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八聲甘州·姑蘇台和施芸隱韻

鎖定
《八聲甘州·姑蘇台和施芸隱韻》是宋代詞人吳文英所做的一首詞。此詞是《夢窗詞》中屈指可數的懷古詞之一。上片寫遊姑蘇台而撫今追昔;下片抒發懷古傷今之情,暗含報國無門之嘆。全詞從登山寫起,緊扣姑蘇台所見,抒發感昔傷今之情。指顧斂顰之間有萬語千言,唯藉此短章,略加傾吐。通篇有情,無一浪語,是為高手。 [2] 
作品名稱
八聲甘州·姑蘇台和施芸隱韻
作    者
吳文英
創作年代
宋代
作品出處
夢窗詞
作品體裁
作品別名
八聲甘州·和施知言姑蘇台韻、八聲甘州·步晴霞倒影
詞牌名
八聲甘州
作品題材
懷古詞

八聲甘州·姑蘇台和施芸隱韻作品原文

八聲甘州·姑蘇台和施芸隱韻1
步晴霞倒影2,洗閒愁、深杯灩風漪。望越來清淺3,吳歈杳靄4,江雁初飛。輦路凌空九險5,粉冷濯妝池6。歌舞煙霄頂7,樂景沉暉8
別是青紅闌檻9,對女牆山色10,碧澹宮眉11。問當時遊鹿12,應笑古台非。有誰招13、扁舟漁隱,但寄情14、西子卻題詩。閒風月15,暗銷磨盡16,浪打鷗磯17 [1] 

八聲甘州·姑蘇台和施芸隱韻註釋譯文

八聲甘州·姑蘇台和施芸隱韻詞句註釋

1.八聲甘州:詞牌名,又名“甘州”“瀟瀟雨”“宴瑤池”,源於唐代邊塞曲。《詞譜》以柳永《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為正體,此體雙調九十七字,前後段各九句、四平韻,另有變體六種。姑蘇台:在蘇州市西南姑蘇山,又名胥台。春秋時吳王闔廬所築。夫差於台上立春宵宮,為長夜之飲。越國攻吳,吳太子友戰敗遂焚其台。據《吳郡志》:“姑蘇台在吳縣西南三十里橫山西北麓姑蘇山上。”《太平寰宇志》九十一引《吳地誌》:“闔閭十一年,起台於胥門姑蘇山,造九曲路,高三百尺。”施芸隱:即施樞,字知言,號芸隱,夢窗詞友。著有《芸隱橫舟稿》。
2.步:步頭,亦作“埠頭”,碼頭或渡口。
3.越來:即越來溪。在江蘇吳縣西南。《吳郡志》十八:“越來溪在橫山下,與石湖連,相傳越兵入吳時自此來,故名。”
4.吳歈(yú):吳地的民歌。屈原《招魂》:“吳歈蔡謳,奏大呂些。”庾信《哀江南賦》:“吳歈越吟,荊豔楚舞。”杳(yǎo)靄(ǎi):形容遙遠,沉寂,如煙靄模糊不清。
5.一本無“九險”二字,一本“九險”作“花陰”。輦路:輦道。即天子御駕經過的道路。班固《西都賦》:“輦路徑營,修除飛閣。”凌空:高高的在天空中。九險:即特別險峻。九,泛指多的意思。
6.濯(zhuó)妝池:即脂粉塘,吳故宮中溪名。相傳西施曾沐浴於此。《述異記》:“吳故宮中亦有香水溪,俗雲西施浴處,人呼為脂粉塘。吳王宮人濯妝於此溪上,至今馨香。古詩云:‘安得香水泉,濯郎衣上塵。’”
7.霄:天空。頂:指山頂。
8.樂:一本作“落”。沉:一本作“沈”。
9.青:一本作“新”。
10.女牆:城上凹凸狀短牆,也稱女垣。《釋名·宮室》:“城上垣曰睥睨,亦曰陴,亦曰女牆,言其卑小,比之於城,若女子之於丈夫也。”韋莊《天井關》:“太行山上雲深處,誰向雲中築女牆。”劉禹錫《石頭城》:“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
11.宮眉:宮中流行的畫眉式樣。唐明皇創造出十種眉毛樣式,如遠山眉、三峯眉、小山眉等,古詩詞中用山喻眉,或用眉喻山均有。温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中的“小山”,有人解為繡屏上的山景,有人解為女子眉毛。這裏是用“宮眉”喻山。宮,一本作“空”。
12.當時:一本作“姑餘”。遊鹿:《史記·淮南衡山列傳》:“臣聞子胥諫吳王,吳王不用,乃曰:‘臣今見糜鹿遊姑蘇之台也。’今臣亦見宮中生荊棘,露沾衣也。”
13.招:一本作“拈”。
14.寄:一本作“賦”。
15.閒風月:一本作“閒月”。
16.銷:一本作“消”。
17.浪打鷗磯:暗含“鷗盟”典故。謂與鷗鳥為友,比喻隱退。辛棄疾《水調歌頭·壬子被召端仁相餞席上作》詞:“富貴非吾事,歸與白鷗盟。”磯,水邊突出的小石山。 [2] 

