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侵權責任法研究

(2010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侵權責任法研究》是2010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利明。
中文名
侵權責任法研究
作    者
王利明
出版時間
2010年7月1日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ISBN
9787300122069
定    價
98 元
開    本
16 開

侵權責任法研究內容簡介

本書密切結合我國《侵權責任法》和有關侵權法的前沿理論及司法實踐經驗,並在借鑑國外侵權立法先進經驗與最新理論成果的基礎上,針對我國侵權責任法的內容體系。歸責原則、責任構成要件,免責和減輕責任事由,數人侵權制度以及侵權責任的承擔方式等進行了詳盡而深入的探討。
作者認為,我國《侵權責任法》的體系主要是基於歸責原則而構建的,應當區分一般構成要件和特殊構成要件、共同侵權和無意思聯絡的數人侵權;作者對《侵權責任法》的中國特色,如侵權責任的承擔方式具有多元化的特點等,作出了細緻而深入的闡釋。同時,作者還對侵權責任法的發展趨勢,因果關係理論、過錯理論、侵權責任形態等理論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1] 

侵權責任法研究作者簡介

王利明,1960年2月生,湖北省仙桃市人。1981年獲湖北財經學院法學學士學位;1984年獲中國人民大學法學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1990年獲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博士學位;1989年2月至1990年2月、1998年8月至1999年6月,先後在美國密歇根大學法學院和哈佛大學法學院進修。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十一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中國法學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會長。曾獲“中國有突出貢獻的博士學位獲得者”、“第一屆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等榮譽稱號,以及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獎,第一屆中韓青年學術獎等獎勵。
主要學術成果:
專著《違約責任論》(獲第三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等獎)、《侵權行為法歸責原則研究》(獲全國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司法改革研究》(獲司法部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吳玉章科研基金三等獎)、《物權法論》、《物權法研究》(獲第六屆國家圖書獎提名獎)、《合同法研究》(第一、二卷)、《民法總則研究》(獲第十四屆中國圖書獎),《物權法草案建議稿及立法理由書》(獲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我國民法典重大疑難問題之研究》 (入選新聞出版總署第一屆“三個一百”原創圖書出版工程);主編或合著《民法新論》(上、下冊,獲北京市高等學校第二屆哲學社會科學中青年優秀成果獎、高等學校出版社優秀學術專著優秀獎)、《民法·侵權行為法》 (獲北京市第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第三屆普通高校優秀教材獎)、《人格權法新論》(獲第九屆中國圖書評論獎)、《人格權法研究》(獲第五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二等獎);發表論文集《民商法研究》(1至8輯)和學術論文二百餘篇。曾兩次獲得教育部頒佈的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王利明教授作為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起草小組成員,全程參與了《侵權責任法》的起草工作。 [1] 

