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凌福彭

(光緒十九年舉人)

鎖定
凌福彭(1859~1930),原名凌福添 [4]  ,字仲桓,號潤台。廣東番禺縣金鼎鄉(現黃埔區長洲鎮深井村)人,系廣州府初試第一名舉人。1895年京試第六名進士,先後任七品京官、天津知事及天津海關道台兼天津工藝局與習藝所督辦、天津道尹、順天府尹、光祿大夫。1909年任直隸布政使。中華民國成立後,凌福彭告老還鄉,一直住在廣州市西關第二個女兒家中,安度晚年,1930年冬辭世,靈框運回長洲鎮深井村福旋崗安葬。1956年,因建設需要將其這墓遷至深井村的大飛崗。凌福彭的長女凌叔華,是有名的現代作家,一生著作頗豐。 [1] 
仲桓
潤台
出生地
廣東番禺縣金鼎鄉
出生日期
1859年
逝世日期
1930年
本    名
凌福彭

目錄

凌福彭人物生平

凌福彭生於1856年,自幼在家讀書,精詞章,愛書畫。他於光緒十九年癸已(1893)中舉人,光緒二十一年乙未(1895)與康有為為同榜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又授户部主事,考取軍機章京,遞升員外郎、郎中,京察一等,記名以道府用。 [2] 
光緒二十六年(1900),凌福彭補授天津府知府。光緒二十七年(1901)八月,他隨直隸總督、北洋大臣袁世凱前往八國聯軍的都統街門辦理交接手續,收回天津管理權,並正式就任天津知府職。袁世凱主持的直隸新政,以天津為直隸的試點,由凌福彭負責具體實施。在經歷義和團之亂、八國聯軍佔領之後,天津市面臨殘破蕭條。凌福彭積極配合新政,試辦警政,在地方自治、新式教育、城市建設、扶持實業、司法獨立、監獄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受到袁世凱賞識。1902年冬,袁世凱迎合清王朝推行辦學校、興經濟等“新政”,委令凌福彭擬定工藝學堂章程,籌辦以培養高等工業人才為宗旨的學堂,即北洋工藝學堂。凌福彭選校址,建校舍,擬製度,廣招生,北洋工藝學堂開始招生建學。1903年5月,袁世凱飾令改組商務局為天津商務公所,以便聯絡商情,整頓和挽救天津市面,委派凌福彭“督辦一切”。凌福彭主持包辦商務公所後,針對天津當時市面情況,提出了推緩償還新舊欠款、倡行錢票、設立銀行、規復釐卡舊章等4項措施。推行未久,“津市已漸有轉機矣”,“街市流通,成效粗著”。 [2] 
凌福彭認為“內政之要,首在刑律,監獄一日不改,則刑律一日不能修”,認識到了獄政改革與刑事法典修改之間的連動關係。1903年凌福彭被袁世凱率先派往日本,考察了東京、士谷、巢鴨、崛川、大阪等地的監獄,其考察情況在當時天津《大公報》上,以《天津府凌太守福彭陳明調查日本監獄習藝詳細情形節略》為題。 [3]  回國後,凌福彭上書袁世凱,提出應該效法日本,對犯人進行生活技能的培養,建立新式監獄,改造罪犯的習藝所,併兼任習藝所首任總辦。 [2]  因創辦罪犯習藝所等卓異表現,袁世凱在光緒三十三年(1907)二月向光緒帝保薦凌福彭。在奏議中袁世凱説:“二十八年秋間隨臣到津,接受地面,部署善後事宜,井井有條。三十年,委赴日本考察監獄、工藝,各得其 意之所在。差竣回國,縷晰條陳。天津習藝所之設,皆由該員手訂,保定踵而行之,化莠為良,囚徒受福。” [3] 
光緒三十四年正月二十五日(1908年2月26日)凌福彭在袁世凱的舉薦下,由天津知府摧升順天府尹。宣統元年(1909)12月,凌福彭來到保定任直隸布政使,負起全省工作的重任。任內,文人官員的凌福彭雖手握生殺大權,但從不持權生威,更不虐待犯人,柱法行事。對犯人同樣施以人格上的尊重,並且開辦了保定府官立中學堂(即如今的保定一中)等一大批新式學校,使直隸的教育水平在整個北方處於領先地位。1912年民國政府成立,凌福彭不再出仕,協助遺老梁鼎芬修建光緒帝崇陵工程,曾一度出任約法會議議員。1915年7月上旬,廣東水災,各縣沖決基圍,坍塌房屋,淹斃人畜,損害田禾,不可勝計。7月19日,北京政府派凌福彭、李翰芬攜北京政府撥付的救災款和在京廣東官員在京募得的販災款赴粵災。凌福彭、李翰芬回粵後,設救濟公所,分賬災區,並修築各地基圍。凌福彭等人在肇慶救災,受到羣眾讚許並建祠紀念。8月23日,北京成立擁袁稱帝的籌安會。凌福彭、蔡乃煌、李翰芬等在廣州設立“集思廣益社”,以討論國體為名,擁袁稱帝。後凌福彭回廣東定居。 [2] 
凌福彭早年熱衷書法,字法二王,寫得一手漂亮的行草,他的篆書更獨顯其妙,卓爾不羣。曾參加瞿鴻禨、陳立等人在上海成立的逸社,並受邀與梁鼎芬等人到上海豫園雅集,賦詩唱酬。晚年還與梁鼎芬等人花十幾年心血編成《番禺縣續志》,供後世參閲。 [4]  1930年冬,凌福彭病逝於廣州西關。 [5] 
參考資料
  • 1.    廣州市黃埔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廣州市黃埔區志》.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9:705
  • 2.    賀立軍.河北工業大學文化傳承與創新.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7:20-22
  • 3.    楊鴻雁.天津對中國近代法制建設的貢獻[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6):44-50.
  • 4.    凌念勝.一代才女凌叔華的父親[J].世紀,2015(03):70-71.
  • 5.    廣州市黃埔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廣州市黃埔區志》,廣東人民出版社,第70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