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

鎖定
2015年8月31日,國務院以國發〔2015〕50 號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該《綱要》分發展形勢和重要意義、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主要任務、政策機制4部分。
主要任務是:加快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推動資源整合,提升治理能力;推動產業創新發展,培育新興業態,助力經濟轉型;強化安全保障,提高管理水平,促進健康發展。
政策機制是:完善組織實施機制;加快法規制度建設;健全市場發展機制;建立標準規範體系;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加強專業人才培養;促進國際交流合作。 [1] 
中文名
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
印發機關
國務院
文    號
國發〔2015〕50 號
印發時間
2015年8月31日

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文件通知

國務院關於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的通知
國發〔2015〕50 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1] 
國務院
2015年8月31日
(本文有刪減)

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綱要

行動綱要
大數據是以容量大、類型多、存取速度快、應用價值高為主要特徵的數據集合,正快速發展為對數量巨大、來源分散、格式多樣的數據進行採集、存儲和關聯分析,從中發現新知識、創造新價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服務業態。
信息技術與經濟社會的交匯融合引發了數據迅猛增長,數據已成為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大數據正日益對全球生產、流通、分配、消費活動以及經濟運行機制、社會生活方式和國家治理能力產生重要影響。目前,我國在大數據發展和應用方面已具備一定基礎,擁有市場優勢和發展潛力,但也存在政府數據開放共享不足、產業基礎薄弱、缺乏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法律法規建設滯後、創新應用領域不廣等問題,亟待解決。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面推進我國大數據發展和應用,加快建設數據強國,特制定本行動綱要。
發展形勢和重要意義
圖解: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 圖解: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 [2]
全球範圍內,運用大數據推動經濟發展、完善社會治理、提升政府服務和監管能力正成為趨勢,有關發達國家相繼制定實施大數據戰略性文件,大力推動大數據發展和應用。目前,我國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用户規模居全球第一,擁有豐富的數據資源和應用市場優勢,大數據部分關鍵技術研發取得突破,湧現出一批互聯網創新企業和創新應用,一些地方政府已啓動大數據相關工作。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快大數據部署,深化大數據應用,已成為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和推動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需要和必然選擇。
(一)大數據成為推動經濟轉型發展的新動力。以數據流引領技術流、物質流、資金流、人才流,將深刻影響社會分工協作的組織模式,促進生產組織方式的集約和創新。大數據推動社會生產要素的網絡化共享、集約化整合、協作化開發和高效化利用,改變了傳統的生產方式和經濟運行機制,可顯著提升經濟運行水平和效率。大數據持續激發商業模式創新,不斷催生新業態,已成為互聯網等新興領域促進業務創新增值、提升企業核心價值的重要驅動力。大數據產業正在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將對未來信息產業格局產生重要影響。
(二)大數據成為重塑國家競爭優勢的新機遇。在全球信息化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大數據已成為國家重要的基礎性戰略資源,正引領新一輪科技創新。充分利用我國的數據規模優勢,實現數據規模、質量和應用水平同步提升,發掘和釋放數據資源的潛在價值,有利於更好發揮數據資源的戰略作用,增強網絡空間數據主權保護能力,維護國家安全,有效提升國家競爭力。
(三)大數據成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徑。大數據應用能夠揭示傳統技術方式難以展現的關聯關係,推動政府數據開放共享,促進社會事業數據融合和資源整合,將極大提升政府整體數據分析能力,為有效處理複雜社會問題提供新的手段。建立“用數據説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的管理機制,實現基於數據的科學決策,將推動政府管理理念和社會治理模式進步,加快建設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相適應的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逐步實現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
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大力推動政府信息系統和公共數據互聯開放共享,加快政府信息平台整合,消除信息孤島,推進數據資源向社會開放,增強政府公信力,引導社會發展,服務公眾企業;以企業為主體,營造寬鬆公平環境,加大大數據關鍵技術研發、產業發展和人才培養力度,着力推進數據彙集和發掘,深化大數據在各行業創新應用,促進大數據產業健康發展;完善法規制度和標準體系,科學規範利用大數據,切實保障數據安全。通過促進大數據發展,加快建設數據強國,釋放技術紅利、制度紅利和創新紅利,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二)總體目標。立足我國國情和現實需要,推動大數據發展和應用在未來5—10年逐步實現以下目標:
打造精準治理、多方協作的社會治理新模式。將大數據作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通過高效採集、有效整合、深化應用政府數據和社會數據,提升政府決策和風險防範水平,提高社會治理的精準性和有效性,增強鄉村社會治理能力;助力簡政放權,支持從事前審批向事中事後監管轉變,推動商事制度改革;促進政府監管和社會監督有機結合,有效調動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2017年底前形成跨部門數據資源共享共用格局。
建立運行平穩、安全高效的經濟運行新機制。充分運用大數據,不斷提升信用、財政、金融、税收、農業、統計、進出口、資源環境、產品質量、企業登記監管等領域數據資源的獲取和利用能力,豐富經濟統計數據來源,實現對經濟運行更為準確的監測、分析、預測、預警,提高決策的針對性、科學性和時效性,提升宏觀調控以及產業發展、信用體系、市場監管等方面管理效能,保障供需平衡,促進經濟平穩運行。
構建以人為本、惠及全民的民生服務新體系。圍繞服務型政府建設,在公用事業、市政管理、城鄉環境、農村生活、健康醫療、減災救災、社會救助、養老服務、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文化教育、交通旅遊、質量安全、消費維權、社區服務等領域全面推廣大數據應用,利用大數據洞察民生需求,優化資源配置,豐富服務內容,拓展服務渠道,擴大服務範圍,提高服務質量,提升城市輻射能力,推動公共服務向基層延伸,縮小城鄉、區域差距,促進形成公平普惠、便捷高效的民生服務體系,不斷滿足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個性化、多樣化需求。
開啓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創新驅動新格局。形成公共數據資源合理適度開放共享的法規制度和政策體系,2018年底前建成國家政府數據統一開放平台,率先在信用、交通、醫療、衞生、就業、社保、地理、文化、教育、科技、資源、農業、環境、安監、金融、質量、統計、氣象、海洋、企業登記監管等重要領域實現公共數據資源合理適度向社會開放,帶動社會公眾開展大數據增值性、公益性開發和創新應用,充分釋放數據紅利,激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力。
培育高端智能、新興繁榮的產業發展新生態。推動大數據與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發展,探索大數據與傳統產業協同發展的新業態、新模式,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形成一批滿足大數據重大應用需求的產品、系統和解決方案,建立安全可信的大數據技術體系,大數據產品和服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國內市場佔有率顯著提高。培育一批面向全球的骨幹企業和特色鮮明的創新型中小企業。構建形成政產學研用多方聯動、協調發展的大數據產業生態體系。
主要任務
(一)加快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推動資源整合,提升治理能力。
1.大力推動政府部門數據共享。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明確各部門數據共享的範圍邊界和使用方式,釐清各部門數據管理及共享的義務和權利,依託政府數據統一共享交換平台,大力推進國家人口基礎信息庫、法人單位信息資源庫、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基礎信息庫等國家基礎數據資源,以及金税、金關、金財、金審、金盾、金宏、金保、金土、金農、金水、金質等信息系統跨部門、跨區域共享。加快各地區、各部門、各有關企事業單位及社會組織信用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豐富面向公眾的信用信息服務,提高政府服務和監管水平。結合信息惠民工程實施和智慧城市建設,推動中央部門與地方政府條塊結合、聯合試點,實現公共服務的多方數據共享、制度對接和協同配合。
2.穩步推動公共數據資源開放。在依法加強安全保障和隱私保護的前提下,穩步推動公共數據資源開放。推動建立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等公共機構數據資源清單,按照“增量先行”的方式,加強對政府部門數據的國家統籌管理,加快建設國家政府數據統一開放平台。制定公共機構數據開放計劃,落實數據開放和維護責任,推進公共機構數據資源統一匯聚和集中向社會開放,提升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標準化程度,優先推動信用、交通、醫療、衞生、就業、社保、地理、文化、教育、科技、資源、農業、環境、安監、金融、質量、統計、氣象、海洋、企業登記監管等民生保障服務相關領域的政府數據集向社會開放。建立政府和社會互動的大數據採集形成機制,制定政府數據共享開放目錄。通過政務數據公開共享,引導企業、行業協會、科研機構、社會組織等主動採集並開放數據。
專欄1 政府數據資源共享開放工程
推動政府數據資源共享。制定政府數據資源共享管理辦法,整合政府部門公共數據資源,促進互聯互通,提高共享能力,提升政府數據的一致性和準確性。2017年底前,明確各部門數據共享的範圍邊界和使用方式,跨部門數據資源共享共用格局基本形成。
形成政府數據統一共享交換平台。充分利用統一的國家電子政務網絡,構建跨部門的政府數據統一共享交換平台,到2018年,中央政府層面實現數據統一共享交換平台的全覆蓋,實現金税、金關、金財、金審、金盾、金宏、金保、金土、金農、金水、金質等信息系統通過統一平台進行數據共享和交換。
形成國家政府數據統一開放平台。建立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等公共機構數據資源清單,制定實施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標準,制定數據開放計劃。2018年底前,建成國家政府數據統一開放平台。2020年底前,逐步實現信用、交通、醫療、衞生、就業、社保、地理、文化、教育、科技、資源、農業、環境、安監、金融、質量、統計、氣象、海洋、企業登記監管等民生保障服務相關領域的政府數據集向社會開放。
3.統籌規劃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結合國家政務信息化工程建設規劃,統籌政務數據資源和社會數據資源,佈局國家大數據平台、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加快完善國家人口基礎信息庫、法人單位信息資源庫、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基礎信息庫等基礎信息資源和健康、就業、社保、能源、信用、統計、質量、國土、農業、城鄉建設、企業登記監管等重要領域信息資源,加強與社會大數據的匯聚整合和關聯分析。推動國民經濟動員大數據應用。加強軍民信息資源共享。充分利用現有企業、政府等數據資源和平台設施,注重對現有數據中心及服務器資源的改造和利用,建設綠色環保、低成本、高效率、基於雲計算的大數據基礎設施和區域性、行業性數據匯聚平台,避免盲目建設和重複投資。加強對互聯網重要數據資源的備份及保護。
專欄2 國家大數據資源統籌發展工程
