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克勞德·奧金萊克

鎖定
在英國現代軍事史上,有這樣一位陸軍元帥,他有勇有謀,富於創新精神,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當北非戰局岌岌可危之際,是他出任中東英軍總司令,力挽狂瀾,為英美最終戰勝隆美爾奠定基礎。然而,不幸的是,最早認識他軍事才能的不是英國人,而是他的對手德國人,在隆美爾看來:“他是許多英國將領中唯一具有大將之才之人,其能力遠在蒙哥馬利之上”他就是1947年被授予陸軍元帥並最終確立名將地位的克勞德·奧金萊克。
中文名
克勞德·約翰·艾爾·奧金萊克
出生日期
1884
逝世日期
1981
畢業院校
惠靈頓學院

克勞德·奧金萊克簡介

克勞德·奧金萊克 克勞德·奧金萊克
克勞德·約翰·艾爾·奧金萊克 Claude John Eyre Auchinleck(1884一1981),英軍著名將領,陸軍元帥。畢業於惠靈頓學院。1904年加入第62旁加比斯團,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曾在埃及美索不達米亞服役。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指揮英軍在挪威北部地區作戰。不久任駐印度英軍總司令。1941年在第8集團軍處境不佳的情況下接任中東戰區英軍總司令,任內成功的攻入昔蘭尼加,但後又被隆美爾擊退。曾組織阿拉曼防禦作戰,為阿拉曼戰役的勝利創造了條件。1943年重返印度復任英軍總司令。後任印度巴基斯坦最高司令。1946年晉升陸軍元帥 [1]  。他攻守俱佳,臨危不亂,唯一的缺點是馭下過寬,隆美爾認為就個人能力而言,他比蒙哥馬利強的多,也是他唯一值得尊敬的英國將領。

克勞德·奧金萊克生平

克勞德·奧金萊克不安分小子

奧金萊克1884年6月21日出生於英國屬下的愛爾蘭奧爾德肖特市。父親是當地農民,母親是蘇格蘭人,他8歲喪父,由剛強的母親帶大。自幼就被灌輸蔑視權威的自由思想。12歲時進入英國著名的惠靈頓公學,他極富個性,自信心強,歷史、地理、英語成績極好,但數學不太理想。1902年1月考入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同年12月畢業後前往印度服役。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他隨第62旁遮普營鎮守亞丁,1916年隨英國軍隊與土耳其軍隊在美索不達米亞展開激戰,奧金萊克獲得寶貴的實戰經驗,對傳統的軍事理論產生了懷疑。指出整場戰役都是錯誤的,應該避免塹壕戰,應該引誘土耳其人脱離工事進攻。1919年,奧金萊克中校被送進奎達參謀學院深造。從奎達參謀學院畢業後,奧金萊克先在西姆拉的軍需司令部任參謀,然後又回到野戰部隊。1927年,奧金萊克被送往帝國國防學院深造。畢業之後,奧金萊克先後擔任團長和奎達參謀學院教官。在學院中,以不安分守己和革新派人士而著稱,第一個引進沙盤教學法教授戰術和戰略課程,並把互不關聯的思想組成一個完整的作戰計劃。1935年,奧金萊克晉升為少將,擔任白沙瓦旅的旅長,次年因成功鎮壓當地人民起義有功而出任英印軍副參謀長。
1939年歐洲大陸燃起戰火,奧金萊克被調回英國.先任第二聯合遠征軍長出戰挪威,因後勤保障失利而撤退,後任英國南方軍區司令,晉升為中將。他寫信給陸軍副總參謀長,對軍隊的保守落後提出尖鋭批評,他斷言“|如果我們抱着那些老古董不放,我們永遠不會贏得勝利,我堅信 ,蜘蛛網必須打掃。”由於他是平民出身並且在印度陸軍服役,對於英國陸軍的上層而言,他幾乎是處於雙重的外圍。1941年1月,奧金萊克返回印度,任印度英軍總司令。1941年7月,當北非戰爭萬分危急之時,奧金萊克被調往該地,接替阿奇博爾德·珀西瓦爾·韋維爾任中東英軍總司令,晉升為上將。

