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共和國長子

(建國以來大力支援了國家建設事業的東北地區)

鎖定
共和國長子一般有兩種含義,一是形容地區:特指建國以來大力支援了國家建設事業的東北地區。“共和國長子”最早由毛澤東視察哈爾濱時提出。哈爾濱是全國最早解放的大城市,被毛澤東稱為“共和國長子”。 [6]  “一五”時期,新中國156個重大項目中24個落在遼寧,全國17%的原煤、27%的發電、60%的鋼產自遼寧,第一爐鋼、第一架飛機、第一艘巨輪等1000多個新中國工業史上“第一”都誕生在遼寧,因此遼寧也有“新中國工業的搖籃”“共和國長子”的美譽 [5]  [8] 
二是形容國有企業:特指為國家做出重要貢獻的大型或特大型國有企業,例如中國一汽。
中文名
共和國長子
類型一
東北地區
類型二
國有企業
提出人
毛澤東

目錄

共和國長子城市和企業

共和國長子哈爾濱

最早提出“共和國長子稱謂的人是毛澤東。1946年4月28日,哈爾濱成為新中國第一座解放的大城市,為解放東北乃至全國做出了重要貢獻。1950年2月27日,毛澤東視察哈爾濱時稱讚哈爾濱為共和國的長子。

共和國長子瀋陽

歷史好比航船,裝載着人類的記憶駛往未來。回望歷史,因此具有更為深刻的意義。
如今,當我們已經對中國GDP總值排在世界第二位的新聞津津樂道,已經對中國在世界上擁有越來越重要的話語權而欣喜不已時,有誰會記得建國初年的那一段歷史。正是以1953年作為一個起跑線,中國工業邁出了國家計劃的第一步。
帶着當下的思維回望,一五計劃更多充斥着前蘇聯帶來的計劃經濟印痕,但不容否認的是,那一年,中國工業開始了向世界強國靠近的長途跋涉,工業文明的長卷徐徐展開,大國的腳步震動着世界,而這一切,都與瀋陽有着密不可分的關聯。
毫無疑問,把1953年制訂的一五計劃當成是中國工業的原點,應當是沒有爭議的。而作為當時國內最重要的重工業與裝備製造業的基地,瀋陽作為共和國工業的起跑所起的貢獻顯然是有目共睹的。在建國初期,擁有着工業基礎的瀋陽被人們稱之為共和國的工業長子,它為共和國的經濟發展創造了許多個第一。
下面一組數據足以説明瀋陽在共和國工業起步上路時的貢獻:以瀋陽市鐵西區為例,在國家“一五”和“二五”時期,新中國將1/6的財力傾注在這裏。一五期間蘇聯援建的156個重點項目中,瀋陽第一機牀廠瀋陽航空航天大學、瀋陽風動工具廠、瀋陽電纜有限責任公司瀋陽飛機制造公司瀋陽黎明航發集團這6個項目落實到了瀋陽。第一台車削普通機牀、第一台125萬噸擠壓機、第一架噴氣式飛機等100多個新中國的第一從這裏生產出來。根據遼寧省公佈的數據,到1957年,全省工業總產值為102億元,佔全國14%,居全國第二位。重工業產值為72.4億元,佔全國22.7%。瀋陽因而一舉成就“共和國工業長子”的地位。
在家庭的概念裏,長子總是意味着承擔責任,意味着更多的付出,意味着重任在肩而必須默默扛起。而瀋陽,在全國工業中扮演的正是長子般的角色。
一個國家的發展與勃興,從來都是與工業的發展直接相伴的,即使中國是個傳統意義上的農業大國,然而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但凡一個國家要融入世界的語言體系之中,就必須有工業文明的大踏步前進,而由工業的發展,中國逐漸學會了既堅持自己的特色,同時又適應世界的規則,大國的興起,在那一年隱隱然有了朦朦朧朧的輪廓線。
瀋陽在國家工業發展初期的價值與位置,因這一歷史節點而奠定。 [7] 

共和國長子一汽

一汽一直被稱為汽車業的“共和國長子”,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原第一汽車製造廠)簡稱“中國一汽”或“一汽”,英文品牌標誌為FAW(First Automobile Work shop)。是中央直屬國有特大型汽車生產企業,一汽總部位於長春市,毛澤東主席題寫廠名。 [1] 
長春是中國汽車的發源地,中國的第一輛汽車在一汽誕生。1953年7月15日,當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第一汽車製造廠奠基紀念”的漢白玉基石放置在中國一汽廠區中心廣場基座上時,標誌着中國汽車工業的誕生,而這一天也為北國春城長春烙上了鮮明的“汽車”烙印。從此長春與汽車結下了不解之緣,此後藉助中國改革開放的春風,一汽走上了合資集團化道路。 [2] 
1956年7月13日,第一台解放牌卡車駛下生產線,由此結束了新中國不能製造汽車的歷史。一汽被譽為新中國汽車工業的搖籃,而解放牌卡車就是中國汽車工業的起點。在60餘年的發展歷程中,解放卡車始終與時代同行,根據市場需要,實現了由長頭到平頭、由汽油到柴油、由中型為主到輕中重全面發展的轉變。2003年1月18日,一汽通過資源整合,組建成立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業務涵蓋輕、中、重全系列產品,是我國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卡車製造企業。 [3] 

共和國長子含義

共和國長子一般有兩種含義。
一是形容地區:指全中國第一個解放的大城市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也可指建國以來大力支援了國家建設事業的東北地區
二是形容國有企業:特指為國家做出重要貢獻的大型或特大型國有企業,例如吉林石化,其前身是吉林化學工業公司,是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興建的以染料、化肥、電石“三大化”為標誌的中國第一個大型化學工業基地。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