 | 江陽 | 精 | 全清 | tsiaŋ | |||||||
中州音韻 | 平聲 | 江陽 | 賫相切 | ||||||||
去聲 | 江陽 | 賫相切 | |||||||||
平 | 陽 | 清 | 七 | 次清 | 千羊切 | ts‘iaŋ | |||||
平 | 陽 | 精 | 子 | 全清 | 資良切 | tsiaŋ | |||||
平 | 陽 | 精 | 子 | 全清 | 茲郎切 | tsaŋ | |||||
去 | 漾 | 精 | 子 | 全清 | 子亮切 |
- 參考資料
-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國發〔2013〕23號 .國務院辦公廳[引用日期2020-09-07]
- 2. 將 .漢典[引用日期2020-09-07]
- 3. 七陽 平聲 .搜韻[引用日期2020-09-07]
- 4. (東漢)許慎原著.圖解好《説文解字》 畫説漢字.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4.07:169
- 5. 李土生著.土生説字 第1部 軍事篇.背景:人民日報出版社,2006.10:97-98
- 6. 陳才俊主編.説文解字精粹.北京:海潮出版社,2014.09:292
- 7.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1986年11月:10407
- 8. (漢)許慎著;秦向前編譯.説文解字精華.南京: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2018.07:286
- 9. (清)張玉書等編纂.康熙字典:標點整理本: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2年06月:233
- 10. 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0-12-02]
- 11. 「將」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20-09-07]
- 12. 國學網站 — 原典寶庫--《淮南子》 .國學[引用日期2022-02-07]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