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抱子芥

鎖定
抱子芥(Brassica juncea var. gemmifera Lee & Lin)是十字花科、蕓薹屬二年生草本植物,屬芥菜的一種。腋芽在莖上重疊、呈寶塔狀。肉質莖膨大,總狀花序頂生,花黃色,萼片淡黃色,長圓狀橢圓形,花瓣倒卵形,長角果線形,原產中國四川盆地,逐步發展到貴州、雲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江蘇、上海等長江中下游及周邊地區。適生在喜温涼濕潤環境中。
抱子芥富含鈣、鐵、磷、維生素等,所含鈣、磷居各類蔬菜前列,多食抱子芥防唇乾,清敗火,去油膩,是較好的保健蔬菜。
中文名
抱子芥
拉丁學名
Brassica juncea var. gemmifera Lee & Lin [4] 
別    名
兒菜
超生菜
背兒菜
抱兒菜
娃娃菜 展開
別名
兒菜
超生菜
背兒菜
抱兒菜
娃娃菜
母子菜
南充菜 收起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7] 
十字花目
十字花科
蕓薹屬
芥菜
亞    綱
薔薇亞綱 [7] 
超    目
薔薇超目 [7] 
變    種
抱子芥
命名者及年代
Lee & Lin,2012

抱子芥植物學史

20世紀70年代,抱子芥從中國四川南充發掘出來,經發展,栽培已遍及長江流域和中國約20個省、市、自治區。 [6] 

抱子芥形態特徵

二年生草本,生長勢強,腋芽在莖上重疊、呈寶塔狀。肉質莖膨大,莖和莖上功能葉的腋芽變態肥大呈肉質作為主要的食用部份,其質地柔嫩,鮮食清香略帶甜味。按肉質側芽的形狀和大小,可將抱子芥分為胖芽型、瘦芽型兩個基本類型。胖芽型,每株密生肥大肉質側芽15-20個,側芽呈不正的圓錐型,縱徑10-15釐米,橫徑5-7釐米,縱橫徑比值2.5以上,單個側芽平均重達50克以上。瘦葉型,每株密生肥大肉質側芽25-30個,側芽呈不正的紡錘型,縱徑11-14釐米,橫徑3-4釐米,縱橫徑比值3.5以上,單個側芽平均重達35克以上。基生葉寬卵形至倒卵形,頂端圓鈍,基部楔形,大頭羽裂,邊緣均有缺刻或牙齒,葉柄肥厚,具小裂片;莖下部葉較小。 [4] 
總狀花序頂生,花黃色,萼片淡黃色,長圓狀橢圓形,花瓣倒卵形,長角果線形,果瓣具1突出中脈;種子球形,直徑約1毫米,紫褐色。 [4] 

抱子芥產地生境

原產中國四川、重慶地區,現栽培已遍及長江流域和中國多個省、市、自治區。 [4]  抱子芥適生在喜温涼濕潤環境中。 [1] 

抱子芥生長習性

抱子芥在種子在8-10℃即可發芽,種子發芽最適温度為22-25℃。幼苗期60-70天,生長最適温度為20℃左右。肉質莖膨大期為120天左右,肉質側芽的發生和膨大約需110天;膨大對温度要求較嚴格,秋季播種後,當氣温降至旬均温17℃左右時,肉質莖開始膨大;當旬均温降至15℃左右時,肉質莖上的側芽開始抽生並膨大,腋芽膨大最適温度10-15℃。抱子芥耐寒性較差,在膨大後期若氣温較長時期處於0℃以下,肥大的莖、芽及葉片則易受凍害。播種過早、暖冬和長日照條件下易發生先期抽薹 [2] 