克勞德·奧金萊克十字軍戰役

1941年初,北非英軍將意大利軍趕出昔蘭尼加西部地區。然而3月末,埃爾温·隆美爾率非洲軍開進北非,很快就把英軍趕回了埃及。如果德軍攻佔埃及,盟國從地中海到印度的海上交通線就會被切斷,戰爭形勢將不堪設想。因此,丘吉爾要求奧金萊克迅速進攻。他發現部隊準備不充分,第一次拒絕了丘吉爾的要求,他回答道:“我不是悲觀主義者,但也不會為了取悦你而説不負責任的大話。”
奧金萊克在北非指揮的第一次戰役就是“十字軍”戰役。計劃是小規模迂迴直驅敵後,做出解圍託布魯克的舉動,迫使德軍離開工事而在他選定的地點作戰。當時他手下有兩個軍,新西蘭師和第4印度師組成第13軍,由戈德温·奧斯汀中將指揮正面進攻;第7裝甲師和第一南非師組成第30軍,由諾里中將指揮迂迴;第二南非師作為總預備隊。總兵力為11萬人和700輛坦克,對手有12萬人和400輛坦克。由於偽裝巧妙,完全達成了突然性,1941年11月18日晚,英軍擊退南面沙漠的德軍掩護部隊.以先遣部隊奪取距託布魯克環形防線僅12英里的西迪拉傑格機場。11月21日,隆美爾聽了英軍戰報之後,逐漸摸清英軍的部署,命令德國第15裝甲師和第21裝甲師靠攏,首先打擊西迪拉傑格的英國先遣部隊。11月22日,邊界正面的英國第13軍奉命開始進攻。該軍的新西蘭師之一部開向西迪拉傑格,並於23日清晨攻佔非洲軍司令部。同日,德軍的兩個裝甲師突然向西迪拉傑格的英軍發起攻擊,先後進到該地區的英軍被德軍分割,而德軍也遭到重創,170多輛坦克只剩下90多輛。
英國第八集團軍司令阿蘭·戈登·坎寧安認為這次戰役已經輸定,遂考慮讓英軍退回埃及境內。在此關鍵時刻,奧金萊克從開羅飛抵前線,判斷德軍損失慘重,反對英軍後撤。事後奧金萊克回憶道:“我的意見與坎寧安不同,我想隆美爾肯定和我們一樣狼狽,尤其是託布魯克仍不屈地站在他身後。所以我下令繼續攻擊。”
11月24日,隆美爾率先帶領德國第21裝甲師越過邊界,直搗英國第8集團軍的後方,並命令德國第15裝甲師和意大利機動軍隨後跟上。隆美爾的意圖是,通過襲擊英軍後方。給英軍司令部造成更大的心理震撼,使英軍的防線徹底崩潰。然而,德軍第15裝甲師遲遲未能跟上,意大利的機動軍也因受到英軍阻擊而困在途中。第21裝甲師也因機件故障、燃料補給缺乏而不能發起快速有效的進攻。由於奧金萊克下令迂迴德軍後方的英軍繼續戰鬥,留在阿德姆後面的德國裝甲軍司令部接連發出求救信號。隆美爾不得不於26日放棄對邊界地區的進攻,掉頭回撤。11月26日清晨,奧金萊克命令中東英軍副參謀長尼爾· 梅休因· 裏奇接任第8集團軍司令,以保證英軍繼續戰鬥。26日晚,伯納德·弗賴伯格的新西蘭師衝破德軍的包圍,與託布魯克的英軍澳大利亞師會合。但12月1日,隆美爾的軍隊在貝勒哈邁德再次大敗英軍,形勢又對英軍不利起來。這時,奧金萊克再次飛往第8集團軍司令部。他正確地估計到,隆美爾的部隊已是強弩之末,英軍在實力上仍具有將其消滅的可能,因而命令第4印度師和英國第7裝甲師從兩翼包抄,切斷隆美爾的補給線和退路。降美爾聞訊立即放棄對託布魯克的包圍,—路向賈扎拉退去。12月中旬,在英軍的追擊下,隆美爾放棄賈扎拉防線,再次退到黎波里塔尼亞的邊境城市卜雷加港附近。由於隆美爾向西撤退600公里,留在埃及邊界地區的德軍部隊紛紛投降。至此,“十字軍”戰役終於達到預期的目標。殲敵6萬,坦克300輛。“十字軍”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對德國取得的第一次軍事勝利,連丘吉爾也讚歎道:“奧金萊克挽救了這次戰役,他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他作為一個野戰指揮官所具有的傑出素質”。