整合各類政府信息平台和信息系統。嚴格控制新建平台,依託現有平台資源,在地市級以上(含地市級)政府集中構建統一的互聯網政務數據服務平台和信息惠民服務平台,在基層街道、社區統一應用,並逐步向農村特別是農村社區延伸。除國務院另有規定外,原則上不再審批有關部門、地市級以下(不含地市級)政府新建孤立的信息平台和信息系統。到2018年,中央層面構建形成統一的互聯網政務數據服務平台;國家信息惠民試點城市實現基礎信息集中採集、多方利用,實現公共服務和社會信息服務的全人羣覆蓋、全天候受理和“一站式”辦理。
整合分散的數據中心資源。充分利用現有政府和社會數據中心資源,運用雲計算技術,整合規模小、效率低、能耗高的分散數據中心,構建形成佈局合理、規模適度、保障有力、綠色集約的政務數據中心體系。統籌發揮各部門已建數據中心的作用,嚴格控制部門新建數據中心。開展區域試點,推進貴州等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促進區域性大數據基礎設施的整合和數據資源的匯聚應用。
加快完善國家基礎信息資源體系。加快建設完善國家人口基礎信息庫、法人單位信息資源庫、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基礎信息庫等基礎信息資源。依託現有相關信息系統,逐步完善健康、社保、就業、能源、信用、統計、質量、國土、農業、城鄉建設、企業登記監管等重要領域信息資源。到2018年,跨部門共享校核的國家人口基礎信息庫、法人單位信息資源庫、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基礎信息庫等國家基礎信息資源體系基本建成,實現與各領域信息資源的匯聚整合和關聯應用。
加強互聯網信息採集利用。加強頂層設計,樹立國際視野,充分利用已有資源,加強互聯網信息採集、保存和分析能力建設,制定完善互聯網信息保存相關法律法規,構建互聯網信息保存和信息服務體系。
4.支持宏觀調控科學化。建立國家宏觀調控數據體系,及時發佈有關統計指標和數據,強化互聯網數據資源利用和信息服務,加強與政務數據資源的關聯分析和融合利用,為政府開展金融、税收、審計、統計、農業、規劃、消費、投資、進出口、城鄉建設、勞動就業、收入分配、電力及產業運行、質量安全、節能減排等領域運行動態監測、產業安全預測預警以及轉變發展方式分析決策提供信息支持,提高宏觀調控的科學性、預見性和有效性。
5.推動政府治理精準化。在企業監管、質量安全、節能降耗、環境保護、食品安全、安全生產、信用體系建設、旅遊服務等領域,推動有關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將市場監管、檢驗檢測、違法失信、企業生產經營、銷售物流、投訴舉報、消費維權等數據進行匯聚整合和關聯分析,統一公示企業信用信息,預警企業不正當行為,提升政府決策和風險防範能力,支持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和服務,提高監管和服務的針對性、有效性。推動改進政府管理和公共治理方式,藉助大數據實現政府負面清單、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的透明化管理,完善大數據監督和技術反腐體系,促進政府簡政放權、依法行政。
6.推進商事服務便捷化。加快建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依託全國統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台,建設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和“信用中國”網站,共享整合各地區、各領域信用信息,為社會公眾提供查詢註冊登記、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各類信用信息的一站式服務。在全面實行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和税務登記證“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中,積極運用大數據手段,簡化辦理程序。建立項目並聯審批平台,形成網上審批大數據資源庫,實現跨部門、跨層級項目審批、核准、備案的統一受理、同步審查、信息共享、透明公開。鼓勵政府部門高效採集、有效整合並充分運用政府數據和社會數據,掌握企業需求,推動行政管理流程優化再造,在註冊登記、市場準入等商事服務中提供更加便捷有效、更有針對性的服務。利用大數據等手段,密切跟蹤中小微企業特別是新設小微企業運行情況,為完善相關政策提供支持。
7.促進安全保障高效化。加強有關執法部門間的數據流通,在法律許可和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強對社會治理相關領域數據的歸集、發掘及關聯分析,強化對妥善應對和處理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的數據支持,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推動構建智能防控、綜合治理的公共安全體系,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安定。
專欄3 政府治理大數據工程
推動宏觀調控決策支持、風險預警和執行監督大數據應用。統籌利用政府和社會數據資源,探索建立國家宏觀調控決策支持、風險預警和執行監督大數據應用體系。到2018年,開展政府和社會合作開發利用大數據試點,完善金融、税收、審計、統計、農業、規劃、消費、投資、進出口、城鄉建設、勞動就業、收入分配、電力及產業運行、質量安全、節能減排等領域國民經濟相關數據的採集和利用機制,推進各級政府按照統一體系開展數據採集和綜合利用,加強對宏觀調控決策的支撐。
推動信用信息共享機制和信用信息系統建設。加快建立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建立信用信息共享交換機制。充分利用社會各方面信息資源,推動公共信用數據與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電子商務等數據的匯聚整合,鼓勵互聯網企業運用大數據技術建立市場化的第三方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使政府主導徵信體系的權威性和互聯網大數據徵信平台的規模效應得到充分發揮,依託全國統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台,建設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實現覆蓋各級政府、各類別信用主體的基礎信用信息共享,初步建成社會信用體系,為經濟高效運行提供全面準確的基礎信用信息服務。
建設社會治理大數據應用體系。到2018年,圍繞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新型城鎮化等重大戰略和主體功能區規劃,在企業監管、質量安全、質量誠信、節能降耗、環境保護、食品安全、安全生產、信用體系建設、旅遊服務等領域探索開展一批應用試點,打通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之間的數據壁壘,實現合作開發和綜合利用。實時採集並彙總分析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的市場監管、檢驗檢測、違法失信、企業生產經營、銷售物流、投訴舉報、消費維權等數據,有效促進各級政府社會治理能力提升。
