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刺葉歐石南

鎖定
刺葉歐石南(學名:Erica lanceolifera S.Moore):是杜鵑花目杜鵑花科歐石南屬的常綠亞灌木植物。通常有蔓生枝,高20-60釐米。小枝纖細,有濃密的短柔毛。通常在基部附近有側枝。葉4輪生,上升,狹卵形至卵形,先端鈍,邊緣有不同程度的反折,上表面通常被短柔毛,葉的邊緣和背面部分有明顯稀疏的長毛,葉柄無毛。花長在側枝上,4-12朵。花冠鍾狀或瓶狀,紫色至深粉紅色。雌蕊子房球狀,被短柔毛;花柱無毛,長2-3毫米,超過花冠1-2毫米,柱頭頭狀。
生長的海拔高度在1,270-2,400米之間,棲息地為石英岩、片岩和花崗岩基底上的高地草原、蕨類植物灌木叢。分佈於津巴布韋和莫桑比克。
(概述圖參考來源: [3] 
中文名
刺葉歐石南
拉丁學名
Erica lanceolifera S.Moore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杜鵑花目
杜鵑花科
歐石南屬
刺葉歐石南
命名者及年代
S.Moore,1911
保護級別
易危(VU)IUCN標準 [2] 

刺葉歐石南形態特徵

刺葉歐石南 刺葉歐石南
刺葉歐石南是一種亞灌木,通常有蔓生枝,高20-60釐米。小枝纖細,最細的0·2-0·3毫米。直徑大,沒有葉下脊,有濃密的短柔毛,平均0·1毫米。長而稀疏的長柔毛達1·5毫米。尖端具腺或分叉或單,通常在基部附近有側枝。葉4輪生,上升,在一些小枝上偶有3葉,狹卵形至卵形,先端鈍,長2-5毫米,寬0·6–1·3毫米,邊緣有不同程度的反折,從輕微到強烈,以至於它們在葉子背面的中線相遇,整個上表面通常被短柔毛和簡單的短毛,平均0·05毫米。在葉的邊緣和背面部分有明顯稀疏的長毛,長0·5毫米,這些較長的毛呈腺狀、分叉狀或單毛;葉柄長0·4–0·7毫米,無毛。 [1] 
側枝上的花4-12朵,靠近主莖的頂端變得更短和更密集。花梗2-4毫米。有短柔毛,與莖上的相似。花序苞片窄,匙形,長1-2毫米。插入從靠近花梗基部到大約四分之三的距離不等,短柔毛與葉子一樣。花序小苞片膜質,很窄,長0·5毫米。到大減少或無,具分叉或單毛或腺毛的纖毛。花萼裂片離基部幾乎離生,三角卵形,鋭尖,平均1毫米。在表面和邊緣有短的纖毛,纖毛腺體或一些到大多數無腺體,分叉或單毛。花冠鍾狀或瓶狀,紫色至深粉紅色,長2·0-2·5毫米,寬1·7–2·2毫米,通常無毛,偶爾沿邊緣有微小的短柔毛。裂片三角形,鈍,平均深0·8毫米。雄蕊8,花絲1·0-2·0毫米,花葯0·8-1·0毫米,它們的尖端等於花冠,超過花冠平均0·5毫米,具微小的短柔毛附屬物平均長0·4毫米,有稜、加寬的並且上面有不規則的齒。雌蕊子房球狀,被短柔毛;花柱無毛,長2-3毫米,超過花冠1-2毫米,柱頭頭狀。 [1] 

刺葉歐石南生長環境

刺葉歐石南生長的海拔高度在1,270-2,400米之間,棲息地為石英岩、片岩和花崗岩基底上的高地草原、蕨類植物灌木叢和Brachystegia林地。 [2] 

刺葉歐石南分佈範圍

該物種僅限於津巴布韋和莫桑比克的奇馬尼馬尼區(Chimanimani)。根據已知的發生數據,EOO為1,291平方公里,AOO為60平方公里。延伸到喜馬拉雅地區(鑑定需要確認的地方)、馬丁森林保護區、塔卡森林保護區和佩內山。雖然引用的AOO可能被低估,但實際AOO肯定會小於標準B2的2,000平方公里限值。 [2] 
刺葉歐石南分佈圖 刺葉歐石南分佈圖

刺葉歐石南保護現狀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5年 ver3.1——易危(VU)。 [2] 
沒有該物種的定量種羣數據是從29個生長點地區中得知的。關於丰度的信息很少。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