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偏見

(漢語詞彙)

鎖定
偏見,漢語詞彙。拼音:piān jiàn,釋義:人們認識世界萬事萬物所萌動的臆斷情由,它攜帶着主觀意識情感看問題,論人就事。
區別:偏見異於誤解。偏見根源於認識者的偏頗式心理,而誤解是根源於對象的複雜性。偏見也異於成見,成見可能正確也可能錯誤。也異於預定看法(prejudice)。
中文名
偏見
外文名
bias
拼    音
piān jiàn
注    音
ㄆㄧㄢ ㄐㄧㄢˋ
區別1
偏見異於誤解
區別2
偏見異於成見
區別3
異於預定看法(prejudice)

目錄

偏見釋義

[bias;biasedview] 片面的、偏頗的見解。
固執的偏見。
不應有的偏見。 [1] 

偏見例句

1.從側面看到。
《漢書·杜鄴傳》:“疏賤獨偏見,疑內亦有此類。”顏師古 注:“鄴 自謂傍觀而見之也。”
《漢書·匈奴傳贊》:“縉紳之儒則守和親,介冑之士則言征伐,皆偏見一時之利害,而未究 匈奴 之終始也。”
2.片面的見解;成見。
《莊子·齊物論》“與物相刃相靡……不亦悲乎。”晉·郭象注:“各信其偏見,而恣其所行,莫能自反。”
南朝·宋·何承天《答宗居士書》:“吾雖不能一切依附,亦不甚執偏見,但求夜光於巨海,正自未得耳。”
宋·司馬光《辭樞密副使第六札子》:“未嘗有四海之內,卿士大夫、農商工賈,異口同辭,鹹以為非,獨信二三人之偏見,而能成功緻治者也。”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八》:“你伯孃雖然不明理,卻也心慈的。只是婦人一時偏見,不看得破,不曉得別人的肉,偎不熱。” [3] 
清·陸以湉《冷廬雜識·嶽忠武於忠肅》:“文人立論,往往好逞偏見,如 魏叔子 謂 嶽忠武 不當班師。”
徐遲《地質之光》:“凡是胸無偏見的真正有成就的科學家,畢竟是有正義感的。” [1-2] 

偏見其它定義

美國社會心理學阿倫森是這樣界定偏見的:“人們依據有錯誤的和不全面的信息概括而來的、針對某個特定羣體的敵對的或者負向的態度”,一旦產生偏見又不及時糾正,扭曲後或可演變為歧視。
有很多理論用來解釋偏見的形成。如:最常見的社會學習理論,它認為偏見的習得途徑與其他態度和價值觀的習得相同。人們從他們的家庭、夥伴、大眾媒體以及他們身處的社會中學會了偏見。動機理論用來解釋偏見是如何滿足個體需要的,如有一種動機理論認為,偏見起源於羣體間的競爭,是“羣體資源或權力必然的結果”,另一種則認為偏見是一種人格障礙認知理論則認為,基於社會知覺的特點,即使沒有經歷引發偏見的社會化過程,沒有羣體間資源競爭人格障礙的情況下,看似無害的認知偏差會導致偏見的產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