八聲甘州·姑蘇台和施芸隱韻白話譯文

漫步在像似晴空中的彩霞倒影在地上一樣美豔的姑蘇台上,頓時擺脱了無聊的閒愁。我且舉起巨盅慢慢地飲酒,細細地欣賞吧。從台上觀看那越來溪,只見淺青色的溪水潺潺而流;台下還有吳歌飄起,並且逐漸擴散到杳渺靄靄的九天,驚得江邊的鴻雁也慌張地飛向到遠方去。美女西施從前曾經從姑蘇城中,沿着九曲路乘輦車來這台上遊玩。台邊的梳妝池內,因為她經常來此梳洗,所以就沉積起了一層厚厚的白粉。當年吳王在這雲煙繚繞的姑蘇台上觀賞歌舞,遊宴歡樂的情景,如今卻像落日餘暉一般消逝得無跡可尋。 
我從遙想之中驚醒過來。再細看眼前的姑蘇台,青紅相間的欄干外,近處有紅色的花牆,遠處有青色的羣山。遠山蜿蜒在花牆上面,恰似一雙淡青色的細長宮眉。假如我去問問過去來這兒遊玩過的野鹿,那麼它可能會笑着説:“這座台與古時候已是大不相同了”。是什麼人招來了一葉扁舟,退隱江湖了呢。范蠡可以急流勇退而浪跡江湖之中,他與西施為伴,過着悠閒的風花雪月生活。但是隨着時間的流逝,他已經慢慢地銷磨掉了濟世救國的豪情。而如今自己也像范蠡遊五湖似的羈旅在四方,現在呆立在水邊磯上,但卻又報國無門,只能在此徒嘆“空悲切”。

八聲甘州·姑蘇台和施芸隱韻創作背景

據鄭文焯説,此詞當作於南宋淳祐三年(1243年)(另任銘善以為《蘇武慢》以下見於別卷,作非一時),是年詞人四十四歲,尚在蘇州瓜涇。秋末冬初,離蘇至杭。是年臘朝,曾與兄翁逢龍作斷橋並馬之遊。“有誰招、扁舟漁隱”云云,實是自傷,這反映了吳文英思想情感的另一側面,並從中可見其與芸隱共遊覽古蹟的同聲相應。此詞即為和韻之作,當同在蘇州時作。 [3]  [5] 

