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克里西斯河之戰

鎖定
克里西斯河之戰,發生於公元前339年,是提莫萊昂戰爭中的決定性戰役。敍拉古領袖提莫萊昂以5000兵力擊敗號稱多達7萬的迦太基軍隊(戰兵在2萬以上),結束了迦太基對於敍拉古局勢的干涉。
名    稱
克里西斯河之戰
參戰方兵力
5000兵力

克里西斯河之戰乘人之危

戰役爆發前後的西西里島局勢 戰役爆發前後的西西里島局勢
在這次戰役爆發前5年,一貫接受君主制的敍拉古內部發生動亂。由於不滿暴君狄奧尼修二世的統治,敍拉古市民轉而羣起反抗。他們甚至向自己城市的母邦科林斯求援,希望獲得來自希臘本土的各類技術性支持。科林斯人便派出將領蒂莫萊翁(提莫萊昂)和一小支僱傭軍趕往西西里島。他們在當地很快就捲入了由不同派系參加的大混戰。
由於一直希望獨霸西西里,遠在北非迦太基元老院便下令向島上增兵。一支先頭部隊還成功殺入了敍拉古城,同暴君狄奧尼索斯和蒂莫萊翁的部隊形成對峙。眼看大勢已去的敍拉古暴君,主動將衞城交給蒂莫萊翁,自己明智地選擇了急流勇退。
來自科林斯的蒂莫萊翁 成為了敍拉古的實權控制者 來自科林斯的蒂莫萊翁 成為了敍拉古的實權控制者
公元前342年,敍拉古民主派實際上已經控制住了局勢。他們不僅將實力不強的迦太基人打了出去,還逐步收復西西里島上的其他希臘城市。為了戰利品,同時也為了對迦太基人進行懲戒,希臘軍隊屢次進攻對手的控制區。蒂莫萊翁也一改過去君主制時代的做法,轉而扶持其他城市的民主派當政,將他們爭取到反對北非的聯合陣線中來。
原本只想攪亂局勢的迦太基人,發現自己在西西里島的統治區開始動搖。他們不得不對島上繼續增兵,希望趁對手還不穩固的時期,就解決掉這個讓人頭痛的麻煩。為此,元老院不僅派出了很多的僱傭兵部隊,還動員了許多依附自己的同盟城市出兵,甚至是自己城邦內的菁英力量。這些新來者與原本的島上駐軍聯合,數目號稱達到70000人,實際戰兵在兩萬以上。
敍拉古軍隊很快將戰火燒到了迦太基控制區 敍拉古軍隊很快將戰火燒到了迦太基控制區

