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先下手為強

(漢語成語)

鎖定
先下手為強(拼音:xiān xià shǒu wéi qiáng)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唐·魏徵《隋書·元胄傳》。 [1] 
先下手為強指在對方還沒有準備好時就搶先動手,可以佔有主動,取得優勢。複句式結構,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分句。 [1]  [4] 
中文名
先下手為強
拼    音
xiān xià shǒu wéi qiáng
近義詞
先發制人
反義詞
後發制人
出 處
隋書·元胄傳
注音字母
ㄒㄧㄢ ㄒㄧㄚˋ ㄕㄡˇ ㄨㄟˊ ㄑㄧㄤˊ
語法結構
複句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分

先下手為強成語出處

唐·魏徵《隋書·元胄傳》:“兵馬悉他家物,一先下手,大事便去。”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先下手為強”。 [1] 

先下手為強成語典故

南北朝時期,北周的大將軍元胄,武藝高強,勇猛過人,深得丞相楊堅的器重。楊堅讓他率領宮廷的衞軍,跟在自己左右,把他看成心腹知己。 [2] 
北周的趙王招,想要殺害楊堅,自己篡奪帝位。有一天,他設宴請楊堅吃飯,不準侍從進人。元胄料到趙王招心懷區測,便強行跟隨楊堅人內。趙王招打算讓兒子給楊堅進奉西瓜,乘機行刺楊堅。酒過三巡,趙王招用佩刀刺瓜遞給楊堅吃,元胄已看出他的用心,便對楊堅説:“相府有事,請丞相同我回府!”趙王招氣憤地斥責他説:“我正與丞相談論朝政大事,你這是幹什麼?你給我滾開!”元胄瞪圓了眼睛,手扶着刀柄,一臉怒氣,站在趙王招面前。趙王招馬上換了一副面孔,滿臉堆笑地説;“哈哈,你不必多心,我豈能有不善的舉動?來,來,請人席飲酒。”元胄仍然站立不動。趙王招又想出一個招法,裝模作樣地央求元胄説:“哎呀,我嗓子幹得厲害,請你去廚房給我弄些水來!”元胄還是不動。這時正巧滕王來了。趁楊堅起身迎接膝王時,元青對楊堅小聲説:“趕快離開這裏,趙王招要行刺!” [2] 
楊堅聽了十分吃驚:“不會吧,他沒有兵馬呀?怎麼能反叛呢?”元胄着急地説:“兵馬都是他家之物,算不了什麼的。他一旦先對您下了手,一切都完了!” [2] 
這時,房後傳出一陣披掛鎧甲的聲音,元胄知道情況危急,扶着楊堅便走。趙王招從屋內追出,元胄用身子擋住門,於是楊堅順利地逃回相府。趙王招又氣又恨,大叫:“大勢去矣!” [2] 
後來,楊堅誅殺了趙王招,做了皇帝,稱為隋文帝,封元胄為右衞大將軍。楊堅對文武百官説:“成我基業的,是元胄大將軍!” [2] 

先下手為強成語寓意

俗話説:“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遣殃。”在對方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首先動手,可以爭取主動權,否則等對方進攻後才還手,就會處於被動地位。在實戰中,先下手者往往能佔據主動,搶得先機,這樣便可順勢而為,步步都走在對手的前面,從而達到克敵致勝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先下手固然可以領先一着,但最終能否取勝,還取決於各種因素。 [3] 

先下手為強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先下手為強”指在對方還沒有準備好時就搶先動手,可以佔有主動,取得優勢。複句式結構,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分句。 [1]  [4] 
  • 運用示例
元·楊梓豫讓吞炭》二折:“魏公子,我想來,若智氏平了趙子,禍必及咱二家,莫若先下手為強。” [1] 
元·施耐庵、明·羅貫中水滸傳》四六回:“你這賊賤人,我一時間誤聽不明,險些被你瞞過了,一者壞了我兄弟情分,二乃久後必然被你害了性命,不如我今日先下手為強。” [1]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四十:“嚴世蕃這廝,被我使氣逼他飲酒,他必然記恨來暗算我。一不做,二不休,有心只是一怪,不如先下手為強。” [5]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十九回:“這分明是太子怕聖上害他,所以先下手為強;但這釁由我起,他忍於害父,難道不忍於害我?與其遭他毒手,倒不如先尋一個自盡。” [5] 
茅盾子夜》八:“後天交易所開市,你如果想幹,就得快!賣出或是買進,先下手為強。”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