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僧帽水母

鎖定
僧帽水母是管水母目僧帽水母科動物。 [3-4]  浮囊體背面有1個背峯和數個橫隔,腹面懸垂着幹羣。觸手細長,觸手上有許多刺細胞,細胞內含有極毒的毒液。 [5]  因浮囊體大,呈胞囊狀,白色透明、形狀似僧侶的帽子而得名。 [4] 
僧帽水母分佈於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暖海區,尤以太平洋熱帶—赤道區較為普遍,在中國東海、南海(包括西沙羣島)亦有分佈。生活習性基本上屬於漂浮生物。以微小的生物及有機物為食。 [6]  觸手上佈滿無數含毒的刺細胞,被人們稱為“毒手”。人被其螫後,毒性發作很快。輕者,皮膚出現如受鞭抽打的傷痕,渾身灼痛;重者,幾分鐘後,血壓急劇下降,全身無力,呼吸困難,休克,甚至有生命危險。 [5] 
僧帽水母的名字起源於十三、十四世紀的一種航海船。 [7]  僧帽水母有清熱除煩,平肝止痙的功效。 [8] 
中文名
僧帽水母
外文名
Physalia physalis
棲息地
海平面
活動特徵
隨風、水流及潮汐來移動
體型特徵
中型個體,浮囊體很大
作    用
能預知風暴

僧帽水母外形特徵

僧帽水母 僧帽水母
僧帽水母個體由傘部和口腕部兩部分組成。傘部呈扁平圓盤形或球形,傘的腹面有口,口下懸垂口腕部,口腕上有許多小觸手,長度達數十米,其上密循多達75萬個刺絲囊。當觸手觸及物體時,立即縮短卷繞受害者,發射刺絲進行襲擊。由於觸手有很大表面積和大量刺絲囊,可使患者造成嚴重中毒損傷,僧帽水母依賴口腕吸口周圍小觸手捕獲食。觸手具有刺絲囊和能分泌消化酸的腺細胞,當接觸獵物時,刺絲囊發射出有毒刺絲以麻痹或殺死小動物。 [1] 

僧帽水母近種區別

僧帽水母
浮囊體背面有1個背峯和數個橫隔,腹面懸垂着幹羣。觸手細長,觸手上有許多刺細胞,細胞內含有極毒的毒液
具很多觸手。水螅型結構簡單,沒有口道,胃循環腔中也沒有隔膜。水母型絕大多數具有緣膜,胃腔中沒有刺細胞
僧帽水母 僧帽水母
桃花水母 桃花水母

僧帽水母棲息環境

僧帽水母喜歡生活在温暖的熱帶和亞熱帶水域,在馬尾藻海的温暖水域中尤其常見,它們終日在大海上漂浮,有時會被海風和海浪吹到海岸附近。

僧帽水母分佈範圍

僧帽水母在大西洋沿岸、印度洋、太平洋都有分佈,但它們主要集中在温暖的海域中。在中國主要分佈在東海、南海海域。 [2] 

僧帽水母生活習性

僧帽水母活動方式

僧帽水母通常不會以個體形式出現而是成百上千的漂浮在海面,它們的運動是被動的,由風和水流驅動。它們不能游泳,但可以通過其氣囊來漂浮。僧帽水母的游水氣囊是不對稱的,分成“右翼”和“左翼”。由於脊背呈“s”形,就使之更加不對稱。當它們迎風遊動時,“右翼”向左,“左翼”向右。這有利於僧帽水母在世界温暖海域上更均勻地分佈。

僧帽水母覓食行為

僧帽水母是一類終生羣居的腔腸動物,它們會將食物困在觸角里。並且主要以魚苗(幼魚)和小型成年魚為食,也以浮游生物中的蝦類、甲殼類動物和其他小型動物為食,但它們近70%至90%的獵物是魚類。
觸手和指狀體是它們捕捉獵物的主要武器,也可用於防禦。僧帽水母有時也會捕獲較大的魚類,如飛魚和鯖魚。食物會在它們的袋狀胃中被消化,這些胃位於浮囊體的底部。類胃動物通過分泌分解蛋白酶、碳水化合物酶和脂肪消化酶來消化食物。每個僧帽水母都有多個胃,並配有單獨的口器。食物消化後,不易消化的遺骸會通過口腔排出。被消化食物的營養會被吸收到體內,最終循環到不同的幹羣中。

