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語言學
- 外文名
- linguistics
- 研究對象
- 人類語言
語言學基本簡介
編輯語言學相關分類
編輯廣義的語言學包括語文學,研究語言在某一時期的情況,叫做共時語言學;研究語言在不同時期所經歷的變化,叫做歷時語言學;對多種語言作綜合研究,試圖找出其中的共同規律,叫做普通語言學;把語言學知識運用於實際工作,叫應用語言學;通過語音和詞形的比較追溯某些語言的親屬關係,叫歷史比較語言學;用比較方法發現人類各種語言的某些共同現象,叫類型語言學;為了解決教學或翻譯問題而對比兩種語言的異同,叫對比語言學。
語言有五種常見的意義:(1)具體情境中説出一句具體話的行為;(2)某一個具體説話者的特定説話方式,又叫個人方言(idiolect);(3)指語言的某一種具體變體;(4)指言語行為中提煉出的抽象系統;(5)所有人類語言共有特徵的抽象系統。
[5]
語音、語法、詞彙及文字這些學科都注目於語言的結構本身,是語言學的中心,有人叫微觀語言學。
研究語音的物理屬性、人類的發音方法、語音感知的生理過程等的是語音學。
語言學歷史
編輯語言學的歷史非常古老。人類最早的語言研究是從解釋古代文獻開始的,是為了研究哲學、歷史和文學而研究語言的。中國在漢朝時產生了小學,包括文字、音韻和訓詁。在印度和希臘,公元前4世紀到3世紀,就建立了語法學。現代的語言學建立於18世紀初期,隨着西方語言學家發現了印歐語言與梵語之間存在類似之處,產生了歷史比較語言學,旨在尋找各種語言的原始語。
語言學作用
編輯語言是人類特有的溝通方式,在生物或心理層面上反映人類高度演化的心智能力,在社會文化層面上反映人類文明進步。語言學就是要研究人類最核心本能的語言能力,透過對口語、書面語甚至手語進行分析和研究,進而瞭解人類的本質。
除了認識人類語言本質外,語言學研究還具有多種應用價值。在語言教育方面,藉由對於語言本身的瞭解,編成各種詞典、文法書、教科書供人學習語言,也有助於改善應對語言學習過程中遭遇到的困難與錯誤的能力。在不同語言翻譯方面,語言學理論對於筆譯和口譯有更多具體的指導,也有助於利用科技來進行機器翻譯。
語言學研究對象
編輯現代語言學的主要研究對象就是語言和文字。語言學的工作就是研究:
語言結構
語音
言談篇章
語言應用
語用
語言學習及教育
翻譯
小學
文字學
語言學分支學科
編輯語言學有許多分支學科:
構詞學
方言學:方言地理學
語體學
第一語言教學
第二語言教學:英語教學
應用數理語言學
國際語學
通用語言學
語言學主要學派
編輯語言學學派
自然主義學派
社會學學派
唯美主義學派
機構主義學派
觀念主義學派
格語法學派(Case Grammar)
關係語法學派(Relation Grammar)
形式主義學派(Formalism)
衍生語法學派(Generative Grammar)
衍生語意學派(Generative Semantics)
詞彙功能語法學派(Lexical-Functional Grammar)
核心詞組語法學派(Head-Driven Phrase Structure Grammar)
認知功能主義學派(Cognitive-Functionalism)
功能語法學派(Functional Grammar)
系統功能語法學派(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角色指涉語法學派(Role and Reference Grammar)
認知語法學派(Cognitive Grammar)
語言學未來發展
編輯語言學專業作為一門古老的學科,是中華民族用來了解中國歷史,研究中華文化的一門工具,從而提高我們自身素質,對社會發展有着極其重大的人文價值和社會科學價值。正因為這樣,據調查顯示,自各個高校建校以來,幾乎有80%的高校建立了語言學專業學科,並且每年都以穩定的比例吸納新生,有相當一部分人選擇語言學專業作為進入高校以後的學習方向,而當前被社會所公認的事實是,90%以上的人認為師範類院校的語言學專業更具有發展潛力。據北安高考網的調查顯示,在2004年,教師職業已成為最受歡迎的職業之一,一是工作的穩定性和自主性,二是這些年教師的待遇節節拔高,出現喜人改觀。2005年,師範類學生的需求量還是很大。
總體上講,語言文學專業的設立,它的意義是多方面的。從現實意義來看,語言學專業的就業率之高,就業待遇之豐,足以讓相當一部分人過上比較富足的生活,同時,教育戰線的工作者辛勤工作,這就為社會消除了一大部分社會的不安定因素;從發展角度來看,由於中國文化的濃重氛圍和民族精神的強烈吸引力的存在,自語言學專業的最初設立到如今,它的逐步完善與飛躍發展我們有目共睹,並且因為這種影響力的存在,漢語言文學專業,尤其是師範類院校的語言學專業,必將在越來越多元化的社會環境中為莘莘學子們營造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語言學著名語言學家
編輯語言學中國語言學家
顧炎武(1613-1682),原名絳,字忠清。明亡後改名炎武,字寧人,亦自署蔣山傭。學者尊為亭林先生。江蘇崑山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學家、語言學家。他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曾參加抗清鬥爭,後來致力於學術研究。晚年側重經學的考證,考訂古音,分古韻為10部。著有《日知錄》、《音學五書》等,他是清代古韻學的開山祖,成果累累; 他對切韻學 也有貢獻,但不如他對古韻學貢獻多。顧亭林學術的最大特色,是一反宋明理學的唯心主義的玄學,而強調客觀的調查研究,開一代之新風,提出“君子為學,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詩文而已,所謂雕蟲篆刻,亦何益哉?”
厲麟似(1896-1970),原名厲家祥,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文學家厲鶚直系後裔,近代著名語言學家。早年留學日本、德國十餘年,獲德國耶拿大學法學碩士學位與海德堡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他國學功底深厚,並精通德語、日語、英語等多國語言,引進並翻譯出版了大量外國的著作及影視作品,同時將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介紹到了西方世界。在擔任國立中央大學、暨南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期間,為國家培養了大批人才。他還譯介了大批日德軍事著作,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語言學西方語言學家
諾姆·喬姆斯基,美國當代最著名的語言學家、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結構生成語法的奠基人,深刻影響了語言學、哲學、心理學和計算機科學等;同時也是當代西方知識分子反對霸權主義的泰斗性人物,撰寫了大量政論文章和著作,每當國際政治格局發生重大變動時,西方知識分子常常“仰望喬姆斯基”,而他也屢屢在這些時刻做出標誌性發言。“9· 11”後喬姆斯基接受了幾乎世界所有著名媒體的專訪,而他在大學的演講也吸引了數百米的領票隊伍。
愛德華·薩丕爾(Edward Sapir)美國語言學家。弗斯(J· R·Firth)是英國的第一位語言學家。他接受了“語言環境”的思想並發展成語言研究中的“系統”思想。“系統”思想後來成為英國語言學的一個主要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