8.加快民生服務普惠化。結合新型城鎮化發展、信息惠民工程實施和智慧城市建設,以優化提升民生服務、激發社會活力、促進大數據應用市場化服務為重點,引導鼓勵企業和社會機構開展創新應用研究,深入發掘公共服務數據,在城鄉建設、人居環境、健康醫療、社會救助、養老服務、勞動就業、社會保障、質量安全、文化教育、交通旅遊、消費維權、城鄉服務等領域開展大數據應用示範,推動傳統公共服務數據與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可穿戴設備等數據的匯聚整合,開發各類便民應用,優化公共資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專欄4 公共服務大數據工程
醫療健康服務大數據。構建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數據庫,建設覆蓋公共衞生、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供應、計劃生育和綜合管理業務的醫療健康管理和服務大數據應用體系。探索預約掛號、分級診療、遠程醫療、檢查檢驗結果共享、防治結合、醫養結合、健康諮詢等服務,優化形成規範、共享、互信的診療流程。鼓勵和規範有關企事業單位開展醫療健康大數據創新應用研究,構建綜合健康服務應用。
社會保障服務大數據。建設由城市延伸到農村的統一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保障大數據平台,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數據對接和信息共享,支撐大數據在勞動用工和社保基金監管、醫療保險對醫療服務行為監控、勞動保障監察、內控稽核以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相關政策制定和執行效果跟蹤評價等方面的應用。利用大數據創新服務模式,為社會公眾提供更為個性化、更具針對性的服務。
教育文化大數據。完善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台,推動教育基礎數據的伴隨式收集和全國互通共享。建立各階段適齡入學人口基礎數據庫、學生基礎數據庫和終身電子學籍檔案,實現學生學籍檔案在不同教育階段的縱向貫通。推動形成覆蓋全國、協同服務、全網互通的教育資源雲服務體系。探索發揮大數據對變革教育方式、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的支撐作用。加強數字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美術館和文化館等公益設施建設,構建文化傳播大數據綜合服務平台,傳播中國文化,為社會提供文化服務。
交通旅遊服務大數據。探索開展交通、公安、氣象、安監、地震、測繪等跨部門、跨地域數據融合和協同創新。建立綜合交通服務大數據平台,共同利用大數據提升協同管理和公共服務能力,積極吸引社會優質資源,利用交通大數據開展出行信息服務、交通誘導等增值服務。建立旅遊投訴及評價全媒體交互中心,實現對旅遊城市、重點景區遊客流量的監控、預警和及時分流疏導,為規範市場秩序、方便遊客出行、提升旅遊服務水平、促進旅遊消費和旅遊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有力支撐。
(二)推動產業創新發展,培育新興業態,助力經濟轉型。
1.發展工業大數據。推動大數據在工業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經營管理、市場營銷、售後服務等產品全生命週期、產業鏈全流程各環節的應用,分析感知用户需求,提升產品附加價值,打造智能工廠。建立面向不同行業、不同環節的工業大數據資源聚合和分析應用平台。抓住互聯網跨界融合機遇,促進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和三維(3D)打印技術、個性化定製等在製造業全產業鏈集成運用,推動製造模式變革和工業轉型升級。
2.發展新興產業大數據。大力培育互聯網金融、數據服務、數據探礦、數據化學、數據材料、數據製藥等新業態,提升相關產業大數據資源的採集獲取和分析利用能力,充分發掘數據資源支撐創新的潛力,帶動技術研發體系創新、管理方式變革、商業模式創新和產業價值鏈體系重構,推動跨領域、跨行業的數據融合和協同創新,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服務業創新發展和信息消費擴大,探索形成協同發展的新業態、新模式,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專欄5 工業和新興產業大數據工程
工業大數據應用。利用大數據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研究推動大數據在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經營管理、市場營銷、售後服務等產業鏈各環節的應用,研發面向不同行業、不同環節的大數據分析應用平台,選擇典型企業、重點行業、重點地區開展工業企業大數據應用項目試點,積極推動製造業網絡化和智能化。
服務業大數據應用。利用大數據支持品牌建立、產品定位、精準營銷、認證認可、質量誠信提升和定製服務等,研發面向服務業的大數據解決方案,擴大服務範圍,增強服務能力,提升服務質量,鼓勵創新商業模式、服務內容和服務形式。
培育數據應用新業態。積極推動不同行業大數據的聚合、大數據與其他行業的融合,大力培育互聯網金融、數據服務、數據處理分析、數據影視、數據探礦、數據化學、數據材料、數據製藥等新業態。
電子商務大數據應用。推動大數據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充分利用電子商務中形成的大數據資源為政府實施市場監管和調控服務,電子商務企業應依法向政府部門報送數據。
3.發展農業農村大數據。構建面向農業農村的綜合信息服務體系,為農民生產生活提供綜合、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務,縮小城鄉數字鴻溝,促進城鄉發展一體化。加強農業農村經濟大數據建設,完善村、縣相關數據採集、傳輸、共享基礎設施,建立農業農村數據採集、運算、應用、服務體系,強化農村生態環境治理,增強鄉村社會治理能力。統籌國內國際農業數據資源,強化農業資源要素數據的集聚利用,提升預測預警能力。整合構建國家涉農大數據中心,推進各地區、各行業、各領域涉農數據資源的共享開放,加強數據資源發掘運用。加快農業大數據關鍵技術研發,加大示範力度,提升生產智能化、經營網絡化、管理高效化、服務便捷化能力和水平。
專欄6 現代農業大數據工程