克勞德·奧金萊克賈扎拉戰役

“十字軍”戰役勝利後,英團首相丘吉爾再次催促奧金萊克向德軍發起進攻。但奧金萊克堅持認為,英軍的後勤延伸了1000公里,需要充分的時間以完成自身的改組,並使裝備和訓練得到進一步的加強,如果過早發動不成熟的攻勢,不但英軍會蒙受巨大損失.而且埃及也會有失守的危險。而且十字軍戰役暴露出英軍仍然是1918年的步槍加刺刀的老式師,應該改編成以旅為中心的步、坦、炮、工聯合機動羣。然而,樂觀但缺乏耐性的丘吉爾出於政治上的需要,不願聽從勸告。年底,由於日本突襲東南亞,在埃及的2個澳大利亞師奉命回去保衞自己的國家,奧金萊克的兵力進一步減少。1942年1月,隆美爾得到本國的增援後,即準備向英軍發動進攻。2月初,英軍在賈扎拉一線構築防禦工事準備固守。1942年5月,英國戰時內閣正式命令奧金萊克必須在6月1日以前發動攻擊,否則他將被解職。隆美爾在5月26日搶先對英軍發動進攻,奧金萊克才免遭抗命之嫌。
1942年5月26日夜裏,隆美爾帶領3個德國師和2個意大利機動軍,迅速繞過英軍的翼側,4個非摩托化意大利師則在賈扎拉防線佯攻,由此揭開賈扎拉戰役和第一次阿拉曼戰役的序幕。儘管隆美爾取得一定的戰績,但他並未能切斷賈扎拉防線英國守軍的後路。其非洲軍反而損失了1/3以上的坦克。3天后,隆美爾命令德軍突擊部隊背靠英軍和雷場設置防禦陣地,此舉似乎非常危險,卻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戰果。在此後的幾天裏,英軍的裝甲部隊分批向德軍陣地發動攻擊,均遭損失。隆美爾趁機衝出防禦陣地進行反擊,分別擊潰幾路英軍。6月14日,裏奇下令英軍放棄賈扎拉防線而撤回埃及一側,防守託布魯克的南非第2師成為德軍的俘虜。 6月25日,奧金萊克終於替換裏奇而直接接管第8集團軍,經與參謀長埃裏克·多爾曼-史密斯協商後,命令英軍退到離邊境較遠的阿拉曼地區,以便有充足的時間使士氣低落的英軍恢復過來,以機動性防禦戰擊退並消滅隆美爾部。