八聲甘州·姑蘇台和施芸隱韻作品鑑賞

八聲甘州·姑蘇台和施芸隱韻文學賞析

“步晴霞倒影,洗閒愁、深杯灩風漪”一韻,寫在姑蘇台上,俯視山下的水景。晴空中晚霞,倒映在水中,極其豔麗。為洗滌胸中的鬱悶與憂愁,只有用酒來麻醉自己。深深的酒杯中,水光瀲灩,若微風吹動的漣漪。“閒愁”二字,看似閒適,其實不然。辛棄疾《摸魚兒》詞説:“閒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辛棄疾的閒愁,實際是極沉痛的憂國哀愁。吳文英的精神境界雖無辛棄疾那般高尚,但他此時,亦是倚欄眺望,“晴霞倒影”雖然美麗,不過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了。無論是南宋小朝廷的命運,還是個人的身世,也與這靠近黃昏的景色差不多。“深杯”寫出借酒澆愁的深痛。“灩風漪”三字極形象,酒水瀲灩,掀起漣漪,反襯詞人心中的不平靜。
“望越來清淺,吳歈杳靄,江雁初飛”一韻承上,點明地點與節氣。在姑蘇台上俯視,“晴霞倒影”的水面,就是春秋時吳越的古蹟越來溪,水波清澈見底,當年動聽的吳地民歌,如今已杳然沉寂,只有初秋的江雁在飛翔。
“輦路凌空九險,粉冷濯妝池”一韻,寫姑蘇台,吳王的輦道凌空架起十分險峻。形容台高。吳王宮中的濯妝池如今已物是人非了,西施已久去,她沐浴洗妝的脂粉塘早已冷寂。懷古意緒漸出。
“歌舞煙霄頂,樂景沉暉”一韻,弔古。吳王夫差在姑蘇台上建春宵宮,通宵達旦歌舞飲酒,淫樂之景象,轉瞬間在山頂煙消雲散,就如西沉的太陽一樣,好景不長。
詞的上片,寫登臨眺望,由眼前歷史古蹟引發出弔古情懷。詞的下片,登古枱面對吳宮女牆山色,感慨吳越爭戰,興亡歷史,結尾由弔古轉為傷今。
“別是青紅闌檻,對女牆山色,碧澹宮眉”一韻,承上仍寫姑蘇台上遠眺,一片青紅色莫不是吳宮亭閣的欄杆,面對城牆上面呈凹凸形的短牆,看見遠處山色、形態,青綠、安靜如宮女們的彎眉。遠看山態、色彩如女子眉黛,靜靜地貼在那裏。
“問當時遊鹿,應笑古台非”一韻,承上寫古蹟轉寫古代帝王,由於吳王拒諫飾非,終遭滅國。伍子胥用麋鹿遊姑蘇台,暗示吳王滅亡的命運就在眼前了。這裏詞人以設問句式,諷刺吳王建姑蘇台,荒淫無恥,連當時的遊鹿都會嘲笑這位昏君。這一韻是全詞的核心,即詞旨所在。
“有誰招、扁舟漁隱,但寄情、西子卻題詩”一韻承上,歷史正如子胥所預言,正當“吳王宮裏醉西施”之際,越王勾踐在賢臣良將范蠡、文種的輔佐下,滅了吳國。但歷代帝王與羣臣只能共患難,不能與同樂,一旦坐穩王位,便會“兔死狗烹”,大殺功臣。范蠡這位“五湖倦客,獨釣醒醒”,他對越王本性有清醒的認識,《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載:“范蠡遂去,自齊遺大夫種書曰:‘蜚(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勁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遂乘一葉扁舟隱居江湖。”詞人這裏感慨很深。説范蠡隱居江湖之後,還有誰去招呼他,注意他,大家都在美女西施身上寄予無限深情,後人寫了許多關於西施的詩歌。“有何招”三字,對於范蠡這種功成身退,以及功成見棄乃至被殺的功臣們,寄予了深深的同情與追念之意。“但寄情”三字,用意也很豐富,騷人墨客只寄情於西施這位美人,其目的原來卻為了題詩,附庸風雅。“卻”字轉折得妙。
“閒風月、暗銷磨盡,浪打鷗磯”一韻,轉至哀嘆作者自己一生,把時光都消磨在風花雪月之詞中了。雖然所交往之人多為當時顯貴,卻落得終身潦倒;見到“浪打鷗磯”的景象,想到自己頭腦之中多次出現“扁舟漁隱”的那種“鷗鷺忘機”的生活志向,但為了生計,也未能真正做到。“浪打鷗磯”既是景又是情,情景交融。
這首詞在題材上與前一首詞(《八聲甘州·靈巖陪庾幕諸公遊》)相同,都是遊吳宮古蹟,引發懷古幽思。但二詞角度不盡相同,這首詞則側重説吳王拒絕伍子胥的諫言,而導致“麋鹿遊姑蘇之台”的下場;而漢淮南王説:“今臣亦見宮中生荊棘,露沾衣也”,吳文英在引“遊鹿”之典中,也暗示南宋局勢也即將瀕臨滅亡。“問當時”一韻,在“笑”字背後,隱含着多少歷史興亡的傷痛。而“有誰招”與“但寄情”六字,又引發讀者聯想歷代統治者對待功臣良將“卸磨殺驢”的本性,以及沉醉美女酒色,風花雪月的淫樂生活之中。“暗銷磨盡”,不只是嘆息個人身世,大好河山也是被宋代統治者葬送了。這首詞弔古傷今的感慨是很深的。在藝術上兩首詞也有明顯區別,這首詞如特寫鏡頭,以姑蘇台上吳王的春宵宮為背景,突出吳王當年歌舞通宵達旦,最後樂極生悲,重點突出,又以越來溪“晴霞倒影”“浪打鷗磯”油畫般的美景為起合,以越國范蠡、西施兩位歷史人物作襯托,藝術含量非常豐富,能引發讀者對吳越這段歷史興亡許多聯想與思考。可見吳文英作詞技巧多種多樣,意境可大可小,都有一定藝術魅力。 [4] 