農業農村信息綜合服務。充分利用現有數據資源,完善相關數據採集共享功能,完善信息進村入户村級站的數據採集和信息發佈功能,建設農產品全球生產、消費、庫存、進出口、價格、成本等數據調查分析系統工程,構建面向農業農村的綜合信息服務平台,涵蓋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和農村環境整治等環節,集合公益服務、便民服務、電子商務和網絡服務,為農業農村農民生產生活提供綜合、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務,加強全球農業調查分析,引導國內農產品生產和消費,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縮小城鄉數字鴻溝,促進城鄉發展一體化。
農業資源要素數據共享。利用物聯網、雲計算、衞星遙感等技術,建立我國農業耕地、草原、林地、水利設施、水資源、農業設施設備、新型經營主體、農業勞動力、金融資本等資源要素數據監測體系,促進農業環境、氣象、生態等信息共享,構建農業資源要素數據共享平台,為各級政府、企業、農户提供農業資源數據查詢服務,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充分發掘平台數據,開發測土配方施肥、統防統治、農業保險等服務。
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服務。建立農產品生產的生態環境、生產資料、生產過程、市場流通、加工儲藏、檢驗檢測等數據共享機制,推進數據實現自動化採集、網絡化傳輸、標準化處理和可視化運用,提高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及時性和關聯性,與農產品電子商務等交易平台互聯共享,實現各環節信息可查詢、來源可追溯、去向可跟蹤、責任可追究,推進實現種子、農藥、化肥等重要生產資料信息可追溯,為生產者、消費者、監管者提供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服務,促進農產品消費安全。
4.發展萬眾創新大數據。適應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大數據創新行動計劃,鼓勵企業和公眾發掘利用開放數據資源,激發創新創業活力,促進創新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推動大數據發展與科研創新有機結合,形成大數據驅動型的科研創新模式,打通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通道,推動萬眾創新、開放創新和聯動創新。
專欄7 萬眾創新大數據工程
大數據創新應用。通過應用創新開發競賽、服務外包、社會眾包、助推計劃、補助獎勵、應用培訓等方式,鼓勵企業和公眾發掘利用開放數據資源,激發創新創業活力。
大數據創新服務。面向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研發一批大數據公共服務產品,實現不同行業、領域大數據的融合,擴大服務範圍、提高服務能力。
發展科學大數據。積極推動由國家公共財政支持的公益性科研活動獲取和產生的科學數據逐步開放共享,構建科學大數據國家重大基礎設施,實現對國家重要科技數據的權威彙集、長期保存、集成管理和全面共享。面向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發展科學大數據應用服務中心,支持解決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重大問題。
知識服務大數據應用。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對各領域知識進行大規模整合,搭建層次清晰、覆蓋全面、內容準確的知識資源庫羣,建立國家知識服務平台與知識資源服務中心,形成以國家平台為樞紐、行業平台為支撐,覆蓋國民經濟主要領域,分佈合理、互聯互通的國家知識服務體系,為生產生活提供精準、高水平的知識服務。提高我國知識資源的生產與供給能力。
5.推進基礎研究和核心技術攻關。圍繞數據科學理論體系、大數據計算系統與分析理論、大數據驅動的顛覆性應用模型探索等重大基礎研究進行前瞻佈局,開展數據科學研究,引導和鼓勵在大數據理論、方法及關鍵應用技術等方面展開探索。採取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協同創新模式和基於開源社區的開放創新模式,加強海量數據存儲、數據清洗、數據分析發掘、數據可視化、信息安全與隱私保護等領域關鍵技術攻關,形成安全可靠的大數據技術體系。支持自然語言理解、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人工智能技術創新,提升數據分析處理能力、知識發現能力和輔助決策能力。
6.形成大數據產品體系。圍繞數據採集、整理、分析、發掘、展現、應用等環節,支持大型通用海量數據存儲與管理軟件、大數據分析發掘軟件、數據可視化軟件等軟件產品和海量數據存儲設備、大數據一體機等硬件產品發展,帶動芯片、操作系統等信息技術核心基礎產品發展,打造較為健全的大數據產品體系。大力發展與重點行業領域業務流程及數據應用需求深度融合的大數據解決方案。
專欄8 大數據關鍵技術及產品研發與產業化工程
通過優化整合後的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支持符合條件的大數據關鍵技術研發。
加強大數據基礎研究。融合數理科學、計算機科學、社會科學及其他應用學科,以研究相關性和複雜網絡為主,探討建立數據科學的學科體系;研究面向大數據計算的新體系和大數據分析理論,突破大數據認知與處理的技術瓶頸;面向網絡、安全、金融、生物組學、健康醫療等重點需求,探索建立數據科學驅動行業應用的模型。
大數據技術產品研發。加大投入力度,加強數據存儲、整理、分析處理、可視化、信息安全與隱私保護等領域技術產品的研發,突破關鍵環節技術瓶頸。到2020年,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數據處理、分析、可視化軟件和硬件支撐平台等產品。
提升大數據技術服務能力。促進大數據與各行業應用的深度融合,形成一批代表性應用案例,以應用帶動大數據技術和產品研發,形成面向各行業的成熟的大數據解決方案。
7.完善大數據產業鏈。支持企業開展基於大數據的第三方數據分析發掘服務、技術外包服務和知識流程外包服務。鼓勵企業根據數據資源基礎和業務特色,積極發展互聯網金融和移動金融等新業態。推動大數據與移動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的深度融合,深化大數據在各行業的創新應用,積極探索創新協作共贏的應用模式和商業模式。加強大數據應用創新能力建設,建立政產學研用聯動、大中小企業協調發展的大數據產業體系。建立和完善大數據產業公共服務支撐體系,組建大數據開源社區和產業聯盟,促進協同創新,加快計量、標準化、檢驗檢測和認證認可等大數據產業質量技術基礎建設,加速大數據應用普及。
專欄9 大數據產業支撐能力提升工程
培育骨幹企業。完善政策體系,着力營造服務環境優、要素成本低的良好氛圍,加速培育大數據龍頭骨幹企業。充分發揮骨幹企業的帶動作用,形成大中小企業相互支撐、協同合作的大數據產業生態體系。到2020年,培育10家國際領先的大數據核心龍頭企業,500家大數據應用、服務和產品製造企業。
