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冬烘

鎖定
冬烘,漢語詞語,拼音:dōng hōng,意思是糊塗懵懂;迂腐淺陋。舊指塾師,常含譏誚其迂腐淺陋之意。出自《因話錄》。
中文名
冬烘
外文名
shallow but pedantic
拼    音
dōng hōng
解    釋
思想迂腐
詞    性
貶義

目錄

冬烘釋義

迂腐,淺陋。

冬烘出處

主司頭腦太冬烘,錯認顏標作魯公。——《因話錄

冬烘例句

1、迂腐,淺陋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誤放》載: 唐 鄭薫 主持考試,誤認顏標為 魯公 (顏真卿)的後代,將他取為狀元。當時有無名氏作詩嘲諷雲:“主司頭腦太冬烘,錯認顏標作 魯公 。”
范成大冬日田園雜興》詩之十:“長官頭腦冬烘甚,乞汝青錢買酒廻。”
王良臣送任李二生赴舉》詩:“主司不是冬烘物,五色迷人莫浪憂。”
李漁《巧團圓·傷離》:“那一日舟中分別,是我自己頭腦冬烘,不曾講得實話,貽害不小。” [1] 
清·查慎行《殘冬展假病榻消寒聊當呻吟語無倫次錄存十六首》:慘淡風雲憐入彀,冬烘頭腦怕當場。 [2] 
史震林 《<朱石溪詩>序》:“贅率如村學究,寒酸如老冬烘。” [3] 
2、見“冬烘先生”。
魯迅《華蓋集·並非閒話(三)》:三家村的冬烘先生,一年到頭,一早到夜教村童。 [4] 
巴金 《春》四:“橫豎在書房裏跟着那個冬烘先生讀書也得不到什麼有益的知識。”
3.含謙虛的意思。

冬烘詞源

顏真卿是唐代傑出的著名書法家。“安史之亂”爆發時,顏真卿任平原太守,率先領導義兵抵抗叛軍,附近十七州同日響應,推真卿為盟主。後官至刑部尚書,被封為魯郡開國公,所以後人稱他為“顏魯公”。後淮寧軍節度使李希烈叛亂,真卿被朝廷任命為淮寧軍宣慰使,前往勸諭。李希烈多次威脅利誘真卿做偽官,真卿堅決不從,並破口大罵叛賊,被李希烈縊殺。顏真卿以其剛正不阿、忠君愛國的高風亮節,贏得後人的無限敬仰。唐宣宗時候的禮部侍郎鄭薰,品行方正、忠君意識濃厚,特別敬重顏真卿的為人。有一年他主持科舉考試,考生中有個人叫顏標,鄭薰誤認為是顏真卿的後代。其實顏標的文章並不怎麼樣,但出於對顏真卿的崇拜以及為了激勵世風、宏揚忠烈,鄭薰竟將他錄取為頭名狀元。後來顏標向主司(即主考)謝恩時,鄭薰問起他家廟院(古時候世代為官的名門望族祭祀先輩的祠堂)怎樣,顏標回答説:“學生家境貧寒,並無廟院。”鄭薰這才恍然大悟,知道辦錯了事,後悔不迭。但此時已經放榜,無法糾正了,只好默不作聲。此事後來終於傳揚開來,有人編了兩句順口溜嘲笑鄭薰:“主司頭腦太冬烘,錯認顏標作魯公。”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