克里西斯河之戰泰山壓頂

敍拉古是西地中海的第一大希臘城市 敍拉古是西地中海的第一大希臘城市
經過了長期外戰和內亂,敍拉古在此時急需休養生息。面對大兵壓境的迦太基人,市民們只集合起3000人的民兵隊伍。蒂莫萊翁則還有一支5000多人的部隊,由聽命於自己的希臘傭兵和同盟城市武裝組成。他清楚自己不能放任城市被龐大的敵方海陸軍夾擊,所以選擇冒險出戰,爭取在曠野中挫敗迦太基人。
公元前339年的3月,逐漸完成集中的迦太基軍隊開始沿着島嶼北部的海岸線前進。得到消息的蒂莫萊翁,也主動率領5000多人的軍隊前去迎戰。然而,隊伍中有不少人對勝利不抱有希望。以至於有1000名僱傭軍因為害怕而提前逃回了敍拉古城內。於是,希臘便只能以4000步兵和1000騎兵的陣容迎戰來勢洶洶的迦太基對手。
迦太基人此時已經完成了總動員 迦太基人此時已經完成了總動員
6月,兩軍正式在克里西斯河邊形成對峙。蒂莫萊翁將所有部隊都集中到附近的一座小山附近,以便自己俯覽兩岸平原上的情況。迦太基人則因為部隊過於龐大,需要由阿斯達魯巴與哈米爾卡兩位將軍協同指揮。他們惟一的弱勢是沒有帶上成建制的騎兵部隊。
儘管此時已經是公元前4世紀,但迦太基人還是經常不在西西里戰場上部署合格的騎兵。因為在他們看來,步兵決戰與海軍封鎖就足以應付島上戰事。除此之外,他們的兵力構成在很大程度上也不像是典型的地中海世界軍隊。
迦太基在整個西地中海沿岸都有領地 迦太基在整個西地中海沿岸都有領地
迦太基本身只是一個強大的腓尼基城邦,所以位於核心階層的本土公民享有很高的權力與威望。他們就像自己遠在黎巴嫩海岸的母邦--推羅,已經學會了使用希臘裝備來組建自己的重步兵方陣。但大部分公民在平日忙於經商而疏於戰事,只有部分居於中上層者才有時間經常進行軍事訓練。
在克里西斯河邊,就有2500迦太基菁英階層組成的聖團步兵。與之通行的還有許多缺乏嚴格訓練的普通公民,他們也是極少參加海外的戰事。但也是這批人,構成了迦太基武裝力量的中堅,是軍隊中最有戰鬥力的部分。
聖團步兵是迦太基軍中最有戰鬥力的部隊 聖團步兵是迦太基軍中最有戰鬥力的部隊
既然公民兵部隊較少參與外戰,迦太基人就必須大量使用同盟軍與僱傭兵來作戰。前者主要來自西地中海的各被征服城市,其中既有同樣來自西亞沿海的腓尼基人,也有諸如利比亞地區的沿海城市或內陸部落。他們都是在迦太基擴張過程中被不斷吸納進來的二等政治勢力,所以需要在共和國有危難時派遣部隊。
除了必要的輕步兵力量,他們的主力也可以大致組成重步兵方陣。只是在訓練、戰術習慣和武器風格上與希臘式步兵有不少差異。至於地位更低的僱傭兵,則依靠伊比利亞凱爾特人西班牙人為主。他們以自己的城市或部落為單位,派出了具有本地特色的武裝。
迦太基軍隊內部其實包含了幾種不同的武裝 迦太基軍隊內部其實包含了幾種不同的武裝
但此時的迦太基軍頭,還不是後來的現象級名將漢尼拔。當數萬人的部隊開始分批度過克里西斯河,當先的是戰車部隊。
迦太基軍隊裏的戰車 迦太基軍隊裏的戰車

克里西斯河之戰兩軍鏖戰

希臘聯軍是一支兵種齊全的部隊 希臘聯軍是一支兵種齊全的部隊
面對這樣的列陣,蒂莫萊翁擺出的則是非常典型的古希臘戰法。由敍拉古公民和最強僱傭軍部隊組成全軍的中央陣線,兩頭分別佈置了來自其他希臘城市的民兵和傭兵。至於1000名騎兵則被分配在全軍的兩翼頂端,他們同樣以來自希臘本土和南意大利地區的僱傭部隊居多。加上希臘人本身就居高臨下,可以從容地選擇是否要對敵方進行半渡而擊。
果然,迦太基人在戰役開始後就陷入了全軍間隔河道兩岸的問題。當戰車部隊與本土公民部隊抵達對岸,大批僕從軍還在對岸擠成一團。
迦太基與敍拉古軍隊的佈置 迦太基與敍拉古軍隊的佈置
蒂莫萊翁派出不少裝備標槍的輕騎兵上前進行試探性進攻,卻也沒有阻擋住有輕步兵掩護的迦太基戰車。但希臘騎兵很快就繞過戰車,從兩翼攻擊前進中的對方步兵陣線。軍隊中的標槍與弓箭手接着發起第二輪騷擾,迫使迦太基戰車降低自己的速度。幾乎所有的希臘重步兵,也開始排着整齊的隊列從山坡上衝殺過去。
由於缺乏足夠的衝鋒距離,戰車此時還無法進行全力加速。面對蜂擁而至的希臘重裝戰士,很快就成為了待宰羔羊。只有少量反應較快的車兵,依靠嫺熟的技術繞道,從己方步兵的兩側撤離。
前進中的迦太基聖團步兵 前進中的迦太基聖團步兵
隨後的重步兵激戰中,迦太基人逐漸穩住了陣腳。因為第二線部隊同樣是由國內的菁英組成,依靠數量優勢足以抵消希臘步兵的衝鋒威力。雙方都不約而同的組成密集陣型,在摩肩擦踵的推搡中,用長矛相互刺殺。任何受傷倒地者,都會面臨敵我兩方的同步踩踏,境況十分悽慘。一些人的槍矛還因為激烈的戰鬥而折斷,只能順勢拔出佩劍或砍刀繼續廝殺。雖然雙方打的勢均力敵,但隨着越來越多的援軍抵達,迦太基人還是逐步將戰線向前推進。

