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六行觀

鎖定
六行觀出自《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等書。
起源於佛教修持法。為以有漏智斷除修惑時所修的六種厭下求上之觀法,即於無間道,緣下地觀粗、苦、障而生厭離,於解脱道,緣上地觀勝、妙、出而生欣求。
中文名
六行觀
出    自
《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
包    括
厭粗觀厭苦觀厭障觀欣勝觀等
六行觀略述
茲略述如次︰
(1)厭粗觀︰謂思惟欲界五塵,能起眾惡,是為因粗。復思惟此身為屎、尿等三十六種臭穢之物所成就,是為果粗。觀此粗因粗果,即生厭離。
(2)厭苦觀︰謂思惟身中所起心數,緣於貪慾,不能出離,是為因苦。復思欲界報身,飢渴寒熱,病痛刀杖等,種種所逼,是為果苦。觀此苦因苦果,即生厭離。
(3)厭障觀︰謂思惟煩惱障覆真性,不能顯發,是為因。復思此身質礙,不得自在,是為果障。觀此因障果障,即生厭離。
(4)欣勝觀︰謂既厭欲界下劣貪慾之苦,即欣初禪上勝定之,是為因勝。復厭欲界飢渴等苦,即欣初禪禪味之樂。得樂勝苦,皆生欣喜。
(5)欣妙觀︰謂既厭欲界五塵之樂為粗,即欣初禪禪定之樂,心定不動,是為因妙。復厭欲界臭穢之身為粗,即欣受得初禪之身,如鏡中像,雖有形色無有質礙,是為果妙。得妙勝粗,皆生欣喜。
(6)欣出觀︰謂既厭欲界煩惱蓋障,則欣初禪,心得出離,是為因出。復厭欲界之身質礙,不得自在,即欣初禪,獲五通之身,自在無礙,是為果出。得出勝障,皆生欣喜。
《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卷五雲(大正46·513b)︰‘若離六行觀者,則多生憂悔,憂悔心生,則永不發二禪,乃至轉寂亦失。’有關此點行者應當自我警惕。
此外,《大毗婆沙論》卷六十四謂,以世俗道離諸染時,無間道有粗行相、苦行相、障行相三相;解脱道有靜行相、妙行相、離行相三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