大數據產業公共服務。整合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匯聚海量數據資源,形成面向大數據相關領域的公共服務平台,為企業和用户提供研發設計、技術產業化、人力資源、市場推廣、評估評價、認證認可、檢驗檢測、宣傳展示、應用推廣、行業諮詢、投融資、教育培訓等公共服務。
中小微企業公共服務大數據。整合現有中小微企業公共服務系統與數據資源,鏈接各省(區、市)建成的中小微企業公共服務線上管理系統,形成全國統一的中小微企業公共服務大數據平台,為中小微企業提供科技服務、綜合服務、商貿服務等各類公共服務。
(三)強化安全保障,提高管理水平,促進健康發展。
1.健全大數據安全保障體系。加強大數據環境下的網絡安全問題研究和基於大數據的網絡安全技術研究,落實信息安全等級保護、風險評估等網絡安全制度,建立健全大數據安全保障體系。建立大數據安全評估體系。切實加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防護,做好大數據平台及服務商的可靠性及安全性評測、應用安全評測、監測預警和風險評估。明確數據採集、傳輸、存儲、使用、開放等各環節保障網絡安全的範圍邊界、責任主體和具體要求,切實加強對涉及國家利益、公共安全、商業秘密、個人隱私、軍工科研生產等信息的保護。妥善處理發展創新與保障安全的關係,審慎監管,保護創新,探索完善安全保密管理規範措施,切實保障數據安全。
2.強化安全支撐。採用安全可信產品和服務,提升基礎設施關鍵設備安全可靠水平。建設國家網絡安全信息匯聚共享和關聯分析平台,促進網絡安全相關數據融合和資源合理分配,提升重大網絡安全事件應急處理能力;深化網絡安全防護體系和態勢感知能力建設,增強網絡空間安全防護和安全事件識別能力。開展安全監測和預警通報工作,加強大數據環境下防攻擊、防泄露、防竊取的監測、預警、控制和應急處置能力建設。
專欄10 網絡和大數據安全保障工程
網絡和大數據安全支撐體系建設。在涉及國家安全穩定的領域採用安全可靠的產品和服務,到2020年,實現關鍵部門的關鍵設備安全可靠。完善網絡安全保密防護體系。
大數據安全保障體系建設。明確數據採集、傳輸、存儲、使用、開放等各環節保障網絡安全的範圍邊界、責任主體和具體要求,建設完善金融、能源、交通、電信、統計、廣電、公共安全、公共事業等重要數據資源和信息系統的安全保密防護體系。
網絡安全信息共享和重大風險識別大數據支撐體系建設。通過對網絡安全威脅特徵、方法、模式的追蹤、分析,實現對網絡安全威脅新技術、新方法的及時識別與有效防護。強化資源整合與信息共享,建立網絡安全信息共享機制,推動政府、行業、企業間的網絡風險信息共享,通過大數據分析,對網絡安全重大事件進行預警、研判和應對指揮。
政策機制
(一)完善組織實施機制。建立國家大數據發展和應用統籌協調機制,推動形成職責明晰、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加強大數據重大問題研究,加快制定出台配套政策,強化國家數據資源統籌管理。加強大數據與物聯網、智慧城市、雲計算等相關政策、規劃的協同。加強中央與地方協調,引導地方各級政府結合自身條件合理定位、科學謀劃,將大數據發展納入本地區經濟社會和城鎮化發展規劃,制定出台促進大數據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突出區域特色和分工,抓好措施落實,實現科學有序發展。設立大數據專家諮詢委員會,為大數據發展應用及相關工程實施提供決策諮詢。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認真落實本行動綱要提出的各項任務,共同推動形成公共信息資源共享共用和大數據產業健康安全發展的良好格局。
(二)加快法規制度建設。修訂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積極研究數據開放、保護等方面制度,實現對數據資源採集、傳輸、存儲、利用、開放的規範管理,促進政府數據在風險可控原則下最大程度開放,明確政府統籌利用市場主體大數據的權限及範圍。制定政府信息資源管理辦法,建立政府部門數據資源統籌管理和共享複用制度。研究推動網上個人信息保護立法工作,界定個人信息採集應用的範圍和方式,明確相關主體的權利、責任和義務,加強對數據濫用、侵犯個人隱私等行為的管理和懲戒。推動出台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對基礎信息網絡和關鍵行業領域重要信息系統的安全保護,保障網絡數據安全。研究推動數據資源權益相關立法工作。
(三)健全市場發展機制。建立市場化的數據應用機制,在保障公平競爭的前提下,支持社會資本參與公共服務建設。鼓勵政府與企業、社會機構開展合作,通過政府採購、服務外包、社會眾包等多種方式,依託專業企業開展政府大數據應用,降低社會管理成本。引導培育大數據交易市場,開展面向應用的數據交易市場試點,探索開展大數據衍生產品交易,鼓勵產業鏈各環節市場主體進行數據交換和交易,促進數據資源流通,建立健全數據資源交易機制和定價機制,規範交易行為。
(四)建立標準規範體系。推進大數據產業標準體系建設,加快建立政府部門、事業單位等公共機構的數據標準和統計標準體系,推進數據採集、政府數據開放、指標口徑、分類目錄、交換接口、訪問接口、數據質量、數據交易、技術產品、安全保密等關鍵共性標準的制定和實施。加快建立大數據市場交易標準體系。開展標準驗證和應用試點示範,建立標準符合性評估體系,充分發揮標準在培育服務市場、提升服務能力、支撐行業管理等方面的作用。積極參與相關國際標準制定工作。
(五)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強化中央財政資金引導,集中力量支持大數據核心關鍵技術攻關、產業鏈構建、重大應用示範和公共服務平台建設等。利用現有資金渠道,推動建設一批國際領先的重大示範工程。完善政府採購大數據服務的配套政策,加大對政府部門和企業合作開發大數據的支持力度。鼓勵金融機構加強和改進金融服務,加大對大數據企業的支持力度。鼓勵大數據企業進入資本市場融資,努力為企業重組併購創造更加寬鬆的金融政策環境。引導創業投資基金投向大數據產業,鼓勵設立一批投資於大數據產業領域的創業投資基金。
(六)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健全多層次、多類型的大數據人才培養體系。鼓勵高校設立數據科學和數據工程相關專業,重點培養專業化數據工程師等大數據專業人才。鼓勵採取跨校聯合培養等方式開展跨學科大數據綜合型人才培養,大力培養具有統計分析、計算機技術、經濟管理等多學科知識的跨界複合型人才。鼓勵高等院校、職業院校和企業合作,加強職業技能人才實踐培養,積極培育大數據技術和應用創新型人才。依託社會化教育資源,開展大數據知識普及和教育培訓,提高社會整體認知和應用水平。
(七)促進國際交流合作。堅持平等合作、互利共贏的原則,建立完善國際合作機制,積極推進大數據技術交流與合作,充分利用國際創新資源,促進大數據相關技術發展。結合大數據應用創新需要,積極引進大數據高層次人才和領軍人才,完善配套措施,鼓勵海外高端人才回國就業創業。引導國內企業與國際優勢企業加強大數據關鍵技術、產品的研發合作,支持國內企業參與全球市場競爭,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形成若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數據企業和產品。 [1] 

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相關報道