八聲甘州·姑蘇台和施芸隱韻名家點評

近代詩人·俞陛雲詞境淺説》:前半僅賦本題,其精湛處皆在下片。轉頭三句筆意便超拔。其下游鹿台非,遊湖人遠,雖皆本地風光,在能手出之,有一種高朗之氣。結句閒鷗風月,霸業消沉,尤為撫嘆。 [6] 

八聲甘州·姑蘇台和施芸隱韻作者簡介

吳文英(約1200年—約1272年),宋代詞人。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他原出翁姓,與翁元龍為親兄弟,後出嗣吳氏。未入仕途,以布衣出入侯門,結交權貴,流寓吳越,多居蘇州。宋理宗紹定五年(1232年)為蘇州倉台幕僚,淳祐間在吳潛幕府,景定後客榮王邸。遊蹤所至,每有題詠。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後為浙東安撫使吳潛及嗣榮王趙與芮門下客。其詞綿麗,措意深雅,守律精嚴,煉字煉句,又多自度腔,詞上承温庭筠,近師周邦彥,在辛棄疾、姜夔詞之外,自成一格。對南宋後期詞影響很大;缺點是其詞雕琢工麗,音律諧婉,然多數詞意晦澀,題材狹窄。張炎批評説:“吳夢窗詞如七寶樓台,眩人眼目,拆碎下來,不成片段。”(《詞源》)。賙濟在《宋四家詞選》中將吳文英、辛棄疾、周邦彥、王沂孫列為宋詞四大家。今存《夢窗詞》甲、乙、丙、丁四稿,存詞三百餘首。 [7] 
參考資料
  • 1.    黃勇.唐詩宋詞全集 第8冊.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3652
  • 2.    陶爾夫,劉敬圻.吳夢窗詞傳 吳文英.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513-514
  • 3.    吳熊和.唐宋詞彙評 兩宋卷 第4冊.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3460
  • 4.    趙慧文,徐育民.吳文英詞新釋輯評 下.北京:中國書店,2007:803-806
  • 5.    吳戰壘.吳文英詞欣賞.四川:巴蜀書社,1999:203
  • 6.    俞陛雲.詞境淺説.江蘇:古吳軒出版社,2019:227
  • 7.    徐培均.經典宋詞·唐宋詞小令精華.黃山:黃山書社,2017: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