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別馮判官

鎖定
《別馮判官》是唐代詩人高適的詩作。此詩前四句繪景,點出馮判官將遠赴塞外;後四句寫人,表達對馮氏的讚許肯定之意。全詩出語豪壯,意脈聯貫,寫得更多的是對邊塞的嚮往和對馮判官得以赴邊的羨慕之情。
作品名稱
別馮判官
作    者
高適
創作年代
盛唐
出    處
全唐詩
作品體裁
五言律詩
別    名
送馮判官

別馮判官作品原文

別馮判官
碣石遼西地,漁陽薊北天
關山唯一道,雨雪盡三邊
才子方為客,將軍正渴賢
遙知幕府下,書記日翩翩 [1] 

別馮判官註釋譯文

別馮判官詞句註釋

⑴馮判官:名未詳。《新唐書·百官志》:“節度、觀察、團練、防禦諸使各有判官一人。”詩題《文苑英華》、敦煌選本作《送馮判官》。
⑵碣石:山名。在今河北省昌黎縣北。碣石山餘脈的柱狀石亦稱石,該石自漢末起已逐漸沉沒海中。遼西:指遼河以西的地區,即今遼寧省的西部。戰國、秦、漢至南北朝設郡。地:敦煌選本作“海”。
⑶漁陽:地名、唐玄宗天寶元年(742)改薊州為漁陽郡,治所在漁陽(今天津市薊州區)。北:州之北。按,唐開元十八年(730)析幽州置薊州,治所在漁陽。
⑷一道:即古盧龍塞道,在今河北喜峯口一帶。自今天津市薊州區東北經遵化、循灤河河谷出塞,是唐代河北至東北的交通要道。
⑸三邊:泛指邊境,邊疆。
⑹將軍:當指信安王李禕。開元二十年(732),李禕受命為河東、河北行軍副大總管,將兵擊奚、契丹。渴賢:渴慕賢才。《文苑英華》、敦煌選本作“愛賢”,明活字本作“慕賢”,茲從《全唐詩》。
⑺幕府:古代出徵將士住在帳幕裏,所以將軍的府署也稱幕府。
⑻書記:唐節度使、觀察使等幕府中均有掌書記一職,掌管表奏書檄。大約此次馮判官出塞入信安王幕府任掌書記。翩翩:形容風度或文采的優美。《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平原君,翩翩濁世之佳公子也。” [2]  [3] 

別馮判官白話譯文

碣石遼西之地,漁陽薊北之天。
關山只有一條通道,雨雪綿綿遍及三邊。
才子才能作客,將軍正在慕賢。
我將得知在遙遠的幕府裏,你書記日益文采翩翩。 [2] 

別馮判官創作背景

此詩是高適早年在宋州送友人赴邊塞之作。唐玄宗開元十八年(730),契丹權臣可突於殺其王李邵固,率契丹並脅迫奚眾投降東突厥,導致東北邊不斷,直到二十二年(734)才為唐將張守珪平息。高適在此期間奔赴幽薊,意欲從軍邊疆,殺敵報國。此詩即作於開元十九年(731)至開元二十二年(734)高適第一次出塞期間。 [2]  [3] 

別馮判官作品鑑賞

別馮判官整體賞析

此詩前四句繪景,點出馮判官將遠赴塞外。“碣石”“遼西”“漁陽”“薊北”都是塞外地名,通過列舉,足以説明塞外之雄闊遼遠;“關山”“雨雪”“一道”“三邊”極言此去道路艱險、天氣惡劣,表達對友人的擔憂之意。後四句寫人,表達對馮氏的讚許肯定之意,“才子”得到“將軍”賞識入幕,主客相得,實在可貴,可以推知馮判官此去將大展宏圖。最後兩句既是對友人的肯定和祝願,也可見高適對邊塞軍中生活的嚮往。
詩中雖然也寫了東北邊塞的艱險,更多的卻是對邊塞的嚮往和對馮判官得以赴邊的羨慕之情。不久高適自己也到了信安王幕府,並寫下了熱情洋溢的《信安王幕府詩》。深知邊塞的艱苦,而偏要到邊塞去,是盛唐青年士子的一種時尚,也是作為一個邊塞詩人的思想基礎。高適後來成為著名的邊塞詩人,從這裏可以見到端倪。 [2]  [3] 

別馮判官名家點評

明·徐中行:不作奇險語。(《刪補唐詩選脈箋釋會通評林》) [3] 
明·謝榛:氣脈聯絡,好機局。(《刪補唐詩選脈箋釋會通評林》) [3] 
明·蔣一梅:明爽,出人一頭地。(《刪補唐詩選脈箋釋會通評林》) [3] 
明末清初·周珽:前半敍邊地險要與遠道寒苦,後半美馮才,適當幕府需賢之急,必翩翩得展所擅也。(《刪補唐詩選脈箋釋會通評林》) [3] 

別馮判官作者簡介

高適(700—765),唐代詩人。字達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景縣)人。早年仕途失意。後來客遊河西,先為哥舒翰書記,後歷任淮南、四川節度使,終散騎常侍。封渤海縣侯。其詩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筆力雄健,氣勢奔放。邊塞詩與岑參齊名,並稱“高岑”,風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侍集》。 [4] 
參考資料
  •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03
  • 2.    謝楚發 等.高適岑參詩選譯[M].成都:巴蜀書社,1991:13-14
  • 3.    李 丹.高適詩全集匯校匯注匯評[M].武漢:崇文書局,2020:33-35
  • 4.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