傀儡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kuǐ lěi,亦作“傀壘”,原指木偶,後比喻不能自主、受人操縱的人或組織,出自《列子·湯問》記。
- 中文名
- 傀儡
- 拼 音
- kuǐ lěi
- 外文名
- Puppet
- 常用含義
- 不能自主、受人操縱的人或組織
- 舉 例
- 傀儡皇帝、傀儡太子
目錄
傀儡涵義
編輯傀儡用土木製成的偶像
傀儡傀儡戲
民間藝術的一種,用木偶進行表演的戲劇,今通謂木偶戲。有布袋、提線、杖頭木偶等。表演時,藝人用線牽引木偶表演動作。又名“絲戲”,“嘉禮”,最早流行於閩南語系地區。據《封氏聞見記》載, 唐大曆年間,有人“刻木為尉遲鄂公突厥鬥將之戲,機關動作,不異於生。”
水傀儡 水上木偶戲
用於表演的傀儡道具(12張)
場也寫作"場"。演傀儡戲的場所。亦喻指官場。
盤鈴傀儡
以盤鈴伴奏演出的傀儡戲。
線抽傀儡
木偶戲中用線拉的木頭人。
傀儡引申
編輯傀儡比喻不能自主、受人操縱的人或組織
清李漁《憐香伴·歡聚》:“這等看起來,把我當做個傀儡,從那時節掣到如今,還不知覺。”
陳登科《赤龍與丹鳳》第一部八:“ 宋蚒在村裏本來是個傀儡,所作所為,都靠黎倀在背後為他出謀劃策。
[1]
傀儡比喻鬱結在心中的悶氣或愁苦
傀,通“ 塊 ”。
清陳裴之《湘煙小錄·香畹樓憶語》:“君當日以他人酒杯澆自己傀壘,興酣落筆,概乎言之。”
- 參考資料
-
- 1. 傀儡 .漢典[引用日期2015-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