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儋耳國

鎖定
儋耳國也稱離耳國,為古國名。位於海南島的西部。根據《漢書》記載:“儋耳者,大耳種也。”意思是“儋耳”這種體貌的人,耳朵非常大。而“儋耳”這個名字,就是因為古時當地人其特殊的體貌特徵,為古老的國度、千年古郡賦予了傳奇的名字。
中文名
儋耳國
所在地
海南島西部
描    述
與頰相連,狀如雞腸,下垂肩上
出    自
山海經

儋耳國歷史記載

根據上面的《水經注》引《林邑記》記載:“然則儋耳,即離耳也。”文中意思也是説“儋耳”就是“離耳”。
根據《漢書·武帝紀》記載:“儋耳者種大耳,其渠率自謂王者耳尤緩,下肩三寸。”意思是説儋耳人的耳朵特別大,尤其是儋耳人的君王,耳朵下垂到肩膀足有三寸長。
宋朝諸蕃志》記載:或謂土人耳長至肩,故有儋耳之號。並説:“以大環墮耳,俾下垂至肩故也。”這是史書對儋耳人佩戴大耳環的記載,可見佩戴大耳環是儋耳人的另一大體貌特徵。
異物志》記載:“儋耳之曰,鏤其皮,上連耳匡,分為數支,狀似雞腸,累耳下垂。”由文中可知,這是“儋耳”人儋耳的方法,有點類似於非洲人裝飾打扮自己的頭髮。
據説儋耳耳環由十餘個大小不一的銀環組成一支,裏面是一個套一個的。儋耳人的一支耳環,就重約三四斤,在平時的佩戴中可以將柔韌的耳朵漸漸拉長。
清朝屈大均的《廣東新語》也記載説:“上加銅環,耳墮垂肩。”

儋耳國歷史文獻

山海經》言在鬱水南,稱“離耳國”。鬱水即今西江,“離耳”按郭璞傳:“離其耳,分令下垂以為飾,即儋耳也。在朱崖海渚中。”可見指海南島西部地方的帶大耳環的民族。《水經·温水注》引《林邑記》:“漢置九郡,儋耳預焉,民好徒跣,耳廣垂以粉飾……然則儋耳,即離耳也。”又《太平御覽》引楊孚《異物志》(卷七百九十):“儋耳夷生則鏤其頭皮,尾相連並。鏤其耳匡為數行,與頰相連,狀如雞腸,下垂肩上。”曾昭旋先生在黎族中的潤族(前稱本地黎)亦採得同一式,可證離耳國人即黎族一支。分佈地區亦在海南島西北部山區,今仍名為儋縣地,按《漢書·武帝紀》載:“儋耳者種大耳,其渠率自謂王者耳尤緩,下肩三寸。”可見漢代此族仍存君王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