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刑法學的新發展

鎖定
《刑法學的新發展》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在2014年4月1日編輯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仁文。
中文名
刑法學的新發展
作    者
劉仁文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 
出版時間
2014年4月1日
頁    數
625 頁
定    價
89 元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516141595

刑法學的新發展內容簡介

《刑法學的新發展》以我國傳統刑法學總論為基本範圍,兼及刑法分論、刑事政策、外向型刑法,以及域外刑法的新理論和新視角,試圖為處在變動社會中的中國刑法知識的守本求新留下一段學術史的記錄。 [2] 

刑法學的新發展作者簡介

劉仁文,湖南隆回人。法學博士(中國政法大學),經濟學博士後(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博士後(北京大學)。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研究員、刑法室主任、博士生導師。曾任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英國牛津大學、德國馬普外國與國際刑法研究所訪問學者,並任國際刑事法院檢察長辦公室法律顧問。
已出版學術專著《刑法的結構與視野》等八部,學術隨筆集《法律的燈繩》等四部,主編《刑法學的新發展》等五部,主持翻譯《死刑的全球考察》等七部。在《法學研究》、《中國法學》等中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百餘篇,在《讀書》、《財經》等發表散文、評論和各類隨筆若干。另有內部研究報告數十份,合著二十餘部。 [2] 

刑法學的新發展目錄

第一章 刑事一體化的由來與發展
第一節 刑事一體化的發展軌跡
一 李斯特及其“整體刑法學”:刑事一體化理念的淵源
二 安塞爾及其社會防衞論思想:刑事一體化理念的拓展
三 甘雨沛及其“全體刑法學”:刑事一體化理念的本土化萌芽
四 儲槐植及其“刑事一體化”:刑事一體化理念的個性化宣揚
五 陳興良及其《刑事法評論》:刑事一體化理念的接力式實踐
第二節 刑事一體化的價值訴求
一 刑事一體化理念是一場刑事法觀念上的革命
二 刑事一體化理念是研究方法上的突破
三 刑事一體化理念的倡導有助於推動刑事法學科建設的規範化和現代化
第三節 刑事一體化的未來走向
一 刑事一體化分析框架在應答實際問題時的有限解釋力
二 公法一體化:一種學科發展路向的展望
第二章 刑法研究方法的新拓展 [2] 
第一節 刑法的經濟分析
一 刑法的經濟分析在中國的發展
二 對我國刑法經濟分析理論的檢討
三 刑法經濟分析在中國的發展前景
第二節 刑法的社會分析
一 刑法社會學方法論的理論問題
二 刑法社會學方法論的演進過程
三 我國刑法社會學方法論的展開
第三節 刑法的政治分析
一 犯罪論體系的政治分析
二 刑法類型的政治分析
三 死刑的政治分析
第三章 法治視野下的刑法基本原則
第一節 罪刑法定原則
— 罪刑法定原則的價值訴求
二 罪刑法定原則的具體內涵
第二節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則
—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則的含義
二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則的立法實現
三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則的司法實現
第四節 罪刑均衡原則
一 罪刑均衡原則概述
二 罪刑均衡原則的立法實現
三 罪刑均衡原則的司法實現
第五節 法益保護原則
一 法益的基本內涵
二 刑法法益的功能
三 法益保護原則
第六節 責任主義原則
一 責任的含義
二 責任主義原則的內涵及其演變
三 責任主義原則的貫徹
第四章 刑法解釋的第三條道路
第一節 形式解釋與實質解釋
一 形式解釋與實質解釋的交鋒
罪刑法定原則支配下的解釋立場
第二節 不同立場選擇下的刑法解釋方法
一 刑法解釋方法之選擇
二 作為工具的刑法解釋方法
三 刑法解釋方法位階性的各自表述
第三節 變遷中的刑法解釋
一 刑事政策對刑法解釋理論的影響
二 刑法解釋第三條道路之展望
第五章 刑事管轄權之界定
第一節 刑事管轄權的基礎理論
一 屬地原則
二 屬人原則
三 被害人國籍國原則
四 保護原則
六 代理原則
七 “或引渡或起訴”原則
第二節 刑事管轄權的前沿問題
一 網絡犯罪的刑事管轄權
二 刑事管轄權的衝突及其協調
三 中國內地與港澳地區互涉刑事案件的管轄劃分
第三節 刑事管轄權研究存在的問題與展望
一 刑事管轄權研究存在的問題
二 刑事管轄權研究的評價與展望
第六章 犯罪概念與本質的形式和實質之辯
第一節 犯罪概念:形式的、實質的還是混合的
第二節 犯罪本質:社會危害性還是刑事違法性
第三節 社會危害性是否有礙罪刑法定原則的實現
第四節 要否將社會危害性逐出刑法學
第七章 犯罪構成理論的“變性”之爭
第一節 傳統犯罪論體系的改良
一 傳統犯罪論體系內的改良
二 增設犯罪構成要件的改良
第二節 德日犯罪論體系的移植及其改良
一 德日犯罪論通行體系的移植
二 德日犯罪論體系在我國的改良
第三節 對不同犯罪論體系的評析
一 對傳統犯罪論體系改良之評析
二 對德日犯罪論體系及其在我國改良之評析
第四節 犯罪論體系構建的基礎
第八章 刑法中的行為與行為理論
第一節 我國刑法理論中的行為概念
一 行為概念的追問
二 對危害行為的重新詮釋
第二節 刑法中行為的界説
一 最廣義的行為、廣義的行為、狹義的行為
二 刑法中一般意義的行為、犯罪行為、犯罪構成客觀方面的行為要素
第三節 刑法中行為論的具體闡釋
一 契行行為論
二 不作為行為論
三 正當行為論
……
第九章 因果關係:從歸因到歸責
第十章 錯誤理論的發展方向
第十一章 並未停止的犯罪停止形態研究
第十二章 十字路口的共同犯罪理論
第十三章 刑事責任要否轉型為責任主義
第十四章 罪數形態研究要略
第十五章 走向規範化的量刑
第十六章 累犯制度的反思與重構
第十七章 自首、坦白與立功
第十八章 數罪併罰研究新進展
第十九章 緩刑、減刑與假釋
第二十章 刑罰消滅制度的評與析
第二十一章 刑法分則研究觀察
第二十二章 刑事政策研究的中國特色
第二十三章 刑法中的温情:未成年人刑法
第二十四章 外向型刑法研究概覽
第二十五章 風險刑法的理論迷局
第二十六章 他山之石:域外刑法理論新視角
關鍵詞索引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