抱子芥育植技術

栽培地的選擇:選擇無污染或污染輕、無凍害的遠郊區種植,栽培土壤要求深厚、肥沃,排灌方便、質地疏鬆的中性或微酸性壤土、粘壤土和沙壤土。 [2] 
品種選擇:生產上應用的品種主要是一些經濟性狀較好的地方品種或經提純復壯的品種,由於兒菜的品種資源較少,因此生產上顯得品種單一,主要有南充兒菜、臨江兒菜和川農1號兒菜等品種。 [2] 
適時播種:兒菜栽培要嚴格播種期,播種過早或偏遲就會導致先期抽薹、發病、兒菜小或兒菜出現尖頭等畸形,影響品質和產量。不同地方適宜的播種期不同,特別是生態條件差異大的地區,播期也就差異大。如在重慶市海拔500m以下地區,宜在8月25日至9月5日播種,其中“川農1號”和“臨江兒菜”還可提早3-5天播種。海拔500-800m地區的播種期應相應提早3天左右。在浙江省兒菜適宜播種期一般為9月中下旬至10月上中旬播種;在上海市一般10月上中旬播種。因此生態相似地區其播期才有較大的借鑑作用。 [2] 
培育壯苗:壯苗的標準是短縮莖粗壯、植株矮健整齊、無病蟲害等。應選擇土層深厚、質地疏鬆、富含有機質、地勢向陽、排灌方便的地塊作苗牀地,同時應儘可能遠離十字花科蔬菜地,減少病毒侵染。 [2] 
因種子細小,苗牀地應特別精細整地,每667平方米的苗牀施腐熟的土雜肥1000-1500千克、較濃的腐熟的人畜糞水2500-300千克、過磷酸鈣15-20千克、草木灰40-50千克,並與牀土混勻。 [2] 
播種要做到稀播勻播,每667平方米苗牀地播種量以500克為限。播種過密,形成瘦長苗,嚴重影響產量。播種應在陰天或晴天下午進行。播前施糞水使廂面濕潤,播後以草木灰或細泥沙蓋種,再用稻草或麥草或遮陽網覆蓋防烈日暴雨,48小時內可發芽,傍晚即時揭去草或遮陽網,以防幼苗徒長。 [2] 
幼苗1-2片真葉時第1次間苗,3片真葉時再間苗1次。第二次間苗後和幼苗五片真葉時各進行苗期追肥一次,每次每667平方米用腐熟的人畜糞水2500千克,尿素5千克左右。如遇連日高温、土面乾裂,選傍晚或清晨澆清糞水抗旱。苗期一定要徹底防治蚜蟲。 [2] 
合理密植:幼苗5-6片真葉(苗齡30天左右)時,選擇晴天下午或陰天帶土移植。栽植密度因播期、肥力和生態條件等不同有差異。在重慶每667平方米植2000-2200株,浙江每667平方米植3500-4000株;早播者宜稀,晚播者宜密;肥土宜稀,瘦土宜密。因此應根據各地具體條件確定適宜的密度才能高產。 [2] 
肥水管理:移栽後及時澆透定根水有利於返苗成活。兒菜需肥量大,除基肥外,在定植成活後、葉片生長盛期、莖剛開始膨大期及充分膨大前分四次追肥。基肥以每667平方米施腐熟的有機肥2000-2500千克與20-25千克過磷酸鈣和2千克氯化鉀配合在移栽時施用。追肥以每667平方米施25-30千克尿素,並以前期輕施、中期重施、後期看苗補肥的原則進行,一般四次追肥分別施入總追肥量的10%、20%、60%和10%,每次追肥要用2000-2500千克人畜糞水,這樣空心較少,產量較高。注意尿素忌幹施,如遇秋旱要勤施淡糞水保苗。 [2] 

