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出口入耳

鎖定
出口入耳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chū kǒu rù ěr,意思是指不為外人知道的言論。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昭公二十年》:“王曰:‘言出於餘口,入於爾耳,誰告建也?’”
中文名
出口入耳
拼    音
chū kǒu rù ěr
出    處
《左傳·昭公二十年》
注音字母
ㄔㄨ ㄎㄡˇ ㄖㄨˋ ㄦˇ
語法結構
聯合式
語法屬性
作定語

出口入耳成語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昭公二十年》:“王曰:‘言出於餘口,入於爾耳,誰告建也?’”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出口入耳”。 [1] 

出口入耳成語典故

周景王二十三年(公元前522年),楚平王聽信了費無極的讒言,要殺太子建。太師伍奢向平王直言,説明太子建是無辜的。 [2]  [3] 
費無極向楚王進讒言道:“太子建和他的師傅伍奢,準備在方城之外背叛楚國,自立為王,就如同宋國和鄭國一般。而且這一計謀受到了齊國和晉國的支持。那樣將會禍害楚國,這事就快成熟了。” [2]  [3] 
楚平王聽了,信以為真,便叫來伍奢審問。伍奢回答説:“國君您的過失太多了,為什麼要相信那些讒言呢?”平王便將伍奢扣押起來。並派城父司馬奮揚去殺太子建。奮揚還未到達城父,就派人暗暗把太子送走了。這年三月,太子建逃到了宋國,平王召奮揚回都。奮揚讓城父的官員把自己捆綁起來,送到了都城。 [2]  [3] 
平王見到奮揚後,責備他説:“話出自我的嘴巴,傳到了您的耳朵裏,誰告訴太子建的呢?”奮揚回答説:“是我告訴他的。君王您當初咐我説:‘伺奉太子,就和伺奉我一樣。’我無能,沒有二心。執行了您的第一次命令,衞護太子;但不忍心執行您的第二次命令,就把他放跑了,事後後悔,但趕不上了。” [2]  [3] 
平王説:“你為什麼還敢回來?”奮揚答道:“擔任差使,而沒有完全執行您的命令;您下令召我,我若不回來請罪的話,就是再次違抗君命啊;就連逃也沒有逃的地方了。” [2]  [3] 
平王聽了後,説:“回去吧,仍然象過去一樣執掌城父的政事。” [2]  [3] 

出口入耳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出口入耳”意思是從我口裏説出,進入到你耳中。指兩人密談,外人不知。也指停留在口頭,而不付諸實踐。聯合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定語。 [4]  [5] 
  • 運用示例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張玄傳》:“温執其手曰:'子忠於我,我不能用,是我罪也,子何謂當然!且出口入耳之言,誰今知之?’” [4] 
唐·李大師、李延壽《北史·賀弼傳》:“皇太子於己,出口人耳,無所不盡。” [4] 
宋·真德秀《宋文叔編仁説》:“程子為二之意可謂深切,然專一如此,卻不免長欲速好徑之心,滋出口人耳之弊。” [4] 
元·吳萊《春秋舉傳論序》:“漢初學者,區區收補,意其焚殘亡脱之餘,不藏之屋壁,必載之簡冊,非徒出口人耳而已。” [4] 
明·程敏政《對佛問》:“況今之學者,於孔子之道,亦不能無出口人耳之弊,而又何暇於禪。此亦不足憂矣。” [4] 
參考資料
  • 1.    常曉帆編. 實用成語詞典[M]. 北京:知識出版社, 1984.02:70
  • 2.    張肇祺,週中民,王小玉,姚腎隆,劉嘉偉編. 中國典故故事選[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5.08:93
  • 3.    成戎,昊天,辛榮編著. 成語故事選 第3集[M].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88.06:27-28
  • 4.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 新華成語大詞典[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3.01:214-215
  • 5.    出口入耳的解釋|出口入耳的意思|漢典“出口入耳”詞語的解釋  .漢典[引用日期2024-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