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偏差值

鎖定
所謂“偏差值”,是指相對平均值的偏差數值,是日本人對於學生智能、學力的一項計算公式值。偏差值反映的是每個人在所有考生中的水準順位。在日本,偏差值被看做學習水平的正確反映,而偏差值也就理所當然地成為了評價學習能力的標準。
日本是春季招生,每年冬季進行全國高中畢業生統一考試,各大學在錄取學生時,常常用這次考試的偏差值評價學生的學習能力,並且作為錄取的重要標準(實際上常常是唯一標準)。因此引發考生不滿和輿論批評,同時也導致高中教育出現只重分數,不看操行的傾向。
中文名
偏差值
外文名
へんさち
定    義
相對平均值的偏差數值
類    型
計算公式值
地    區
日本

偏差值定義

[1] 
偏差值 偏差值

偏差值性質

偏差值與試卷難度無關,也與考試人數無關。
通常以50為平均值,100為最高值,25為最低值。
偏差值在50以上,屬於較好成績。偏差值在60以上,可以上較好的大學。

偏差值應用

偏差值可以排除試卷難度與評卷的影響,因此可以比較同一個人或者不同人在不同試卷上的成績,只要將分數換算成偏差值。
如果考試是全國性的,所得偏差值表明考生在全國應考者中的地位。當然也可以直接使用排名來比較,但是由於不同年份應考人數不同,所以具體的排名為此也不一定有很大參考價值。因此,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偏差值來報考學校,學校可以按照考生的偏差值來錄取學生。
日本正式在考試中採用偏差值制度是1964年。至70年代,東京都一些私立高中普遍開始以偏差值選拔錄取考生。這樣一來,以升學考試為目的組織教學的學校實際上就以偏差值為中心,進行日常教學和升學指導。初中生的偏差值往往成了決定他們今後去向,升入高中的重要因素。高中的偏差值成為了進入怎樣大學的最關鍵因素。小小的偏差值,就這樣成了決定日本青少年終生的籌碼。

偏差值歷史影響

日本青少年研究所曾就偏差值問題進行過一次社會調查。接受調查的初中老師中有一半以上認為:偏差值事實上已經成為了學校對學生進行升學指導的中心。這樣的結果雖然帶來不少問題,但又沒有更好的辦法取代它。有50%多的家長也持同樣的看法。但有20%以上的家長卻認為偏差值無可非議,它有利於孩子,使他們免遭盲目考試之苦,便可進入適合自己水平的學校。

偏差值總結

總之,偏差值作為考試製度的一環,在測定學生實際學習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合理性。但是,若把它當作中等教育和升學考試的指揮棒,是否有失全面性。現實中常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一些在偏差值競爭中獲勝的日本學生,自認為終身已穩操勝券,但一旦在現實中碰壁,就轉向消沉。同樣,那些在競爭中敗下陣來的日本學生,則過早地產生自我否定意識,從此喪失進取心。1991年日本青少年自殺者中的14%,中途退學者中的33%,逃學賴學者中的25%都是起因於偏差值。這些青少年在校學習成績不佳,同時對自己的學習能力缺乏信心,這不能不説是一場悲劇。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