克勞德·奧金萊克初戰阿拉曼

6月30日,隆美爾的德軍與意軍逼近阿拉曼防線。7月1日,德軍開始進攻。利德爾·哈特曾評論道:“7月1日星期三這一天,是非洲爭鬥中最危險的時刻。比之8月底擊潰隆美爾的重新進攻或者以隆美爾敗退而告終的10月之戰,這才算得上一個轉折點。10月之戰,因為結局比較明顯地出入意外,目前已獨享‘阿拉曼戰役’這一名稱。實際上,有一系列的‘阿拉曼戰役’,而‘第一次阿拉曼戰役’則是最關鍵性的一戰。”
英軍裝甲部隊頂住了德軍的進攻,英國空軍轟炸並擊潰了德軍供應縱隊。1942年7月2日和3日,隆美爾又發動兩次攻勢,但都受到英軍的阻擊。德軍只剩下26輛坦克,士兵極其疲勞,被迫進行休整。奧金萊克從隆美爾手中奪回了戰場主動權,命令第30軍抵住德軍的正面進攻,同時命令第13軍北上出擊,打擊敵軍尾部,“進攻並就地消滅敵軍”。可惜,兩個軍長對他的意圖領會不深,執行不力,進攻效果很受影響。
7月8日,降美爾的德軍在意軍的援助下,試圖向英軍的南部防區發動新的攻擊。然而此舉正合乎奧金萊克的心意。澳大利亞軍趁德軍南移之時在沿海地區發動進攻,打垮了駐守在那裏的意大利師。隆美爾急忙回授意軍,向南進攻的計劃只好擱淺。奧金萊克又乘機向魯瓦伊薩特嶺上的隆美爾防線中心再次發起衝擊。英軍的左突右攻使意軍紛紛瓦解和投降,德軍的神經也異常緊張。7月底,奧金萊克又對德軍發動—連串的攻勢,德軍進一步受到削弱。8月初,由於隆美爾的裝甲軍得到後方的大量補充增援,英軍停止其攻勢。阿拉曼戰線又進入相對穩定的時期。就在這時,英國首相丘吉爾從倫敦飛抵開羅。

克勞德·奧金萊克遺憾的結局

由於在託布魯克丟掉南非第二師,奧金萊克遭到在非洲戰場上有極大權利的南非總理揚·克里斯蒂安·史末資元帥的記恨。史末資和丘吉爾會晤後,決定奧金萊克必須滾蛋。丘吉爾與奧金萊克的關係不太融洽。作為首相和政治家,丘吉爾總希望中東的英軍不斷傳來捷報,鼓舞英國民眾的士氣和增加英國在反法西斯同盟中的地位。當美軍發起火炬行動後,隆美爾的命運其實已經決定了,他即不能攻入埃及,呆在埃及邊境越久,就越不容易逃脱,但為了選票和盟國的競爭,丘吉爾需要進攻,需要在美軍到達戰場前的一次勝仗來鞏固他的地位。然而作為軍人和戰場指揮官,奧金萊克卻不能迴避戰場上的客觀實際,不能拿士兵的生命作無謂的犧牲。1942年8月4日到達開羅後,丘吉爾催逼奧金萊克盡早重新進攻,奧金萊克堅決抵制,並堅持無論如何也要到9月才能發動進攻。丘吉爾以奧金萊克戰區管的太寬為由,提議將中東戰區劃分為兩個,奧金萊克管轄伊拉克和伊朗這一塊,被拒絕,丘吉爾一怒之下,撤銷奧金萊克中東英軍總司令兼第8集團軍司令的職務,轉任印度陸軍司令,兩項職務分別由哈羅德·亞歷山大和威廉姆·戈特接任。但哈羅德·亞歷山大還是把攻擊日期成功的拖到了10月 [2] 

克勞德·奧金萊克評價

奧金萊克任中東英軍總司令僅有一年時間,卻為英國立下了汗馬功勞。由於他的努力。英軍才得以頂住隆美爾的進攻勢頭,度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史上最艱苦的時刻。英國軍事歷史學家巴尼特認為,除了威廉·約瑟夫·斯利姆將軍外。奧金萊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英國最傑出的將領。就在奧金萊克卸任一個月後,北非的英軍按照奧金萊剋制定的作戰計劃,取得阿拉曼戰役的勝利。
奧金萊克離開中東戰區後在英國住了一年,於1943年復任印度英軍總司令,使印度成為東南亞盟軍的穩固基地和訓練地區。1946年,奧金萊克被授予元帥軍銜。1981年、奧金萊克在英國逝世。
參考資料
  • 1.    吳春秋主編.《外國軍事人物辭典》.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6年:第45頁
  • 2.    毛麗婭.《世界著名將帥傳》英國元帥奧萊克金: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05-01 :第266-27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