克里西斯河之戰暴雨來襲

就在這個至關重要的時刻,突如其來的氣候驟變讓迦太基軍隊感到措手不及。隨着狂風四起,暴雨和冰雹開始肆虐整個戰場。
迦太基公民兵部隊的戰鬥力足以比肩大部分希臘人 迦太基公民兵部隊的戰鬥力足以比肩大部分希臘人
儘管背風的希臘人壓力倍增,但需要迎面接受洗禮的迦太基人是更為苦不堪言。雨水和冰雹打得很多人不能睜開眼睛,在需要隨機應變的近距離廝殺中非常吃虧。沉重的鎧甲和衣物也很快被冰水打濕,讓穿戴者的體能開始加速流失。身後的克里西斯河也隨之開始暴漲,讓後續部隊的增援變得困難重重。
最後,位於兩翼的迦太基普通民兵開始支撐不住。面對惡劣天氣和希臘步騎兵的夾擊,有一支400人的隊伍首先崩潰。他們的逃跑也進而引發了大部分迦太基重步兵的潰敗,希臘步兵成功地對依然死戰的聖團完成了包圍。後者儘管自知勝利無望,還是在用僅存的力氣進行抗爭。
希臘人在惡劣天氣幫助下 越戰越勇 希臘人在惡劣天氣幫助下 越戰越勇
一直到這時為止,還有很多迦太基僕從軍沒有完成渡河。不少前線友軍衝亂了他們的陣型,並將追擊他們的希臘騎兵和輕步兵也一併帶入。
原本就士氣不高的他們,也因此發生了更大規模的混亂。在前後同僚的踩踏與影響下,他們紛紛選擇調頭逃跑。結果,在希臘追兵的砍殺中損失慘重。至於被留在河對岸的聖團戰士,也很快淹沒在希臘重步兵的汪洋大海之中。
追殺迦太基人的希臘騎兵 追殺迦太基人的希臘騎兵

克里西斯河之戰敍拉古的勝利

正在打掃戰場的希臘士兵 正在打掃戰場的希臘士兵
蒂莫萊翁的希臘聯軍獲勝後,又急忙帶着敍拉古人返回城市去穩定民心。僱傭兵則在打掃戰場之餘,盡情搜刮迦太基陣亡者的裝備和財物。他們驚訝地發現,對手和波斯人一樣喜歡將財物帶在身邊。尤其是來自富裕家庭的聖團成員,身上總能找到不少金銀寶貨。
來自意大利南部的大希臘區輕騎兵 來自意大利南部的大希臘區輕騎兵
克里西斯河之戰絕非敍拉古希臘人與迦太基共和國的命運決斷。雙方在短暫的和平之後,繼續開啓漫長的爭霸模式。在一次次正面決戰失敗後,迦太基方面也開始調整自己的戰略與戰術。他們開始重視起騎兵的作用,也更加依賴海軍的數量優勢來執行間接戰略。最終,迦太基人將逼得希臘對手將戰火引向自己的北非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