侵權責任法研究圖書目錄

第一編 總論
第一章 侵權責任概述
第一節 侵權行為的概念和特徵
一、侵權行為的概念
二、侵權行為的特徵
第二節 侵權行為與相關行為的區別
一、侵權行為與違約行為
二、侵權行為與犯罪行為
第三節 侵權責任的概念和特徵
一、侵權責任的概念和特徵
二、侵權責任與侵權損害賠償之債
三、侵權責任與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的關係
第四節 侵權責任的分類
一、一般侵權責任和特殊侵權責任
二、作為的侵權責任和不作為的侵權責任
三、自己責任和為他人行為負責的責任
四、單獨侵權責任與數人侵權責任
五、侵害物權、侵害知識產權、侵害人格權和身份權的責任
六、單一侵權責任和大規模侵權責任
第五節 侵權責任的特殊形態
一、侵權責任形態概述
二、侵權責任的幾種特殊形態
第六節 侵權責任的主體和侵權請求權
一、侵權責任關係的主體
二、關於責任能力問題
三、侵權請求權
第二章 侵權責任法概述
第一節 侵權責任法的概念和特徵
一、侵權責任法的概念
二、侵權責任法的特徵
第二節 侵權責任法的調整對象
第三節 侵權責任法保護的權益範圍
一、確定侵權責任法保護的權益範圍的必要性
二、我國侵權責任法所規定的權益保護範圍
三、我國侵權責任法規定權益保護範圍的特點
四、侵權責任法保障的具體民事權利
五、侵權責任法保障的合法利益
六、關於是否需要區分權利和利益侵害的構成要件
第四節 侵權責任法的淵源
一、憲法
二、法律
三、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
四、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
五、國家認可的民事習慣
第五節 侵權責任法的功能
一、救濟功能
二、預防功能
三、制裁功能
四、維護行為自由的功能
第六節 侵權責任法的一般條款
一、一般條款和類型化的結合是侵權法的發展趨勢
二、我國侵權責任法採取了“一般條款+類型化”的模式
第七節 我國侵權責任法的體系
一、侵權責任法的體系概述
二、我國侵權責任法體系的特點
三、我國侵權法的組成部分
第八節 侵權責任法與其他法律的關係
一、侵權責任法與國家賠償法
二、侵權責任法與保險法
三、侵權責任法和社會保障法
四、侵權責任法與人格權法
五、侵權責任法與合同法
六、侵權責任法和物權法
第九節 侵權責任法的適用
一、侵權責任法的適用範圍
二、侵權責任法的適用原則
第十節 侵權責任法的解釋
一、侵權責任法的解釋的必要性
二、侵權責任法解釋的具體方法
第三章 侵權責任法的歷史發展
第一節 西方侵權責任法的歷史發展及現狀
一、古代侵權行為法
二、近代侵權法
第二節 當代侵權法的發展趨勢
一、保護範圍的擴大化
二、侵權法功能的擴展
三、侵權行為類型的多樣化
四、歸責原則的多元化
五、補救手段的多元化
六、精神損害賠償的強化
七、過失概念的客觀化
八、因果關係理論的發展
九、多元化的社會救濟機制的形成和發展
十、兩大法系的融和
第三節 我國侵權責任法的歷史發展
一、中國古代的侵權責任法
二、新中國侵權法的發展
三、侵權責任法在未來民法典中的地位
第四章 歸責原則
第一節 歸責原則概述
一、歸責原則的概念和特徵
二、我國侵權責任法歸責原則體系的特點
三、我國侵權責任法中各項歸責原則的地位
第二節 過錯責任原則
一、過錯責任原則的概念
二、過錯責任原則的歷史發展
三、我國侵權責任法中過錯責任的特點
四、我國侵權責任法中過錯責任原則的功能
五、過錯責任原則的適用範圍
第三節 過錯推定責任
一、過錯推定責任的概念和特徵
二、過錯推定責任的歷史發展
三、過錯推定責任與相關概念
四、過錯推定的程序和要件
五、過錯推定的適用範圍
第四節 嚴格責任原則
一、嚴格責任的概念
二、嚴格責任的特點
三、嚴格責任的歷史發展
四、嚴格責任的歸責依據和功能
五、嚴格責任與過錯推定責任
六、嚴格責任的適用
第五節 公平責任原則
一、公平責任的概念和特徵
二、公平責任的歷史發展
三、我國侵權責任法中公平責任的地位
四、公平責任的適用範圍
五、公平責任與受益人的補償義務
六、適用公平責任應考量的因素
第五章 侵權責任構成要件
第一節 侵權責任構成要件概述
一、侵權責任構成要件的概念
二、侵權責任構成要件的分類
三、侵權責任的一般構成要件
第二節 損害
一、損害的概念和意義
