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全國漢語方言學會

鎖定
全國漢語方言學會”,(英文名稱為 Chinese Dialect Society,簡稱CDS)。掛靠單位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學會經費主要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撥款;會員所交會費(每人每年一元)。
學會每兩年舉行一次全國性的學術討論會,並根據需要與可能,在兩次全國性的學術討論會之間舉行專題或地區性的小型學術討論會。協助有關省區舉辦方言研究班。配合出版部門出版方言學論文。編印《漢語方言學會通信》。
中文名
全國漢語方言學會
外文名
Chinese Dialect Society
簡    稱
CDS
主管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 [1] 
主要成就
改革開放之後最早成立的學術團體之一 [1] 
掛靠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初    名
漢語方言學會 [1] 
成立時間
1981年11月23日 [1] 

全國漢語方言學會學會介紹

全國漢語方言學會起初稱作“漢語方言學會”,成立於1981年11月23日。其宗旨是“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遵守社會道德風尚,團結全國語言工作者,為推動我國的語言學事業,提高語言學科水平貢獻力量。”(《全國漢語方言學會章程》2003)。
“漢語方言學會”是改革開放之後最早成立的學術團體之一。1991年11月在漢語方言學會第六屆年會上更名為“全國漢語方言學會”。業務主管單位是中國社會科學院 [1] 

全國漢語方言學會學會會員

凡在方言工作中有一定成績,贊成本會章程,願意參加本會者,由本會會員二人介紹,經理事會討論通過,成為本會會員。會員應遵守會章,交納會費,積極開展方言工作。

全國漢語方言學會學會機構

本會最高權力機構為會員代表大會。會員代表大會與學術討論會同時舉行,每兩年一次,負責選舉學會的會長、秘書長及辦事機構理事會成員;審議並通過上屆學術討論會以來學會的工作報告;修改學會章程;決定學會的重要學術活動,以及學會其他重要事務。
本會的辦事機構是理事會。理事會由二十四名理事組成,其中包括為台灣省保留的一名理事。理事由會員代表大會協商推舉,任期二年,連選可以連任。本屆和下屆會員代表大會及學術討論會所在省區應各佔理事三名。下事的職責是在學術討論會期間協助會長主持學術討論會,並向有關出版部門、學術刊物推薦優秀學術論文或專著,同時討論發展會員,確定下一屆學術討論會主題、時間、地點等事宜,平時則代表學會聯絡所在地區會員,進行學會委託的學術活動。
理事當中有三名執行理事,由下屆學術討論會所在地的三名理事組成。執行理事的職責,是在會長在領導下,聯繫理事會理事,主持學會的日常工作。籌辦下屆學術討論會。
本會設會長一名,秘書長一名。由學會掛靠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提名,經理事會討論,然後由會員代表大會表決通過,任期四年,連選可以連任。會長的職責是領導理事會開展日常工作,籌劃和指導學會的學術活動,主持會員代表大會和學術討論會。秘書長的職責是協助會長進行工作,在會長外出的時候代行會長的職權。

全國漢語方言學會學會章程

本會章程由會員代表大會討論通過。理事會對本章程有解釋權,但對本章程任何條目的修改,必須由代表大會討論,並三分之二以上通過方為有效。
本會是經過登記的合法學術團體。如中止本會活動,須經會員代表大會討論,並三分之二以上通過方為有效。 [1] 

全國漢語方言學會組織機構

學會全名:全國漢語方言學會。
學會設會長一人,秘書長一名,理事二十四名(其中為台灣省保留理事一名,暫缺)。
會長、秘書長由學會掛靠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提名,經理事會討論,然後由會員代表大會表決通過,任期四年,可連選連任。現任會長由中國社會科學語言研究所研究員熊正輝先生擔任。會長的職責是領導理事會開展日常工作,籌劃和指導學會的學術活動,主持兩年一屆的會員代表大會和學術討論。秘書長的職責是協助會長進行工作,在會長外出的時候,代行會長職權。現任秘書長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周磊博士。
理事二十四名,由會員大會協商推舉,任期二年,可連選連任。本屆和下屆會員代表大會及學術討論會所在省區應各佔理事三名。理事的職責是在學術討論會期間協助會長主持學術討論會,並向有關出版部門、學術刊物推薦優秀學術論文或專著,同時討論發展會員,進行學會委託的學術活動。
理事當中有三名執行理事,由下屆學術討論會所在地的三名理事組成。執行理事的職責,是在會長領導下,聯繫理事會理事,主持學會的日常工作,籌辦下屆學術討論會。

全國漢語方言學會所獲榮譽

2021年12月,被民政部授予“全國先進社會組織”稱號。 [2-3] 

全國漢語方言學會全國漢語方言學會歷屆年會

學會自成立以來,每兩年舉辦一次學術研討會。具體情況是:
全國漢語方言學會歷屆年會
屆數
時間
省份
城市
地點
第一屆
1981年11月23日-29日
福建
廈門
廈門大學
第二屆
1983年05月11日-15日
安徽
合肥
安徽大學
第三屆
1985年07月06日-09日
山西
山西大學
第四屆
1987年09月13日-15日
浙江
舟山
杭州大學
第五屆
1989年08月06日-10日
湖南
湖南師範大學
第六屆
1991年11月11日-15日
江蘇
南京
南京師範大學
第七屆
1993年07月21日-25日
山東
青島
青島大學
第八屆
1995年10月22日-26日
湖北
武漢
華中師範大學
第九屆
1997年02月24日-27日
廣東
第十屆
1999年11月05日-08日
廣西
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
第十一屆
2001年10月09日-13日
陝西
西安
西北大學
第十二屆
2003年07月29日-08月01日
貴州
貴陽
貴州大學
第十三屆
2005年09月23日-25日
江蘇
蘇州
蘇州大學
第十四屆
2007年04月06日-09日
浙江
杭州
杭州師範大學
第十五屆
2009年12月01日-03日
澳門
第十六屆
2011年10月11日-13日
福建
福州
福建師範大學
第十七屆
2013年12月13日-15日
廣東
第十八屆
2015年08月04日-06日
-
-
第十九屆
2017年10月11-12日
江西
南昌
南昌大學
第二十屆
2019年10月12-13日
山西
山西師範大學
第二十一屆
2021年04月17-18日
山東
濟南
山東大學
參考資料: [1]  (截至2021-12-0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