李克強總理籤批,2015年8月31日,國務院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系統部署大數據發展工作。信息技術與經濟社會的交匯融合引發了數據迅猛增長,數據已成為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快大數據部署,深化大數據應用,已成為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和推動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需要和必然選擇。
《綱要》提出,要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大力推動政府信息系統和公共數據互聯開放共享,加快政府信息平台整合,消除信息孤島,推進數據資源向社會開放,增強政府公信力,引導社會發展,服務公眾企業;以企業為主體,營造寬鬆公平環境,加大大數據關鍵技術研發、產業發展和人才培養力度,着力推進數據彙集和發掘,深化大數據在各行業創新應用,促進大數據產業健康發展;完善法規制度和標準體系,科學規範利用大數據,切實保障數據安全。《綱要》明確,推動大數據發展和應用,在未來5至10年打造精準治理、多方協作的社會治理新模式,建立運行平穩、安全高效的經濟運行新機制,構建以人為本、惠及全民的民生服務新體系,開啓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創新驅動新格局,培育高端智能、新興繁榮的產業發展新生態。 [3] 

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綱要解讀

一、《行動綱要》出台的背景和意義
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深度融合,引發了數據量的爆發式增長,使得數據資源成為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和核心創新要素。據統計,全球所掌握的數據,每兩年就會翻倍。到2020年,全球的數據量將達到40ZB,其中我國所掌握的數據將佔20%。大數據的廣泛深入應用,使人類社會逐漸走向數據經濟時代。據國際知名諮詢公司Gartner預測,2016年全球大數據相關產業規模將達到2320億美元。
利用大數據分析,能夠總結經驗、發現規律、預測趨勢、輔助決策,充分釋放和利用海量數據資源中藴含的巨大價值,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各行業的深度耦合、交叉創新。大數據的發展將對經濟社會發展乃至人們的思維觀念帶來革命性的影響,同時也能夠為國家發展提供戰略性的機遇。因此,從出現伊始,大數據就受到各方的熱切關注。有關發達國家相繼制定出台大數據發展的戰略性指導文件,大力推動大數據的發展和應用。
我國發展大數據擁有豐富的數據資源和巨大的應用市場優勢。近年來,經過各方的共同努力,我國大數據得到了快速發展。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在部分關鍵技術上實現突破,湧現出一批骨幹企業,在各行業中的應用也得到了深入推廣,形成了一大批典型的示範案例。大數據日益已經成為推動經濟增長、加速產業轉型的重要力量。例如,阿里公司根據中小企業的交易情況對銀行的財務和誠信情況進行篩選,並提供無擔保的貸款。目前,已累計發放貸款2000多億元,服務80餘萬家企業,有力的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百度公司利用大數據技術,可以實時展示流感等流行病的動態,預測發病趨勢,為應對疫情變化,優化醫療衞生資源配置提供了有力幫助。
未來,隨着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大數據將在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中承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地位也將越來越突出。同時,大數據也將重構信息技術體系和產業格局,為我國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提供巨大機遇。《行動綱要》的出台,賦予了大數據作為建設數據強國、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戰略地位。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按照國務院部署要求,深入貫徹落實《行動綱要》,推動大數據產業健康快速發展,為建設數據強國提供有力支撐。
二、《行動綱要》對大數據產業發展的部署
一)《行動綱要》的起草過程
中央和國務院高度重視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和其對經濟轉型升級的促進作用,今年已相繼出台《中國製造2025》、《國務院關於促進雲計算創新發展培育信息產業新業態的意見》、《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運用大數據加強對市場主體服務和監管的若干意見》等文件,都將大數據作為支撐、引領各行業領域發展水平提升的重要抓手。
為促進大數據發展,加快建設數據強國,按照國務院的部署,2014年10月,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建立了聯合工作機制,成立了起草組,啓動了《行動綱要》的研究制定工作。起草組在貴州、廣東、上海、湖北等地進行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委託中科院、工程院、國家信息中心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賽迪研究院等研究機構開展了專題研究,分類召開了10餘次的部門、研究機構、專家和企業座談會,專題聽取了阿里巴巴、百度、騰訊等數十家企業的建議。2014年12月《國家大數據發展綱要》初稿成稿後,起草組又徵求了47個有關部門的意見,經多次修改完善,形成了《國家大數據發展綱要》送審稿。2015年8月19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促進大數據發展的行動綱要》;2015年8月31日,國務院正式印發了《關於促進大數據發展的行動綱要》,成為我國發展大數據產業的戰略性指導文件。
(二)主要內容及對產業的部署
《行動綱要》的內容可以概括為“三位一體”,即圍繞全面推動我國大數據發展和應用,加快建設數據強國這一總體目標,確定三大重點任務:一是加快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推動資源整合,提升治理能力;二是推動產業創新發展,培育新業態,助力經濟轉型;三是健全大數據安全保障體系,強化安全支撐,提高管理水平,促進健康發展。圍繞這“三位一體”,具體明確了五大目標、七項措施、十大工程。並且據此細化分解出76項具體任務,確定了每項任務的具體責任部門和進度安排,確保《行動綱要》的落地和實施。