二、損害的本質
三、損害的認定
四、損害的分類
第三節 過錯
一、過錯的概念和特徵
二、過錯的形式
三、過錯與行為的違法性
第四節 因果關係
一、因果關係的概念
二、侵權責任法上的因果關係與哲學上的因果關係
三、因果關係在歸責中的作用
四、因果關係認定理論
五、外來因素的介入與因果關係的認定
六、因果關係的推定
七、因果關係的證明
八、結論——關於因果關係的判斷
第六章 免責和減輕責任事由
第一節 免責和減輕責任事由概述
一、免責事由
二、減輕責任事由
第二節 受害人的故意
一、受害人故意的概念和效果
二、受害人故意與相關概念的區別
三、受害人故意的法律後果
第三節 第三人的原因
一、第三人的原因的概念和特徵
二、第三人過錯的類型
三、第三人原因的責任減免效力
第四節 不可抗力
一、不可抗力作為免責事由的原因
二、不可抗力的認定
三、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
第五節 正當防衞
一、正當防衞的概念和存在依據
二、正當防衞的構成要件
三、正當防衞的法律後果
第六節 緊急避險
一、緊急避險的概念
二、緊急避險的條件
三、緊急避險的法律後果
第七節 其他減輕或免除責任的事由
一、依法執行職務和正當行使權利
二、受害人同意
三、自助
第七章 過失相抵
第一節 過失相抵概述
一、過失相抵概述
二、過失相抵的理論基礎
三、過失相抵的歷史發展
四、受害人過錯與免責或減輕責任
五、受害人過錯的特點
六、受害人過錯的性質
第二節 過失相抵的適用
一、對受害人過錯程度的判斷
二、對受害人過錯的兩種形態的判斷
三、關於受害人的責任能力在過失相抵中的適用
四、過失相抵的具體運用
五、共同侵權和共同危險行為中的受害人過錯
六、嚴格責任與過失相抵
第二編 數人侵權
第八章 共同侵權行為
第一節 共同侵權行為的概念和特徵
一、共同侵權行為的概念和本質
二、關於共同侵權行為的本質的探討
三、共同侵權行為與相關概念的區別
四、關於團體致人損害的共同侵權行為
第二節 共同過錯的內容
一、共同過錯的本質
二、共同過失
第三節 教唆和幫助行為
一、教唆和幫助行為概述
二、教唆行為
三、幫助行為
第四節 共同侵權人責任承擔
一、共同侵權人承擔連帶責任的合理性
二、共同侵權人的責任免除
第九章 共同危險行為
第一節 共同危險行為的概念和特徵
一、共同危險行為的概念
二、共同危險行為與相關概念的比較
第二節 適用範圍和構成要件
一、適用範圍
二、構成要件
三、免責事由
第三節 共同危險行為的責任承擔
第四節 受害人的舉證責任
第十章 無意思聯絡數人侵權責任
第一節 無意思聯絡數人侵權的概念和特徵
一、無意思聯絡的數人侵權與共同侵權行為
二、無意思聯絡的數人侵權與聚合因果關係、累積因果關係
第二節 無意思聯絡數人侵權的責任承擔
一、以累積因果關係表現的無意思聯絡數人侵權
二、以部分因果關係表現的無意思聯絡數人侵權
第十一章 數人侵權中的責任
第一節 連帶責任
一、數人侵權中連帶責任的特點
二、連帶責任與不真正連帶責任的區別
三、連帶責任的內部分擔
四、連帶責任人之間的追償權
第二節 按份責任
一、 按份責任概述
二、按份責任的承擔方式
第三編 侵權責任承擔方式與適用
第十二章 侵權責任承擔方式
第一節 侵權責任承擔方式概述
一、侵權責任承擔方式的概念和特徵
二、侵權責任承擔方式與相關概念的區別
三、侵權責任承擔方式的分類
四、侵權責任承擔方式與歸責原則的關係
五、侵權責任承擔方式的原則
第二節 侵權責任承擔方式的發展
一、侵權責任承擔方式的發展趨勢
二、我國侵權責任法中侵權責任承擔方式的特點
第三節 預防性的侵權責任方式
一、概述
二、停止侵害
三、排除妨礙
四、消除危險
第四節 救濟性的侵權責任形式
一、概述
二、返還財產
三、恢復原狀
四、賠償損失
五、賠禮道歉
六、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第五節 侵權責任承擔方式的適用
一、概述
二、侵權責任承擔方式的單獨適用與合併適用
第十三章 侵權損害賠償
第一節 侵權損害賠償概述
一、侵權損害賠償的概念和特徵
二、侵權損害賠償的功能
三、侵權損害賠償的分類
四、侵權損害賠償的構成要件
五、損益相抵
第二節 財產損害賠償
一、侵害財產的損害賠償
二、人身傷亡的財產損害賠償
三、死亡賠償金的性質和賠償標準
四、人身傷害導致死亡時的賠償請求權主體
五、第三人作為賠償請求權人
六、賠償費用的支付方式
第三節 精神損害賠償
一、精神損害賠償的概念和特徵
二、精神損害賠償與相關概念的區別
三、精神損害賠償請求權