抱子芥病蟲防治

病毒病:病毒由蚜蟲傳播和病株汁液接觸傳染。高温乾旱、植株長勢弱、抗逆性差等,有利於病毒病的增殖和蚜蟲的繁殖,成為該病大發生的誘因。兒菜抗病毒病能力弱,病蟲防治應以避、防病毒病為中心。其方法:一是驅蚜蟲,蚜蟲對銀灰色等有負向性,分別在苗牀周圍和上方1m處鋪、掛銀灰色薄膜,可收到較好的驅蚜效果;二是治蚜蟲,苗牀期和大田前期是關鍵時期,可用50%滅蚜淨乳油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蚜蝨淨、大功臣)1500-2000倍液噴霧;三是用病毒病防治劑也有一定效果,用10%病毒王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1.5%植病靈乳劑1000倍液、或20%病毒A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或5%菌毒清可濕性粉劑400倍液等防治因蚜蟲傳播的病毒病,每隔7天噴1次,連續噴2-3次。
軟腐病:兒菜抗軟腐病能力很弱。該病是土壤中胡蘿蔔軟腐歐文氏菌由菜株莖基部或近地面根部傷口侵入所致。一般平畦栽培的蟲害多,病害就重,遇寒流侵襲或濕度大等發病更重。其防治方法:⑴高畦栽培,防止凍害,減少傷口。⑵合理掌握播種期,不宜早播,播前20天耕翻曬土,施用腐熟有機肥。⑶藥劑防治。用50%代森銨水劑800倍液、或14%絡氨銅水劑300倍液或72%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溶性粉劑3000-4000倍液噴防。
霜黴病:兒菜抗霜黴病能力也較弱。其主要為害葉片,嚴重時葉片乾枯,極大地影響產量和品質。該病由寄生霜黴和蕓薹霜黴侵染所致。在氣温稍低(15-20℃)、天氣潮濕、低窪積水和土壤粘性重的菜地易發生流行。其防治方法:⑴選擇排灌方便和疏鬆的土塊種植,做到合理密植,並搞好田園衞生,減少菌源。⑵及時噴藥。在初期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等噴霧控制其發展。 [2] 
蚜蟲:蚜蟲傳播病毒,引起病毒病,防治方法同上所述。 [2] 
菜青蟲:主要為害葉片。在低齡期,用Bt乳劑500倍液或5%抑太保乳液2000倍等藥劑噴霧。 [2] 

抱子芥主要品種

璧山兒菜:璧山兒菜最早由四川省南充地區傳入,在璧山區種植已逾30年,現發展到合川、北碚、長壽涪陵等許多區縣。株高52-57釐米,開展度63-68釐米;葉長橢圓形,綠色,葉面微皺縮,無刺毛,無蠟粉;葉緣具細鋸齒,邊緣淡紫色;肉質側芽長扁圓形,每株約20個,側芽總鮮重900克,最大側芽長13釐米、寬6釐米、厚4釐米;肉質莖短圓錐形,長20釐米,粗(橫徑)8釐米,鮮重600克。該品種耐肥、耐寒、皮厚、無苦味,鮮食品質較好,畝產量可達5000-6000千克。 [5] 
臨江兒菜:主要特性與璧山兒菜相同或相近,熟性比璧山兒菜晚,植株長勢旺盛,葉片長橢圓形、稍帶扭曲是臨江兒菜最大的特點。產量較璧山兒菜高約10%。 [5] 
早富1號:早富1號兒菜是璧山區丁家鎮高古村村民張世富在重慶市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所的指導下培育出的早熟兒菜新品種,其成熟期早,產量較高,畝產量3000千克左右,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適合重慶及周邊地區早熟栽培。 [5] 
玉翠兒菜:玉翠兒菜系重慶市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所選育的早熟兒菜新品種,8月中旬至9月初播種,12月底至翌年1月採收,產量較高,一般畝產3500千克左右,適合重慶及周邊地區早熟栽培。 [5] 
抱子芥

抱子芥主要價值

抱子芥莖上功能葉的腋芽變態肥大呈肉質作為主要的食用部份,其質地柔嫩,鮮食清香略帶甜味。 [4] 
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檢測,抱子芥富含鈣、鐵、磷、維生素等多種營養物質,硫胺素、核黃素、煙酸的含量也很高,其中,含鈣、磷量居各類蔬菜的前列,多食可防唇乾、清敗火、去油膩,是上佳的保健食品。 [3] 
參考資料
  • 1.    範章華.川農兒菜栽培技術要點[J]. 江西農業科技.2004年,第8期:29-30
  • 2.    董澤軍.抱子芥高產優質栽培技術[J]. 南方農業.2007年,第4期:49-50
  • 3.    鍾建國,張誼模,劉曉波,劉吉振.重慶地區抱子芥(兒菜)產業發展探討[J].中國蔬菜: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2013:11-13
  • 4.    抱子芥  .中國自然標本館[引用日期2021-09-02]
  • 5.    田時炳主編,蔬菜栽培技術,中國三峽出版社,2018.08,第142頁
  • 6.    田時炳主編,蔬菜栽培技術,中國三峽出版社,2018.08,第142頁
  • 7.    抱子芥 Brassica juncea var. gemmifera|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