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傑梅茵·格里爾

鎖定
傑梅茵·格里爾(Germaine Greer),1939年1月29日出生。西方著名的女權主義作家、思想家和勇敢的鬥士,近代女權主義先驅,她和美國的貝蒂·弗裏丹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西方女權運動的兩面旗幟,其代表作《女太監》名列西方七大女性主義著作之一,深深地影響了西方知識女性的思想和生活。已出版的書有:《女太監》《完整的女人》《障礙種族》《性與命運》《瘋女人的內衣》《莎士比亞》《爸爸,我們幾乎都不認識你》《變化》以及《破爛的西比爾斯》。她現任華威大學英文和比較文學研究教授。 [1] 
中文名
傑梅茵·格里爾
外文名
Germaine Greer
國    籍
澳大利亞
出生日期
1939年1月29日
出生地
澳大利亞墨爾本
代表作品
《女太監》,《完整的女人》

傑梅茵·格里爾人物生平

結婚三週之內她出軌好幾次
許多人只知格里爾是位“憤怒的”女權主義者,卻不知她其實擁有劍橋大學的文學博士學位,如果不是上世紀60年代風生水起的女權運動,或許她會一直安靜地在大學裏教書以至終老。
傑梅茵·格里爾 傑梅茵·格里爾
1939年1月29日,格里爾出生於澳大利亞墨爾本。1956年,格里爾考入墨爾本大學,獲得英語和法語語言文學學士學位。1963年,格里爾進入悉尼大學,獲得英語碩士學位。她憑藉一篇研究拜倫詩歌的碩士論文成功申請到英聯邦獎學金,來到英國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莎士比亞戲劇。
因歧視變性者,被迫離開劍橋大學
1968年,憑藉劍橋大學的文學博士頭銜,格里爾很快在英國華威大學英語系謀得一份教職。同年,她嫁給了澳大利亞記者保羅,但這場婚姻只持續了3個星期,兩人於1973年正式辦理離婚手續。格里爾後來承認,婚姻失敗源於自己的不忠,結婚三週之內她就出軌好幾次。這是她一生中唯一一次婚姻。
1970年,《女太監》的出版令格里爾一舉成名後,她開始了在全世界風風光光的簽名售書之旅。1972年,格里爾乾脆辭去教職。她在意大利買了一棟房子,兼任一個電視節目的主持人,定期為《星期日泰晤士報》撰寫專欄,剩下的時間則主要在亞洲和非洲旅行,順便受邀講學。1972年,格里爾在新西蘭旅行期間,因在演講中使用不雅字眼而被警方逮捕,她的支持者為此發起大規模抗議遊行。
1989年,格里爾從美國一所大學回到英國,成為劍橋大學紐納姆學院特聘教師和研究員,但7年後卻在一片爭議聲中辭職而去。
原來,1996年,一名叫拉斐爾·派德曼的變性者應聘紐納姆學院的研究員,格里爾對此強烈反對,理由是,派德曼生為男身,但是紐納姆卻是女子學院。格里爾對變性者的歧視引起了英國輿論的反感,迫於壓力,她不得不離開劍橋。71歲的格里爾如今是英國華威大學英語文學和比較文學榮譽退休教授。
1999年,被視為《女太監》姊妹篇的另一重要作品《完整的女人》發表。和《女太監》一樣,《完整的女人》也是一本“憤怒”的暢銷書。在書中,她從多角度剖析了西方女性在以男權為代表的社會中所遭受的壓迫、凌辱和摧殘,被媒體稱作“扔出了一枚有爭議的炸彈”。
花甲之年拍攝“裸體藝術照”
1999年,60歲高齡的格里爾出現在澳大利亞著名女肖像攝影師波莉·鮑蘭德的鏡頭下,只見全身赤裸的格里爾坐在好像是賓館的一張大牀上,眼鏡放在白色牀墊上,以優雅大方的姿態遮住了身上的敏感部位,臉上掛着自信的微笑,儘管臉上和身上的皺紋暴露了她的年齡,但是不乏一種老年的知性美。2000年,格里爾的這張令人矚目的“裸體藝術照”出現在英國國家肖像美術館的一次展覽上,後來又被收入鮑蘭德的一本攝影作品選。
批評祖國
長年在英國居住的格里爾非常關注澳大利亞土著人的命運。2000年初,她在倫敦宣稱,以後如果在悉尼機場沒有收到“這片土地的傳統居民”發放的通行證,那麼她將不再踏進澳大利亞一步。不過,有意思的是,新南威爾士原住民領土委員會的發言人表示,格里爾幾年來多次出入悉尼,卻從來未向該機構申請過通行證,而該委員會是唯一發放此類通行證的機構。
2004年,格里爾批評還嘲諷自己的祖國,説“平庸乏味”就是澳大利亞的代名詞。對此,時任澳大利亞總理霍華德迴應説,格里爾女士是個精英人士,生在澳大利亞未免有些“屈尊降格”了。還有一次,格里爾批評説:“澳大利亞就是個巨大的養老院,沒有任何不受歡迎的消息會飄到這裏那些世界上最差的報紙版面上。”
不過,個性張揚的格里爾也受到過一次驚嚇,差點沒了命。2000年4月,61歲的格里爾在倫敦家中遭到一名19歲女大學生的襲擊。等到朋友們發現時,格里爾無助地躺在地上,兩條腿被這名女學生緊緊抓住。後來,這名女學生以騷擾罪名受到指控,後被判兩年緩刑,並強制接受了心理治療。這一意外似乎並沒有給神經堅強的格里爾造成多大影響。對着記者,她這樣説:“我不生氣,我也不難過。我沒受到傷害。我很好。我並沒有失去幽默感。我並不是以受害者面目出現在這裏。”
參加真人秀
2005年,格里爾曾作為9個參賽選手之一,走進英國真人秀節目《老大哥》的演播室。但5天后,她就退出節目,説實在無法忍受精神摧殘以及製片人的欺凌,她還抱怨節目中眾選手的住所灰塵太多,而她的競爭者又太喜歡出名爭風頭。不過,抱怨歸抱怨,這並不妨礙她在《老大哥》品牌下的另兩個真人秀節目中露面。
思想尖鋭
2006年,澳大利亞著名野生動物保護者、44歲的“鱷魚獵手”史蒂夫·歐文被一種帶有劇毒的魚刺中而不幸身亡。歐文在澳大利亞堪稱家喻户曉的國寶級人物,他所做的自然類電視節目吸引了全世界億萬觀眾。歐文的死訊傳來,很多喜歡歐文節目的澳大利亞人正在唏噓不已時,格里爾卻在英國撰寫專欄,稱“動物世界終於對歐文實施了報復”,在她看來,歐文其實一直在“折磨動物”。