四、 精神損害賠償的適用範圍
五、精神損害賠償構成要件
六、精神損害賠償數額的計算
參考文獻
後記
第一編 總論
第一章 侵權責任概述
第一節 侵權行為的概念和特徵
一、侵權行為的概念
二、侵權行為的特徵
第二節 侵權行為與相關行為的區別
一、侵權行為與違約行為
二、侵權行為與犯罪行為
第三節 侵權責任的概念和特徵
一、侵權責任的概念和特徵
二、侵權責任與侵權損害賠償之債
三、侵權責任與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的關係
第四節 侵權責任的分類
一、一般侵權責任和特殊侵權責任
二、作為的侵權責任和不作為的侵權責任
三、自己責任和為他人行為負責的責任
四、單獨侵權責任與數人侵權責任
五、侵害物權、侵害知識產權、侵害人格權和身份權的責任
六、單一侵權責任和大規模侵權責任
第五節 侵權責任的特殊形態
一、侵權責任形態概述
二、侵權責任的幾種特殊形態
第六節 侵權責任的主體和侵權請求權
一、侵權責任關係的主體
二、關於責任能力問題
三、侵權請求權
第二章 侵權責任法概述
第一節 侵權責任法的概念和特徵
一、侵權責任法的概念
二、侵權責任法的特徵
第二節 侵權責任法的調整對象
第三節 侵權責任法保護的權益範圍
一、確定侵權責任法保護的權益範圍的必要性
二、我國侵權責任法所規定的權益保護範圍
三、我國侵權責任法規定權益保護範圍的特點
四、侵權責任法保障的具體民事權利
五、侵權責任法保障的合法利益
六、關於是否需要區分權利和利益侵害的構成要件
第四節 侵權責任法的淵源
一、憲法
二、法律
三、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
四、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
五、國家認可的民事習慣
第五節 侵權責任法的功能
一、救濟功能
二、預防功能
三、制裁功能
四、維護行為自由的功能
第六節 侵權責任法的一般條款
一、一般條款和類型化的結合是侵權法的發展趨勢
二、我國侵權責任法採取了“一般條款+類型化”的模式
第七節 我國侵權責任法的體系
一、侵權責任法的體系概述
二、我國侵權責任法體系的特點
三、我國侵權法的組成部分
第八節 侵權責任法與其他法律的關係
一、侵權責任法與國家賠償法
二、侵權責任法與保險法
三、侵權責任法和社會保障法
四、侵權責任法與人格權法
五、侵權責任法與合同法
六、侵權責任法和物權法
第九節 侵權責任法的適用
一、侵權責任法的適用範圍
二、侵權責任法的適用原則
第十節 侵權責任法的解釋
一、侵權責任法的解釋的必要性
二、侵權責任法解釋的具體方法
第三章 侵權責任法的歷史發展
第一節 西方侵權責任法的歷史發展及現狀
一、古代侵權行為法
二、近代侵權法
第二節 當代侵權法的發展趨勢
一、保護範圍的擴大化
二、侵權法功能的擴展
三、侵權行為類型的多樣化
四、歸責原則的多元化
五、補救手段的多元化
六、精神損害賠償的強化
七、過失概念的客觀化
八、因果關係理論的發展
九、多元化的社會救濟機制的形成和發展
十、兩大法系的融和
第三節 我國侵權責任法的歷史發展
一、中國古代的侵權責任法
二、新中國侵權法的發展
三、侵權責任法在未來民法典中的地位
第四章 歸責原則
第一節 歸責原則概述
一、歸責原則的概念和特徵
二、我國侵權責任法歸責原則體系的特點
三、我國侵權責任法中各項歸責原則的地位
第二節 過錯責任原則
一、過錯責任原則的概念
二、過錯責任原則的歷史發展
三、我國侵權責任法中過錯責任的特點
四、我國侵權責任法中過錯責任原則的功能
五、過錯責任原則的適用範圍
第三節 過錯推定責任
一、過錯推定責任的概念和特徵
二、過錯推定責任的歷史發展
三、過錯推定責任與相關概念
四、過錯推定的程序和要件
五、過錯推定的適用範圍
第四節 嚴格責任原則
一、嚴格責任的概念
二、嚴格責任的特點
三、嚴格責任的歷史發展
四、嚴格責任的歸責依據和功能
五、嚴格責任與過錯推定責任
六、嚴格責任的適用
第五節 公平責任原則
一、公平責任的概念和特徵
二、公平責任的歷史發展
三、我國侵權責任法中公平責任的地位
四、公平責任的適用範圍
五、公平責任與受益人的補償義務
六、適用公平責任應考量的因素
第五章 侵權責任構成要件
第一節 侵權責任構成要件概述
一、侵權責任構成要件的概念
二、侵權責任構成要件的分類
三、侵權責任的一般構成要件
第二節 損害
一、損害的概念和意義
二、損害的本質
三、損害的認定
四、損害的分類
第三節 過錯
一、過錯的概念和特徵
二、過錯的形式
三、過錯與行為的違法性