僧帽水母防禦行為

一隻水母的多個組成部分之間靠共同的神經纖維相互連接。因此一個部分受損就會引起整體的防禦性反應:收縮觸角和水螅體的軀體及氣囊。由於呼吸管的縮小,羣體的比重增加,於是整個生物體就沉下或者向別的方向移動。當受到觸碰或者諸如動物蛋白等化學物質的刺激,它們微小的刺細胞就會釋放出有刺的絲狀物,然後刺破獵物的皮膚注入神經毒素。

僧帽水母共生關係

僧帽水母的觸手含有劇毒,一旦被注入毒液,多數海洋生物無法生還。但有一種叫雙鰭鯧(Nomeus gronovii)的生物,會與僧帽水母“合作”。它們經常遊蕩在僧帽水母周圍,但它們對部分毒刺免疫。雙鰭鯧讓那些較大的魚發現它們,朝它們進攻。在大魚進攻它們的時候,這些軍艦魚就會趕緊鑽進僧帽水母的觸手中,大魚也跟着衝進去,最後被僧帽水母捕獲。同時軍艦魚會吃掉僧帽水母觸手上的殘屑作為“獎勵”。

僧帽水母天敵情況

僧帽水母最主要的天敵是稜皮龜,體形巨大的稜皮龜(Dermochelys coriacea)發現它們以後,就會從下面衝進羣體中,將它們連同觸手一起吃掉。儘管有時稜皮龜的兩眼也會被觸手蜇得腫起來,但它們並不會有生命危險,由此可見它們對僧帽水母的毒素有很強的免疫力。

僧帽水母繁殖方法

  • 受精與繁殖
單個僧帽水母實際上是由一羣單性生物組成的,每個個體都有特定的生殖器。每個生殖細胞都由生殖器組成,這些生殖器是含有卵巢或睾丸的囊。僧帽水母的受精卵會先長成浮浪幼蟲,幼蟲成熟後變成水螅型,水螅型生長成熟後會變成水母型,最後水母型產生卵子或精子後死亡。水母型和水螅型,是進化的不同階段,一個水母由這兩種形態共同組成。僧帽水母在開闊的水域進行受精,期間生殖細胞的配子會被釋放到水中,當配子的密度達到一定程度時受精才可能成功,大多數繁殖發生在秋季。
  • 生殖細胞的發育
僧帽水母每個生殖器都有一箇中央多核內胚層細胞,將腔腸與一層生殖細胞隔開。每個生殖細胞上還覆蓋有一層外胚層組織。生殖細胞第一次萌發時,胚層是內胚層表面的細胞帽,當生殖細胞成熟時,生殖細胞會覆蓋在生殖器上。精原細胞形成一層厚厚的細胞層,卵原細胞形成一條有幾個細胞寬的纏繞帶,但它只有一個細胞層厚。除了在極少數情況下發生細胞分裂時細胞內細胞質較多,其他情況下細胞內的細胞質很少。卵原細胞開始發育時與精原細胞的大小大致相同,成熟後變得相當大。所有的卵原細胞都是在生殖器發育的早期階段形成的,並且大多數卵原細胞的細胞質內似乎都有卵黃小球。

僧帽水母主要危害

僧帽水母危害因素

僧帽水母用來蜇人的“兇器”,就是那些密密麻麻的觸鬚。觸鬚中密佈着微小的刺細胞,這些刺細胞能分泌致命的毒素,單個刺細胞所分泌的毒素微不足道,但當成千上萬個刺細胞所分泌的毒素積累起來時,其毒性之強不亞於眼鏡蛇,僧帽水母的毒素屬於神經毒素的範疇。游泳者被僧帽水母蜇到後,會感覺到劇烈疼痛,皮膚上也會浮現紅色“鞭痕”。這種鞭痕會持續2至3日才消散,毒素則會滲入淋巴結,引發過敏反應,造成發熱、呼吸困難、休克等現象,甚至干擾心肺功能,嚴重時會致命。更糟糕的是,僧帽水母的觸鬚平均長度達10米,當游泳者看到僧帽水母時,往往已經失去了最佳的躲避機會。 [2] 