傑梅茵·格里爾社會影響

丈夫怕妻讀《女太監》
女太監》是傑梅茵·格里爾生平第一部著作,卻成為女權運動史上的劃時代作品。1970年,《女太監》在倫敦出版,迅速成為全球暢銷書。從1970年到1989年再版18次,並被譯成11種文字,發行量達數百萬冊,深深地影響了西方知識女性的思想和生活。
在該書中,格里爾指出,女性從小便按照男權社會的意願而被培養着,逐漸喪失了原有的活力,成為一個“無權、孤獨、性慾萎縮、缺少快樂”的人,也就是一個“被閹割的人”,即“女太監”。
上世紀70年代,談論、閲讀、收藏《女太監》,成為當時澳大利亞中產階級婦女間流行的風尚。而男性則對之無比厭惡,許多丈夫發現妻子在讀這本書時會勃然大怒,有位婦女擔心丈夫發現自己讀這本書,於是,把書塞在鞋子裏,還包上一個褐色的封皮加以掩蓋。

傑梅茵·格里爾負面評價

在《Monthly》的那篇文章中,諾拉批評説,格里爾一心想讓自己繼續出名,近年來,不惜頻繁出現在一些“低俗、掉價”的真人秀節目中。《澳大利亞人報》一名專欄女作家支持諾拉的説法,她甚至將格里爾稱為“知識界的帕里斯·希爾頓”,總是耐不住寂寞,不惜以出格言行博眼球。
澳大利亞劇作家路易斯·諾拉在其中一篇文章中對格里爾發出質疑。他寫道,格里爾肯定對當代女性的狀況感到特別失望,因為她們並沒有選擇她所鼓吹的生活模式。大部分女性的職責仍然是結婚生子,以核心家庭為單位。
他嘲諷71歲的格里爾簡直就是一個“糊里糊塗且疲憊不堪的老女人”,她的形象只會讓他想起他那“瘋瘋癲癲”的老祖母。的確,從31歲一夜成名到現在,格里爾一直沒離開過爭議的漩渦,她總是那麼“憤怒”而活躍,儘管已是“老祖母”。

傑梅茵·格里爾正面評價

《澳大利亞人報》曾這樣評價她:“格里爾將自己的聰明、智慧和才華發揮到了極致。她擁有經濟上的安全感。她從來不需要依賴男人,而是完全依賴自己。她隨心所欲地表達自己,從不受制於人。從這個意義上來説,71歲的格里爾至少過上了她希望所有女性都能擁有的生活:完全的、滿載幸福的自由。”
不知這份溢美之詞會否令格里爾感到受用。不過,據《澳大利亞人報》的一位女專欄作家描述,格里爾到澳大利亞電視台錄製節目時,看到桌子上有份《澳大利亞人報》,嗤之以鼻地説:“好差的報紙。”

傑梅茵·格里爾主要作品

《女太監》
《女太監》是傑梅茵·格里爾的第一部著作,也是她最重要的女權主義作品之一,出版不久就引起巨大反響,從1970年到1989年,再版18次,並被譯成10餘種文字,被視為“現代經典”。本書共分5個部分:肉體、靈魂、愛情、憎恨和革命。作者以大無畏的批判精神,以鋭利的思想和淵博的學識,以如匕首投槍般的文筆,向男權社會和傳統思想宣戰,指出女性時刻囚禁於精神牢籠之中,逐漸喪失了原有的活力,從而變成“被閹割的人”,即“女太監”。書中“持續地流動着憤怒的力量”,當時有人稱它是“迄今為止最棒的女權主義著作”,“讓我改宗換教,信仰了婦女解放運動”。
《完整的女人》
20世紀90年代後期,《女太監》又引發作者的另一部傑作《完整的女人》。後者出版時間不長,即在讀者中產生強烈的震盪,被人稱為“扔出了一枚有爭議的炸彈”,並因此躋身於西方暢銷書之列。書中依然保持了《女太監》那閃着寒光的批判鋒芒,多角度多層次地剖析了女性——主要以西方女性為代表——在以男權為代表的社會中所遭受的壓迫、凌辱和摧殘,進而呼喚建立完整健康的女性人格。同時,作者對男權社會中的男性心理和生理也做了精彩解構。作家文筆犀利辛辣,思想極具穿透力,常常發人所未發,妙語迭出而又出語驚人,為中國讀者帶來了當代西方女性的另類聲音。
其他
《障礙種族》《性與命運》《瘋女人的內衣》《莎士比亞》《爸爸,我們幾乎都不認識你》《變化》以及《破爛的西比爾斯》。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