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信陵鎮

鎖定
信陵鎮,隸屬於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東縣,地處巴東縣北部,東與宜昌秭歸縣沙鎮溪鎮為鄰,南和茶店子鎮接壤,西與官渡口鎮一衣帶水,北瀕長江 [1]  區域總面積87.69平方千米。 [2]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信陵鎮常住人口為67373人。 [4] 
春秋時期,屬夔子國地;1984年,改信陵鎮。 [1]  截至2021年10月31日,信陵鎮轄7個社區、9個行政村; [3]  鎮人民政府駐朝陽路12號。 [1] 
截至2019年末,信陵鎮有工業企業70個,其中規模以上9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15個。 [2] 
中文名
信陵鎮
行政區劃代碼
422823100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東縣
地理位置
巴東縣北部
面    積
87.69 km² [2] 
下轄地區
7個社區、9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朝陽路12號
電話區號
0718
郵政編碼
444300
人口數量
67373 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著名景點
神農溪
鏈子溪
寇公文化公園
無源洞
巴東白鹿洞 展開
著名景點
神農溪
鏈子溪
寇公文化公園
無源洞
巴東白鹿洞
大面山 收起
車牌代碼
鄂Q

信陵鎮歷史沿革

春秋時期,屬夔子國地。
梁朝,改信陵郡。
隋朝,更名巴東。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第一區署。
1949年初,為信陵鎮,後改城關鎮。
1958年10月,建長江公社。
1961年,改城關鎮。
1984年,改信陵鎮。 [1] 

信陵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信陵鎮轄西壤坡、雲沱、北土坡、大坪、黃土坡、紅石樑6個居民委員會,荷花、水聚坪、黃家灣、將軍山、土店子、三朝觀、金竹園、中元子、青嶺、高陽、老屋場、青山、火焰石13個行政村;下設45個居民小組、89個村民小組。 [1] 
截至2021年10月31日,信陵鎮轄7個社區、9個行政村:西瀼坡社區、營沱社區、白土坡社區、大坪社區、黃土坡社區、紅石樑社區、神農溪社區、荷花村、水聚坪村、黃家灣村、土店子村、三朝觀村、金竹園村、中元子村、青嶺村、大面山村; [3]  鎮人民政府駐朝陽路12號。 [1] 

信陵鎮地理環境

信陵鎮位置境域

信陵鎮地處巴東縣北部,東與宜昌秭歸縣沙鎮溪鎮為鄰,南和茶店子鎮接壤,西與官渡口鎮一衣帶水,北瀕長江 [1]  區域總面積87.69平方千米。 [2] 

信陵鎮地形地貌

信陵鎮境內巫山餘脈延伸,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最高峯位於高陽村寨子包西北峯,海拔1635.6米;最低點位於東部荷花村黃岩長江邊,海拔67.6米。 [1] 

信陵鎮自然資源

2011年,信陵鎮耕地面積10950畝,人均0.8畝。 [1] 

信陵鎮人口

截至2011年末,信陵鎮轄區總人口50329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5928人,城鎮化率71.4%。另有流動人口4250人。總人口中,男性27357人,佔54.4%;女性22972人,佔45.6%;14歲以下6263人,佔12.4%;15~64歲37233人,佔74%;65歲以上6833人,佔13.6%;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30952人,佔61.5%。2011年,信陵鎮人口出生率7.9‰,人口死亡率2.5‰,人口自然增長率5.4‰。 [1] 
截至2019年末,信陵鎮户籍人口為48290人。 [2] 
根據巴東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信陵鎮常住人口為67373人,佔全縣常住人口的17.04%,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常住人口增加6542;常住人口中,男性佔48.9%,女性佔51.1%,性別比為95.69;常住人口中0-14歲佔15.72%,15-59歲佔66.32%,60歲及以上佔17.96%;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64682人,佔比96%。 [4] 

信陵鎮經濟

信陵鎮綜述

2011年,信陵鎮財政總收入7600萬元,其中一般預算收入3861.4萬元,人均財政收入1510元。從各主要税種看,完成營業税2526萬元,增值税195萬元,企業所得税108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079元。 [1] 
截至2019年末,信陵鎮有工業企業70個,其中規模以上9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15個。 [2] 

信陵鎮農業

2011年,信陵鎮農業產值6805萬元,糧食作物以種植水稻為主。生產糧食5461噸,人均108千克。經濟作物以油料作物和蔬菜為主。其中油料作物產量293噸;蔬菜產量11925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信陵鎮出欄生豬2.3萬頭、肉牛487頭、山羊7400只,上市家禽6.02萬羽,禽蛋115.6噸;蓄牧業產值3375萬元。 [1] 

信陵鎮工業

2011年,信陵鎮初步建成水泥、建材製品、電力、農產品加工礦業五大工業支柱產業。工業產值14億元,比上年增長1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8家,職工253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4.8億元。 [1] 

信陵鎮商貿

截至2011年末,信陵鎮有商業網點4137户,職工21598人。2011年,信陵鎮社會消費品銷售總額8.3億元。 [1] 

信陵鎮金融業

2011年末,信陵鎮有境內金融機構10個,各類存款餘額4.20億元;人均8345元;各項貸款餘額1.89億元。 [1] 

信陵鎮交通運輸

信陵鎮境內有209國道等道路過境。

信陵鎮社會事業

信陵鎮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信陵鎮有幼兒園7所,在園幼兒1568人,專任教師48人;小學4所,在校生4103人,專任教師245人,小學適齡人口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3282人,專任教師20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信陵鎮教育經費3444萬元。 [1] 

信陵鎮科學技術

截至2011年末,信陵鎮有鎮農業技術研究機構3個,各類科技人員21人。 [1] 