五個目標:一是打造精準治理、多方協作的社會治理新模式;二是建立運行平穩、安全高效的經濟運行新機制;三是構建以人為本、惠及全民的民生服務新體系;四是開啓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創新驅動新格局;五是培育高端智能、新興繁榮的產業發展新生態。
七項措施:完善組織實施機制、加快法規制度建設、健全市場發展機制、建立標準規範體系、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加快專業人才培養、促進國際交流合作。
十項工程:政府數據資源共享開放工程、國家大數據資源統籌發展工程、政府治理大數據工程、公共服務大數據工程、工業和新興產業大數據工程、現代農業大數據工程、萬眾創新大數據工程、大數據關鍵技術及產品研發與產業化工程、大數據產業支撐能力提升工程、網絡和大數據安全保障工程。
按照國務院的部署,工業和信息化部主要負責推動大數據產業發展,培育新興業態,助力經濟轉型,包括推進大數據核心技術攻關、健全產品體系、完善產業鏈和發展環境、推進工業及新興產業大數據應用,同時做好信息安全和規範管理等的相關工作。重點組織實施十大工程中的“大數據關鍵技術及產品研發與產業化工程”、“大數據產業支撐能力提升工程”“工業和新興產業大數據工程”三項工程。
三、工業和信息化部落實《行動綱要》支持大數據產業發展的主要考慮
《行動綱要》為我國大數據的發展進行了頂層設計和統籌部署,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按照國務院的部署,與發展改革委一起牽頭,組織各部門、各地方全力做好《行動綱要》的實施工作,重點抓好我國大數據技術和產業的創新和發展,提升大產業支撐能力,培育新業態新模式。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支持大數據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
我們正在制定《大數據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還將出台促進大數據產業發展的推進計劃,統籌佈局大數據技術和產業發展。促進規劃、標準、技術、產業、安全、應用的協同發展,為《行動綱要》實施提供技術和產業支撐和保障。
組織實施“大數據關鍵技術及產品研發與產業化工程”,加強自主創新,通過相關項目和資金引導和支持關鍵技術產品研發及產業化;開發面向工業、電信、金融、交通、醫療等數據密集型行業的大數據應用解決方案;力爭形成先進的技術體系、完善的產品體系和高效的應用服務體系。
(二)促進大數據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着力發展工業大數據,加強產業生態體系建設
組織實施“工業和新興產業大數據工程”,圍繞落實《中國製造2025》,支持開發工業大數據解決方案,利用大數據培育發展製造業新業態,開展工業大數據創新應用試點。促進大數據、雲計算、工業互聯網、3D打印、個性化定製等的融合集成,推動製造模式變革和工業轉型升級。圍繞落實《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業深度融合為主線,以實施“互聯網+”製造業和“互聯網+”中小微企業為重點,以高速寬帶網絡基礎設施和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產業為支撐,積極培育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集中資源重點培育和扶持一批龍頭骨幹企業,鼓勵中小企業特色發展。組織實施“大數據產業支撐能力提升工程”,建立和完善大數據產業公共服務支撐體系,加快培育自主產業生態體系。
(三)推動大數據標準體系建設
目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已經指導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委員會組建由130餘家單位構成的大數據標準工作組,組織起草了《大數據標準化白皮書》,制定大數據標準體系,已經開展數據質量、數據安全、數據開放共享和交易等方面的多項國家標準的立項和研製工作,同時還要積極參與ISO/IEC、ITU等國際標準制定工作,與國際同步發展。
(四)支持地方開展大數據產業發展和應用試點
目前,我們已支持和指導北京、上海、貴州、廣州、陝西等地大數據產業和應用發展,這些地方先行先試,主動探索,已初見成效。如我們支持和批覆貴陽·貴安大數據產業集聚區創建工作,在出台產業扶持政策、開展數據共享交易、法律法規等方面成效顯著。授予陝西省西鹹區創建軟件和信息服務(大數據)示範基地,鼓勵當地大數據產業創新發展。北京、上海、廣東等地方政府在支持大數據產業和應用發展等方面均各具特色、走在全國前列。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動員和支持各地方、各行業、各部門開展大數據技術、產業、應用、政策等各方面的探索和實踐,利用相關項目資金,引導和支持在重點地區和工業等重點行業開展應用示範,並總結經驗、加快推廣。
(五)加強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探索和加強行業管理
結合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在開展的“寬帶中國”“建設互聯網強國”等戰略,落實《關於數據中心建設佈局的指導意見》,指導數據中心科學佈局,加快推動寬帶普及提速,提升互聯網數據中心業務市場管理水平。
我們還需從法規制度入手,加強行業管理和安全保障。研究制定網絡數據採集、傳輸、存儲、使用管理的標準規範。加大對隱私信息保護、網絡安全保障、跨境數據流動的管理,組織開展相關的專項檢查和治理。推動和配合相關部門組織開展數據共享、開放、交易、安全等方面的立法研究工作。解決制約大數據產業發展體制機制因素和不確定性的市場因素,為產業和應用發展營造良好法規和市場環境。
大數據產業的發展需要政府、各行各業、IT企業以及社會的共同關注和支持。希望各地按照國務院《行動綱要》的統籌部署,充分認識大數據對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保障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意義和作用,認真做好《行動綱要》中各項任務的分解落實工作。各地一是要結合自身產業基礎和資源條件合理定位、科學謀劃,突出區域特色和優勢,避免重複投資和建設。二是制定出台促進大數據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引導科技、人才、資金等各項資源向產業傾斜,加快培育骨幹企業,形成產業支撐能力。三是選擇基礎條件好、示範效應強、影響範圍廣的行業和領域積極開展應用示範,充分發揮應用對產業的引導和促進作用。四是加強數據資源建設和整合,避免信息孤島和煙囱,促進數據資源合理有序流動,積極培育產業的新業態和新模式。通過中央和各地的協同推進,共同營造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實現我國大數據產業的科學有序發展。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