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俞國

(商朝周朝諸侯國)

鎖定
俞國(商朝時期-春秋時期),商朝分封的諸侯國,是商王朝的重要封國。周武王滅商後俞國依然存在,但是淪為小國。俞國的爵位伯爵,春秋時期曾與魯國通婚。
中文名
俞國
外文名
Yu State
簡    稱
所屬洲
亞洲
首    都
俞城(今山東梁山縣境內)
官方語言
上古漢語
時    區
UTC+8
政治體制
君主制
國家領袖
俞伯
主要民族
華夏族
爵    位
伯爵

俞國俞國起源

殷商有俞國,俞國雖不見甲骨卜辭,卻在青銅器的銘文上被記錄了下來。金文中“俞”也作“艅”,晚商時期的俞族是商王室的骨幹成員,俞國國君長期在王室擔任要職,俞國的主要歷史也被集中在這一時期。俞族是商王的親信,因其國內經濟文明較為發達,國民的戰鬥力也強悍,因而受到王室的特別對待。根據金文記載,可以推測商王在俞國設有一支強大的軍隊,且由商王親封的“亞俞”統領。之前提到的林國,林國被商滅亡後,商王曾派“田俞”和“亞俞”去駐守林地,故俞國和後期林國也有政治上的往來。商代俞國的具體位置據説在今山東梁山縣境內,清末道光或咸豐年間在此出土了七件晚商銅器(已流落海外),上有銘文“亞俞”、“小臣俞”字樣,比如“亞俞父乙卣(yǒu)” “亞俞父辛觶(zhì)”、“小臣俞犀尊”等等。梁山縣近靠商末首都朝歌(今河南鶴壁市),臨近東夷部落羣,是商王室防禦東夷敵國的重要屏障。
“俞”字源於獨木舟 “俞”字源於獨木舟
“俞”的甲骨文是由類似“舟”和“單槳”兩部分組成,表示“單槳划着小舟順流而下”。造字本義跟“舟”有關,古代最早的“舟”就是獨木船。據考古得知,人類發明獨木舟大概已有七千餘年歷史。原始時期,人類面對江洋大河無能為力,隔着對岸相距甚近,卻無法穿越,渡船的發明有效解決了這一難題,故“俞”字又引申出“捷徑”、“穿越”之意。所謂的獨木舟,就是把大木的中間挖空即成,所以《説文解字》對“俞”的解釋是:“空中木為舟也。”後來隨着航業的發展,船隻的造型越來越豪華,單純的“俞”字已經不能表達船隻的規模和用途,便在“俞”的基礎上另造“艅”替代,“俞”的造字本義逐漸被削弱。但“俞”、“艅”兩字通用,許多商周銅器銘文上的“俞”字作“艅”。明代《説文長箋》 [1]  記載春秋吳國闔閭有大舟名“兪皇”,即“艅艎”。早期俞地族人擅長製造獨木舟,或以此為產業。
“俞”字的甲骨文 “俞”字的甲骨文

俞國東夷之戰

小臣俞犀尊 小臣俞犀尊
俞國作為商王室的戰略伙伴,有一件事可以作為俞國彪炳史冊的大事記,恐怕也是俞族人最可以引以為傲的歷史了,那就是參與了商末重要戰役——東夷之戰。青銅器“小臣俞犀尊”(現藏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有銘文27字,清晰的記載了俞國參與東夷戰事後得到王室褒獎的情景:“丁子(巳),王眚(省)夔(kuí)庸,王易(賜)小臣艅夒貝,隹(唯)王來正人(徵夷)方,隹(唯)王十祀又五,肜(róng)日。”銘文大意:帝辛十五年丁巳這天,肜祭之日,商王伐東夷歸來,巡視夔庸(城),賞賜小臣艅(俞)夒貝(夒城的貨幣),以質嘉獎。小臣俞因此而製作銅器供子孫紀念。

俞國俞國外交

俞國除了與商王室保持鐵桶關係外,與其它方國或氏族的聯繫也相當頻繁。除了開頭提到的林國,還有舌國。《山海經》和《呂氏春秋》裏面均記載南方有反舌國,被記錄下來的出土商代銅器有“舌盤”、“舌鼎”、“舌簋(guǐ)”,其實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河南安陽境內已發掘出土舌器,證明殷商王畿之內確有一支舌族存在,或為舌國。其中“舌盤”銘文中有“俞舌”等字樣,隱隱透視着商代俞族和舌族之間某種不同尋常的關聯,或為姻緣,或為政治、軍事上的合作。

俞國俞國的結局

魯伯厚父盤 魯伯厚父盤
關於商代俞國的結局,隨着商朝的覆滅,俞國也被周族征服,但應該沒有被滅祀,而被遷封到了今山東夏津縣境內,成了西周的一個伯爵小國,受魯國管轄。這期間有西周青銅器“俞伯簋(guǐ)”、“俞伯卣(yǒu)”(清末羅振玉的《三代吉金文存》 [2]  )。春秋早期,俞國與魯國關係友善,還有過聯姻。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出土于山東濟南市歷城區境內的春秋早期銅器“魯伯厚父盤”,銘文:“魯伯厚父作仲姬俞媵盤。”以及“魯伯大父簋”,銘文:“魯伯大父作仲姬俞媵簋,其萬年眉壽永寶用享。”姬俞,魯國公主,即魯伯厚(大)父的女兒,這是魯君為女兒做的陪嫁媵器,女兒即將嫁往俞國,故稱姬俞。這是魯俞兩國通婚的實證。俞國最後的結局不得而知,正統史書上沒有任何記載,但商代俞國產生了一支重要的俞姓,現今俞姓始祖主要公認為黃帝時期的俞跗(fū)(見《史記·扁鵲傳》 [3]  ),事實上後世俞姓當主要來自商代俞國。
參考資料
  • 1.    《説文長箋》 春秋吳國闔閭有大舟名“兪皇”,即“艅艎”
  • 2.    《三代吉金文存》西周青銅器“俞伯簋(guǐ)”、“俞伯卣(yǒu)”
  • 3.    《史記·扁鵲傳》現今俞姓始祖主要公認為黃帝時期的俞跗(f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