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假戰

鎖定
假戰(Phony War),又稱為Sitzkrieg,是西方國家對1939年9月開始到1940年4月之間的戰爭名稱,英法雖然因為德國波蘭的入侵而宣戰,可是雙方並沒有實際上的軍事衝突
這段期間雙方有小規模的空中與海上的衝突,英國開始將遠征軍調動至法國,法國則開始進行一些動員的工作。到了1940年初,法國有14個師防守有名的馬奇諾防線,同時有80個師在後方與以支援。英國陸續增援到9個師的部隊。到了1940年5月,英法共集結超過3100輛戰車與2000多架作戰飛機。
1940年4月7日英國決定干涉斯堪的納維亞的局勢而與德國正式爆發衝突而結束這一段沒有戰爭的宣戰期。
名    稱
假戰
發生時間
1939年9月 至 1940年4月
地    點
法德邊境
參戰方
英國、法國,德國
結    果
雙方並沒有實際上的軍事衝突
外文名
Phony War

假戰薩爾衝突

1939年9月,在純政治考量下,法軍向國際聯盟轄下的薩爾推進了3英里。法軍動用98個師和2,500輛坦克,而德軍動用43個師,沒有坦克。

假戰冬季戰爭

在西歐假戰期間,蘇聯於1939年11月30日入侵芬蘭,東歐爆發了冬季戰爭。普遍輿論都支持民主國家芬蘭,由於芬蘭的抵抗似乎比波蘭對抗德軍更成功,英法國民甚至要求其政府支援芬蘭對抗強大的蘇聯。於是,蘇聯被驅逐出國際聯盟,英法兩國曾計劃遠征斯堪的納維亞。英國開始徵召軍隊,但於冬季戰爭結束前仍未到達芬蘭,便改為在北歐戰役中支援挪威。1940年3月,冬季戰爭結束後,法國總理達拉第因支援芬蘭失敗而引咎辭職。 [1] 

假戰德軍入侵

同盟國公開討論遠征斯堪的納維亞北部,卻得不到中立的北歐國家同意;2月的阿爾特馬克事件影響德國鐵礦供應,德國便強烈要求保衞挪威海岸。4月9日,德國發起“威瑟演習作戰”,開始入侵丹麥和挪威,丹麥隨即戰敗。4月12至15日間,盟軍登陸挪威,但德軍在兩個星期內佔領整個挪威,並把盟軍驅逐出境。

假戰英國變天

英國因支援芬蘭失敗,而改為支援挪威,其帶來的災難使英國首相張伯倫下議院備受攻擊。雖然下議院以281對200通過對張伯倫政府的信任動議,但其支持者很多都轉投了反對票。張伯倫感到失去支持,難以繼續領導英國政府或另組聯合政府,便辭任首相一職。英國國王喬治六世委任反對綏靖丘吉爾出任首相。丘吉爾重組聯合政府,包括保守黨工黨自由黨和一些無政黨人士。
當日,即英法對德宣戰後8個月,德軍進攻比利時荷蘭盧森堡,結束了假戰。 [2] 

假戰重大事件

此外,海上還發生了一些重大事件,包括第二次大西洋戰爭。 [3] 
參考資料
  • 1.    Anita Prażmowska, Poland: the Betrayed All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1995. ISBN 0-521-48385-9.
  • 2.    Piotr Wandycz France and her eastern allies, 1919–1925: French-Czechoslovak-Polish relations from the Paris Peace Conference to Locarno,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62.
  • 3.    Munich: Prologue to Tragedy, New York: Duell, Sloan and Pearce, 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