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鎖定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gSF)指分子結構中有與免疫球蛋白類似的結構域的分子超家族,在細胞黏着中發揮作用。
中文名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外文名
IGSF
分    類
免疫球蛋白
組    成
相似的小結構域組成的多肽分子
氨基酸
70~110個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基本信息

在Ig的每個結構域中,都是由70~110個氨基酸組成的緊密摺疊的結構。後來在很多不同種類的蛋白質中也都發現有類Ig結構域的存在,這些結構同Ig抗體一起構成了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mmunoglobulins superfamily,IgSF)。IgSF的大多數成員是整合膜蛋白,存在於淋巴細胞的表面,參與各種免疫活動。它們中的某些整合蛋白參與非鈣依賴性的細胞之間的粘着。事實上,在缺少免疫系統無脊椎動物細胞粘着分子中發現類Ig結構域,説明類Ig蛋白在原始進化過程中作為細胞粘着中介物,只是在後來才在脊椎動物的免疫系統中增加了一項免疫功能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細胞的粘着反應

大多數IgSF細胞粘着分子介導淋巴細胞與需要進行免疫反應的細胞(如巨噬細胞及別的淋巴細胞)間的粘着反應,然而,某些IgSF成員,如VCAM(vascular cell-adhesion molecule)、NCAM(neural cell-adhesion molecule)和L1,在神經系統發育過程中,對於神經突起突觸形成等都有重要作用。像纖粘連蛋白以及其他一些參與細胞粘着的蛋白一樣,IgSF細胞粘着分子含有幾個相同的結構域。
IgSF粘着蛋白分子既能介導同嗜性的細胞粘着,又能介導異嗜性的細胞粘着, 但多數是介導同嗜性的細胞粘着。如果介導同嗜性的細胞粘着,是非Ca2+依賴性的,如果介導異嗜性的細胞粘着,則是Ca2+依賴性的。一個細胞上的IgSF蛋白能夠同另一細胞上相同或不同的IgSF蛋白結合介導細胞發生粘着。例如,一個細胞上的L1分子能夠同另一細胞上的相同L1分子進行結合。另外,IgSF超家族也可通過與整聯蛋白結合介導細胞粘着, 如位於某些血管內皮細胞上的IgSF蛋白能夠與靶細胞表面的整聯蛋白α4β1結合從而介導細胞粘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