第四節 因果關係
一、因果關係的概念
二、侵權責任法上的因果關係與哲學上的因果關係
三、因果關係在歸責中的作用
四、因果關係認定理論
五、外來因素的介入與因果關係的認定
六、因果關係的推定
七、因果關係的證明
八、結論——關於因果關係的判斷
第六章 免責和減輕責任事由
第一節 免責和減輕責任事由概述
一、免責事由
二、減輕責任事由
第二節 受害人的故意
一、受害人故意的概念和效果
二、受害人故意與相關概念的區別
三、受害人故意的法律後果
第三節 第三人的原因
一、第三人的原因的概念和特徵
二、第三人過錯的類型
三、第三人原因的責任減免效力
第四節 不可抗力
一、不可抗力作為免責事由的原因
二、不可抗力的認定
三、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
第五節 正當防衞
一、正當防衞的概念和存在依據
二、正當防衞的構成要件
三、正當防衞的法律後果
第六節 緊急避險
一、緊急避險的概念
二、緊急避險的條件
三、緊急避險的法律後果
第七節 其他減輕或免除責任的事由
一、依法執行職務和正當行使權利
二、受害人同意
三、自助
第七章 過失相抵
第一節 過失相抵概述
一、過失相抵概述
二、過失相抵的理論基礎
三、過失相抵的歷史發展
四、受害人過錯與免責或減輕責任
五、受害人過錯的特點
六、受害人過錯的性質
第二節 過失相抵的適用
一、對受害人過錯程度的判斷
二、對受害人過錯的兩種形態的判斷
三、關於受害人的責任能力在過失相抵中的適用
四、過失相抵的具體運用
五、共同侵權和共同危險行為中的受害人過錯
六、嚴格責任與過失相抵
第二編 數人侵權
第八章 共同侵權行為
第一節 共同侵權行為的概念和特徵
一、共同侵權行為的概念和本質
二、關於共同侵權行為的本質的探討
三、共同侵權行為與相關概念的區別
四、關於團體致人損害的共同侵權行為
第二節 共同過錯的內容
一、共同過錯的本質
二、共同過失
第三節 教唆和幫助行為
一、教唆和幫助行為概述
二、教唆行為
三、幫助行為
第四節 共同侵權人責任承擔
一、共同侵權人承擔連帶責任的合理性
二、共同侵權人的責任免除
第九章 共同危險行為
第一節 共同危險行為的概念和特徵
一、共同危險行為的概念
二、共同危險行為與相關概念的比較
第二節 適用範圍和構成要件
一、適用範圍
二、構成要件
三、免責事由
第三節 共同危險行為的責任承擔
第四節 受害人的舉證責任
第十章 無意思聯絡數人侵權責任
第一節 無意思聯絡數人侵權的概念和特徵
一、無意思聯絡的數人侵權與共同侵權行為
二、無意思聯絡的數人侵權與聚合因果關係、累積因果關係
第二節 無意思聯絡數人侵權的責任承擔
一、以累積因果關係表現的無意思聯絡數人侵權
二、以部分因果關係表現的無意思聯絡數人侵權
第十一章 數人侵權中的責任
第一節 連帶責任
一、數人侵權中連帶責任的特點
二、連帶責任與不真正連帶責任的區別
三、連帶責任的內部分擔
四、連帶責任人之間的追償權
第二節 按份責任
一、 按份責任概述
二、按份責任的承擔方式
第三編 侵權責任承擔方式與適用
第十二章 侵權責任承擔方式
第一節 侵權責任承擔方式概述
一、侵權責任承擔方式的概念和特徵
二、侵權責任承擔方式與相關概念的區別
三、侵權責任承擔方式的分類
四、侵權責任承擔方式與歸責原則的關係
五、侵權責任承擔方式的原則
第二節 侵權責任承擔方式的發展
一、侵權責任承擔方式的發展趨勢
二、我國侵權責任法中侵權責任承擔方式的特點
第三節 預防性的侵權責任方式
一、概述
二、停止侵害
三、排除妨礙
四、消除危險
第四節 救濟性的侵權責任形式
一、概述
二、返還財產
三、恢復原狀
四、賠償損失
五、賠禮道歉
六、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第五節 侵權責任承擔方式的適用
一、概述
二、侵權責任承擔方式的單獨適用與合併適用
第十三章 侵權損害賠償
第一節 侵權損害賠償概述
一、侵權損害賠償的概念和特徵
二、侵權損害賠償的功能
三、侵權損害賠償的分類
四、侵權損害賠償的構成要件
五、損益相抵
第二節 財產損害賠償
一、侵害財產的損害賠償
二、人身傷亡的財產損害賠償
三、死亡賠償金的性質和賠償標準
四、人身傷害導致死亡時的賠償請求權主體
五、第三人作為賠償請求權人
六、賠償費用的支付方式
第三節 精神損害賠償
一、精神損害賠償的概念和特徵
二、精神損害賠償與相關概念的區別
三、精神損害賠償請求權
四、 精神損害賠償的適用範圍
五、精神損害賠償構成要件
六、精神損害賠償數額的計算
參考文獻
後記 [1] 
參考資料