信陵鎮文體事業

截至2011年,信陵鎮有文化站1個,社區、村文化活動中心19個;各類圖書室25個,藏書8萬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等業餘創作隊伍800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州級2處、縣級12處。 [1] 
體育2011年末,信陵鎮有體育活動場所32個,其中健身廣場6個,中小學體育場6個,6個社區和70%以上的村安裝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佔常住人口的65%。 [1] 

信陵鎮醫療衞生

截至2011年末,信陵鎮有衞生院1個,牀位30張。專業衞生人員30人,其中執業醫師9人,執業助理醫師2人,註冊護士9人。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1%;衞生廁所普及率90%;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13195人,參合率98%。 [1] 

信陵鎮社會保障

2011年,信陵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2418户,人數5422人,年支出1002.7萬元,月人均154.1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833户,人數1441人,年支出101.7萬元,月人均58.8元;大病救助247人次,支出369.7萬元;福利院1家,牀位56張,收養農村五保老人56人,年支出1.8萬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44人,支出7.2萬元。國家撫卹、補助各類重點優撫對象205人,年支出110萬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7662人,參保率9%。 [1] 

信陵鎮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信陵鎮有郵政、電信企業8家。郵電業務總量2億元,比上年增長2.8%。其中郵政業務總量982萬元,比上年增長6.1%;電信業務總量1.9億元,比上年增長4.2%。年末固話1.4萬户,入户率61.9%;移動電話4.2萬户。年末互聯寬帶網1.7萬户,入户率75%。 [1] 
  • 給排水
截至2011年末,信陵鎮有鎮區建自來水廠1座,年供水1460萬立方米。建排污(水)管道338千米。 [1] 
  • 園林綠化
2011年末,信陵鎮有鎮區公園綠地面積56.7萬平方米,人均綠地面積8.2平方米。 [1] 

信陵鎮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信陵鎮因《湖北通志》“梁為信陵郡”得名。 [1] 

信陵鎮風景名勝

  • 綜述
信陵鎮有巴東“八大景”和“摩岩石刻”、“古亭秋月”、“無源仙洞”、“巴山公園”等景點,與國際旅遊景點神農溪隔江相望。
  • 古亭秋月
“古亭秋月”即“巴東八景”之一,又名秋風亭,是宋朝名相寇準19歲任巴東縣令時所建,故又稱寇公亭。位於新縣城東南,海拔176米處,高10餘米。古亭秋月,坐南朝北,背臨金字山,面對長江。古亭為木質結構,紅柱彩瓦,兩層飛檐,四角攢尖,雕樑畫棟。亭頂筒瓦有“萬古不朽”銘文。
秋風亭有不少關於北宋著名政治家寇準的傳説。縣誌載“秋風亭,在舊縣治左,寇萊公建”。原址江北舊縣坪,南宋乾道年間尚存,後隨縣城遷於江南。寇準20歲任巴東縣令,為官清廉,勸民農事,植柏栽桑,為人敬仰。明朝知縣盛皋為紀念寇公,便在今址仿建秋風亭。後經清康熙初年、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同治五年(1866年)幾次修葺,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重建保存至今。
秋風亭也成為詩人墨客邀朋聚友、思古抒懷、吟詩作畫的場所,為歷代名人逸士所題詠,有記可考的詩詞20餘首。北宋詩人御使中丞蘇轍雲:“人知公惠在巴東,不識三朝社稷功,平日孤舟已何處,江亭依舊傍秋風”。南宋詩人陸游過巴東,泊舟登亭賦《秋風亭》:“江水秋風宋玉悲,長官手自葺茅茨,人生窮達誰能料,蠟淚成堆又一時。”
  • 無源仙洞
無源洞是古巴東八景之一,又叫“仙洞靈泉”,古稱兀淵洞,位於信陵鎮東面2.5千米處的金字山山麓,海拔高214.6米。洞口高15米,寬9米,洞深且大。據《巴東縣誌》記載,洞內“可容萬人,居民每避兵於此。”相傳有人執燭探洞,燃完七支半仍無盡頭,深邃莫能窮其源,所以名叫無源仙洞。
洞中有溪流沿洞湧出,在洞口形成飛瀑,如一條白練呼嘯而入長江。洞中泉水隨着早、中、晚時間的變化,流速以緩、急、慢交替,顏色以清、渾、黃變換。洞中石鐘乳、石筍交錯分佈。無源洞洞中有洞,參差錯落。山路及洞壁間亦有不少摩崖石刻,盛讚此洞為“無源仙泉”、“靈山聖境”。
遊人也多在此吟詩留跡。有首詩這樣描寫無源洞:“此洞何年駐列仙,危巖突兀瀉銀泉。斜痕散濕酣朝露,遠勢飛流破曉煙。一幅晶簾雲外掛,千里雪練嶺頭懸。潺湲聽罷歌聲沸,疑是山中別有天。”
無源洞 無源洞
  • 巴山公園
巴山森林公園位於縣城東部3千米的金字山麓峽谷深處。古為巴山,形如金字故名。是峽江中唯一一處集山、水、林、泉、洞於一體的風景名勝區,佔地面積約5平方千米。
巴山森林公園樹木茂盛,泉石清幽,盛夏最高氣温27℃,歷為人們療養休假的地方。植被豐富,有松、柏、柑橘及各種林木帶5千餘畝,有近2000多平方水域的盤山水渠供遊人水上娛樂活動;有1800餘米山奪曲徑及三道人工瀑布直達水、旱二洞。洞上有新建的宏偉鋼筋混凝土公路大橋,橫跨幽谷,長220米,高125米,寬12米,曾有詩讚曰:“歲月悠悠長與共,幽泉凌跨千年拱。”
巴山公園 巴山公園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