僧帽水母中毒症狀

1、局部症狀
蟄傷後立即有觸電樣刺痛感,數小時後局部逐漸出現線狀排列的紅斑、丘疹,斑痕多與觸手接觸方向一致,猶如鞭痕,癢感明顯加劇。嚴重致傷或有過敏體質者,立即出現紅斑、風團塊、水皰、淤斑,甚至表皮壞死等,且可有劇痛難忍,繼而全身皮膚潮紅奇癢等。一般經過10~20d可痊癒。 [1] 
2、全身症狀
中度或重度蟄傷可引起全身中毒症狀,致傷後幾分鐘至幾小時即可相繼出現全身反應。主要包括
①神經系統:不適、頭痛、冷或熱感、眩暈、運動失調,痙攣性或弛緩性麻痹,多發性神經炎,譫妄、暈厥、虛脱或休克,重者死亡。 [1] 
②循環系統:變態反應,溶血,心律失常,心率減慢,低血壓,充血性心力衰竭 [1] 
③運動系統;瀰漫性肌痛,關節痛,背痛,肌肉痙攣,腹直肌強直等。 [1] 
④消化系統:噁心、嘔吐、腹瀉、嚥下困難、唾液分泌等。 [1] 
⑤眼:結膜炎、球結膜水腫、角膜費瘍、羞明、流淚等。 [1] 
⑥其他:過敏性肺水腫,死亡率極高難以救治;過敏性休克急性肺心病腎功能衰竭等是常見併發症。 [1] 

僧帽水母蟄後處理

用乾淨毛巾或戴上手套除去皮膚上所有觸手,注意,切忌空手處理傷處,另外還要小心因處理不當而將刺細胞進一步壓入皮膚。用濃度為5% 的醋或海水反覆沖洗傷處,以確保附着的刺細胞完全脱離。如果眼部受傷,用大量温和清水沖洗眼部至少15分鐘,如沖洗後出現視力模糊、持續流淚、疼痛、腫大或怕光的現象,應交給醫生處理。由於體質差異,每個人對毒素反應劇烈程度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被僧帽水母蟄傷的嚴重性也有很大差異,不過容易過敏的人羣要尤為注意。如果是重症患者則需做好休克初期的搶救:鬆開束縛身體的衣服和腰帶,讓患者仰卧,並將足部墊高30 cm左右。

僧帽水母主要價值

僧帽水母藥用價值

僧帽水母毒素能直接作用於骨骼肌細胞膜,改變細胞膜的離子通透性。從僧帽水母的觸手分離出來一種“催眠毒素”成分,為肽類或蛋白質,不耐熱、不可透析、能被蛋白酶所降解。提取純化的毒素可以引起體內和體外由前列腺素介導的血管舒張,同時,培養的纖維細胞和離體的血管平滑肌的前列腺素合成增加。可用於治療心血管與神經系統疾病。

僧帽水母仿生學應用

平流層飛艇
國防科技大學空天科學學院的楊躍能副教授介紹,他們的研究小組利用僧帽水母作為仿生目標,對飛艇進行了氣動外形的仿生設計。與傳統的氣動外形比較,在正常情況下,其升阻比在70%以上,有效負載在300~800 kg之間。並利用功能性仿生技術,首次提出了多囊體和熱調節氣囊的新概念,有效地解決了“熱脹冷縮”對平流層飛行器在接近太空環境中的影響,比如:“超重”和蒙皮破裂的問題。通過飛行模擬和技術驗證實驗,發現在熱調節氣囊容積比例為10%的情況下,囊內最大壓強可以減小9.6%,從而解決了浮力和水壓的協調問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